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成為菩薩才能渡人嗎?
是因為渡人了所以成為菩薩?
還是成為菩薩了所以才能渡人?如何成為菩薩?如何渡人?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想明白一個道理。我給錢一個乞丐的時候,看起來是我幫助了他。其實,我只不過是幫助了自己。滿足了自己的所謂好心,讓自己活的更像一個好人,同時讓自己心裡好過一點。
現在看來,我是菩薩還是那個乞丐是菩薩。是我布施給他錢財,還是他給我法布施?
都是在因緣當中,瞎混而已。南公那句話太有才了: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
不說過去集結經典的阿羅漢們,只說近現代為弘法做出巨大貢獻的諸位尊者。
隆波田尊者
馬哈希尊者
阿姜查尊者
隆波甘恬尊者
坦尼沙羅尊者
德加尼亞尊者
隆波帕莫尊者
還有很多很多偉大的尊者沒有貼出。這些大乘口中的自了漢、焦芽敗種、大乘經典中的二乘人、只顧自己解脫的自私者。卻是這個世界上為了弘揚正法最不遺餘力的人。不成為菩薩,知道把人度到哪兒去么?
佛說依法不依人,不成為菩薩就沒法。
搞來搞去還是依人不依法……
知乎上很多巨善知識的核心論點——我覺得不對的,就一定是錯的!
這還不嚇人啊……
【度人】這個詞的語義流變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早期佛教乃至在現在的南傳,【度人】所指都很明確,是一個已經度過生死苦海的人救其他溺水者的行為,所以這個詞的主語必須是【阿羅漢】,有三種阿羅漢:佛、獨覺、聲聞
而菩薩不能度人,因為菩薩還在生死苦海中,他的那些好人好事是【積累波羅密】啥叫渡人?
如果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消除煩惱,就叫渡人,那不困難。
我們生活在一個分工合作的社會,清潔工幫助了我們、醫生幫助了我們、教師幫助了我們,任何一個良善工作的勞動者都幫助了我們,所以也算是渡人呀。
渡人不用等到成了菩薩才渡啦。我們認真生活,認真承擔責任,認真耕耘的歲月中,就有人因我們的勞動而得益,就在渡人啦。
那關於佛法之所以殊勝的問題,就是討論生命身心痛苦的方法的解決,這是佛法殊勝的原因。因為佛法是滅苦之法。
找人幫忙很ok,但不能指望別人幫一輩子哦!
立志自強之後,可以幫人,這是最重要的。能在佛法上有修證,有實踐,有分享更是非常可貴的一件事。
至於是否能成為菩薩,反而不是很重要。畢竟這個名銜,不是最重要的,而實際的作為與體驗才最可貴。
祝福您哦!
您好,末學試說一下。
初學者的外緣是老師,是外緣幫助我們發起和堅固信心,幫助我們從初學者向菩薩位提升。初學者的慈悲是情執心,是我想做善。說白了,初學者的善的發起是『我見』,我認為對,我才會去做。
到了菩薩位之後,信心堅固,無我見無情執。這時候才有能力隨緣度眾生。說白了,是眾生需要才去做,我沒意見。
有我有情執是做不到隨緣的,只能做到攀緣。
因此,初學者有『我見』,所以才有『我度』的念頭。而有『我度』的念頭,就是為自己做的,何來度眾?
菩薩無『我見』,所以沒有『度眾生』的念頭。而無『度』的念頭,才能做到不夾雜個人情感,依從理性做善。反而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救度。佛在《金剛經》中說的特別詳細,君有暇不妨研讀一下,定能為君解惑。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都不是!
修行佛法不是修菩薩法,行菩薩道目的為了最終究竟成佛,不是為了成菩薩。
修佛人要發菩提心,就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成無上正等正覺,成就佛果。不是要成菩薩。這個菩提心的內容就包括度眾生。佛菩薩的責任就是救度眾生。佛經和論著,就是佛菩薩度眾生的方便法之一。佛菩薩度眾生,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則現何身,化身百千萬億,救度無邊眾生。
我們這些學佛人,沒有佛菩薩的神通方便力,不能度脫眾生出離苦海,但可以先結法緣,勸人學佛,弘揚佛法。等成就菩提了,再依最初發的菩提大願,救度眾生。
另外,小乘修行人也度眾生。其中有兩種情況:
一個是有成就的小乘修行人,度眾生要入定觀察要度的人與他有沒有緣,有緣他就度化,無緣就不會度了,不能像佛菩薩一樣普度。
另一種情況是,小乘修行人已經回小向大,心中生起了普度眾生的願力。雖然未脫小乘習氣,但已經能夠達到廣度眾生的修為了。
只要是發心幫助別人的人或者非人,都是菩薩。不局限宗教信仰,不局限種族,甚至動物等等不是人類的生命都一樣的。關鍵問題是:是不是發心幫助別人。
一般來講,菩薩的意思是:覺有情,覺悟的有情眾生。詳細說的話可以去看《菩薩持地經》,簡單的說發心服務眾生的就是菩薩。這裡面差別很大,細說經上講了十個類別的菩薩:
一者種性。二者入。三者未凈。四者凈。五者未熟。六者熟。七者未定。八者定。九者一生。十者最後身。種性者。名未得凈心。發心修學名為入。已入未入凈心地名為未凈。入凈心地名為凈。凈者未入畢竟地名為未熟。入畢竟地名為熟。熟者未入定地名為未定。已入定地名為定。又熟有二種。一者一生。次第得無上菩提。二者最後身。即此生得。如是從種性乃至最後身得無上菩提。
——《菩薩地持方便處菩薩功德品第十八》
把十種菩薩簡單劃分的話,大概是三類:
一者凡夫菩薩:就是上面講的只要發心幫助別人,就是菩薩。
二者相似菩薩:證果的聖人,但是沒有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在天台六即佛裡面叫做相似即佛的果位(小乘初果以上、別教三賢位的菩薩,圓教十信位的菩薩),這個等級的菩薩已經不是凡夫了,身在十法界。
三者真菩薩: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菩薩(別教初地以上,圓教初住以上,六即佛中的分證即佛和究竟即佛),六祖慧能大師就是這個級別的,更高位次的文殊普賢觀音彌勒諸位大菩薩也是這個等級的,甚至佛陀他老人家也稱為妙覺菩薩。
關於如何度人?方法很多,佛門有五個層次的幫助方法:
一、人乘:佛家的方法是基本上能夠做到五戒十善,不求圓滿,不求無悔,只是基本做到即可。其實不拘泥於佛法,世間法例如儒家教人誠心正意、格物致知等等都可以做到,道家《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都是講的這些內容。這個層次雖然不能保證大家擺脫輪迴,但是至少能夠保證來生不墮惡道,好一些的還能修個富貴。
二、天乘:佛家的方法是做好五戒十善,做到「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太上感應篇》中的語句)。同樣不一定是佛家的內容,道家、儒家,甚至基督教的很多方法,都是可以做到這個樣子的。這一層次要求比較高,普通人已經很難做到了,真做到了,佛家講會升天做天人,基督教講能夠到天堂見到上帝。
註:以上人天善法,是普通人都可以努力做到,也可以宣講勸導別人的,這就是度眾生,讓眾生不在苦海輪迴。作菩薩,先要自己做到,可以講述給別人聽,但是不能強求別人。凡夫中的菩薩比如張橫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比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得風水寶地不葬先人,而辦學校),比如雷鋒(助人為樂),比如孔繁森,比如周總理,甚至隔壁賣包子的林大嬸每天發包子給乞丐這種。等等太多例子,這些人,都是菩薩。
另外三個層次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三個層次都是要修行證果的,不是凡夫菩薩。
這個問題真的好複雜。我嘗試著回答一下,回答的不知道好不好,姑且這麼說吧。
1.並不是成為菩薩才能渡人。
菩薩是指果位,渡人是一種修行方式,不能說只有達到這樣的果位才能這樣做,正如同不能說只有到了博士學位才能寫論文。但是到了菩薩這樣的果位,一定能更好的去渡人,這裡所說的「更好的」是指渡人方式方法上。
2.渡人確是成為菩薩的一條不可缺少的路子,因為渡人這兩個字里包含的是慈悲心,是佛教核心,但是僅僅通過渡人並不能成為菩薩,慈悲之外還要有智慧,這就好比讀書好的成績好,這樣的學生如果品德不好,一樣不能成為社會有用之才。慈悲與智慧是佛教的兩隻腳,缺一不可。
3.至於如何成為菩薩,佛教有六般若蜜,師兄有興趣可以了解一下。
4.關於如何渡人,我想說,首先,渡人並不代表自己比別人優秀,大家都是一樣,千萬不要自己覺得自己在渡人,這樣反而容易引起矛盾。佛教對於渡人最推崇的就是讓你想渡的那個人也信佛教,但是在中國,我們的宗教政策是信仰自由,別人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那麼除去這一點,我想渡人就是在生活中多為別人做點事吧,存一點利他之心。
就我現在理解
菩薩是覺悟有情,拿一段旅程來舉例,菩薩就好像是一個走到了終點(苦、諸煩惱的止息)後,回來繼續指引後來人方向的人。菩薩至少親身證明兩點:
1.這個方向是對的。(指出方向性)2.我作為曾經和你們一樣的凡人成功的到過那裡。(實證可能性)所以菩薩「渡」人是基於和展示這兩點,而不是真的把你渡(送)到終點去了。因為最終能真正讓你去到終點的只有每個人自己。
如果你想成為菩薩,太巧了,我認識一名這樣的過來人
無常 苦 非我
曾覺悟世界真相的男人
佛陀 喬達摩·悉達多
他在傳法49年間的教導
讓全世界的人們趨之若鶩的奔向覺悟之路
「想要我的智慧嗎?
想要的話就給你好了 去找吧!
我把全世界的智慧都放在我說的法那裡了」看要這個渡,到什麼程度啊,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你看都是渡人啊。菩薩有果位的菩薩,就是已經超脫三界了,有好多境界呢。還有因地的菩薩,就是發願菩薩行的人,經過修行,最終成為果位的菩薩。
菩薩是一個特殊的凡夫…至於怎麼特殊請看這裡。而且菩薩是下一任佛陀的繼承者…而下一任佛陀是彌勒佛…57億年,佛法完全滅後,再來出世,自證四聖諦八正道,組建僧團…所以佛陀已經選好了接班人了…各位趁正法還在,趕緊修鍊得解脫,證涅槃才是正道…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下在公園裡第一次玩划船,和同去的幾個同學一樣,無論怎麼劃,那船都只是在胡亂轉圈,想划到對岸???咳咳,讓我做個夢先…………於是明白,原來划船是個技術活而不僅僅是力氣活。
度人更是如此:沒划船這個技術(如實正解四諦),你跟我信誓旦旦的說「老子準備要去度人了」有屁用…………菩薩是啥?是那種不僅僅精通划船術(如實並且善巧的正解了四諦),而且還是精通「騙術」的人——把貪戀此岸的所!有!人!一步步(先)騙到船(解脫道)上,然後划到彼岸的人。而菩薩的大小,以「騙人」的手段是否豐富去區分
首先,作為一個無產階級的祖國花朵,我是個無神論者。
1,是因為渡人了才成為菩薩,還是因為成為菩薩了才會渡人?答:我覺得應該是渡人了才成為菩薩,佛家說因果循環,有因必有果,有了這個人渡化眾生的因,才會有他成為菩薩的果。成為菩薩就像是一個獎勵,只有優勝者才能得到,如果你什麼都沒做,甚至連比賽都沒有參加,那你又憑什麼得到獎勵呢?2,如何成為菩薩?
答:這個我還真知道!首先你得去超市買一把刀,然後把一個無辜的人捅死!然後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啦!一般人我不告訴他3,如何渡人?
答:謙卑、誠實、憐憫、英勇、公正、犧牲、榮譽、執著、仁愛、正義《騎士十大準則》堅持這個,一定能渡化。我佛慈悲,原子彈下,眾生平等。
瑪咔巴咔~(●—●)自己未度 菩薩發心 積累資糧
自覺圓滿 自度就是度人 不複雜 好比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做好(自度) 孩子自然受影響 (度人 )好的影響叫 將門虎子 壞的影響叫上樑不正下樑歪
只有成為菩薩才能渡人嗎?
爵士貓回復厲軍剛剛
南公那句話太有才了: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
透徹。眾生乃菩薩,菩薩乃眾生。
按佛法裡面所說的道理,像前面這「五識身相應地」、「意地」、「有尋有伺」等三地;說出這件事,就是世間都是無常的令人苦惱,所以應該重新創造自己的生命,或者是得色界定、無色界定,修出世間的涅槃的法門,得大解脫、得大自在;
「不苦不樂者:謂已轉依者,非安適非不安適,受、受所攝,色界最極增上寂靜最勝攝受,無有動搖」,這個叫做「不苦不樂」,就是「捨」受。他這個「捨」受是這樣的境界,也不是安適的喜樂受,也非不安適的憂苦受;他還是「受」就是捨受,是受所攝的一切心所法。這個時候,這個不苦不樂受是色界天「最極、最上寂靜」,這個寂靜到了最高的境界了,「最極最上」的寂靜,「最勝」的攝受境界,「無有動搖」,心裏面是非常的寂靜的。尋伺、喜、樂都是動,現在沒有這個動,所以是最極寂靜,「無有動遙」。
初靜慮棄捨了欲界的欲,第二靜慮棄捨了初靜慮的尋伺,第三靜慮棄捨了二禪的喜,現在第四靜慮,棄捨了三禪的樂;超越了尋伺、喜、樂。尋伺、喜、樂這是三地:就是初禪,二禪,三禪。「一切動故」,尋伺、喜、樂這三種心所法都是使令心浮動,現在這種動完全棄捨了、不要了,所以叫做超越,超過了,這就叫做「捨清淨」。尋伺、喜、樂都是不清淨,棄捨它就清淨了。這是禪定裡面的境界有這樣的差別。「超過尋伺喜樂三地一切動故,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無動轉而安住性」這叫做「捨清淨」。
「念清淨者,謂超過尋伺喜樂三地一切動故,心不忘失」,這個境界心裏面明明了了的,不會再忘掉的,「心不忘失,而明了性」,這就叫做「念清淨」。
第四靜慮有四支:一捨清淨,二念清淨,三不苦不樂受,四心一境性。
《披尋記》三六五頁:
第四靜慮有四支等者:顯揚論云:捨清淨者:謂超過尋伺喜樂三地一切動故,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無轉動,而安住性。
念清淨者:謂超過尋伺喜樂三地一切動故,心不忘失,而明了性。不苦不樂者:謂已轉依者,非安適非不安適。受受所攝,色界最極最上寂靜最勝攝受,無有動搖。(顯揚論二卷七頁)心一境性、如前釋。如是應知第四靜慮建立支義。
「第四靜慮有四支等者:《顯揚論》說:捨清淨者,謂超過尋伺喜樂三地」。
爵士貓:瑜伽師地論118妙境 一二三四禪 尋伺 喜轉第六識 樂攝前五識 定心一境性 捨者念者 捨念清淨 不苦不樂者 樂住?zhuanlan.zhihu.com是英雄人物創造了歷史還是歷史造就了英雄人物怎麼才能不做狗熊
得正法者即可渡人六祖一夜得道即為天下師
這個人能不能渡,怎麼渡,渡到哪兒,能搞清這些問題就行,是不是菩薩沒多大關係。
先渡己後渡人,如來道;
先渡人後渡己,菩薩道;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按道理講,只有聖人才能渡人。何為聖人,見道位及有學無學為聖人,菩薩通凡聖。說菩薩渡人是不如法的。
推薦閱讀:
※佛教中將六道分為「三善道」和「三惡道」是否違背了「眾生平等」的理念?
※佛教有讓人過目不忘的方法嗎,人的記憶不在大腦里,如何儲存?
※基督教徒如何跟佛教徒和諧共處?
※佛教是無神論,為何寺廟有佛像?
※如何評價上海交通大學近日(2015 年 1 月)延請星雲大師為特聘教授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