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7的工作筆記(6)——產品分享

周六參加了起點學院在廈門的一個線下活動,印象最深刻的是之前在騰訊的一位老司機何文彬老師的分享,根據當時的筆記整理一些心得體會:

  • 何老師開篇先玩了一把幽默,講了個自己的故事把大家的胃口吊起來,從此引出一個鋪墊主題的疑問號,「你是上了十年班,還是把一年的班上了十年?」。

    到這裡也是在台下點頭,因為我經常給團隊說的就是,3個月後,你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有和現在的不一樣,不能停住腳步。如果一個團隊、一個產品一年、兩年還停留在一個層次上,它的影響力和scope一定是在縮小的。
    • 由此何老師還引申出一個點,要求團隊的成員每個月更新一次簡歷。他鼓勵大家跳槽,去看看市場,因為要做事情和團隊成員的能力提升是一致的,否則面對挑戰大家看到的都是困難,而不是機會。

      一個健康的團隊、組織,是需要有自信去做這樣的鼓勵,因為在團隊內部就提供了關於成長的更好機會,就像許多前同事離開Facebook的時候都會用「畢業」這個詞,因為學到了,感恩,離開。
  • 第二個深刻的印象,就是「用戶運營」。何老師說,這是騰訊產品一年以上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第一年,學工具 寫報告 培養意識 用戶分析等等,是在打基礎。當時把之前在工作中接觸的幾個騰訊人的印象連在一起,發現共同點就是「用戶運營」,在這背後我覺得是騰訊產品文化中對用戶的關注、理解、把握,這可以影響到了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這樣的文化,甚至帶一點宗教的感覺,也是許多優秀的公司/組織的一個共同點。

    我做完分享下來,青木跟我講,他在我這裡也能夠看到一個厲害的公司文化的烙印,即使僅僅只有兩年的工作時間。他印象最深的是總結頁裡面最後一句話,還問了我英文的原句——"We dont build services to make money; we make money to build better services".

  • 何老師對產品能力模型,分為三個層次來談:底層基礎能力(基本素養、基礎工具、數據分析、行業融入),動態運營能力(用戶健康度指標運營;用戶運營標籤化、數據化;專註執行力),頂層設計(商業邏輯,價值閉環,認知影響)。

    在PPT原文的能力描述中,「能力」這個關鍵詞出現了2次,「產品」、「運營」也各出現了2次,「用戶」出現了4次。從這個側面也能看出騰訊人對用戶的重視——當然這有點以管窺豹哈哈哈

    騰訊的產品運營、產品策劃的完整能力模型,百度文庫裡面蠻容易搜到,對比一下可以發現自己的長短。從實踐的角度講,大家都說只能記住7個數字嘛,所以真的說誰比誰厲害,是不可能把每個能力拿來評分、對照,總有些經驗上的辦法,也不能完全的量化。比如技術的成長,從工程能力(難度、質量)、格局方向(規劃、執行)到領導力(人的培養、組織的培養),就是一個大概的框架。
  • 對於新人,何老師說:
    • 轉行要慎重,因為沉沒成本是時間積累出的對一個行業的理解和融合。真的要轉,一定找到自己的亮點。

    • 把時間看成可以投資取得回報的資本,而不是有限會不斷流失的資源。給時間管理一個積極的心態。
    • 當你開會無聊、聽講無聊、上班無聊、下班無聊的時候,多用心揣摩,背後的邏輯、體驗上是否能夠改進、怎麼改進。老司機都是能不自覺的在生活中代入自己的角色。
    • 不要執著於好方法、好工具、好模板,沉澱下來的是背後的邏輯,可以遷移的思維。
    • 我補充一個,就是說,新人成長,特別是從0到1,一個方法是去做大部分人能夠做到但是沒有做到的事情,甚至許多優秀的產品,也是這樣,把一個潛在的、可規模化的點做到了極致。比如說,我們團隊最近在查一個新用戶留存同比去年顯著下降的問題,宏觀數據上看沒有明顯原因,細分的話目前手頭的工具又沒那麼好用。我的一個建議就是,去年、今年各選一天,把新增用戶第一天的行為導出來,一個用戶一個用戶的看,各看50個,找找感覺,再去判斷分析的方向,再去歸納一個具體的指標,比一比各5000個用戶是否有區別。
  • 最後講一點,也是自己的短處,所以收穫最大——如何取得領導的賞識,aka 對上管理
    • 老闆要的是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
    • 彙報的4個層次:做過什麼事情、取得什麼結果、得出什麼結論、形成什麼決策。看看你在哪裡?
    • 你想過上級關注的是什麼嗎?他如何協調資源、解決衝突?如何向上彙報?

      (插播想起《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裡面說,上級的戰術就是我們的戰略)

      好的PPT,是可以讓上級不怎麼改拿給他的上級的

      (這樣多了,也就說明自己勝任更高一級的角色了)
    • 何老師私下還給我開了個小灶,「不要在群里撕逼」,確實,要講團結,講統戰。我們團隊下周還要結合《人民的名義》,向組織靠攏,搞一次專題的分享。

p.s. 不好意思,昨天有一些微信的請求始終沒有回復,因為我覺得很多時候,在知乎上去分享,槓桿率會更好一些,歡迎大家關注我的知乎。

p.p.s. 盛情推薦小亮師兄的公開課《產品的用戶增長》,周日剛看到的,激動~鏈接:騰訊視頻

推薦閱讀:

【17年總結】我的產品方法論
概念篇(1): 什麼是PV、UV、IP、VV、CV?
敏捷設計,讓設計更高效
<產品篇>做好互聯網產品的獎勵機制之時長獎勵

TAG:產品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