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玩廚」發布的啤酒評測結果?
玩廚是一個真實客觀分享廚房用品和美食的APP。
評測|我們在雪夜猛灌了全球200款啤酒,只為找到你們都愛的那一款http://zhuanlan.zhihu.com/wanchu/20534431題主比較疑惑的地方:1、同一產地的啤酒再按照釀造風格分細類,比如德國啤酒分為黑啤,白啤黃啤,拉格爾;比利時的啤酒可以分為黑啤,白啤還有拉比克啤酒。2、評測人群配比:啤酒專家:3人;酒齡5年+:7人;啤酒小白:20人
用有趣的心發現生活的美好,用靈巧的手創造廚房的樂趣。
我們是一群熱愛廚房的青(dou)年(bi)
接下來你要看到的是我們無止境的探(jian)索(ta)廚房之旅。3、評測用的全一次性塑料杯
4、首先我們綜合了所有人的評分,按照分數的高低,得到了本次啤酒評測的冠、亞、季軍。
冠軍:比利時林德曼櫻桃啤酒
亞軍:白熊白啤酒 比利時淺粉象5、後面幾個神奇的排行榜
大家好,我是題主,現在本題中這些相對專業的答主也都是我熟識並邀請來的。本來我該說的和想說的其實在題目描述中已經體現了,但是架不住幾位的盛情,我還是只能自問自答一下。
首先還是自我介紹,我是上海外灘的一個侍酒師,主要工作領域是葡萄酒,日常工作是端盤子洗杯子,業餘時間也給一些專業媒體供稿。對的,我是侍酒師,不是品酒師。
最近私下裡醉鵝娘又被我黑了一次,因為她自稱品酒師快做不下去了,我才第一次知道原來她的工作不是什麼節目主持人而是品酒師啊。當時我就嚇呆了,王勝寒這才跨入葡萄酒圈子幾年怎麼就已經當上品酒師了呢?因為我的印象中,能夠說自己是以品酒打分為職業的,也就以剛加入WA亞洲團隊的鬍子馬丁為代表的寥寥數人而已。葡萄酒批評、評論,可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因為他們肩負著指導廣大無知消費者的重任。
所以看到「玩廚」能夠發布一份啤酒評測,我的內心是激動而震撼的。激動在於終於有人能對市面上那麼多啤酒進行一個比較了,震撼在於「玩廚」的專業水平居然夠得上用評測兩個字了。
果不其然,這份評測的內容都把我震驚到桌子底下去了。
下面我細說一下讓我震驚的地方:
1、啤酒來源。
「玩廚」號稱集齊了世界上200款頂級啤酒,來源渠道是……朋友圈通訊錄里的懂酒人士和啤酒經銷商。如若按照ratebeer之類網站的排名,那要湊齊這世界上的前200名,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如果說隨便找200款,那和頂級二字又基本無緣。朋友圈的懂酒人士再神通廣大我也不信他們能搞到多少世界限量版的高端啤酒,而通常來說啤酒經銷商的品味更是……呵呵。所以這200款啤酒,我真的很難相信不是在湊數。2、風格分類。
按照BA的分類,啤酒可以簡單分為28個風格,當然那是為了比賽需要,實際上要分成100多種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可「玩廚」是怎麼分的呢?「黑啤,白啤,拉格爾,拉比克,精釀等等」,這是什麼神一般的分法?黑啤白啤是按照顏色,拉格拉比克是按照發酵方式,精釀則是和工業相區分。一款來自德國的啤酒完全可以是既精釀又拉格還黑啤,不知是該放到哪類去。這分類完全沒有卵用不說,分了還更容易混淆,真是沒事找事。3、打分維度。
一般正常的打分可以分為眼、鼻、口三個方向。其中口部分可以複雜些,按照5,10, 20的比例給分其實是相對合適的。其中每個部分又可細分到清澈度、風味複雜度、酒體、回味等內容。而「玩廚」是這麼分的:「香氣、色澤、泡沫、口感(苦味,酸味)」。外觀中只有色澤一項,口感不重平衡酒體複雜度而以苦味和酸味打分,至於泡沫……那是什麼鬼,泡沫的多少和顆粒大小完全可以根據倒酒的手法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啊。最後還有個附加分,那這總分50分是如何保證的?這樣的一個評分方式直接失去了專業性。4、評測人群。
「評測人群配比:啤酒專家:3人;酒齡5年+:7人;啤酒小白:20人」,人員構成結構先不說,我們來看看這啤酒專家是什麼人。「范達明:酒齡20+,只喝進口啤酒的范達明致力於進口啤酒也有10年+的時間了,杭州各大超市進口啤酒基本都經由他手。」哦,一個酒商,且有偏見不待見國產啤酒。
「啤酒獅(鮑志斌):某大型啤酒公司從業人員。」從業人員?這也太不清不楚了吧。仔細一想公司里的食堂阿姨大約也算是餐飲從業人員可以去參加威士忌品鑒了呢。至於第三個專家……他隱身了沒有介紹,可能就是那個傳說中「精釀界的大咖」吧。酒齡被當作一個專業性標誌也是挺有趣的,我今年22,合法喝酒沒滿5年,大約是進不了這個組只能分到啤酒小白類了。這樣一個3個我看來也算啤酒小白的業餘選手帶領剩下27個小白進行不分權重的評測,結果可想而知。5、評測方式。
在知道品評內容之前防止干擾的盲測在進行大量比較排名時是唯一可接受的評測方式。這裡顯然沒有做到。在知道一款啤酒是櫻桃啤酒後再去喝它,即便沒有櫻桃味很多人都會自我暗示出櫻桃味來,不做到單盲這評分便毫無意義。6、杯具、量、溫度的選擇。
從圖上來看,我覺得這些評測員更像是尿檢員,還得面對量少的可憐的啤酒抿一小口後就得進行一個具有多項數值的打分。連最基本的ISO品鑒杯都沒有,喝出塑料味不知道酒是不是得背鍋。而適飲溫度嘛,「玩廚」好像只注意了外面的氣溫,絲毫沒考慮過啤酒啊。7、結果。
首先恭喜林德曼,估計這是在所有評測中,第一次能拿到冠軍吧?更何況還是200種啤酒。一個直接加入果汁的啤酒居然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我真為其他啤酒廠的未來感到擔心。
亞軍白熊……根據我過往經驗,單論小麥啤酒,白熊也應該是倒數的幾個呀……陷入沉思。等下,你們之前堅持的分類體系呢?所以你們分類只是做個樣子,根本沒打算按照分類來進行排名嗎!?那你之前分三小類啊!下面怎麼又出現個和之前分類完全無關的排行榜了呢!?請恕我不能接受。口味這麼私人的東西,交給這麼一群沒有專業精神和態度的人,真是沒法讓人放心。其實千錯萬錯,「玩廚」就錯在了「評測」這個詞和幾句自以為是不負責任的宣傳語。「評測」那麼嚴肅的詞,請不要再用你們營銷號的態度水平來玷污它了。什麼「你們都愛」這種話,還是少說為妙,畢竟誰也不想被代表。專業的事,請交給專業人士去做。讓大家好好喝自己的啤酒吧。To you, to me.
You can have your own opinion, but not your own fact.
下次題目改成:對比丨我們在雪夜猛灌了全球200款啤酒,只找到了我們自己愛的那一款。絕對不會有人說你。謝邀。
現在堆數量寫「評測」的風氣真是感人,也不知道什麼人帶起來的美好習慣,反正唬唬人當個KOL夠了。坐等「我們舔了一百種鹽只為給你找到最咸那個」然後「我們住了一百家醫院只為給你找到吃鹽吃高血壓後哪個醫院的護士妹妹更漂亮」…
玩廚這個評測我記得出來一段時間了,大部分身邊喝酒的人就是笑笑就過了,從買酒到知識介紹,裡面錯誤多到幫他修改還不如寫一篇新的。
至於怎麼看待這個報告,我的建議是就別看了
相對來說,國內imbeer那版所謂的評測說得過去,真要看的話看那個,畢竟幾個評委里還是有一部分靠譜的…吧。反正我對結果有異議,但是起碼開始喝酒的話,照著那個單子嘗嘗不會坑。
以上。好久不上知乎了,既然看見了就炒炒這碗冷飯。我不願討論關於精釀啤酒這件事的門檻,我覺得喜歡喝,有嘴,有舌頭,消費得起(現在越來越便宜了應該是不存在了)這就足夠了。我也不願意大談特談圈內大佬和協會的指點江山和統籌全局的本事,我覺得這是和沒有xxx就沒有xxx一樣荒謬的論調,我還是願意相信改寫這歷史的原動力在「下層」的每一個從業者和愛好者那裡。當然一個重要的事情是既然喜歡了甚至從業了就要時不時的有所提升,不要一直定格在那麼一個比較低的欣賞水平和品味上。事實上我也不喜歡以炒作論和裝逼論的視角來看待這件事情,我還是更願意相信他們是處於自己的熱情和喜愛要做這麼一件事情,只是選錯了方法。但是,無論如何無法改變的是這是一次失敗的活動。諸多細節不再論述了小林和夢雨等人已經用足夠的舉例做了闡述了。我在想的是具有充分的相關知識的重要性。倘使團隊中具有一個有比較豐富相關知識的人或者組織者事先了解些相關知識都不會把活動做成這樣。三四年前我剛開始接觸精釀啤酒時曾經是什麼都喝,喜歡按照自己的感受妄加評論。直到讀到了一本日本人寫的入門書(機緣巧合,我讀的第一本關於啤酒的書真的真的真的不是那本著名的喝自己釀的啤酒),我發現好多酒都被自己喝瞎了,於是回頭來重喝。一個讀書圈的朋友曾跟我說閱讀專業性比較強的著作如果沒有比較懂人帶領容易讀偏,當時還將信將疑如今我也便是相信了。精釀啤酒(既然已經叫開了姑且就這麼叫吧)進入中國也有幾年了,無論從價格還是夠買難度上這件事情的門檻似乎是越來越低了。越來越多的世界級啤酒進入中國市場,即使是w12以及烏托邦這樣曾經是傳說中的啤酒如今也沒有那麼遙不可及了。可是反思一下,我們喝到的啤酒除了越來越貴越來越小眾我們究竟收穫了什麼?我們最初開始喝精釀啤酒是為了什麼。欣賞水平是不是真正有所提升?自己的欣賞水平是不是真正配得上這些世界級的稀有啤酒?能否真正甄別出來哪些是真正的好啤酒哪些是浮誇?在這個圈子裡潛伏有一段時間了,無論是群還是愛好者加了不少,各式各樣的奇葩言論論見過不少。真心覺得我們這些「圈裡人」應該有所反思有所改變了。最近一直在參加酒花兒他們組織的酒評活動。對我而言回顧這些經典款是一件很有趣也有意義的事情。它們都是經得起推敲的經典款,而非簡簡單單的「入門酒」三個字。有時候我們不屑一顧的東西卻是自己難以啟及的。扯遠了。接觸精釀啤酒要先通過一個好的方式有所了解建立一些正確的觀念,通過以正確的方式把關於這件事情的正確觀念傳播給更多的人。簡而言之,這是我認為關於這件事情正確的方法。
可愛的邀請人,你肯定知道我的心永遠留在貴酒種圈的,而且你絕對知道我知道你的試飲經驗、專業素養與職業態度的,為嘛你不來答一答呀!T_T
imbeer發布的2015啤酒排行是我截至現在讀到的、大陸發布的最具備專業性、客觀性的試飲結果,不談裡面的試飲者是否都具備合格試飲人的條件,但是從流程與使用的評分體系看,他們的工作與成果至少是現在看到的這些裡面唯一有評價、了解價值的。
做一次大型試飲活動對舉辦者與參與者都是很累人、累心的事,活動安排與流程其實是這裡面自主性最大、最輕鬆的活了。
關於問題項下的這個娛樂活動沒有討論的必要,直說他們的如下錯誤好了。
一、極度不可容忍項:
1、任何性質的試飲沒有菜鳥、小白的參與餘地,因為他們的意見無任何參考價值;2、環境與時間,此處不贅述了,求知請上網、讀書;
3、樣品分類、分類樣品處理及試飲順序,簡單舉例,帝國世濤接皮爾森?四料與IPA試飲溫度同為10度?具體不贅述,求知請上網、讀書;
4、活動時間安排,別說有酒精含量的啤酒了,試問一天一人能試飲幾款礦泉水,具體不贅述,求知請上網、讀書;
5、盲測呀、盲測;
6、評分體系,啤酒是有正經評分體系的而且不止一種,具體不贅述,求知請上網、讀書。
二、總之不可容忍項:
1、試飲人資質,最低同時滿足以下三要求,難易先後排序-盡量客觀、絕對豐富的知識(工藝)經驗(試飲)、完全具備試飲能力;2、試飲杯,我個人認為的最低下限是葡萄酒試飲的ISO杯、較佳的杯型是標準波爾多杯(非大杯),啤酒雖不是最複雜的酒但也別隨意糟蹋,啤酒聞香杯肯定可以,但這方面我所知為0且全無經驗;
3、活動流程,一切安排應以客觀、效率為前提。
知識、經驗、自我認知無比重要,不要胡搞。
等著 @王夢雨 與咱們可愛的邀請人來回答哦^_^正所謂,磨瓦成鏡,坐禪成果。看你們活了那麼多年,都是讀懂人生的人啊。
下次不要用顏色分就好,不然我一個赤化分子怎麼就黑化了呢?組織有沒讓我考慮歷史進程,超市分類法也不是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啊。
不過也有一個好,不像某些做了白酒評測的,喝完居然還把度數加了起來,一天喝了一千多度,想來也是一點火就能跑得很快了。利益相關:imbeer編輯
坦白說這篇文章剛出來的時候我是很緊張的……
我們在做評測的時候千算萬算也犯了一些錯誤,包括但不限於種類分錯,名字翻譯錯等等,我作為編輯是很擔心剛花了老闆很多錢,然後市面上就馬上出現一篇比我們更好的啤酒評測文章的。當然,看完之後我就釋然了,加上後來一些諸如仿造冠軍酒,突然冒出來的各種「大師」賣酒,我們老闆罵了回街,也引來了無數關(zhi)注(yi)吧。
====================
說回評測本身,評測這件事是很容易引起爭議的。不論結果是什麼,都有人認同或者不認同。就像吃飯一樣,喜歡什麼口味的都有,所以標準很重要。如果是評測或者品鑒,而不是嘗嘗,那標準就不能只是好喝不好喝了。
「玩廚」這個評測最讓人詬病的就是標準的問題。有啤博士授權引進的BJCP漢化版可以用,這個標準已經把啤酒的「色香味意形」都寫的很清楚了,也沒必要自創標準。根據BJCP標準,最好的打分依據,即為該就是否符合這個種類的定義,說白了就是像或者不像。顯然這個自創的標準完全不能滿足啤酒的評測。(也順便能解釋為什麼詬病小白評測這件事)
然後說第二點讓人詬病的一天喝完200款。我們在做評測的時候,一天喝到最後舌頭的味覺感知是麻木的,所以在IPA組裡面大家都在猜哪個是Punk的時候根本猜不對,因為你印象中的Punk,在這種味覺感知下已經是Session IPA的感覺了,而Jack Hammer在這個時候喝起來更像是你印象中的Punk。(所以我也曾懷疑過最後Jack Hammer分數高有沒有這幫評委心機婊的成分在)。我們365款用了10多天……這邊200款1天……是吧……
所以如何看待么……作為imbeer裡面著名的鴿派,我覺得有人幫著宣傳其實也挺好的,一旦有小白看完這篇200款入門之後,早晚也會搜到imbeer看點真東西(不要質疑我啦,我也有犯懶的時候「水一水」什麼的)。但imbeer裡面的鷹派是不太能忍的,這個評測一出,多影響我們組織內部團結啊~~~
====================
多說兩句我們那個評測結果的事,如果對我們那個結果不認同,我接受。如果那些酒都是最好的日期或者一直處在最好的保存條件,裡面的結果肯定會有很大的改變。
我們也討論過像IPA這種酒,要不要把酒單列出來發給一些能喝到新鮮的人幫我們評測一下。後來我們否定了這個做法。第一個是太遠程不可控,第二個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評測的就應該是現在中國能喝到的樣子。換句話說,我們喝到的有很大可能是一批酒,也就有很大可能味道近似,近似好喝或者近似難喝,這個評測才有意義。
關於評測人選的選擇么……想黑誰都行~~~~~
大家一片吐槽調侃之聲。
個人認為,熱情可嘉,但態度及水準太過隨意。
這種評測若不是面向真正愛好者,做得很專業認真投入,便是面向小白和沒接觸過的人。
但是是否如果面向受眾不專業、不懂相關知識,就太過隨意地進行所謂評測,會不會產生相反的誤導作用?「200款頂級進口啤酒」,看得我心頭一喜,一看圖,各種同質的德系啤酒和比利時系,分類比較單一,同類扎堆的太多,該有的風格不見。看酒單也能發現基本都是超市貨和酒吧爆款,既然打出評測招牌,就真正弄點好酒。那些玩意有幾個「頂級進口啤酒」?淘寶賣駱駝衝鋒衣的也天天喊頂級裝備。杯子不吐槽,要求不能太高。但是能不能把酒分類整齊,重要的是冰到該有的溫度。林德曼是好酒,粉象是好酒,白熊等也有穩定的品質,更別說修道院們。但它們不同的風格之間怎麼可以一起打分?如果給我那些朋友們喝,敢亂入個雪碧,那雪碧進前三穩如狗。總的來說,不能稱之為一次評測,可以叫做品嘗會比較恰當,也符合受眾,也凸顯了作用。
不過只吐槽沒意思,如何向身邊普及好啤酒仍是需要摸索的。(昨晚給哥們開了瓶founders breakfast stout ,他剩下了3/4,暴殄天物)-
知乎上關於吃、喝的評測和推薦很多,其實其中不乏一些精彩的基礎知識普及,尤其對於長時間生活在中餐世界的人來說,對別國的酒類、食物,由於語言和生活環境的各種障礙,會有一個不小的門檻。
小白們也值得看到更專業的評測,個人口味然雖主觀,但評價是應該盡量保證客觀的。好的評測對於小白而言,可以節省成本,最快找到自己心儀的那款,反之則可能形成阻礙。「愛好者」、「樂趣」、「小白」不是專業缺失的借口,他們恰恰是最需要專業指導的人群。
不過必須要說,有些基礎知識的普及是非必要的,我記得之前看過醉鵝娘發布過一個視頻,講的是幾個知名酒庄名字和酒標上一些名詞的法語讀法,我覺得這個就非常好,對於不會法語的人來說,長知識,來一個純正的小舌音,點酒的時候也有腔調。但有些就未必那麼必要,印象中有個視頻大概是說通過酒塞來判斷酒的好壞與真假,這個的實用性就未必多高。好酒一定配好塞,這大概沒錯,但你花了大價錢買了瓶酒,再靠酒塞去判斷好壞,未免在邏輯上顯得不那麼通順。況且,你不可能先看了塞子,再付錢。這只是個輔助手段,著實沒什麼必要大書特書。
各種名詞代表什麼意思,雞尾酒的配方是什麼,有哪些入門的基酒可以推薦等等,這些東西是有必要普及的,查閱一些資料後寫出的文章也不會出什麼錯誤,如果又能用生動的方式表現出來,無疑是非常好的事情,要滋瓷。
某種意義上說,口味是個很主觀的東西,但評測的「專業」是有跡可循的,也是有門檻的。對於看客而言,也絕對不可能通過看評測文章視頻就成為美食家和品酒師。從個人的經驗出發,當基礎知識達標之後,會遇到的第一個門檻就是能否有條件去嘗試足夠多的品類,去驗證自己學到的基礎知識。從書本上能知道Ale、Lager、IPA、Stout、Porter等等之類的文字差別,但如果不親自去喝,永遠不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無論是食物還是酒類,這門檻都需要足夠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來支持。
「專業」和「評測」在公共環境下是很嚴肅的定義,發布者有必要對自己的推薦負責,尤其在構成消費建議的前提下。如果沒有起碼的敬畏,那誰都可以評測,誰都可以發布排行榜,毫無經驗的小白如何判別哪個專業,哪個更可信呢?對於不負責任的評測和專業背書,不能滋瓷,不要老想搞個大新聞。
入門不難,感興趣多去嘗試就好,酒客不必苛求自己的專業性,喝酒是為了開心,有自己喜歡的最好。記得有一次喝到一杯幾乎只有果汁味的「IPA」,我和朋友吐槽「這也行?」,結果同席的朋友沒人知道啥是 IPA,但大家還是喝得很開心,這也挺好啊。還有一年聖誕節,我拿了瓶2005年的瑪歌,和一幫狐朋狗友就著大排檔你來我往喝了,也挺開心(不過還是有點肉疼的,不然也不會記這麼清楚……)。
專業的事,自然有諸如 The Wine Advocate、BJCP 等等的專業體系來做,品酒師畢竟是個專門的職業,不是自封的。對於評測體系的介紹,知乎上也有許多現成的答案可以參考,我就不贅述了。自己可以試著按照標準來評評酒,談笑風生,圖個樂唄。
保持冷靜,多喝多吃多看,別看了評測就急著去掏銀子了,自己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
特別鳴謝昨晚和某知名姑娘關於本話題的交流,剛好藉此總結一下,嘿嘿嘿。
-這就是個試飲party完了寫飲後感的feel塑料杯林德曼第一光這兩點就夠夠的了放著粉象在第二我都覺得尷尬不專業的飲酒人(估計以前就喝青島百威),不專業的評分體系,不專業的道具,不專業的媒體就醬P.S.westevleteren如果在的話我估計不會排上名次的你們信么?角鯊頭在的話他們會一片說香但是很苦不好喝你們信么?如果夢果酌在的話能隨意進前三甚至奪冠你們信么?反正我信了
你要說20多個小白搞評測選出林德曼櫻桃第一,其實我是信服的
我前前後後也搞個好幾次十來個人品鑒會(大部分免費、小部分收費),據我個人感覺,樂意喝林德曼櫻桃這種的還不少,還有勃艮第女公爵也是很受歡迎的啤酒。私以為可能是這倆基本跟普通啤酒完全不一樣,一個像果汁多一些、一個很酸帶點紅酒的感覺。
如果這是說招200個人選個大家最愛喝的酒,倒也湊合,問題是你非要打著專業的旗號來說我們是在「評測」,那可就開玩笑了。槽點實在太多。
比如分類,說是把啤酒分成「品類則包括了黑啤,白啤,拉格爾,拉比克,精釀等等」,這話類似於把人分成「黑種人、白種人、日本人、韓國人、男人」。
而且我不懂的是,如果你分成這麼多類來比較怎麼最終總分又是匯總的?
至於其餘的,沒有用專業的杯子、沒有冰到合適的溫度包括沒有盲品,這都是不能忍的錯誤。
至於那個標準
專家引導評測員從酒體的香氣、色澤、泡沫、口感(苦味,酸味)各個維度來給每款酒打分,每項佔10分,總分50分。另外,把啤酒在入口、掛喉、回甘方面的表現作為附加分。
口感是口感,類似於,口感和味道是不一樣的……這已經是品酒里最基礎的知識了。
至於品鑒部分。羅斯福十號是好酒,但是他真的不算苦。當然看到後來又從林德曼櫻桃里喝出了啤酒花的味道……這個真是太厲害了。反正我是喝不出。
用文字上的誇張來掩飾評測上的不專業,最終只能得到自欺欺人的結果。頂級酸啤林德曼,苦味極品羅斯福
沒看文字的時候先看到測評現場的照片我就夠了,那小塑料杯是體檢中心尿檢用的嗎?
專家引導評測員從酒體的香氣、色澤、泡沫、口感(苦味,酸味)各個維度來給每款酒打分,每項佔10分,總分50分。
你就告訴我那尿檢杯怎麼聞香看色????裡面裝的那點量能夠用來評測口感嗎????
喝啤酒的人都知道,如果就呡這麼一小口的話,能評測出來個屁!我覺得這個系列的問題里,最有指導價值的那個應該是:
我們幫你睡了1000個姑娘,只為找到大家都覺得爽的那個。
畢竟比起啤酒來說,人們在某些方面的喜好或許還更有規律性一些。
==
不扯了,說一下個人的一些看法吧。
羅十
羅十無疑是一款好啤酒,但是說它苦我就不樂意了,羅十帶有修道院啤酒的明顯特色,簡單的說就是甜。羅十裡面的麥芽糖和釀酒糖甜味是沒辦法掩蓋的,這個剛喝時並不會注意,等哪天開始意識到的時候,恭喜你在啤酒方面算是入門了。這時候,你就應該能辨別出來,羅十的苦味是熏烤麥芽的苦味,喝別的啤酒中的酒花苦味是不一樣的。
苦味
酒花苦味是個非常神奇的東西,這是個需要追求的口感,其中甚至帶著一些自虐傾向。但是當你繼續向前一段時間後,就再也回不來了。這也是為什麼精釀啤酒大多親睞IPA的原因,因為啤酒花實在是太好玩了。200種對於啤酒來說太少了,連酒花的品種都覆蓋不來一遍。
林德曼
林德曼是非常棒的牌子,據說它是用比利時某個小鎮上每年特定時間空氣里的天然酵母釀製的,這種酵母味道特別重。拉別克用的酒花也是發酵過的酸酒花,所以其中的味道和別的啤酒大為不同。
對了,酵母味和胃酸味道其實很像,喝大過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
泡沫
泡沫這個東西現在在啤酒圈已經被邪教統治了,所以沒啥好說的……
===
累了,有時間再說別的吧。對了,相比淺粉象和林德曼櫻桃,櫻桃粉象是我心中的果味失身酒的典範^_^------------------就是被某公眾號帶起來的XX餘款測評,我們為你選出最適合的XX之類的噱頭帶起來的測評浪潮,關鍵是你要是能認真選出點好東西也沒人會說什麼,就看這200款中脫穎而出的林德曼櫻桃,我真的很好奇林德曼沒給他們錢嗎?前幾天還看了一個健康低脂零食推薦的答案,也是他們為我測評了幾百款低脂零食,最後每百克四百多大卡的東西也成了低脂零食被推薦了,還有什麼干吃不胖的就更別提了。
看完前三名,有種三觀被顛覆的感覺。
看了看手中的budlight,心想:「說不定你能名列前50呢」大致相當於「我們通宵達旦猛看2015年中外100部電影(iPad mini,在線播放,揚聲器,快進)然後選出年度最佳《小時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