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喜歡給別人定性,甚至蓋棺定論呢?

人們看到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喜歡發表自己的評論,給別人定性,在其他對這個不了解的人看來,似乎那個被定性的人好像就是這樣的人了。到底是一個什麼力量驅使這些人去給被人定性呢?這樣造成的後果給別人帶來困擾,或者誤導其他人,他們卻不自知。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不限於人,包括給各種事物和對象貼標籤的行為。

化繁為簡吧,一個人或一件事的確會有相當多複雜的側面,但不是都對我們有意義的,和我們發生關係的往往只是他/它的某些面向,人也沒有能力把每個人每件事的微妙之處都了解清楚、記錄下來,往往需要篩選掉冗餘信息,只保留對某方面的大致印象作判斷。這人辦事靠譜,那家公司挺小氣,等等,這就夠了。

這不公平,但無法避免。


所以... 這題...

我迷惑了。


心理學的思維來說,這個是正常現象,人們在每接觸一件事看見一個人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梳理自己腦中與之有關的信息流(傳聞/類似的經歷),然後根據這些信息流得出一個大概的印象和設定,這相當於就在心中有了一個定性了。

有的人比較成熟,他們也會給人和事定性,但第一他們不會強迫別人認定他們的定性,第二他們會留給自己和他人一個出口,以便在接收到更多信息的時候能隨時完善心中的定性。

反之,有的人就不那麼成熟,他們堅信現實中的就是他們心中認定的,這樣的人只有事實給他們一個大嘴巴才能改觀(不排除軸的要死的人),當然,要是現實沒有大嘴巴,說不定他們認定的也就事實。

人永遠無法了解另一個人,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基礎,在於他的經歷,你不可能有和他人完全一樣的經歷,因為你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人在想什麼。

我們能做的就是理解,換位思考,你可以假想你是他,並且嘗試從他的思考角度思考,這樣或許就好多了。


竟然受邀??感謝邀請者。

剛投了@周琦凱 一票,非常贊同。

為什麼人們喜歡給別人定性,甚至蓋棺定論呢?這個問題本身不也是蓋棺定論嗎?而我的回答自己都覺得是蓋棺定論了。

為了對得起邀請者,略補充些廢話:

遺憾的是周君的回答並非嚴格針對提問,沒有回答『為什麼』。

那麼,為什麼?

我想試著將問題中提及的『人們』按照與提問者@陳果 的社會關係遠近、社會地位相對的高低劃分為四個象限進行研究。設想@陳果 位於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點,x軸為社會關係從弱到強,y軸為社會地位相對的從低到高。(以下分析純屬個人臆想,請勿對號入座)

第一象限(強、高):老闆或直接領導,或親戚(如兄長,等等)。這些『人們』一般不會對你蓋棺定論,假使真的發生了,應該也是一種手段,希望給你一定的壓力促進你的進步;

第二象限(弱、高):我覺得唯一可能就是你不巧處在他的對立陣營中。否則一個與你沒什麼相干的強人何苦蓋棺定論一個小卒?既然對立了,就不用客氣,你也傳一些讓他難受的話到他耳中,或者採取別的什麼反擊策略罷;

第三象限(弱、低):多半是出於單純的羨慕嫉妒恨罷。有必要投入過多精力關注與你沒什麼關係,且相對地位低於你的『人們』嗎?

第四象限(強、低):無論此『人們』是否與你同一陣營,他對你的蓋棺定論即隱含不希望你取得進步的意思,而且恐怕還在瞅機會將你們的相對地位顛倒過來。他或是你的下屬,或是你的乙方(或甲方= =!),那你有什麼辦法呢?在其位謀其政,恐怕應付這些『蓋棺定論』也是我們處在相對較高地位上時的一門必修課。


為什麼人們喜歡給別人定性,甚至蓋棺定論呢?這個問題本身不也是蓋棺定論嗎?而我的回答自己都覺得是蓋棺定論了。換個角度,蓋棺定論能誤導他人,但它帶給我們的並不都是困擾,有些人也會因此受益成為大家心中的好人、神人啊。人們提出觀點的目的可能不同,面對問者所說的蓋棺定論自然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的人一笑置之,而有的卻將此紮根於心......總之,我允許這些的存在,你們也允許我的存在吧。


首先,從進化角度來講,人類傾向於節省能量,以應付不期而至的困境,比如你長期不練習某項技藝到後面都忘了;比如你在太空呆久了都會骨質疏鬆。因此,人會用進廢退,以及「懶惰」。

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講,人類當然傾向於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理解世界以及他人-比如小時候我們的世界裡人只有好壞之分。長大之後,我們會慢慢根據經驗給人分門別類,也就是創造同時給他人打上標籤,以節省自己認知他人認知世界的時間精力。比如企業招聘可能就看學歷、成績分數等等。模型越精準、越接近真實消耗的精力越大,比如我和你生活在一起,自然比只和你打過幾個照面的人更了解你,但是如果我對每個人都這樣,我還怎麼活呀。

以上是生物、進化角度。另外從人文角度來講,為他人定性能夠賦予我們「權力」。定性、審判,不過是程度的差別罷了。你說對了-確實會帶來困擾,他人對你的定性,當強大到一定程度時,是能夠把你訂死在砧板上的。唯一應對的方式就是毫不在意-你對其的所有反應都能夠被他人定性到他人已經下達的結論里用以證明他之前判斷的正確。


感謝邀請,我覺得前面的回答已經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但沒有考慮」人們看到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喜歡發表自己的評論,給別人定性,在其他對這個不了解的人看來,似乎那個被定性的人好像就是這樣的人了。到底是一個什麼力量驅使這些人去給被人定性呢?這樣造成的後果給別人帶來困擾,或者誤導其他人,他們卻不自知。「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提倡要對事不對人。

固然驅動的力量可以如magasa說的」化繁為簡吧,一個人或一件事的確會有相當多複雜的側面,但不是都對我們有意義的,和我們發生關係的往往只是他/它的某些面向,人也沒有能力把每個人每件事的微妙之處都了解清楚、記錄下來,往往需要篩選掉冗餘信息,只保留對某方面的大致印象作判斷。這人辦事靠譜,那家公司挺小氣,等等,這就夠了。「

但是,這應該是埋在自己心裡就好了,沒有必要發表出來以致「 這樣造成的後果給別人帶來困擾,或者誤導其他人,他們卻不自知」

但是「蓋棺定論」是另外一回事,是我們對歷史的思考,也會促進我們對自己的人生的價值的反思。秦始皇可能在世的時候很得意,但2千年後,我們都會說秦始皇自稱皇帝,僭用自古「皇矣上帝」的尊號,自視為神,把上帝從超越的世界拉下來,統治者變成神。過去,最高的神是在超越的世界,不和統治者等同,故君王有錯,人民可按天命而革命。但秦始皇以後,統治者就等同神了,再沒有一種超越的真理可以用來批判統治者的權力,這就形成專制,即李慎之所謂皇權主義。漢武帝進一步利用儒家,把這種權力變成一種倫理的地位。皇帝不但有無限的權力,而且還有倫理上三綱五常中的最高位,皇帝永遠在倫理上處於不能替換的,像父親一樣的終身高位。這樣,中國政治權力的轉移只能靠農民革命,革命成功者成為新皇帝,二千年來連民本精神都消滅了,遑論西方的民主。換言之,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你可以轟轟烈烈如Mr,Mao,但2000年後將怎樣被「蓋棺定論」?


人生就是笑笑別人,讓別人笑笑,看到別人的問題,才能顯示自己沒有問題的優越感。其實生活就是這樣,一個千瘡百孔的人去取笑另外一個千瘡百孔的人。


因為「思考是昂貴的」,這篇文章可以解釋:http://www.infzm.com/content/59617

(補充:也是一種能量節省策略,有其進化收益)


受邀回答。感謝@陳果。

每個人對知識都是局部了解,局部越小,蓋棺定論的局限就越突出,局部越大,就越接近事實真相。

舉個例子。這裡目前排在第一位的答案,其仍然是對知識的局部了解,但因為其局部較大,且覆蓋或交集了瀏覽該問題的其他朋友的局部知識,因此受到贊同更多。但是否它就是最正確的答案呢?也不一定。假設在更大的樣本人群中,這些數量則就顯得非常渺小,如果想真正的接近事實真相,還需更大的局部知識來涵蓋。

以上就出現了一個悖論,即確定的事實真相永遠都出現不了,因為將會不斷地重複這種類循環。既然如此,何來蓋棺定論呢?面對問題中提出的「蓋棺定論」,為何不能看成「偽蓋棺定論」?繼而就能演繹出最終對待這種「偽蓋棺定論」的態度是,吸收不同的「偽蓋棺定論」知識,擴大自己的局部知識,不停地接近事實真相,獲取對於事物的認知,也就根本不會出現問題中所提到的「誤導」「困擾」了。

以上,便是我對該問題的局部知識。


人面對未知會產生恐懼,以現在這個快餐式的都市生活和教育程度,根本沒有時間和能力去儘力了解對方,所以就簡單的納入「已知」的範圍內,避免去對比自己的生活。至於「蓋棺定論」,多半是政客手段,簡化歷史,消除爭議,為下一代政府謀利等等。


因為思考是昂貴的,人類思索的成本非常高,所以傾向於把一切事物定性、研究出他們的規律,把握他們的過去和將來,這樣就知道他們的一切了,不用再費力思考了。

定性定的對不對是個人水平反映,但肯定要定的,因為你不能每次見到這個人都開始思考他研究它,而這是人類的本性,如果定性了就不會了,人可以省下腦子去研究其他更重要的事物


出來說點反對意見。

蓋棺定論從某個角度講是人類的一種生存技能

源自於「懶惰」

每個人都會遇見很多事和問題,但不可能每個都去追究,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有很多問題也不值得我們追究,此時何不「蓋棺」一下?

總不能所有問題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簡化

就像做題總結方法一樣,給人定性是為了讓事情簡單。


因為人們的狂妄和自負,急需得到別人的肯定,不斷的發表自己的看法有助於在當今社會中生存下去,給人定性並得到別人認可,另外因為社會競爭太激烈了,必須要壓倒別人,在口風上佔上風。不過我注意到,生活中人們還是很注意這點的,絕對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於是大象看著篆字哭了 ,「」我的肋骨都比他筆畫多幾橫。「」

說實話,這種算不上什麼研究課題問著有什麼意思?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