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的東西一定比化學合成的好么?

糾結很久的問題啦。。。比如白砂糖和別的甜味素什麼的。學理科的同學說天然的東西很多都是防癌的,而人工合成的很多都是致癌的。有這回事嘛?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是一定的。

什麼叫"好"呢?暫且定義為對健康有益無害稱為「好」。

因為自然氣候、水質、周圍環境、生活習俗的不同,長期形成的天然傳統的食物和飲食習慣通常更貼合各個地區生存的人類的健康需求。俗話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營養學上看,是很有道理的。這一點上,天然的食物比合成的好。

但是,也不盡然。

以糖舉例,糖分給人體提供能量,是人每天必須攝入的成分。但是糖分攝入過多,會導致各種疾病。特別對高風險族群來說,如糖尿病人,甜味劑還是比天然糖分更好的選擇。

從健康角度看,合成產品的優勢,僅限於此。

非糖類的甜味劑有天然甜味劑和人工合成甜味劑。天然甜味劑有甜菊糖、甘草、甘草酸二鈉、甘草酸三鉀和三鈉等。人工合成甜味劑有糖精鈉、乙醯磺胺酸鉀(安賽蜜,A-k糖)、環己基氨基磺酸鈉(甜蜜素)、天門冬醯苯丙氨酸甲酯(阿巴斯甜)等等。

以目前市場和法規趨勢來看,天然甜味劑市場在擴大,而人工合成的產品則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監管要求,禁止是趨勢。

個人也更推崇天然的食物。作為食品從業人員,我知道人們對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的安全問題是過分擔憂了。因為食品添加劑也非全部由人工合成,大多數本身就是天然物質中提取。完全是化學合成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其實不多,主要是集中在香精、色素、甜味劑等幾塊。

可是必須了解的是,合成的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劑完全無毒無害很少,幾乎沒有。許多物質,是以當時技術論證沒有安全問題,但隨著技術進步又發現危害性不容小視。比如說曾經的「糖精鈉」。還有就是,物質本身可能沒有問題,但是在特殊環境(比如高溫烹飪、煎炸)會產生其它物質,從而產生不良影響。例子是谷氨酸鈉(味精)。

而且人工合成的食物原料、食物添加劑即便符合健康要求,也會引起其他問題,比如由於色香味更加誘人,導致食用更多、飲食不平衡、營養不全面等等問題。

還有人認為:

有一些理論認為當人體感覺到甜味時,就會期待有相應的能量吸收,若是沒有,反而會擾亂人體,造成脂肪囤積、食量增加、增加糖尿病風險等有害副作用。

可見,假設合成的產品未來有可能被人完全信任接納,像傳統的、天然的食物一樣讓人輕鬆接受,還有很長路要走。但如前面所講,可能性很小,因為禁止已是趨勢

像科學松鼠會,網路上充斥了一股所謂「科學理論派」。自以為讀了幾年專業書,查了幾篇文獻就掌握一切了,就是真理了。看到幾篇文獻說「研究論證無害」就馬上奉為圭臬。本人對此非常鄙視。

不談什麼叫科學研究吧,就說那當作律條的各種標準。世界上三大標準勢力,歐盟、美國、日本,那個是少了各大商業公司的把持呢,那一個標準的出台不是充滿了各利益集團的博弈呢,又多大的比例是考慮到民眾的利益呢?標準絕不是金科玉律,只是各方利益的妥協。

另外一些事實,如果食品添加劑完全沒有問題,歐盟推行的「清潔標籤法案」也沒有什麼市場。在食品工廠,如果質量和成本允許,沒有哪家企業會放棄天然原料,而改用合成的原料。

總體而言,天然的、傳統的食物,可信賴度要遠高於合成產品。如果可以選擇,人們去選擇天然食物,這本身是很自然、很正確的事情。


吃個發芽土豆吧,天然的。得病了別吃西藥,人工合成的。


好,一定是有相對性的。

什麼是好的,更多的是說「最合適的」。

舉個例子,平時穿衣服,尤其是內衣,當然是棉麻絲綢等天然面料為好。但要是去跑步,當然要穿個化學纖維的功能面料運動衣了。要是穿個純棉的,簡直噩夢。遇上登山,必須穿衝鋒衣。但是,橡膠。那還是天然的好吧。所以,這個「好」一定是相對的。


不見得,之所以很多人的想法跟樓主一樣是因為有時候有機合成的水平還達不到那個層次

比如手性化合物、順反異構之類的異構體的活性或者毒性是不一樣的


這種絕對是中了宣傳的毒了,天然的東西防癌更好的話,怎麼古人平均壽命那麼低呢?

煙葉是純天然的吧?不照樣致癌?

人工合成的物品中,有些在生產過程中會用到容易致癌的溶劑或者催化劑,如果清洗不當殘留量較高,長期使用會增加由此致癌的幾率。但是這不是人類患癌症的唯一原因。在有大量人工合成製品之前,癌症就已經普遍出現在人類之中了。


之所以說合成的不好,是因為有些原料有毒,合成時不能達到100%轉化。

但是好多合成原料本身是無毒的或者合成後通過純化達到對人體無害的水平。這種情況下,相比天然的物質,合成的物質更純粹。


推薦閱讀:

話食科普 ︳燕窩真的能滋補養顏?
海鹽sea salt 和我們常吃的鹽有什麼區別?
乳糜瀉:如果不僅僅是1000萬中國人的生命受到威脅
奧利奧把餅乾做得更薄有什麼意義?
全世界哪個菜系最難吃?

TAG:食品 | 化學原料 | 化學成分 | 醫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