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是"隨緣"還是"任性?"?
02-25
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情緒有沒有起伏。
很明白這是因緣來的,坦然面對因果。什麼境況都不歡喜,不嗔恨,不煩惱。
這叫隨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格物致知……說的都是這碼子事兒。
讓我做我就高興,不讓我做我就生氣,發脾氣……這叫任性。
說到底,心能轉境即同如來,自己能控制自己的心行,能控制念頭,不讓不該出來的出來。這是隨緣。
做不到的,看見外境就撲上去的,心隨境轉的,這是大凡夫……
隨緣,
是順隨萬事萬物自然的發展規律,也就是順應天心,唯與道息……而任性,
是順乎自己的喜好,感受,自己的行為,意識,習慣……
違背我則怒,順我則喜…這個應該是自我,我執……而大多都以為自我
就是天心╮(╯_╰)╭,這裡的誤差可不是一點一點…
說順其自然,可能過多的還是順著自己的心意╮(╯_╰)╭自己也就是個俗人,╮(╯▽╰)╭
也有著我執與妄想……能做的,就是盡量試著以天心觀我心
盡量試著不再我執……隨緣依慧,任性依欲。
個人理解這其中的區別在於,是否能如是如實的觀到「緣來」,觀到這緣「去」。你如是的觀到,來了就隨順了,不會擰巴,去了就去了也不會執著。任性是一種無明的狀態,是隨著情緒,不是隨著觀照。
一般人認為隨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到了不要高興,沒得到不要失落,情緒平和,這就是「隨緣」。
但佛教里把緣分為四種:因緣、所緣緣、等無間緣、增上緣。因緣又特指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並不是那些大師們說的「樹木要有陽光才能長高」、「花朵要澆水才能開放」。《楞嚴經》說:我(指佛陀)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粗相……題主問的「隨緣」只怕是取了世間和合粗相,因為這四種緣,容不得凡夫不隨,你想不隨都不行!問:如何知道自己是"隨緣"還是"任性?"
答:你,我,他,一切眾生,如果跟隨【煩 惱】等【惡緣】,【任性】地造【五逆十惡,誹謗三寶】,【死後】必下無間地獄。跟隨【戒定慧】等【善緣】,【依教奉行】修【福德智慧資糧】,必定得人天福報,死後往生極樂世界!問:這兩者有什麼區別?答:共同點,都是【緣起】。區別點,就是【後報】有【苦樂】之分。我隨緣任性一把
八識規矩頌 我們凡夫 第七識
隨緣我執量為非
推薦閱讀: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佛說阿彌陀經中說極樂國土要說七重欄楯,七寶池,金沙鋪地?
※極端的散亂可以使一個人進入無我的境界嗎?
※心性質變的起點,是明白一件事
※佛教徒可以在遊戲里殺人嗎?
※阿羅漢的宿債是否全部還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