標籤:

原來弔橋試驗里,留電話的還有個男主試……

文前硬廣:在 @王怡蕊 博士督導下,我正在招募心理諮詢來訪者。假如你感到自己或身邊的人需要心理健康層面的幫助,可以添加我的工作微信(ID:dingruoshuimiao)和我詳聊。內個,諮詢收費。

之前接到「ELLEMAN睿士」約稿,希望寫篇關於兩性親密關係試驗的。然後發現光是「弔橋試驗」就足夠寫一整篇的。無奈提綱限制,刪掉了大部分。現在決心把完整版分享在這裡,因為還挺有趣的……

提到「弔橋試驗」,大多數人想起的,可能是「美女、測試、打電話」這幾個關鍵詞。

看了論文我才發現,Aron 的試驗設計得那叫……

我們所熟知的走弔橋的部分,僅僅是一個系列試驗的第一部分的一半兒。

1974 年,心理學家 Arthur Aron 發表的論文里,描述了他為了證明「愛的感覺來自恐懼等焦慮喚起的生理體驗」,而設計的一系列試驗。

試驗一:在弔橋的盡頭抓男人

在第一個試驗中,Aron 請一位並不知道試驗最終目的的年輕漂亮的女士,在一座讓人走完多半感到心驚肉跳的弔橋的盡頭,等待 18~35 歲、沒有女性陪伴的男士,向他們介紹自己正在完成心理學課程的作業,請他們接受她的簡短調查。

為了進行對照,這位女士會在另一座走起來不覺得多害怕的弔橋盡頭,再次進行同樣的信息收集。

調查問卷填寫完畢後,這位女士會感謝男士的參與,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向接受調查的男士介紹她所知的試驗細節。

接下來,她會撕下一個紙角、寫下自己的電話號碼,告訴他們,假如希望了解更多信息,歡迎電話和她聯繫。

為了區分最終打來電話的人走的是哪座橋,在危險的弔橋和不那麼危險的弔橋盡頭,女士用的名字不一樣。

在這個試驗的問卷中,除過一般信息之外,還包括針對一張黑白圖片編個情節曲折的故事。那張圖片,來自一種叫做「主題統覺測試」(TAT)的心理測驗,一般用來研究故事講述者的性格和人格特點。

不過,在這次的試驗中,男士們講述的故事被用來評判「性意味的強弱」。

評分是這麼定的:

  1. 最低 1 分,最高 5 分;
  2. 直接描寫或提到「性交」「性行為」,評 5 分;
  3. 用到「情人」「愛人」(lover),評 4 分;
  4. 描寫或提到「吻」,評 3 分;
  5. 僅僅寫到「女朋友」,評 2 分;
  6. 完全沒有性相關的內容,評 1 分。

然後,心理學家對通過不同弔橋的兩組男士的故事進行評分、計算平均分,發現危險弔橋組平均分有 2.47,安全弔橋組平均分則只有 1.41。

看起來好像也不是很高嘛?

別急,還有一半我沒告訴你——同樣的事情,一位男士代替年輕漂亮的女士一模一樣做了一遍。

只是過程比較艱辛。

  • 首先,在「湊足人數」的過程中:女士不論在危險的弔橋還是安全的橋,都只詢問了 33 人,就完成了「作業」;而男士呢,在危險的弔橋上整整詢問了 51 個人、平橋上詢問了 42 個人,才達到「作業」要求。
  • 其次,在「平均分」部分:男士收集的問卷,不論是危險弔橋組還是安全弔橋組,都沒有超過 1。(現在,你還覺得 2.47 和 1.41 的平均分太低嗎……)
  • 最後,是最有趣的比較環節,要電話和打電話:接受男士和女士電話的人數,不論是安全弔橋組還是危險弔橋組都差不多,分別是 6 和 18,整整差了三倍;在接受男士電話的男士中,最終有 3 人回電(你是不是在想「嘿嘿嘿」……),危險弔橋組 2 人;而打給女士電話的總共有 11 人,其中 9 人來自危險弔橋組!

到這裡,Aron 的試驗證實了:在恐懼、緊張的狀態下,我們更容易對異性產生深刻的好印象。

試驗二:抓取上橋前和下橋後的男人

可是 Aron 對這個結果不夠滿足,他認為,通過兩個弔橋的人群是有差異的,更刺激的那座吸引了很多附近偏遠地區的遊客,而路過平淡一些的那座橋的人,主要是城裡人。

而且,鑒於恐懼是對於未知的較差預期帶來的,已經過了橋的人,恐懼感可能並不那麼強烈,更準確的測量,應該放在過橋之前的遊客身上。

於是,他展開了這項試驗的第二部分:對比人們登上危險的弔橋前和通過弔橋 10 分鐘後,所編的故事含有的性意味和對「電話」的態度。

就這樣,同樣的信息收集又進行了兩次。

你猜,通過危橋前後的兩組男士,哪邊打電話的人數更多?

答案是:過橋前的那組。

為什麼呢?

因為準備過橋前,我們心裡又激動、又緊張;等過橋 10 分鐘之後,心裡反而平靜了。冷靜之後,同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士,性吸引力似乎就沒那麼大了。

這進一步佐證了:我們越緊張、害怕,對異性的好感程度就越足。

試驗三:人為支配的恐懼

Aron 依然沒有滿足,他認為,假如能在實驗室里對「人為操作的恐懼」,那才能真正證明恐懼和性吸引力的關係。

試驗是這樣設計的:

在大學一間擺滿電擊儀器的實驗室中,一名大學生志願者主動前來接受試驗。接待他的主試者留給他一些和「疼痛與學習」相關的最新進展文獻供他閱讀之後,就出門去找「當天的另一位被試」了。

這位「被試」是個姑娘,她知道這項試驗的研究目的跟「性吸引力」有關係,但不知道試驗具體是怎麼設計的。研究人員要求她每次配合試驗時,都嚴格表演預先排練好的動作,而且絕對不能與毫不知情的男被試對視。

當主試帶著女「被試」一起回到實驗室後,他會介紹被試們接下來將接受的電擊:一種「真的特別疼」,另一種「就像被針輕輕扎了一下」。至於兩個人將遭受哪種電擊,將以選擇硬幣正反面的方式來同時決定,主試永遠都會說「選人頭的受重擊」。

決定當天遭受強烈電擊的是誰後,主試會留下一些「和學習有關的」問卷,然後去「組裝儀器」。問卷中,包含對被試焦慮程度的評估、對女「被試」興趣的評估以及對「主題統覺測試」(TAT)故事所含性意味的評估。

結果,被試得知自己將遭受重擊後:

1. 無論女「被試」的選擇如何,他的焦慮感都更高;

2. 他們報告的女「被試」的吸引力也更高,尤其是得知自己將和女「被試」一起遭受重擊後;

3. 所編的故事中,無論女「被試」選擇如何,他們故事裡性意味的平均分(2.27/2.19)都比得知自己將遭受弱擊要高(1.52/1.69)。

這下,Aron 終於可以愉快地宣布了:恐懼,讓性吸引變得更容易。

內個,不知道今天還是不是萬聖節,單身狗穩住,請不要二缺地扮鬼嚇人追女生,還是你們倆一起體驗心跳的感覺比較正常、比較有勝算。

題圖來源:common.wikimedia.org

參考資料:

Dutton D G, Aron A P. Some evidence for heightened sexual attrac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anxiet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974, 30(4):510.

推薦閱讀:

162病態障礙——精神分裂的癥狀分析
人為災難中的「大夢」:噩夢中的集體創傷
命運?
人活著,就是在戰鬥:記錄抗擊躁鬱症的日子
心理學個案——性變態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