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鳴,餘韻無窮》——舞劇《朱?》觀後
朱?,中國珍稀野生物種,鳥兒中的東方寶石,百姓心中的吉祥化身。曾經被宣判滅跡的朱?而今又重現人間,舞劇《朱?》的創作表達了人們對自然的崇敬,第二次欣賞《朱?》,依舊是無盡感動,有許多情緒想要抒發,有許多感受想要表達,卻發現包羅萬象的語言和文字在這部用肢體講故事的藝術作品前顯得那麼蒼白無力,以至於走齣劇場的那一刻,除了一句「太美了」,實在想不出更貼切的評價。回過神來細細琢磨,《朱?》之舞餘音繞梁,《朱?》之劇白圭之玷。
意象之美
明亮的雙眸,鮮紅的尖喙,渾身潔白無瑕的羽毛,一抹粉紅色點綴尾翼之間,朱?每每從人的眼前翱翔飛過,總會帶給人類吉祥如意的美好兆頭。不規則白色裙角處的一抹粉紅色極盡描摹朱?粉白相間的特殊外形,額間的羽毛髮飾象徵著朱?頭枕處柳葉型的羽冠,腳下的舞鞋鞋頭塗抹成硃紅色如同鳥兒紅色的爪子,舞劇《朱?》在形象造型設計上抓取朱?與眾不同的外貌特點,力求寫實逼真。
上篇的舞段展現的是朱?在大自然中自由安逸的生活場景。在七小朱?的舞段中,舞者身背白色翅膀翩然而至,羽翼抖動就如同振翮飛翔一般,體現神秘聖潔的美好形象。在這段舞蹈中,我們看到了俏皮靈動的小朱?,看到了和睦棲息的朱?家族,看到了朱?種群在自然中和諧生活的情景。在二十四人的女子群舞中,舞者以上肢的抖動變化模擬翅膀抖動飛翔之姿,以腳下的步伐變化象徵爪子靈活移動之態。最傳神的是舞者頭部和頸部的動作。頸部左右搖擺,脆頭聳肩,肩部環繞,將鳥兒戲水覓食、耳語交流的情景刻畫的惟妙惟肖。
下篇的舞段展現的是朱?在工業化進程中艱難生存的場景。舞者更是將瀕臨滅絕的大朱?鳥演繹的淋漓盡致,她的兩隻胳膊在後背交叉,兩手從腰間伸出,手指張開,舞步一瘸一拐,動作震顫抽搐,就如同一隻惶恐掙扎的鳥兒在陌生的環境中不知所措的亂撞。此時舞者的服裝已經由粉白相間轉換為毫無生機的灰色,舞者的動作也從之前的活潑靈動轉變為頹靡凄婉。展覽於玻璃展櫃中的標本朱?,左手彎曲懸於頭上,右手從腰間繞到左邊張開手掌,整個舞姿線條流暢,盡顯朱?高貴端莊的姿態,這樣的舞蹈語彙的設計成為舞劇中的代表性動作。
造境之美
舞劇在舞美色彩、燈光對比、道具應用方面也致力於營造出一個美輪美奐的意境。開場通過道具和熒幕的巧妙設計拉長舞台縱深,造成3D的視覺效果。舞劇的上篇從一幅陽春耕耘圖開始,舞者以肢體完成犁杖、翻車、磨盤、耬車等農耕工具的造型塑造獨具創意。身穿綠裳,頭戴斗笠,手執柳絛,整段舞蹈帶來了「好雨知時節」的歡快景象,展現出生機盎然的春耕喜雨圖。七小朱?的舞蹈靈動,大朱?鳥與農夫的雙人舞動人,朱?群鳥的大群舞唯美。在這些舞蹈中,腳下的步伐多錯步跳躍,腳尖踮起行走,虛步彈腿撩退就如同朱?從水上飛過掠影、鳥趾點水的形態。舞劇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隊形變化。在二十四人的舞蹈之中,演員們拍成一排上場,然後變成六人一組的齊舞,再變成四人一組的旋轉。人字形、一字形、C字形、三角形的隊形變化,猶如萬花筒般錯綜複雜,不管是樣式還是頻率,變幻莫測的構圖帶給人的視覺之美不言而喻。舞劇上篇的基調色彩明麗,肢體挺拔向上,舞姿流暢舒展,展現朱?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間仙境。
舞劇的下篇表現工業污染帶來的生態威脅,舞者的動作僵硬木訥,兩腿交替彈跳喻示著快節奏的都市化生活,手臂交疊胸前象徵著在陰霾環境中的苟延殘喘,以前蔥鬱繁茂的樹木,如今只剩枯葉殘枝,相互糾纏的藤蔓象徵困居朱?的鳥籠。大朱?鳥的獨舞哀怨凄涼,朱?與科學家的雙人舞充滿不舍與憐愛,學生們在博物館中的舞段返照現實的可悲。在下篇的舞蹈中,舞者的重心下沉,腳下的步子變得細碎,上肢的抖動變為振顫,肩頸的動作沒有之前的活潑生動的左右脆頭,而變為一俯一仰的起伏跌宕,前彎下腰的動作體現朱?在現代化都市的夾縫中艱難生存的境遇。舞蹈上下篇的意境塑造反差極大,舞蹈風格對比強烈。從上篇古典舞劇到下篇現代舞劇的轉變略顯突兀,富有古典意蘊與神秘氣息的鳥兒成為展櫃中供人觀摩的珍禽標本,整體給人不悅的感受,以此帶來保護環境的反思。舞劇的下篇是灰暗壓抑的,動作銜接不再是流暢連貫,而是間斷停頓,放大了都市與自然的矛盾,營造了一個毫無生機的現實社會。
立意之美
經典就是經常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天鵝湖》的經典地位在每個人的心目中毋庸贅述。《天鵝湖》給人留下的印象並非是王子和公主的愛戀,而是活潑可愛的四小天鵝舞段,技術高超的黑天鵝揮鞭轉,王子與白天鵝的含情脈脈,天鵝群舞的環境營造,舞蹈與意境之美在人們心中久久不能忘懷。有人稱《朱?》為「東方的天鵝湖」,認為它有許多舞蹈的編排「借鑒」了《天鵝湖》,「翻排」了《天鵝湖》,默契十足的七小朱?舞蹈,技巧炫目的朱?獨舞,大朱?和樵夫的相識相生,朱?群鳥的幸福生活,舞劇《朱?》與《天鵝湖》有著相似的舞段,其排演更多的是對經典的致敬,儘管如此,《朱?》的舞蹈美和意境美還是同一時期的其它作品無法取代的。舞劇獨有的魅力就是用舞蹈說話,比起那些整天高喊旗號「觀眾不懂藝術」的創作者來說,《朱?》的經典不必細說。
《朱?》所傳達出的舞蹈美和內容美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對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的深思。農耕時期,人們將朱?視為聖鳥,喻示吉祥之兆,所以上篇舞段帶給人賞心悅目之情。城市現代化的轉變改善了我們的客觀生活,但並未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心靈上的快樂,所以才有下篇舞段陰森壓抑的氛圍圍繞。一次偶然的機會使陳列櫃中的標本再賦生命,野生朱?的驚鴻掠影再次帶給人希望。結尾的朱?之美可歌可泣,凝聚的是一種失而復得,喜極而泣的複雜心情。
《朱?》的出現更具時代性,鳥兒與人類的和諧共處引發世人共鳴,而對美的追求更是每個人本能所向,《朱?》有機的將二者結合就是其作為藝術作品最為成功之處。主要內容淺顯易懂,從總角孩提,到垂暮老者,觀眾都能接受舞劇所傳達出的中心思想。舞劇美感獨具匠心,從中國首演,到日本巡演,舞劇的美總能帶給人們愉悅的享受和無盡的感動。
美中微瑕
舞劇在兩個篇章整體環境的塑造方面對比強烈,編導通過燈光和色調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意境。全劇整體是用古典舞的舞蹈語彙表達,上篇的開端融入了民族舞風格,下篇的開端使用了現代舞元素,豐富了舞蹈的表達方式,但在舞段的銜接方面還是存在了一定的斷層現象。舞劇的上篇展現了一個世外桃源,下篇直接變成現代工業化場景的重塑,這樣巨大的反差讓中場休息回來還沉浸在上一幕美輪美奐演出的觀眾一度以為自己走錯了劇場。在舞劇下篇中,有人類獃滯刻板行走的舞段,有朱?被縛掙扎哀鳴的舞段,有學生學習遊覽觀察的舞段,還有大朱?鳥與白髮老者久別相遇的雙人舞段。從都市化的舞段直接轉換為鳥兒飛翔的舞段銜接生硬,從現代舞風直接轉向古典舞風也稍顯突兀;朱?群鳥與人類再次共舞的群舞舞段,編創的舞蹈過於龐雜,包含的內容過於凌亂;朱?再現人間的舞段在舞句設計方面與上篇相似,經歷浴火涅槃後的鳥兒沒有一個更高層次的重生轉變也很難感染觀眾對作品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
舞劇開場,一片羽毛從而降,象徵著遠古時代生命的誕生;一幕結束,大朱?將羽毛留在農夫身邊,是朱?與人類和諧相處的紐帶;下篇中段,年邁老者執羽尋鳥,是人類對逝去記憶的追尋;舞劇結束,老師將羽毛交到學生們手中,將環保的重任傳承到下一輩手中,這一支白色羽毛貫穿古今,使上下兩個舞風迥異的篇章連成完整的舞劇。這樣的道具使用多見於小作品中推動高潮,抒發情感,用在劇中略顯老套,作為整個劇的線索性道具並沒有很好地起到推動劇情發展,渲染環境氛圍的效果。舞劇《朱?》明顯存在著三段式的結構:朱?在棲息地自由安逸的生活,與人類和諧共享自然;工業化的巨變改善了生活水平卻破壞了生態平衡,朱?的生存環境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博物館中的朱?標本蘇醒復生,人類再次尋覓見朱?的生命蹤跡。編導把舞劇的重心放在了第一段的刻畫,而後兩段升華主題的內容都擠在下篇中表述,這樣的結構安排太過倉促,這種模式化套路還是在舞劇結構上給人如法炮製的感覺。
毫無疑問《朱?》是美的。如果作品的編創只注重技術上的編創,而缺乏思想上的深度,就難以打動觀眾,更別談哲理上的啟迪了,這就要求編導在創作時要把立意放在首位。舞劇的立意在於環境保護,更深層次的是引起人們對於逝去文化的反思。瀕臨滅絕的朱?更像是走向邊緣的文化,陷入了何去何從的尷尬境地。歷經千年沉澱的文化源遠流長,就如同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一樣,亟需保護,而這正是舞劇《朱?》所傳達出的更高立意。如果一定要說舞劇存在的問題,那就在於此了。舞劇《朱?》上篇在於美育,下篇在於思考,但演出結束,留在觀眾腦海中的只剩下了《朱?》的美,作品在主題呈現上有些頭重腳輕了:人們看到了工業發展給朱?帶來滅跡的危害,但並未引發觀眾更深入的思考。編導想以此喚起人們對逝去文化的追思,但卻沒有更深入表現這一主題。《朱?》在主題立意上做的很大,在舞蹈語彙上的精益求精也必然會導致結尾很難升華。
朱?之鳴,其聲錚錚,現實中朱?的哀鳴是為了引起世人對瀕臨絕種動物的關注,舞劇中朱?的呻吟是為了闡釋編導對邊緣文化境遇的深思,劇情和立意所面臨問題不只是《朱?》,而是現在許多舞劇所遇到的通病,更高的要求對編導而言有些苛刻,但總的來說,《朱?》依然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佳作。
推薦閱讀:
※長期練習倒立對你身體有什麼影響?
※舞蹈的本質是什麼?舞蹈所能達到的意境?
※如何自學街舞?
※《摔跤吧,爸爸》我彷彿看到了一個舞者的大半生
※如何評價鹿晗的歌曲《冒險時間》以及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