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敬老的真義是什麼?

已經忘了在哪裡看到過這麼一段話(記得大意)——「每次在公交車上,我都會積極給老人孕婦讓座,因為我希望,當我親愛的老父老母或懷孕的妻子搭公交時,也有人給他(她)們讓座」。

所以說,出於道德出於將心比心,我們都應該


飛舞的溫柔穿花度柳飛如箭,粘絮尋香似落星。小小微軀能負重,器器薄翅會乘風。

——《詠蜂》吳承恩

蜜蜂是農家的老友,喜歡張牙舞爪般忘情飛舞。自從楊朔的《荔枝蜜》後,難見文人提及,人難寫不熟悉的人物。

小妹夫店前大樹上來了一群蜜蜂,欣喜喊來老父親。父親不但是穿林海的獵人還是跨雪原的養蜂高手,常常把蜜蜂稱為「天材地寶」。由於隨我來到恩施,空有一身養蜂本事,時常技癢難耐。見小妹夫家有相蜂(專找棲息地的工蜂)來尋巢,當過木匠的父親就給小妹夫做了一個蜂桶備用。小妹夫家樓房不高,二樓是可以養蜂的。真是想什麼,來什麼。

父親指揮小妹夫爬上樹,教他小心翼翼找到蜂王,將蜂王放到紙盒裡,蜜蜂迅速抱成一團。父親又叫他用蛇皮口袋包裹好紙盒子,再乘他的摩托,協助他將蜜蜂團帶回家。放到二樓蜂桶處冷處理蜜蜂團一天後,再乘夜色將它們放入蜂桶中。天亮,早起的小妹夫,看著原先散亂的土蜂一下子熱熱鬧鬧地飛進飛出,他十分憧憬,在微信中寫下溫毅的文字:我感覺自己接過了父親養蜂的旗幟!

是的,父親是養蜂的行家。以前,我們想吃蜂蜜,父親就取蜂蜜給我們吃。後來,父親沒養蜜蜂了,我們就在我老丈人家找蜂蜜。 今年雨水太多,以前老丈人家每年幾十斤蜂蜜的收穫,竟然一無所獲。於是大妹妹在好友家買了幾斤意蜂蜂蜜,給我們送來兩斤;父親在鄉下給人治療腿痛時買了兩斤;我們託人打聽,才在古鎮老家買了土蜂蜜四五斤。

如此痴迷買蜂蜜,源於吃蜂蜜幾乎是我們一家最溫馨的記憶。

我六歲半前的記憶是香甜的。婆婆從吊腳樓上撿幾個不大不小的洋芋,深埋在燒得旺旺的柴火下的紫毛灰里,等柴變成灰燼後,用小木棍撬出洋芋,將熱氣騰騰的燒洋芋在火坑光滑的石板上扣一下,去除皮上的灰,用手輕輕剝開洋芋皮或者殼,將黃黃的熱氣騰騰的燒洋芋放入釉色的土碗中,再從黑漆漆的碗櫃里,拿出一個黃色陶瓷罐子,拿起蓋子,用白色調羹挖一調羹黃橙橙的乾乾的像豬油一樣的蜂蜜,倒入裝有燒洋芋的碗中,洋芋的熱溫一下將蜂蜜化為液體。我迫不及待地接過碗,咬一口燒洋芋,糯糯的,再沾一點蜜,甜甜的,心裡那個美勁兒甭提了,邊吃邊咧著嘴大聲說,好好吃喲。婆婆見我這吃相,高興得合不攏嘴。

婆婆、嗲嗲也吃燒洋芋,那是他們的午飯或晚飯,只是不吃蜜。他們說蜂蜜甜得膩人,不喜歡吃。

見我要吃完那一罐蜜了,嗲嗲又要取蜜了。準備好早在端午時就晾晒乾的艾蒿,用香和紙(似乎含有祭祀儀式,以表達感恩)紮好艾草為一團後,半夜啟開蜂桶,用艾煙熏走蜜蜂,用鍋鏟割下蜂脾,放入筲箕中。在艾草濃郁的香氣中,在不斷發出跌跌撞撞的蜜蜂聲中,嗲嗲拿起含蜜最多的蜂蠟,溫藹地吃起來,吃得白鬍子上到處都是蜂蜜。這時我才知道,說蜂蜜甜得膩人,只是想讓我一個人吃的借口,蜜不多的。嗲嗲說,他在解放前養過99桶,後被搶犯搶了一桶後,蜜蜂就一天天稀少了。

後來,婆婆害病卧床不起,嗲嗲精心服侍左右,用蜂蜜就著苦中藥,設法讓婆婆喝下。沒時間照顧蜜蜂,蜜蜂就越來越少了,蜂蜜自然就不多,只夠婆婆一人做藥引子。我吃不上蜜,卻真真切切的感受了老人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溫暖著我稚嫩的心靈。多年後,母親說,劉家人對媳婦溫和,才明白家風深入到血脈,不是靠說教,而是靠示範引路。婆婆後來走了,嗲嗲一個人住在老家,每當我帶小朋友上老家看他,沿途看見蜜蜂采蜜,我就說它們是我嗲嗲家的,當時挺為我有一個勤勞、能幹、顧家的嗲嗲自豪的。

為了我上學方便,父母把家搬到古鎮。開始母親在八隊,後來轉到三隊,父親當民辦教師,我們一家居無定所,像蜜蜂一樣辛苦地到處搬家,父母苦惱萬分。婆婆去世後,徵得嗲嗲同意,將舊家遷到古鎮。父親將水井灣的吊腳樓的木板一塊塊拆下,一次次從山上背下來,又一塊塊清洗、推去舊揚塵,又一塊塊裝上新的吊腳樓,大舅說,一塊木板,父親至少過手六次。母親當時靠給醫院洗血鋪蓋找修屋子的生活費用(為避免傳染病菌,禁止我們觸摸,自己卻要洗、搓、捶、晾、疊,為生計不懼付出。),加上父母為人好,所在的兩個小隊的隊員幫忙,精打細算之間,終於給了我們三姊妹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我們可以睡一個溫清的覺了。

父親接年紀大了的嗲嗲下山,也搬走了嗲嗲養的部分蜂桶。嗲嗲自知要傳承,就將新家的養蜂重任交給了父親。父親有意識在鎮吊腳樓樓板時,將二樓樓板延伸了幾尺(後覺得人的活動,對蜜蜂有干擾,又恢復了原來蜂桶單家獨院的樣子。),將蜂桶放置到離地很高的吊腳樓樓板上,用牛糞石灰混合物勾縫,給蜜蜂安置了一個好窩。我時常乘父親給蜜蜂掃糞便時,搭上高高的樓梯,近距離觀看蜜蜂。知道蜜蜂分成三類:工蜂、母蜂(實是公蜂)蜂王,了解了黑色蜂子(公蜂)是沒有刺的,知道蜜蜂朝王是為了繁衍後代。。。。。。不時我也用竹掃帚驅趕抱蜂、點水雀、蜻蜓偷吃蜜蜂。

有時偷偷地想,蜜蜂真夠聰明的。

給人類一點甜蜜的希望,讓人類心甘情願為自己服務,讓壽命短暫的群體得以延續,這是戰略的智慧。發覺主人長期不履責,也就溫實地拋棄主人,一鬨而散,絕不嘰嘰歪歪;主人發現追回,也可以溫慈地和好如初,只要主人責任得以履行;春天蜜蜂朝王分家時,新蜂王逃跑,主人發現,用燃放的鞭炮或泥巴面或水請回它們,蜂王投之以招報之以蜜,溫淑地用心製造甜蜜;主人沒發現蜂王逃走,蜂王也隨遇而安,又溫雅地找新的主人。這些是戰術的智慧。

不埋怨環境、不複雜對待他人的不公,每一個家族成員都努力各負其責,一個個溫良恭儉讓得像謙謙君子。

第一次感知蜂子有刺,卻是在金銀寨,大峽谷景區停車場入口處的後山上。給我留下疼痛難耐的卻是被稱為六角蜂的野蜂子,因蜂巢為六邊形而得名。父母忙於生計沒管我們,我邀約幾個好友,徒步到馬鞍龍腳下,見一坡碎石,陡升征服之志。不想,碎石之中築有野蜂巢,我走在前面趟路,驚動它們,它們在我大腦袋上留下諸多記號,我們揮舞衣服驅趕,驚慌失措跑回家,臉已經被螫得變形。不敢隱瞞父母,母親見狀心驚膽戰,趕快找來鄰居嫂子的奶水,將蜂刺拔出,再用人奶水,反覆沖洗,數天後才消腫,還原了我美少年的原樣。當年不知道,野蜂極其厲害足以致人死命的,反而去偷偷品嘗人奶的味道,覺得小孩真是傻,這麼淡的味道,卻吃得津津有味。

看見雲南人竟然養野蜂,父親竟然半夜砍樹去弄野蜂窩泡治療風濕的藥酒,有的人竟然為了吃野蜂蜂蛹,用消防設備去捉,這些見識似乎讓我覺得兇猛的野蜂也溫順了。

變化總是這樣快。就像我一樣,童稚時善良乖巧,少年時調皮得要命。打群架、偷東西、取笑同學、整蠱他人。。。。。。看見小妹妹端著飯碗坐在門口,碗里掉進了黑蜂子,默默看她把它當做黑豆子吃下,馬上告訴她吃了有刺的蜜蜂,害她驚慌失措,我卻哈哈大笑;小夥伴捉迷藏,我用大掃把涮了蜂桶門躲起來,害得捉我的小夥伴被氣急敗壞的蜜蜂螫了幾個包;小夥伴報復,想用同樣手段讓我上當,知道他的詭計,故意弄出聲響,他們以為我來了,弄瘋蜜蜂,我就躲了起來。蜜蜂嗡嗡到處找人,瞧見偷偷張望我來沒有的他們,又被蜇了幾個包。惡作劇讓我喪失了溫明,我卻自認為有趣,讓嗲嗲極其惱火,經常教訓我。

嗲嗲因病不願吃藥離開人世,家裡的蜜蜂在那一年也因為天寒地凍沒有了。經常怪嗲嗲多管閑事的我,第一次後悔沒和他好好交流,去感知他的溫偉。

第二年開春,父親在田壩里招了一桶蜜蜂,弄回家時,開心得像剛得獎的孩子。溫靜地打理著,彷彿所有的希望就在這桶蜂蜜中。這時的我開始用心讀書了,早上和蜜蜂一起起床,在蜜蜂的殷殷聲中高聲朗誦「先天下之憂而憂」,晚上,我在燈下解析函數,不時有蜜蜂闖入,父親小心翼翼地徒手捉了它們,將它們放到蜂桶下。我彷彿就是蜜蜂的一員,在初中不多的知識花朵上釀生活的蜜,天賦不高的我,終於上了建始師範,當年,我們班五六十人只上了三個人:幫、泉和我。父親得到通知時,興奮的聲音,比他得到蜜蜂團時還高興,母親興高采烈地將消息告訴過往的熟人,馬不停蹄地接待親朋好友的祝賀。當時我天真地以為,他們高興是因為自己的當農民的命運改變了。多年後,為人父母的我,看見兒子的每一點進步,都由衷高興時,才知道兒女爭氣是父母的最大的溫惠,可以戰勝世俗的偏見和人格的蹂躪。

我畢業後,父親經常拿出蜂蜜酒招待我的朋友和同事,自己從不上桌,忙著煮酒、賣酒、買包穀、上甑、餵豬……也從不串門兒,讓母親安靜去姥姥家聊天,讓我們安心做自己的事;下恩施後,父母賣掉傾注了半輩子心血的老屋支持我們在恩施買房,給我們小店幫忙,為我們帶孩子,無怨無悔付出……養過蜜蜂的父母,自己也成了忙忙碌碌的工蜂,溫濡地為我們這個家傾心付出,無怨無悔,不曾有過一天閑暇。

上班後,我也學習長輩像蜜蜂一樣對學生傾心付出,也曾獲得諸如過州級優秀校長的獎勵,但由於不會來事,被人一擼到底,身體、職稱、聲譽都出現過危機,也曾像某位同行發出過「為誰辛苦為誰忙」的慨嘆,但在妻子的精心呵護下,我戰勝了失落、失望,療養好了身心,把心血傾注到學生的教育上,把注意力放到兒子和外甥的培養上。兒子爭氣,高考以全州語文狀元的身份上了南開,後到清華大學(台灣新竹)讀研,又交換到世界前三十位的港科大;外甥高考上了211大學,現在泉州國企上班;過年過節,我總能收到學生後輩的祝福。

下恩施後,父親又養了幾年蜜蜂,但恩施蟑螂、壁虎太多,父親不但不取蜜反而給蜜蜂喂蜜,還是沒保住稀稀拉拉的蜜蜂,只剩下幾個空桶了。父親想讓大妹夫在古鎮自家樓頂養蜂子,大妹夫雖然勤快,見不得這帶刺的蜜蜂,於是作罷;當父親看見老丈人家來了一桶蜜蜂,父親趕緊幫忙治蟲害、取蜂蜜,忙得不亦樂乎。

老丈人年輕時做過大事,為了養家,辦過硫磺廠、開過拖拉機、趕過腳豬、打過鑼鼓、唱過坐夜歌,像蜜蜂一樣溫敏地辛苦勞作,年紀大了養養蜂子,也不失一種溫純的休息。現在老丈人幫姨妹子照顧外孫女,丈母娘幫舅子照管孫子,養蜂也成了一種溫美的奢望。

兒子幾年前談女朋友後,蜂蜜又多了一個溫膩的去處。不知不覺間,兒子和他女朋友也像蜜蜂一樣,考托福、涮學分、寫論文、申請專利、實習、參加團隊活動、參加學術會議、健身、申請獎學金。。。。。。溫謹地對待學業。

原來,養蜂人家對生活的溫情,是飛舞的蜜蜂餵養出來的溫柔。

2017年寫於重陽節前


敬老應該是從維護社會秩序考慮,為未來提供安全感。在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以尊敬知識為基礎的敬老,難以大範圍適用。目前時代對數老人面臨著空前的變化。部分年輕坐馬車,年老坐飛機的老人,恐怕面臨空前的焦慮吧。如果未來不可知,是不是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當代人更現實,利己。為養老積累物質等基礎。


尊敬值得尊敬的老人。


尊老愛幼是人的本能吧,對於弱者就應該本能地懷有一種憐憫關愛之心吧。。。


個人認為,尊是尊重,同為人而言,你是人我也是人,即便你多麼作惡多端,再怎麼說也是生命。敬則是敬仰,如果你行善積德或曾對某方面有貢獻,我會敬重你。敬老本人性,無他。


古代的一種養老金制度。


敬老,是在謙卑和孝道中更貼近自己內心和認識周遭,眼前讓你尊敬的老人,也許就是幾十年後你身上的影子之一,或美好,或厚德,或康健,或慈祥。而你可以走近,去窺視它。


自己對父母的報答之恩,教育孩子學會敬老。


個人覺得敬老是一種對弱者的同情,和救濟,福利一樣的性質.

但是我覺得這是一種道德規範,應該受到一定的約束,並且其他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拒絕敬老這一行為.

這個條件應該是,老人也要有道德規範來約束,對於自己都不遵守道德規範的,我想我們沒有必要去實施這一道德行為.

畢竟,唐朝的夜壺也是拿來裝尿的.


如果時間可以作為一根軸,那麼,同一個人從這個方向看來,可以看到他作為一個嬰兒的過去,從那個方向看來,可以看到他成為一個老人的未來。

每人都有成為嬰兒和老人的時候。沒有人希望自己是老人的時候別人不尊敬。那麼現在還不老的人完全應該通過敬老營造一個良好的傳統和氛圍,盡一份力。

中國傳統文化是講究秩序的,長幼有序也是其中之一。秩序破壞通常是出問題的前兆。易經有很多這樣的分析。

回到這個問題本身,感嘆真是沒有問不完的為什麼啊。


人文主義首先提出所有人都是應該尊重的,即對人的關懷不應該作為可選擇的次要目標,而應該是終極的、唯一的目的。

其次,老人代表著社會的財富,他們的經驗和知識、對文化和生命的傳承、對後代的培養和扶持、年輕時候為社會做出的貢獻,都是不可忽略的。

最後,如果老人還是自己的父母,那麼養育之恩、給予生命之恩,更當加倍報答。


點滴之恩,湧泉想報;更何況湧泉之恩,點滴相報


推薦閱讀:

現代法國人可不可以認為是主要日耳曼人 但有相當一部分的凱爾特和拉丁血統?
以「路」為題,怎麼寫散文?
《還珠格格》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呢?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泰山聖母碧霞元君究竟是一位怎樣的女神?
朝鮮族是否不願意和其他民族通婚?

TAG:文化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