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舞有盡而意無窮》——舞劇《青衣》觀後

電視劇《鄉村愛情》中的王小蒙一角讓王亞彬走入觀眾視野。不管是古典舞《扇舞丹青》的經典演繹,還是電影《十面埋伏》中的水袖舞蹈,王亞彬的身姿早已驚艷四座。2015年初亞彬舞影工作室關於《青衣》的招聘啟事引人注意,在亞彬和她的朋友第七季的創作中,文學小說與舞劇藝術擦出火花,戲曲元素與現代舞蹈跨界融合。看到宣傳海報——圓月當空,女人的側臉剪影與月亮交相輝映,在水面上冰輪倒影中依稀辨得女人的婀娜身姿——更是期待這部作品的問世誕生。

提到青衣,總會聯想到陳凱歌的電影《霸王別姬》中「不瘋魔、不成活」的「戲痴」程蝶衣,她的一生為戲曲執著,不惜以死殉道維護虞姬的形象。在畢飛宇的小說《青衣》中,筱燕秋像程蝶衣一樣為戲中的嫦娥而成魔,舞劇中的舞者通過舞蹈塑造出一個執拗瘋狂的筱燕秋,用生命換取嫦娥奔月的夢想。

舞劇中最具創意的就是意象的選取和多媒體的應用。

首先是月亮。月朗星稀之夜,萬籟俱寂,一輪明月高懸天際,乾冰從舞台的兩邊噴洒到中間,營造出飄渺朦朧的意境,筱燕秋就在此時上台起舞。雲霧消散殆盡,天空漸漸放晴,背景上的月亮越來越大,在空間感上拉近了舞台的縱深,象徵筱燕秋飾演的嫦娥離著廣寒宮越來越近,但她的夢想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破滅。筱燕秋和面瓜的婚禮也是在一個月圓之夜舉行的,在這段雙人舞中,並未看到新婚夫妻的恩愛纏綿,而是兩人的同床異夢,在那個可移動的沙發之上,筱燕秋站在椅背上仰望窗外的月光,心想著曾經的奔月之夢。好不容易獲得了重新上台演嫦娥的機會,筱燕秋卻在此時意外懷孕。那段月下舞蹈表現她內心的痛苦掙扎,她瘋狂的跳躍,月亮也在此時變成紅色慢慢流血,象徵著筱燕秋為登台而流產的極端行為。月亮是嫦娥想像著長生不老的世外桃源,也是筱燕秋心之所向登台圓夢的地方。

第二是水袖。為了慶祝筱燕秋的生日,面瓜買來蛋糕慶祝,筱燕秋一口不吃反而喝的酩酊大醉,酒酣之後扯下面瓜的圍裙化作兩片水袖翩翩起舞,水袖是筱燕秋的一生所追求。重獲登台機會後的第一次排練,筱燕秋穿上水袖舞蹈,此時有兩個人牽引她的長袖,交錯著如拔河一般拉扯著她,這三人間的水袖舞意味著筱燕秋想要復出所遇到的艱難險阻。知道春來代替自己上場的筱燕秋傷心欲絕,一襲水袖從天而降,筱燕秋潸然淚下,穿上它用盡全身的力氣最後一舞。從這段舞蹈中能感受到一個女人內心的絕望,她這一生都想著的成為嫦娥,為了這個角色她拚命練習,努力的減肥,甚至不惜犧牲肚子里的孩子,到頭來嫦娥奔月不過一個傳說。在這一段舞蹈當中,水袖被換成了奔放的紅色,肢體語言變得瘋狂著魔,天上飄然而至的雪花使這份愁思更加動人愁腸。水袖象徵著戲曲,象徵著嫦娥,象徵著筱燕秋一生的情感寄託。

第三是鏡子。這是一個使用非常巧妙的道具,春來初次登場就是在七塊鏡子拼成的排練廳中,學生們一起練習,舞蹈語彙中有許多戲曲程式化動作,但都是通過現代舞的方式進行演繹。眾人退去,筱燕秋一招一式的教著春來,二人的人像顯現在圍圈的的鏡子之中,造成一個萬花筒似的幻象。第三段鏡前的舞蹈是春來的獨舞,「她天生就是一個女人,一個風姿綽約的女人,一個風情萬種的女人,一個風月無邊的女人,一個你看她一眼就讓你百結愁腸的女人」,這段舞蹈十分優美,體現出春來技巧純熟,已經可以獨當一面的進步。春來最終如願以償的扮演了嫦娥,登上舞台,到底是如何獲得這個演出機會,只有春來自己清楚,她所獲得的的一切也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罷了。於筱燕秋來說,春來是她的徒弟,是她的女兒,亦是另一個自己。在服裝設計上,她們身著同一款式的衣服,一個是青春洋溢的粉色,一個是老氣橫秋的藍色,色彩對比體現出二人的糾葛矛盾。鏡子的設計既是兩人命運相似性複製的暗示,又是二人命運如幻像的隱喻。

第四是無形的手。筱燕秋在舞台上舞蹈,突然幾個白衣壯漢上台將她圍繞成圈,筱燕秋在圈中被他們推搡蹂躪,他們是時代思潮社會風氣的象徵,是現實社會對她的壓榨欺凌,此時背景出現了一個水墨畫似的手在掙扎,最終水袖被扒掉,整個外衣被架空,筱燕秋絕望的倒在地上,從此之後她就如同被掏空的驅殼般生活。得知可以再次登台,筱燕秋像是復活了一般,難掩熾盛慾火,主動向面瓜示好,在二人交互纏綿的舞段中,突然從背景伸出雙無形的大手,像是暗示這份情愛會成為嫦娥的阻礙。筱燕秋在練習身段,背景的舞蹈影像出現和她同步的動作,影像中的筱燕秋已作飛天之姿,剎那間便從天際摔下,此時出現的一雙大手變得扭曲可怕,伴隨著女人的尖叫,筱燕秋的惡夢被驚醒。這無形的黑手象徵著筱燕秋成為嫦娥的重重險阻,影像中水墨畫一般的內容展現也早已暗示著她悲慘的命運和凄涼的結局。

感慨編導獨具匠心的設計同時,也同樣看到作品編創方面還需完善的地方。

舞劇中對筱燕秋的詮釋融入了編導內心的理解,從而賦予角色全新的生命力。沒有了年輕氣盛為爭主角而潑水向師父雪芬的嫉妒行為,沒有了人到中年重演角色而獻身於煙廠老闆的齷齪行徑,筱燕秋的角色留給觀眾的就是一個一生向戲的匠人,沒有了讀書時對她所作所為的咒罵,有的只是對這個向死而生的瘋女人的憐憫。編導心裡明白,九十分鐘的時間想要完全道明故事的前因後果,想要極盡展現女主角的前生今世,實屬困難,與其依照小說來塑造筱燕秋的人物形象,不如深刻的突出編導心目中的筱燕秋。舞劇中的舞者和筱燕秋儼然合一,一個為青衣而死,一個為舞蹈而生,兩個人都是為了內心的執著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與原著相比,除了筱燕秋,編導只保留了春來和面瓜兩個角色,然而月亮旁邊的星星永遠是慘淡無光的,因為筱燕秋被塑造的太完美,讓旁邊襯托的面瓜和春來顯得有些多餘。小說中的面瓜並不全面,除了木訥的性格和顧家的優點,看不出這個角色任何一點可愛之處。舞劇為了更好的塑造這個角色,增加了面瓜的戲份,挑選了一個條件優越的演員扮演面瓜,除了大段的雙人舞外,還給他增加了三段獨舞表現。或許作者最初是想通過這三段面瓜的獨白循序漸進的展現這對夫妻漸行漸遠的心,可是重複的舞蹈動作和相似的情節編排只會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小說中的春來攻於心計,心懷城府,先是以電視台的招聘威脅老師獲得可以登台的機會,再是臣服於老闆膝下以此得到獨佔鰲頭的讚譽。舞劇中沒有對小說中的這一情節完全的展現出來,只有最後一段奔月表演來揭示最終的結局。春來表面看來風光無限,實則亦是可憐之人,這樣原本立體複雜的人物形象在舞劇的角色刻畫上卻有些單調草率。

在角色塑造上,面瓜和春來的發展軌跡稍欠火候,在舞段編排上,部分動作的設計也讓觀眾略感遺憾。在這部現代舞劇作品中,使用了大量舞蹈影像做背景,不規則的剪輯圖形展現出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的社會轉變,演員們在舞台上行走、翻轉,隊形多變、構圖複雜,以此象徵著時代的更迭變化,伴奏音樂使用了大量的電子合成音效,這一系列多媒體的應用讓這部作品充滿著現代化的氣息。音樂是舞劇抒情的催化劑,然而電子音樂伴奏下的舞蹈很難調動起觀眾的情感而引發共鳴。不流暢的剪輯很難讓音樂與舞蹈達到靈魂上的契合,而舞蹈與劇情的脫節也給觀眾的欣賞帶來一定的阻礙。在舞蹈的編排方面,不論獨舞、群舞、雙人舞,每一個舞段單拎出來都是行雲流水的精彩演繹,可置於整個作品之中構成一個完整的劇情卻有些差強人意,使觀眾就對編導的創作意圖產生疑惑,甚至看不懂導演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舞劇的結尾將演出推向了高潮,觀眾在兩段奔月之舞中大呼過癮。小說的結尾,春來頂替筱燕秋表演了最後一出奔月之戲,舞劇中的嫦娥也最終由春來飾演。筆者認為,如果編導能把這場戲做的更加極致,那麼筱燕秋就真的活了:春來扮演的嫦娥在真實的劇院空間中展現一段奔月舞蹈,演出結束,掌聲雷鳴,正在此時,筱燕秋衝上舞台,面色凝滯,置身於劇場中的觀眾不僅是買票來看舞劇的觀眾,而是化身為久久等待想看《奔月》的戲迷,觀眾不再是被隔絕在第四堵牆外的觀看者,而是欣賞這齣戲的參與者,讓觀眾置身於舞劇之中而扮演著觀眾的角色,那筱燕秋最後沖向舞台的一幕會不會更佳打動人心呢?這樣苛刻的要求對編導而言確實有難度,但如此淋漓盡致的表演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帶來的震撼要比單純的為角色而嘆惋更加深入人心。

《青衣》是王亞彬自編、自導、自演的舞劇作品,這部融合古典元素的現代舞作品與她的自身經歷息息相關,《青衣》更像是亞彬和自己的對話。在舞劇的開頭身著戲服的嫦娥和身著便裝的筱燕秋一起舞蹈,這段舞蹈的設計是本人與角色的對話,也是自我與內心的對話,舞者和筱燕秋渾然成一體,借筱燕秋對嫦娥的執著而反映自己對舞蹈的熱愛,所以在從原著中提取元素時,有意的規避那個因為慾望殘忍墮胎的女人,那個因為登台不惜自賤的女人,那個因為主演滿生嫉妒的女人,只保留了想要登台的一條線索。其實,保留原著中的情節,我們一樣能體會出編導內心的那種執拗。結尾處是筱燕秋內心的訴說,舞蹈和音樂,情感和意境,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好在,舞劇在這個雪夜戛然而止,不是以死亡結局為這個作品畫上句號,而是留下一串省略號讓觀眾自行想像,舞有盡而意無窮,沒有讓這個作品流於濫俗的結局。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藝術作品,藝術之所以為藝術,就必然夾雜著遺憾而生,這樣的遺憾讓觀眾更加期待著下一部藝術作品的誕生。

推薦閱讀:

能否有專業人士點評一下鄭號錫舞蹈水平?
如何評價2015元宵晚會中「四美」(佟麗婭、王麗坤、馬蘇、秦嵐)的舞蹈水平?
柔韌性非常好是種怎樣的體驗?
中國南方舞蹈學院的舞蹈訓練為何那麼牛逼?
立冬後,練舞注意事項

TAG:舞劇 | 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