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和」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牟宗三曾研究,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相比,)何以落在了「主體性」--人為主體--和「道德性」上?(是一種生命哲學)按這個思路,去看孔子所說「君子和而不同」顯得更加突出。聯想到 奧運會開幕式 和 李克強在達沃斯的論壇都如此表達,想聽聽大家的解讀。。。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我不想多說。

  關於「和」,甚至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會有超穩定的社會結構。知友們,對這種結構已有討論。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的帝王制,和這個「和」,也有互為因果的關係。

  只強調「和」,任何個性都可能被抹殺掉。

  同出於論語的話有兩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唯有「和而不同」,才是真正的和。

  今天我們講和諧,其本質應該是「和而不同」,否則代價就太大了。

  十六世紀文藝復興,如果當時把反禁欲主義反掉了,作為當時進步力量的早期資本主義的成長,時間就要推後了。

  其實,我們需要反思的東西很多,包括這個精髓問題,有時候,當我們出於某種原因,需要點什麼中國的傳統文化時,就實用主義地拿來用,其實並沒弄清,要的究竟是糟粕還是精髓!

  當然,有時候,也還要看特定的場合,主要取「和」的什麼含義,針對什麼問題說話,才說得清楚。


首先聲明 」和」 不是 禾 口,也不是從孔老夫子開始說的,而是在甲骨文里就有的。去查一查甲骨文和字怎麼學吧----一個三位一體的神,下面,有一群人圍在一起手拉手跳舞 http://images.gg-art.com/dictionary/dcontent.php?word=%BA%CD

在我下面這個回答中的和字,更多的是指中國先秦」無為而治「 的思想的廣泛應用在現代的人與人倫理關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回到最初混沌的狀態,由人性,物性,和愛,從混沌中躍出新的秩序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17425

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相比,)何以落在了「主體性」--人為主體--和「道德性」上?(是一種生命哲學)。這個思路,就像電影阿凡達里的原住民一樣。我們的哲學,「無為而治」,順天,順物,順性,順其大道而行。人類彼此,人和自然,人和神和諧相處。現在看來,如果不是秦始皇,焚書坑儒,消滅中國人敬天敬上帝的信仰。用自古「皇矣上帝」的尊號,自視為神,把上帝從超越的世界拉下來,統治者變成神。人們繼續追求莊子「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合之辯、以游無窮者」,人與天合,人是可以有無限潛能的。如,梁燕城博士結合量子力學認為宇宙整體上是矛盾的,或者說有並存互補的力量。-------實驗證明,兩個粒子從兩個方向飛,但是你看一邊,另外一邊會動。最不可思議的是,人的看的行為會影響所看的事情,也就是說,宇宙並不是獨立於人的觀察之外的。玻爾提出整體互補的理論來解釋,鮑姆則認為,我們可以觀察到的視野是有限的。提出,這些看法可以和《易經》中的闔與辟的觀念相結合,似乎可以認為,宇宙存在著一個整全的形而上的秩序,配合《易經》感通的本體,就可以看到實際上人具有無限的潛能,這都可以通過感通來解釋。藝術的、理性的、道德的潛能,都應當充分發揮出來,也就是發揮真、善、美的潛能。

事實上,甲骨文中有很多字都表面了我們祖先對三位一體的神的認識,如△是一,命是△下人字,還有美,善,義,都和羊有關。天是一大,指至大,至高無上的意思。 http://www.fuyinchina.com/n1503c318p14.aspx


中國文化的精髓不是「仁」么?何時變成「和」了?


那叫做 「HUO」 和稀泥的和。

——————————————————————

很高興投票最高位。可惜,呵呵。


如果我們連什麼是「中國文化」都沒有一個大致認可的認識,有怎麼去認可這個文化的精髓?

所以,我認為,不如把這問題改為為什麼奧運會開幕式和達沃斯論壇上,我方會將「和」作為中國文化的精髓來進行宣傳,這樣問或許有點意義。


這個問題可以寫很長的文章,但是總體來說這個結論是對的。我簡單說幾點核心的解釋。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說,競爭和合作是人類最主要的關係。而群體與個體則是個人最主要關係。如何處理好競爭與合作,個體與群體便成了人的最主要的任務。孔子,作為比較重要歷史人物,他雖然提出了「仁」,但是,他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哲學家,他的各種結論更多的來自他生活體驗。真正將「和」這個概念推廣開來的,我認為是後來發展出來的道家,以及那些後來儒學研究者的結合各種思想總結出來的結果。「和」不是好,也不是對,它強調的是各種力量的平衡,是一種關係。就像物理中講的靜止狀態(多力平衡)。所以,中國人可以有道德,但是未必講真理。當然,這種「和」後來結合個體保護精神還發展出了厚黑學等。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文化的原因,我不好說,大概來自兩點,一百家爭鳴的時代是農耕文明,而不像西方文明的文藝復興在工業前期,二是,中國封建社會和大一統特徵,讓國人對哲學研究的能力明顯高於用於競爭的對自然科學的研究能力。

至於當下社會,我認為,就像馮友蘭先生說的那樣,更像戰國春秋時代,是多國競爭的時代。所以西方文明,科學精神會成為適合當下人生存的文化。


因為「和」有利於穩定。所以當代的統治者以民粹主義的旗號來宣揚「和」。


「和」有兩重含義:一是在一起,二是各得其所。

歐陽中石先生在《文化漫譚》中這樣說道:

「和」是天地人相處的最高意境。從字典上找「和」,查口部,不查禾部,它與「合」不是一回事。「合」是把兩個合併成一個,「和」是發出的聲音相諧,兩種聲音,各起各的作用。

當然我也注意到,許多人同時都在一個事件中,有的是在前鋒的,有的是在後尾的,有的將來是要作為一個成功者站在人們面前的,有的是站在後邊兒沒有他的事。用一個標準衡量一切是不行的,應當學會各說各的。所以我越發體會出我當初寫出那兩句話很高明:「調和鼎鼐,錯落參商」。做宰相任務就是調和大家的鍋。大家都吃飽飯,這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叫「錯落參商」,參是一顆星,商是一顆星,那要擺開,參商不見面,一個早上出,一個晚上出,誰也挨不了誰。挨不了事的分著擺開,最初我還覺得不大合適,以後認識到這兩句還是對的。有的要調和,有的要錯落,一定要錯落了分開,不要死乞白賴地弄到一塊兒。

想到這些事情,我就思考:一個人應該怎麼做呢?對待學問也好,事情也好,應該怎麼做?我們應當關心哪些?一個人的思路如果只想到自身,不能和社會的步伐取得一致,當然歷史也不會記住你,因為記住你沒有意義,可能只有你的家人記得你。社會的人由社會來繼承他。這裡面不是比誰高明誰不高明、誰成功誰不成功的問題,是說社會的問題,這是關鍵。因此我就想:我們做任何事業,如果斤斤計較在自己的圈子裡面,那就太渺小,渺小得可憐了。

歐陽先生所述已經很完備了,我就不畫蛇添足了。


弱則和平崛起,強則雖遠必誅。


和 其實 就是 平衡 。不平衡 便難以長久 。其實是對抗時間的最佳選擇而已。


和而不同,萬類霜天競自由1


人口眾多,民族多樣,地域遼闊複雜,你不宣揚和,減少各種不必要的矛盾,早就分崩離析了,至於高大上的解釋都是後面的事情了。


人口多,資源有限,個體難生存,國家難管理,所以強調整一和諧,用兩個字表達是和合,一個字表達就是和。

聯想到西方古典美學講究整一、和諧、有光輝,相較而言,中國人似乎不太重視有光輝,活得比較馬虎。但我個人認為中國文化里最有吸引力的部分,恰恰是有光輝的部分,比如唐詩宋詞。


宇宙萬物的大和諧與自身的小和諧的和諧統一


禾-口,有口飯吃,息爭就能歸於和平。


和不是中華文化的唯一精髓,只是當前最適合國情的精髓。


「和」音同「合」,從「合」理解,人一口,要讓人人都有一口,先要和。「和」是當下重點,從中國文化突出這部分可以,如果作為精髓,「和」要喘不過氣了。。


中國一直以來都強調修身養性,其根本就是心平氣和。

和字隨不能代表一個民族的心態,卻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氣質。


推薦閱讀:

如果中日和解,並形成德法之間的關係,會對彼此產生怎樣的影響?
史上最全嗓音健康寶典|影響你嗓音終生健康的十八秘訣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背後都有哪些故事?
西班牙算髮達國家嗎?
本命年犯太歲會不順,這個說法怎麼解釋?

TAG:文化 | 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