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索宇宙派出的隊伍在長時間星際旅行後,若與母星的人類發生生殖隔離了該怎麼辦?


不用那麼久,還沒生殖隔離呢,Terran就跟地球聯邦勢不兩立了


會選擇基因相對較遠的同類進行。不過相對於生殖隔離的問題,更宏大的問題在於在宇宙生存了3代以上的人類還是人類嗎?他們可能連長相都和我們不一致了,而且從想法到習性都已經進化到適應宇宙環境了(或者其他星球)。從內到外,很難說他們還是和我們一族的。


科幻作家何夕的中篇小說《人生不相見》中設想了這種情況。

在掌握了星際躍遷技術的未來,人類開始在其他恆星系進行廣泛殖民。但是不同的行星有不同的重力、氣候與生態環境,比起需要耗費大量資金和時間的行星改造,人類選擇了改造自己來適應環境。

計算機分析行星環境後,會進行分析編碼,將地球人的基因修改為適宜在新行星上生存的基因。

然後就是播種,將新人類放到新行星中讓他們生存和適應,並且教給他們對行星進行資源開發所需的科學技術。

這就是未來的殖民。

這些新人類當然還是人類,計算機會保證修改的基因不會導致生殖隔離的發生。

但是行星環境引起基因突變產生生殖隔離後怎麼辦?

簡單,針對特定基因的種族滅絕病毒。


歐亞大陸和撒哈拉以南非洲都分離幾萬年了也沒生殖隔離,出去旅行個幾萬年,地球上還有沒有人更值得討論。


推薦閱讀:

有哪些原本只是藥材現代卻變成普羅大眾的「零食」?
人眼的界限──中央凹、盲點和視域
【地球演義】輕裝
萬歲的生命:聽鄧興旺講植物的故事
circRNA研究報道匯總2018年1月(下)

TAG:生物進化 | 人類學 | 生物學 | 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