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慧2018有新趨勢 距離美國還有多遠?
北京、上海、南昌等地火車站啟用人臉識別系統,「刷臉進站」僅需3秒;深圳鐵路警方組成「機器人警察編隊」,為春運保駕護航;12306官網開發圖形驗證碼,定向鎖定「黃牛」…… 今年春運,「人工智慧」成了關鍵詞,這是「智慧中國」在社會廣泛滲透的一個縮影。
如果說2017年是人工智慧技術爆發的「元年」,那麼2018年,圖像、視頻和語音等交互技術的進展會讓機器更加懂你。更多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將取代密碼。隨著感測器數量的爆髮式增長,大量的數據前所未有地把物理世界映射到虛擬網路中,結合數據挖掘,人工智慧技術能夠讓人們更精確地了解現實世界和自身。
2018年,5G技術元年
相比於4G(第四代通信技術)技術,5G能夠提供覆蓋更廣的信號,而且速度更快、流量密度更大,同時還將滲透到物聯網中,實現智慧城市、智能農業、工業自動化、無人駕駛、家用電器和手機(手持通訊終端)的融合,簡而言之就是萬物互聯。
工信部最近正式發布了《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規範》,通過5G技術研發的第三階段測試,這是5G技術實現商用最為關鍵的一步。
目前對5G技術的研究,華為和高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過去的5年,華為投入巨資在5G技術上進行持續開發,取得了令世界嘩然的成就,早已走在了前沿,2018年華為仍將投資50億元人民幣用於5G技術的開發及應用,包括無線接入網、承載網、核心網、終端等在內的全套設備。
人們會開始習慣與機器的互動
2018年,人工智慧必定會走向實際的產業應用。比如視頻理解和編輯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將推動整個視頻產業的長足發展,包括精準和個性化的搜索推薦,以及視頻生成和交易的正規化和品質化;「刷臉」技術將在2018年成為常態,在眾多場景中落地,真正走進生活的方方面面;新零售的各個場景中,以視覺為核心的智能技術將得到廣泛應用,帶來購物體驗的質的變化;智能機器人,在多年研發和軟硬體準備後,將會有多種形態多種功能的機器人走入家庭,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2018年,人們會習慣機器在更多特定領域的「超人」成績,但機器短期內達到人類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還有待時日。2018年初,機器閱讀理解技術(精準匹配)首次小幅超越人類,這個裡程碑讓研究人員看到了希望。對於機器「能理解會思考」的終極目標來說,這只是萬里長征的開始。遷移學習等技術的大量使用會催生更多好成績,語言學知識或知識庫知識在機器翻譯模型中被更好地整合,單語語料和可比語料會更多用於稀少資源語言的翻譯中;信息抽取技術會從純文本通用類型信息抽取更多走向富媒體(文字、表格、圖片等)和垂直領域的信息抽取。
從2018年開始,人們與機器的交互方式將開始徹底擺脫任何形式的交互界面,變得更接近人與人的交互。這背後是對聽覺、視覺、觸覺,甚至味覺等多模態技術的全面融合。機器將能感知到人類在語氣語態、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等更豐富的表達方式,從而更智能地理解人類的意圖。生活空間、交通空間、工作空間預計將是三個首先落地的領域。
智能終端將不局限於手機
2018年,越來越多帶麥克風、攝像頭、屏幕或更多感測器的智能終端將出現,並具備聯網、交互、語音、視覺等能力,很多工作和娛樂生活不需要通過手機完成,人工智慧硬體設備的活躍量將迎來爆髮式增長。
2018年人們花費在單一終端設備上的時間將大幅下降,智能手機用戶活躍時長或將出現近年來的首次負增長。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包含智能手機在內的智能終端設備總量將繼續增長,用戶在線時間將更加碎片化。
2018年一個非常清晰的趨勢是,智能語音助手會隨著智能手機、智能音箱等設備的普及,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最典型的社會現象是低頭族變多,智能手機將在線與離線的界限變得模糊,物理世界通過手機這個入口,開始被數字化重構,這是虛擬世界的「原始積累」階段。
智能語音助手會作為用戶在虛擬數字世界的替身,幫助人類處理大量重複性的工作,讓人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創新。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還將在與用戶的海量交互中自我迭代,使得人工智慧可以更自然地使用人的語言和人類進行交流,並更精確地接受和理解用戶的需求,這將進一步帶來社會創造力和生產力的解放。今年,人們會越來越習慣與物理世界對話,人機語音交互頻次將超過觸控交互頻次。
2018年,人們對人工智慧技術會更關注落地
公眾的關注點會從下圍棋和圖像識別等比賽型活動慢慢轉移到用人工智慧真正解決世界面臨的問題。在這個背景下,不少人工智慧創業公司會面臨挑戰。但大浪淘沙下會有活下來的創業公司,這些公司和成功轉型的傳統企業可能會成為未來人工智慧產業的領導者。
2018年,在深度學習收穫了大數據紅利後,人工智慧的技術關注點從深度學習逐步擴展到強化學習、圖演算法、可解釋性、模型壓縮等其他方向。更多的機器學習技術會在工業界得到發展與應用。
2018年,計算機視覺依然會是人工智慧的熱點方向,除了安防和交通領域,視覺技術在工業、農業、環保等行業的應用將會逐步為更多人所知曉和認可,也會逐漸變成紅海。隨著人工智慧在上述行業的大量應用,人機競爭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化,部分相對簡單的腦力勞動力面臨失業或轉行,但最終會以人力轉向新的產業而得以緩解。醫療視覺依然會是熱點,醫療行業的從業者開始入局,經驗豐富的醫生和智能設備合力,將帶給人們更好的醫療服務和體驗。
總的來說,2018年,人工智慧將深入中國的各行各業,繼續發掘各個行業的問題和機會,顯著提升人們整體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科技的進步與發展總是令人興奮,尤其是引領新一代科技革命的人工智慧。
專家:競爭,就看誰的人才多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陶建華表示:中國人工智慧發展雖起步稍晚,但進入新世紀以後,總體發展進程基本與歐美國家同步。尤其是2010年左右,深度學習等技術開啟全球人工智慧發展新一輪浪潮後,中國抓住機遇,站在與發達國家並跑的國際最前沿。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全球共有190多萬專業技術人士在人工智慧行業工作。其中美國多達85萬人,而中國僅以略超5萬的數字排名第7,排在印度、英國、加拿大之後。未來幾年中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將超過500萬。
陶建華認為,中國需要從3個層面加強人工智慧的人才建設:一是拓展現有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學科及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二是加強企業創新人才培養和技術應用創新。三是加強國際人才合作,提升國際人才吸引力。
「人工智慧誰能決戰到最後,就看誰的人才多。」陶建華說。
中國人工智慧水平距離美國還有多遠?
據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份報告顯示,特朗普政府2018年的預算將在政府各部門內削減15%的科技研究資金。「他們正好是在往錯誤的方向走,」曾在奧巴馬手下領導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技術與創新部門的托馬斯·哈利勒說。「鑒於中國已經將其列為戰略重點,這就尤其令人擔憂了。」
近日,據《紐約時報》網站報道,中國於2017年7月公布了一項計劃,希望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領軍者,到2030年時創造一個價值1500億美元(約合9500億元人民幣)的產業。對於美國從事人工智慧的技術專家來說,這份英文版長達28頁的文件,是對美國未來數十年中可能是最重要的技術研究領域內領導地位的直接挑戰。它概述了中國政府一項積極進取、不遺餘力的計劃,把發展人工智慧當作中國的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這項計劃同樣會激發民族自豪感,並引發決定大局的技術突破。
新美國安全中心參與翻譯這份宣言並關注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副研究員埃爾薩·卡尼亞說:「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慧已經成了中國領導層的重中之重,且各項事務已迅速啟動。」
亞馬遜和谷歌等美國公司在將人工智慧概念轉化為真實產品方面做得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多。但由於特朗普政府將限制移民到美國的工程師的數量等因素,人工智慧的很多關鍵性研究正在向其他國家轉移,包括北京、多倫多和倫敦等科技熱點城市。
報道稱,很難估量美國政府目前的投資額到底是多少。美國情報高級研究計劃署、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政府機構繼續資助大學和私營部門的新研究。根據科技政策辦公室的報告,2015年,聯邦政府在這方面的支出約為10億美元。特朗普政府表示,2017年的支出飆升至30億美元。但本屆政府表示,無法與2015年的統計進行可行的比較,因為它不確定奧巴馬政府是如何計算的。
「我們可能有些在政府內部行之有效的小型動議,但我們沒有一個核心的國家戰略,」傑克·克拉克曾任新聞記者,現負責監管由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參與創立的人工智慧實驗室OpenAI的政策工作,他說。「令人困惑的是,我們所擁有的技術有著如此顯而易見的力量和價值,我們卻得不到全力支持,包括資金支持。」
據搜狐新聞報道,有關數據顯示,中國和美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慧競爭對手,但美國目前仍是AI發展潮流中毫無疑義的第一。中國的主要優勢在於智能機器人,而美國則在世界機器學習應用中遙遙領先。
中國的人工智慧公司比美國接受投資的比例更高。 這表明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主要短板不在於缺乏資金,而在於缺乏相應技術和人才。美國AI公司的數量比中國公司高出1.82倍。流向美國的投資資金份額比中國高1.54倍,人才庫亦是中國的2.01倍,未來中國想要趕超美國還是要在AI領域的人才培養上下足功夫。
推薦閱讀:
※埃森哲與Infosys重磅報告:AI落地成果已出,仍無所作為將被踢出局
※以後失業就靠AI公司養活?半數美國人表示贊同
※《機器學習》筆記-貝葉斯分類器(7)
※人工智慧,是當計算機能欺騙人類的時候
※【豬臉識別哪家強?】智能養豬成千萬級別飼養規模殺手鐧
TAG: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