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國內外參展獲獎的部分幽默漫畫(之五)
《男女有別》,紙本 鋼筆水彩,A3尺寸,創作於2002年,2003年入選比利時第43屆科諾克國際漫畫藝術節;2004年入選馬其頓第35屆國際漫畫藝術節。
《巧遇》,紙本 鋼筆水彩,A3尺寸,創作於2003年,2004年入選土耳其第24屆納斯丁國際漫畫大賽並收入畫冊
《潮》紙本 水粉噴繪底色,鋼筆水彩,46cm×58cm。創作於1993年,同年獲第二屆「中國漫畫金猴獎」作品獎。該獎是我國漫畫界最高獎,1988年為首屆。因為獲得該獎,那一年我在黑龍江日報獲得晉陞一級工資的獎勵。廣東漫畫家廖冰兄、方唐曾獲「中國漫畫金猴獎」榮譽獎。~我覺得這幅作品可以歸類為幽默漫畫。
《潮》的確是我的代表作,王復羊先生(原北京市美協主席、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主任)對《潮》的評析是:「《潮》這幅畫從構思到表現均引人注目。作者借用寓言的表現方法,揭示了當今社會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搞形式主義「花架子」,一窩風,已成為一大禍害。這幅作品以貼切的表現方法,辛辣地鞭撻了這一社會現象;畫面的構圖、設色、造型也均完美,充分顯示了作者的創作實力。」
晁楣先生(原黑龍江省美協主席、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對《潮》的評析是:「有人說,漫畫肌膚上每以根毛孔無不滲透著宏觀和微觀世界的信息細胞。漫畫家需要有聰穎的頭腦、銳敏的眼睛和豐厚的學識。從而能從平凡普通的生活表象中抓住本質矛盾的契機,並在紛繁雜亂的情理糾葛中提煉出簡潔而中肯的藝術語言。可以說,張濱的《潮》使這一論斷又一次得到驗證。長期以來,中國社會不分時間、地點、條件、特性的一風吹、一刀切、跟著跑的現象,無處不有,這種弊病,大『』則禍國殃民。小則坑人害己。《潮》的作者通過眾多動物變為得獎的斑馬皮毛紋樣的畫面景象,揭示了這一深刻的社會問題,在詼諧中包括著辛辣的譏諷,深入淺出、言簡意賅。」
詩人李洪波先生在《經濟日報》為《潮》所配打油詩是:「金牌加身正撒歡,「親眷」冒出一大串,只緣斑家美名傳,牛羊鹿象皆姓斑??」
作家鄭榮基先生在《鵬程》雜誌為《潮》撰寫的評析是:「這不是鹿、羊、牛、駱駝、大象嗎,怎麼都長著一身斑紋?原來,在一次動物時裝比賽中,斑馬因為身上的花紋十分美麗,榮獲「xxx優」的金獎,於是乎,鹿、羊、牛、駱駝、以致大象都爭相仿效,紛紛作斑馬紋狀,甚至比斑馬有過之無不及。這些動物們似乎並不明白它們的皮色花紋正是自己生存的天賦、自己的美麗和個性所在,並不考慮如何去突出自己的特色、發揮自己的長處,而是見誰被看好就模仿誰,見別人模仿就跟著模仿,你模我仿,一哄而上。倘若某日長頸鹿因長頸的特殊也榮獲個「xxx優」的金獎時,這些動物恐怕又要洗下身上的斑馬皮,想方設法吊脖子作長頸狀了。
作者寄情於物,寓思於畫,心裁別出,讓人浮想聯翩,令人回味不已。不是么——潮,一個當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語;潮,一種你我都看過或多或少被衝擊過的東西;《潮》一幅涵蓋社會種種現象、濃縮人類某些行為的精彩畫面。」
去年,中山市紀委官方微信希望我提供一幅與「文化自信」相關的漫畫。我逆向思維,提供《潮》諷刺文化不自信。人們懂得,因為文化的差異性構成了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文化的多樣性使世界更美好。忽視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想把全球的文化變成單一文化,是無視歷史的痴人說夢。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決定,我們民族無法照抄照搬任何國家的發展模式,這在於文化DNA的不同。尊重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走出適合自己歷史和國情的發展道路,這是必須的。沒有文化自信,必熱衷學皮毛,走邪路。
結論:為什麼漫畫《潮》廣受好評,是因為諷刺了缺少文化自信的現象。
《體育愛好者》2005年刊於《廣州日報》,被多家報刊轉載。漫畫家聯想豐富,對作品作了精彩詮釋。我當時創作只是覺得在畫一幅有趣的幽默畫。當然好的幽默畫是可以帶有諷刺意味的。
愛好,想說真愛不容易 肖承森《工人日報》(2016年07月23日 04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有人愛好漫畫,愛久了生情,接下來便躍躍欲試,試久了,便發現漫畫的門道兒,於是成為了一名漫畫作者直至有影響的漫畫家。我們應該感謝自己的愛好!
人們的普遍共識是:愛音樂,可以打造一副好嗓子;愛美術,可以練就一副好眼光。然而,當我們這些愛好者,把目光鎖定在漫畫家張濱先生的作品《體育愛好者》時,常識,遇到了一次斯文的挑戰。
值得漫畫愛好者總結的經驗是,顛覆常識,是漫畫構思的有效手段。
好了,看看我眼前這位「體育愛好者」吧,不必介紹他的名字,僅從裝備和設施審查,就不是一般的資深。游泳、體操、田徑、自行車、網球、舉重、足球、排球、籃球等等,僅卧室里的項目,就足足可以覆蓋奧運項目半壁江山。能在有限的視角,一下子領略如此繁多競技體育元素,應該令我們感到幸運,甚至令我們著迷。然而,不幸的事情也逃不過我們這些漫畫愛好者的眼睛。我們發現,令這位重量級體育愛好者最著迷的,還是穩居「壓倒一切」位置的大床及其身邊和主人同樣身材的的美酒美食。
從漫畫愛好者的閱讀體驗方面看,讀者正常期待與反常現實的差異,營造了幽默氛圍。而從人性角度出發,隱藏於人們熟知的日常生活的幽默,更易於讓作者的訴求在讀者中產生共鳴。從普遍性里提煉和發掘的特殊性,便是漫畫作品的哲學命題。
就普遍意義而言,我們在眼前的「體育愛好者」身上,也可以發現一部分文學愛好者的影子。在筆者的朋友圈裡,「藏書破萬卷,讀來就走神」的圖書愛好者也不乏其人。對照漫畫,大膽剖析自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體育愛好者」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只是程度不同。
張濱先生通過《體育愛好者》,對只欣賞不行動的胖子進行了善意的諷刺,然而作品更廣泛的意義絕非僅僅和一名憨態可掬的胖子較勁。從社會層面看,在各類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的今天,依然有些人身居要職的人只說不練,處理問題僅服從個人意志。我經常聽一些官員對我說:「你反映的問題很對,但目前時機尚未成熟。」聽聽,這態度是不是該「減肥」了?
或許我們都有一個好看的動機,但從閱讀動機的角度看,其實我們更看重行動。
===================
2000年時與畫家朋友們一同去西歐多國觀光,在阿姆斯特丹時產生的聯想,後來畫出《——好逼真喔!》2002年入選比利時克諾克第42屆國際漫畫藝術節,2003年刊於《新民晚報》。那時中國遊客也不少,但沒有聽到「書記,有發票!」的攬客聲。
推薦閱讀:
※繪畫教程|上分難而已,上色還不簡單嗎?
※周星馳電影票房大賣,公司為什麼還賠錢?(原創)
※貓耳少女《埃及豔后搞笑漫畫》近親結婚加上偶爾賣蠢的充實日常
※憑娛樂化彎道超車後,快看漫畫規模優勢能維持多久?
TAG:漫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