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立春》?
看到王彩鈴和胡金泉為群眾表演的那段,我想起我的小學英語老師。
一個乾淨的中年男人,五官端正,個子略矮,音色亮堂如央視主持,走路永遠抬頭挺胸,腳尖向外,大步流星,有種道不明的神氣和光芒。 「英語」這種學問,在十年前的我生活的小村莊里,顯得小眾、洋氣、高級。那麼教英語的人,也是小眾、洋氣、高級的。 他一個人住一間宿舍。這間宿舍的位置並不在學校的「宿舍區」,而是一間空出來的實驗室或者資料室之類的房間。下了晚自習之後,「教學區」一片漆黑,只有他的房間亮著燈,路過的人們說,他每天都「哇啦哇啦」的。 他愛好打太極拳。校牆外是水渠和農田。有村民見他在田間地頭打太極,說「這人是不是有神經病」。 有位年輕的女老師去和他學了幾天英語,有人說大晚上的一個女孩和他學英語「像個甚」。 人們對於他的興趣,在於調侃和猜測。 一個懂英語並且打太極的人,在那個時候那個地方,沒有知音,也不被欣賞。 電影的情節當然更加曲折,畫面也更加情緒化。但我想,有那麼一二刻,他應該體會到了王彩鈴式的無奈吧。 王彩鈴,黃四寶,胡金泉,都是「仰望星空,身陷土地」的人。有天賦,有熱情,卻沒有機會走到一個被人欣賞,被大師打磨的地方。 人活著,不就是想找到存在感么。 問題是,偏偏有人,生不逢地。王彩鈴是被鄰居勸「還是找個人嫁了吧」的進修的音樂教師,黃四寶的媽一邊砸畫一邊說「白養了他這麼多年沒給家裡拿一分錢」。 「夢想」和「取得功名」,真得是兩回事。「夢想」或許和「功名」有關,但一個「做自己熱愛的事並養家糊口」的人,和一個「沒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賺了大錢」的人,真得不一樣。 關於「追夢」,不僅僅是「取得巨大成功」那麼簡單。「追夢」關乎一個人的自我實現,關乎一個人在茫茫宇宙中確立位置,散發光芒。 喬布斯那句「follow your heart」,做起來太難。像王彩鈴黃四寶那樣生不逢地又無比明白自己心之所向的人,「follow heart」的過程,是無數次掙扎、磕頭、流血,只為殺出此時此地的困境。 為了去北京,王彩鈴不惜花費幾萬塊辦戶口;為了完美的愛情,她對示好的周瑜說「寧咬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那是在她被心上人黃四寶狠狠地摔在地上之後。 驕傲著,掙扎著。 殺出去了也就殺出去了,殺不出去就只能乖乖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結婚生子,柴米油鹽。 掙扎。 掙扎之後,黃四寶成了江湖油子,周瑜娶妻生女,王彩鈴始終單身,領養了兔唇的小女孩。 看到結局再定論。王彩鈴,周瑜,黃四寶,胡金泉,都是懷有藝術夢想並且沒能成為藝術家的人。 但只有王彩鈴的人生,是藝術化的人生。 所謂「藝術化的人生」,就是純粹的、完整的、對人對己始終真誠的人生。 王彩鈴撒過的兩個謊,一個是關於「去北京」的謊,一個是關於黃四寶追求她又拋棄她的謊。而這兩個謊,出於一個卑微者的自我安慰,出於一個被誤解者的自我保護。這兩個謊可笑也令人心酸,但這兩個謊未對任何人造成傷害。在高貝貝求她幫忙在北京「找門路」時,她因為自己撒謊而羞愧,甚至拿出一萬多塊錢表示歉意。 結果是,貝貝撒謊了。但是貝貝成功了。 領養孩子的時候,王彩鈴領養的是和自己投緣的那個,而不是「最完美」的那個。 她唱的《為藝術為愛情》,有這樣的歌詞:藝術和愛情,是我的生命,我衷心地熱愛一切生靈。 她不一定比影片中其他人都唱得專業,但她比其他人都懂,比其他人更深情。 寫實的同時又是以時間順序來敘事的電影,是靠大量細節來牽動人心的。比如王彩鈴走進校園時高昂的頭,比如在和黃四寶做愛後的早晨,為他買好豆漿油條,自己塗了口紅,笑著戴上明黃的絲巾。 還有許多細節,沒有一處不讓人感慨。 王彩鈴是個悲劇嗎? 就像她對女鄰居說的那樣,她是那種每當人們過得不好時,就去和她同病相憐的人。吃過苦的人,會更理解這部電影吧。沒必要把她當悲劇吧。如果從「忠於自我」的角度講,她是勝利者。 王彩鈴過的就是王彩鈴的一生,只屬於王彩鈴的,藝術化人生。蔣雯麗美麗端莊,而影片的女主角王彩玲卻是一個及其醜陋的女人,她身材臃腫,臉上長斑,齙牙突出,三十多歲依然是個老處女。這樣一副不堪的驅殼之下,是王彩玲作為一個文藝青年高傲的心,這顆心遠離塵土,浮於雲上。
天生一副好嗓子的王彩玲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她不甘心在小城市裡過平凡庸碌的一生,因為她的理想是將唱到巴黎歌劇院去。王彩玲在小城鎮學校里教音樂,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卻是,中央歌劇院正在調我,我馬上就要去北京了。聽聞此言的旁人或許會猜疑這話是真是假,但王彩玲自己對此深信不疑。王彩玲相信自己終會有一天離開這個不理解她的城市,將歌劇唱到北京,唱到巴黎。
鍊鋼廠工人周瑜被廣播中王彩玲動聽的歌聲所打動,他懇求她教他唱歌,但高傲的王彩玲從心底里就看不上這個粗糙醜陋的漢子,儘管他喜愛普希金,朗誦深情,像她一樣是個文藝青年。可讓文藝青年由衷的去欣賞身邊的另一個文藝青年,恐怕是世界上最難的事。除非,她傾心於他。顯然,這個人不可能是周瑜。
周瑜表弟黃四寶的出現無疑讓王彩玲嗅到了春天的氣息。這個屢次考不上美院始終不得志的男孩兒酷似金城武,他的天真讓王彩玲心生憐愛。她不惜一切代價想跟黃四寶在一起,她為他做人體模特,甚至願意為他放棄自己投入了全部積蓄並承載著她所有希望的北京戶口。同是鬱郁不得志的兩個文藝青年,是否真的有愛情?
可悲的是,王彩玲以為的愛情,在黃四寶那卻只是兄弟情誼。黃四寶對王彩玲的喜歡,似乎只是文藝青年之間的惺惺相惜,他喜歡她能理解他,他喜歡她將他比作梵高,可是他不願去愛她。王彩玲只是不理解他的黑暗世界裡唯一一點亮光。或許王彩玲再好看一點兒,這段愛情還有發生的可能。
王彩玲對於黃四寶強烈的愛,驅使她去佔有他,或者更準確的說是想讓黃四寶佔有自己。於是在黃四寶一次醉酒後,王彩玲內心的慾望與愛情瓢潑而來,再也無法抑制,將自己的全部交付與他。而清醒之後的黃四寶卻無比厭惡王彩玲這所謂的愛情,他控訴王彩玲玷污了他,絲毫不留餘地將王彩玲當眾羞辱。
尊嚴被摔碎在塵埃之中的王彩玲選擇自盡,這是高傲的她能交代自己唯一的選擇。深夜,王彩玲穿上鮮艷的珠光綢禮服從七層高塔一躍而下,可殘酷的命運又怎能允許她就此解脫?王彩玲必須活下去,繼續接受命運的摧殘。
可即便是身心俱損的王彩玲,面對周瑜三番五次的追求,也絕不肯對自己的內心妥協。王彩玲給出了堅定的回應,寧咬鮮桃一口,不要爛杏一筐。掌握著自己愛情的王彩玲堅定而又清高。縱然在世人眼裡的王彩玲已經是個笑話,可是王彩玲就是有能撐得起自己內心的執念。
古怪的王彩玲並不孤獨,另一個古怪的人是胡金泉。在一群鄉野群眾面前表演時,這個穿著白色緊身褲盡情跳著芭蕾的男教師被無情嘲笑,被喝倒彩,圍觀的群眾紛紛離席,留下羞恥而屈辱的他。
胡金泉是個不正常的男教師,他像只高傲的天鵝,不被俗世所欣賞與理解。胡金泉沒有王彩玲那樣高貴的理想,他只企盼著時間會讓這座城市接受他,但是他始終像根魚刺一樣,扎在很多人心裡。
胡金泉被人喚做二胰子,即便在今天,這也是個不好的詞。胡金泉的美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是那麼可笑,性向的不同在普羅大眾的心裡是那麼不堪。於是走投無路的胡金泉試圖說服和他一樣古怪的王彩玲與他假結婚,藉以堵住世俗的嘴。他妄圖將自己假裝成一個和別人一樣普通的「正常人」,得以體面的苟活在這座小城裡。而王彩玲無疑是胡金泉自救的最後一顆稻草。可惜,此時的王彩玲依舊不肯向生活低頭,對愛情無比執著的她狠下心來拒絕了這個跪地哭泣的男人。
走到人生寒冬的胡金泉最終用將女學生拖進廁所的極端行為證明了自己的正常,終於放棄了與這座城市的任何抗衡,他寧願背負強姦他人的罵名去坐牢也不願繼續被當做變態。最後再跳一次放縱而忘情的芭蕾,告別高傲與美麗,胡金泉真正的人生似乎已經落幕。
我這根魚刺終於從那些人的嗓子里拔出去了,我踏實了,大家也踏實了。獄裡的胡金泉靦腆的笑著說,去探望他的王彩玲卻一句話也沒能說出來哽咽著離開了。如今的胡金泉彷彿是一面鏡子,讓王彩玲對自己的未來陡生恐懼。她為他的結局心酸,也為自己的未來擔憂。
此時,患癌女學生高貝貝的出現給王彩玲帶來了一絲曙光。高貝貝天賦優秀,身患癌症卻無出頭的方法。高貝貝懇求王彩玲帶她去北京參加歌唱比賽,王彩玲用討回辦北京戶口的錢全力幫高貝貝疏通關係。刻薄孤傲的王彩玲展現出了她柔軟善良的一面。最終,高貝貝得以參賽並取得了第二名,從此打開了新生活的大門。但命運沒有放過身心俱疲的王彩玲,喜悅僅僅只維持了一瞬。高貝貝下跪承認自己欺騙了王彩玲,原來她的身世全是謊言。承載著王彩玲僅剩理想的高貝貝背叛了她,憤怒的王彩玲奪門而出。
新年的清晨,王彩玲被鞭炮聲驚醒,推開門,母親正一個人舉著竹竿放鞭炮,熱鬧的鞭炮聲里是母親瘦弱孤單的身影。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來了。新的春天,似乎也會有溫潤潮濕的風。王彩玲動情了,喊到「媽,過年好!」老太太好久才轉過身來,回女兒一個微笑,溫柔而安定。
飽受命運捉弄與摧殘的王彩玲最終選擇歸於平靜。她去婚介所徵婚,去福利院領養了一個兔唇的小女孩,帶她治病,並取名小凡。她似乎不想再追求什麼不凡,最終選擇與周遭世界言和。王彩玲彷彿終於屈服於命運,但當她帶著小凡去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時候,彷彿又讓人覺得,她只是選擇暫時擁抱俗世的溫暖,但心裡的理想,卻一刻也不曾放下。
王彩玲是一棵生長在麥地里的野玫瑰,鮮艷而獨特,脆弱而疏離。就像有人曾這樣評價農婦詩人余秀華——泥里生活,雲上寫詩。而余秀華比王彩玲幸運的多,她生在當下,終被發現。那個時代的王彩玲,以及同樣熱愛著文藝的胡金泉、黃四寶,他們有著清晰的自知之明,卻寧願活得自欺欺人。因為理想與藝術,讓他們眼裡的世界變得與眾不同。王彩玲並非料想不到自己的生活希望渺茫,但藝術與理想賦予她一份天真,憑著這份天真,她無懼自己丑陋的外表,活得充滿希望,活得清高凜冽。理想與藝術並沒有毀滅王彩玲。當命運一次又一次摧殘她,折磨她,正是理想和藝術支撐著王彩玲堅強的活下來。
這或許就是文藝青年們熱愛文藝的原因。
立春一過,實際上城市裡還沒什麼春天的跡象,但是風真的就不一樣了,它好像在一夜間變得溫潤潮濕起來,這樣的風一吹過來,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這是被自己感動了。
推薦好片,歡迎關注俺的微信公眾號,晚風小坊。
囿於所處環境有限的資源,這世上有無數自卑又自負的王彩玲,守著床頭橫陳的夢想,和衣斜倚到天明。
命運是個結,每個人有自己的解法。
王彩玲們選擇的是,一邊在結上不斷地繼續打結,一邊悲嘆此結難解。
他們越自卑,就越需要鞏固心中的自負來維持平衡,來「自我解救」。所以王彩玲虛榮之至,正反映她自卑之至。同時她越虛榮,就註定會越自卑,她把自己推向了惡性循環。所幸人生還有眾多解法,至於王彩玲的方法,願無人再重蹈覆轍。
自卑與自負,其實未必是兩相對立的概念,最好的解法,其實是將二者相融,化為自信。——你也許會說,這太難了!——不,每種方法都一樣難,不一樣的僅僅是方向。若你像王彩玲一般,任由自己把自負(夢想)像最後一個稻草一樣死死抓住,難道就輕鬆了嗎?把夢想當成稻草的人,自以為得救,實則於事無補。也許他在這條路上得到過虛妄的快樂,但現實的反差終究會把他拉進更深的深淵,直到萬劫不復。有必要指出,那個男舞蹈家不完全屬於我說的這種情況。他苦惱的更多的是周圍人對男人跳芭蕾的不理解,而非他自詡清高卻無人賞識。這兩者的不同在於,如果環境寬鬆,他可以在一個小鄉村安然地做自己所愛的事,而王彩玲不能。
這倒不是誰比誰更純粹地熱愛夢想的問題。再強調一次,我並不覺得王彩玲就沒有那個男舞蹈家純粹。他們只是對實現夢想的方式理解不同,換句話說,他們對人生這個結的解法不同。男舞蹈家的解法,看似更加艱難,其實他比王彩玲幸福。他在跳舞的過程中便已在實現夢想,而王彩玲只有被人認可才能算實現夢想。他的問題只在於怎樣避免外界的誤傷,王彩玲的問題更多的在於無法調和內心的錯位。看完之後,很多人重重地嘆了一口氣,唯獨我暗暗鬆了一口氣。
我是個像男舞蹈家一樣的人,追求夢想的過程就已經在實現夢想,結局無關緊要。何況我要處理的外部矛盾,雖也艱難,但終究沒有他難,不必猥褻別人使自己進監獄方可得到保全。所幸信仰就在胸膛,此生不必惶惶。立春是獻給超齡文藝青年的好電影。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竟然有了文藝癌這種調侃文藝青年的說法,文藝竟然成了一種病,而且是不治之症。
如果像高曉松、李健這種修鍊成精,成了大咖,就大概是沒生病吧。而像羅永浩、江南春這種大概是醫治好的典型案例。
而喬布斯站在了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徘徊,卻也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
80後相對在一個經濟和政治都比較寬鬆的環境下長大,對文藝更親近。很多人立志從事文藝工作。但這個行業並不好做,做不到拔尖,就永無出頭之日。偏偏又有那麼多成功的案例,韓寒、李宇春、郭敬明、鮑鯨鯨、唐家三少等等,看起來觸手可及,就奮起直追。但在眨眼之間,就過了30到了而立之年,自己依然一事無成,又不願意為了賺錢去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其實甚至都找不到一份賺錢的工作,失去了賺錢的能力,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也許有些才華,也許還在追求理想。而那些自己曾經瞧不上的同學,已經買房買車兒女繞膝,人五人六大模大樣。
這就是為什麼我第一次看到《立春》後被深深擊中的原因,最怕借口追求文藝來遮掩自己的一事無成。電影中的王彩玲和黃四寶就是文藝青年初長成,茫然失措無人識。
《立春》是文藝青年顧長衛的覺醒,《微愛》是顧長衛的光芒綻放,雖然很多人不喜歡《微愛》。當《微愛》中蔣雯麗扮演的房東唱起她在《立春》中扮演的王彩玲經常唱的義大利歌劇那句「為了愛情,為了藝術」的時候,一切全明白了。這麼多年糾結的是愛情和藝術,因為窮困,沒有愛情。沒有愛情,就追求藝術。然而藝術已死,如同《微愛》中的黃小瓜,隨同藝術一起死了,那場戲是顧長衛的《霸王別姬》,也是顧長衛的《黑天鵝》,更是顧長衛的《飛鳥》。為藝術獻身,別無選擇。藝術雖然已死,情懷可以永存。
實事求是地說,《立春》是編劇李檣的作品,思想是李檣的,價值觀的表達也是李檣的。顧長衛對劇本做了刪減,刪減得非常好。故事的開始(不是電影的開始),鏡頭從一根象徵著工業化的高高的煙囪降下,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周瑜出現了。在李檣的原劇本中,對周瑜的背景有更多的交代,包括他買肉時的世俗精明和父親去世時的悲傷從而拿到鋼爐廠的工作。李檣對這幾段被刪減是有微詞的,但我認為刪減的好,就這一個鏡頭就完全交代了周瑜的身份背景。千萬人中你看不出他,走近了看,還是有點與眾不同。顧長衛的眼光是視覺化的,知道怎麼用一個非常簡練的鏡頭把人物帶進觀眾的心裡,而不是用更多的鋪陳。
為什麼是從周瑜開始,這是講故事的一個角度,周瑜是一個普通人,從普通人的角度去看王彩玲,也是跟著觀眾的角度去看待王彩玲。周瑜又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是個熱愛藝術的普通人,他穿著一件搖滾夾克,騎著一輛自行車,聽到了從廣播里傳來的王彩玲的聲音,主角是王彩玲,未見其人先聽其聲。在一個亂鬨哄的,毫無生機的小城市,聽到了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稍微有點文藝細胞的人都會被吸引,周瑜確實被折服了,我們(觀眾)也被折服了。不禁好奇,這是怎樣的一個女子,有如此美妙的聲音。但周瑜不夠自信,叫上自己的哥們黃四寶一起去找王彩玲。
王彩玲的第一次正式出場並不美觀,那畫面非常生活化,她在水池旁撅著屁股洗剛買來的水果和蔬菜。留給觀眾的是非常粗壯的後背。雖然醜陋,但也絲毫不能降低她的孤傲。但她始終是清醒的,在周瑜,黃四寶之後,她遇到的文藝青年的段位越來越高,她也越來越看清了自己。
影片中出現了5種類型的文藝青年;王彩玲,沒有成功,是命,她有才華,也努力了。也沒有機會登上舞台,但她不忘初心,永遠熱愛藝術,自己不能唱,就教學生唱,這也是為藝術獻身。黃四寶,志大才疏是周瑜給他的評價,這個評價沒有冤枉他,挺貼切的。自以為才華橫溢,其實才華遠不如心大,更沒有抵抗現實的能力,這種人順利,也就是三流藝術家,不順利,就自暴自棄了,什麼狗屁藝術,不如金錢有用。周瑜是世俗的,從始自終都是世俗的,他只是一個熱愛藝術的普通人,普通人挺好,踏實過日子,不一定人人都得是藝術家,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了熱愛藝術的普通人,藝術家才有發揮的餘地。胡金銓是過不了自己的坎,他太在意周圍人們的評價,他有極高的藝術天賦,卻沒有應付生活的能力,大環境好,這樣的人會生活得不錯,可在在一個小地方,也就只能教教大媽們跳舞。高貝貝她是成功了,但這成功不擇手段,來得卑鄙無恥,這麼說也許嚴重了,但她已經不是文藝青年了,她是商人,不擇手段一心要成功的商人,看似還在搞藝術,實則她成功地幹掉了藝術。
本片的最後一段,王彩玲在心理呈現了自己登上大舞台的畫面,影片也以謹以此情此景先給王彩玲劇終。雖然王彩玲並沒有真的登上大舞台,但她已經在人生的大舞台上贏了。從始至終,她都看得清自己,她知道自己長得丑,只有唱歌這個能力。她要愛惜這個能力,否則就一無是處了。她也知道自己和胡金銓的不同。唯一不清醒的一次,是自己的愛情,她敢愛敢恨,黃四寶卻不懂這愛情,這本來可能是一段美好的愛情,將不亞於肖邦與喬治桑的愛情,但黃四寶不懂,他終究還是不如肖邦,扭頭走了,同時還不忘深深傷害王彩玲。因情所傷自殺不成的王彩玲面對周瑜的世俗表白,毫不妥協,「寧吃鮮桃一口也不爛杏一筐。」這是她的愛情態度,也是藝術態度,人生態度。
電影的開始是一段王彩玲帶著蒙陝晉接壤處口音的內心獨白,願意時常溫習:立春一過,其實城市裡還沒什麼春天的跡象,但風真的就不一樣了。風好像在一夜之間就變得溫潤、潮濕起來。這樣的風一吹過來,我就特別想哭……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感動了。
李檣的這段內心獨白寫出了多少文藝青年的狀態。
文藝青年蠢蠢欲動,經常得靠這種感動活著。
這個劇本是李檣的一個心理寫照,他有一段經歷,與此類似,幸運如王彩玲走出了羈絆,藝術是什麼,生活是什麼,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對待這一生。不幸如胡金泉走不出世俗生活,終於在人們的指指點點中淪陷。黃四寶在某種意義上是更大的不幸,如果生活強姦了我,我就來強姦生活。
超齡文藝青年,夢,該醒了!
一部優秀的讓人惶恐的電影,看完並沒有太多的感觸,我當時豆瓣評價是還行。時隔這麼久,我卻不時的會想起王彩玲這個人,甚至慢慢的覺得自己跟王彩玲有點像,很容易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這個想法嚇到我了,我畢竟遠遠不如她勇敢,王彩玲們最後大部分都會妥協吧。大概好電影就是這樣吧,戳人痛處穩准狠。
感動我的是老父親心疼她流下的那行淚,小凡可愛的面龐微微迎風揚起。哪怕是孤獨終老,她也沒有將就著隨便選擇一個不懂得人過餘生,而是直接領養了小凡。一定要做一回母親,但絕不將就著做不愛的人的妻子,哪怕用那雙手去剁肉,哪怕迎著風也騎不動的自行車,無論怎樣苦,還是驕傲的,做女人是該這樣的。
今晚剛剛看了,現在很想說點什麼,我這人記性很差,要是不趕快寫下來,以後再提起就只能夠在心裡默默說,我曾經看過一部片子裡面有個女人一直想當歌唱家,最後只能去賣豬肉,她跟三個男人有情節發展的關係,三個男人各有各的故事,卻都不愛她,因為她有夢想,所以她沒有辦法拒絕跟她有同樣夢想的另一個女孩,用了自己全部的努力去幫助她,卻發現自己被騙了。 現在還可以說得很長,可能以後就更沒辦法了。 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不是爛片,主角演得夠像裡面的人物,我甚至都記不起來那個人是蔣雯麗,而不是王彩鈴。我很難過有這樣一部片子。裡面所有都在告訴我們無法逃出的命運。我說是命運,除了命運還能是什麼,我在那裡看到了所有的無可奈何,因為在小地方,所以渴望去北京,去巴黎。因為自己會唱歌劇,會朗誦,會畫畫,會跳舞,所以不願意在這樣的小地方平庸的度過。說這是改革期間發生的事情,社會轉型期,人的機會還是不夠多。那現在呢?記得之前看過一個問題說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有才華的人一輩得不到機會展示。確實有,每時每刻都有,每個人都有可能。但是大部分情況是志大才疏。 我沒有嘲笑夢想,我有夢想,也渴望夢想。我很難過。但決不放棄。 謝謝立春劇組,謝謝導演。
放棄還是不放棄,理解還是不被理解;誰能說准自己的命運呢?
電影很好看,正如題目立春,暖暖的,又冷冷的,主人公的感情,生活,事業,無不如此,王彩玲愛上了黃四寶,她暖他冷,周瑜之於王彩玲,他暖她冷,和黃四寶當北漂遭受冷遇,只得回到小城繼續教書,後來遇到芭蕾男,兩個怪胎本來以為可以互相靠近取暖,但是靠得太近傷到對方,在與現實和命運抗爭無果的情況下,我們究竟還要不要堅持做自己,主人公給出了自己的選擇,至少可以做最好的自己,結局不是大團圓至少也是個半圓,畢竟立春過後,就是真正的春天。
你與世俗水火不容,而我只是不甘平庸
王彩玲:每年的春天一來,實際上也不意味著什麼,但我總覺得要有什麼大事發生似的,但我的心裡總是蠢蠢欲動,可等春天整個都過去了,根本什麼也沒發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錯過了什麼似的。今天中午,大連也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場雨,我感受到了春天的風,上了半天班走在路上突然想起這段話,總覺得這個春天該發生點兒什麼,生活該有所改變,厭倦了學習考大學,上班,考證,天天想著往上奮鬥的自己。其實我們很多人還不如王彩玲,起碼她有夢想,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們呢,不是早早的向生活妥協了,經常安慰自己湊合著活吧,誰不是這麼活的。父母年紀大了,不掙錢多孝順他們,還嚮往什麼詩和遠方,工作與夢想原本就是倆回事,要活的體面,要掙錢理想就只能掛在嘴邊,放在心頭,想上天去摘星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夢想實現不了不可悲,沒有夢想才可悲。
幾年前看這個電影,的確深深感覺到悲哀,你再怎麼努力都沒用,都成不了卡拉斯,都唱不到巴黎歌劇院,北京歌劇院都不會收你。和《姨媽的後現代生活》里的斯琴高娃一樣,最終只能回歸平庸低微的生活。幾年後再看這個,想法更俗氣了。王彩玲好歹也是市師範學院音樂教師,90年代的師範學院大概是中專水平?在後期高校擴招後大概也升成普通本科了,王老師最少得是副教授了吧?這些都是題外話,我真心覺得王彩玲那份教師的工作挺好的,你看她在教學生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充滿迷醉和憧憬。更重要的是,唱歌的學生也是滿臉歡喜的。小地方的孩子精神生活確實有限,但是人人都有天賦愛慕那些美好的東西,王老師不就是一個帶他們看看外面世界的窗戶么?即使沒什麼當歌唱家的天賦,但別人能從她的歌聲里獲得感動,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這已經是很棒了。
這個電影的女主映射了許許多多我們這樣的人,普通人!不漂亮,甚至有些醜陋,但是都有自己那麼一點特長!也有著善良追求美好的心,為著小小的夢掙扎前行!可是物質貧乏,無人提攜,殘酷的競爭,凡此種種!我們如此的卑微,與生活妥協,卻心有不甘,只能將希望目光投向下一代,那也確實是我們的希望!可是還是心裡酸酸的,好像青春這樣的美好,我卻好像只能從別人身上看到她的驚艷!
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總是給人以希望。立春,究竟是希望,還是希望破碎後的現實?好的電影,總是在不經意間觸動人心。我應該不是文藝青年,可仍然對王彩玲感同身受。那樣一個小城,那樣一個年代。王彩玲的理想究竟是理想,還是奢望?電影中六個小人物的故事,真實的絕望。有多少人,懷抱著一點點的理想,一點點的奢望,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更多的掌聲,想要去心中的大城市、大舞台?有多少人,不甘於平凡的生活,卻終究被生活變得平凡?很多人告訴說:人可以有理想,可以有野心,但要有撐得起野心和理想的才華。可是又有多少人,生而就有著天才般的才華呢?王彩玲,上天給了你好的嗓音,究竟是恩賜還是殘忍?那些懷抱理想,有那麼一點點天賦,或者是一點點不一樣的,就像未成蝶的蛹。很少的人,破繭成蝶,成為勵志的代表。更多的人,困在蛹中,作繭自縛。王彩玲到底是活的擰巴,還是活的真實犀利?電影里最讓人心疼的是胡金泉。看到他在監獄裡笑著說:我現在很好,看著他在監獄中踮起腳尖跳舞的那一剎那,眼淚奪眶而出。很多時候,很多人,很多書,告訴了我們什麼是理想。卻忘了告訴我們,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我們該如何和現實生活和解。立春,時代的春天,理想的春天,如何才能走過盛夏,收穫金秋?
謝不邀。雖然對電影理論一竅不通,但於本人而言這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因為就是好看嘛。
只是想說說王女士人生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本人也是差點活成片中王女士那樣: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然而幸得一群槽友,才不至於墜入萬丈深淵。歌劇,油畫,芭蕾舞本就不是大眾藝術,應當感謝上蒼賜予這樣非凡的感悟。如果王女士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帶著一眾門生去郊遊,興起而歌,興盡而歸,閑暇時間和隔壁小美女聊聊美妝,雖然不能秒變美女,至少人開心了就會變好看嘛。種種花草,不想結婚可以收養個小孩。偶爾再和知音胡金泉學學芭蕾,也算是跨界交流。黃四寶就算了,這小子一看就不地道。管它什麼周圍人怎麼看,自己在自己圈子裡活得精彩就行,何必對牛談琴。王彩鈴還是王彩鈴,不大可能變成首席女高音,但是會是一個好老師,好鄰居,好知音,她會把藝術融入生活,歌劇就是她的日常,她的人生會蕩漾在春風裡。
其實我狠羨慕王彩鈴的,她做著自己擅長且喜愛的事業,有寧靜的生活,有對未來的憧憬。對比答主當下糟心的工作,被客戶罵,被領導催,真是好了不知多少倍。雖然傷心絕望看不到未來,從來沒有完整的周末休息,但是答主依然每周末畫畫,冬天會滑冰,天暖了預備學游泳,每天會堅持背單詞,因為想看懂原版哈利波特。一同入職的小夥伴過生日必然要聚,生日是噱頭,吐槽才是重點嘛。會做夢和大學時代的基友們一起去旅行,因為那時還有太多沒有來得及做完的夢。如果有一天離開,希望那時的繪畫水平足夠給小夥伴們畫肖像,紀念答主真實存在的青春。其實人生嘛,還是以結果論成敗的,有時候無價值的堅持恰恰是人生悲劇的開始,堅持文藝道路走到底是對還是錯又有什麼意義呢,王彩玲是典型的小鎮青年,沒人脈沒資源的內心堅守沒任何意義?
去其它(七大音樂學院)當老師不行嗎!!去考其它美院不也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