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即將到來的1213國家公祭日?這種感傷算不算一種kitsch呢?
02-25
成立祭奠日和逼著寫感想分明是兩個概念,我不明白那麼多人為什麼會混為一談。後者怎麼看都是作秀因為,還是逼著學生一塊作秀。我也是南京人,高中我們學校讓我們徒步走到江東門去哀悼,還叫來電視台採訪,這種行為讓我很反感。哀悼反思是個體行為,你憑什麼讓我按著你的規定來進行哀悼,別跟我扯什麼民族大義,先來談談懂不懂尊重個人選擇權。
國家層面只有政治,沒有情感。
其實你也可以選擇拒絕的。不過我是主動看的。並且不由自主的難過了。雖然我並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愛國情結,甚至沒去過南京,但還是為那麼多逝去的生命為戰爭感到悲哀。如果這算是kitsch,那就kitsch吧。其實小學春遊看電影什麼的還不是要寫感言,很正常的事,把自己的感覺寫出來就好了,覺得這個活動kitsch也是一種感覺,完全也可以寫在感言里,就像我以前高中時就寫過當時老師看來大逆不道思想不健康的作文,但是我覺得是對的,雖然作文在幾個班示眾,雖然被老師思想教育,但是我覺得值得。
儀式感的國家集體記憶加強民族認同,但有時忽略了個人的情感體驗。
如果問題問的是,如何看待國家是否該設立公祭日,或者公祭日哀悼紀念有沒有意義。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應該紀念自己的同胞,應該感謝為我們爭取到今天的生活先烈。
但是如果問的是,如何看待紀念國家設立的公祭日這個事件。我想它是否刻奇也也不用問,這麼有目的性的事兒就生怕不刻奇呢。哪位答主說感覺像是《國家大公祭》的大戲,莫非不是戲?
哀悼的情緒是一回事,政治動作是一回事。眾知友不要混淆罷。就像評論里一個明智的知友 @木語 說的一樣,個人情感是個人情感,演員修養是演員修養。
為爭取民族自由和崛起的先烈永垂不朽!沒錯我就是這麼狹隘!耶。政治需要,外交策略,前幾年都幹嘛了
被傷感讓人反胃,對於我自己而言,反對這種強迫式的悼念,悼念掛學分的做法,我覺得是學校對學生的不尊重。讓學生去悼念什麼?一些從來沒見過面的人?你讓沒承受過生離死別的學生去悼念他們從沒見過的人?不可笑嗎?這天其實就是提醒一下人們,二戰給過我們的痛苦。有多痛苦,題主被強迫做了很多不想做的事,也是其中一種。我常想,如果沒有二戰,國家會怎麼樣,自由民主可能已經實現,當你感覺被強迫的時候,可以說出不。人均收入可能世界前幾,文化教育水平也高很多,不是我出國留學學技術,而是他們來中國學,我可以快樂和家人一起看電視。親,你現在的生活,沒有二戰,過得應該會比現在被高考壓成狗強。二戰給中國帶來的後續影響,您正在親身體會,您看看日本美國的高三狗,再看看自己,連悼念都被強迫。悼不悼念無所謂,記住祖輩的痛,理解祖輩的無奈,所謂且行且珍惜。
哭喪不給發工錢。老家死人,大閨女哭的死去活來,二閨女沒哭,於是人們說她沒良心,我知道她們性格不同,而且大閨女職業演戲的。所以肯定有很多人認為這特么這麼值得悲傷的事情你都不哭鬧上吊肯定是沒人性。我自己暗地裡想到那些死亡,尤其是小孩子,想像我弟弟那樣的正元氣滿滿的小孩子,都很揪心,但是看到國家組織的全國活動(不是指這次)別人那悲憤的氣勢、浮誇的演講,都感覺像是死了爹娘欲哭無淚的閨女遇到哭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的哭喪的一樣無語。
我們選擇南京大屠殺作為公祭日,也意味著我們無視了其他日子。
兩岸兩黨共宗陳獨秀的基礎是1947年憲法,民族和解,以進大同。陳獨秀在獄中創作《金粉淚》組詩56首,其手稿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陳獨秀在《金粉淚》組詩中畫出了蔣介石政府在九一八事變後民族存亡大背景下的百丑圖。
我倒覺得強制沒有什麼不對 或許有的人也能和我一樣在小時候就捧著本中國近現代史圖冊在看東北918和南京大屠殺的時候義憤填膺淚流滿面 但我相信那只是少數人 我也相信在物慾橫流各種娛樂形式與設備遍地的今天 大多數人還是需要強制才會知道這一段歷史的 參加了公祭日的活動 或許是被強制去的 但我相信很多人在聽到那觸目驚心的數字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去默哀 去銘記……國恥不能忘 我現在在聽到每年918的鳴笛的時候或許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哭泣 但一樣會握緊拳頭 即使抗戰已經過去這麼多年 即使現在的國家宣傳愛好和平 即使現在的日本國民沒了當年的軍國主義和武士道的狂熱 我們可以忘記對日本的仇恨 但一定要記得我們為什麼會挨打
推薦閱讀:
※南京江寧的發展如何?
※看周杰倫的演唱會需要準備什麼?
※塵埃已落——南京「總統府」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對世界和平是否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