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哥說:在自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如何恪守新聞專業主義(北京大學2013年新聞與傳播真題)
貓小助溫馨提示:
一,文章主題
貓哥說:在自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如何恪守新聞專業主義(北京大學2013年新聞與傳播真題)
二,文章背景
(1)隨著新媒介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生產已經在當今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新媒體的開放性、個性化給傳統的新聞專業主義帶來了極大的衝擊,也發生了新的變革。新媒體的發展促使新聞專業主義發生了變化,新聞專業主義應該何去何從?文章對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專業主義進行反思與探究。
(2)相關概念:議程設置、把關、潛網、媒介倫理、公民記者、新媒體賦權、謠言、輿論監督等
三、考點解讀
(1)本文主要以新聞專業主義歷史、概念、核心思想、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挑戰、案例解析、對策等進行梳理的。
(2)考察院校:北京大學等院校都以簡答、論述的形式考過。各位童鞋務必掌握。
一、新聞專業主義的歷史
什麼是新聞專業主義?我們有必要對這一概念進行梳理。在蓋伊·塔奇曼看來,新聞專業主義最早出現在19 世紀90 年代,到20 世紀20 年代,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威廉斯制定的「新聞工作者信條」明確指出:「我深信新聞業是一種專業。」當時學術界對於新聞專業主義概念的爭論從未停歇。20 世紀60 年代,新聞專業化的概念出現,經過不斷發展,到20 世紀90 年代,「新聞專業主義」已成為西方傳播學者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二、新聞專業主義的定義
新聞專業主義是新聞媒介和新聞從業者所追求的一種職業理想和操作理念,它是一種服務行業的專業化意識、一系列職業規範以及評價標準。它包括專業的知識積累,獲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專業資格的認可、彰顯專業精神的範例以及專業內部的自律。其核心理念是客觀性和獨立性。其中專業精神包括:真實、客觀、公正的報道新聞和發表評論,以服務公眾為中心目標,獨立於政府、公眾、財團,擔負獨特的社會責任等。
三、新聞專業主義的核心理念
主要理念:新聞專業主義的核心理念是客觀性和獨立性。
1)客觀性是一種使新聞工作者將事實隔離於觀點,從而避免個人偏見的規定或機制,它要求新聞工作者站在中立的立場上,以客觀性的方法報道新聞、反映觀點。
2)獨立性即媒介和新聞工作者不受政治、經濟力量的宰制而保持獨立地位、發揮獨特作用。
四、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專業主義面臨挑戰
傳統媒體時代,由於新聞生產的自主性、專業性、獨立性,新聞專業主義能夠得到較好的傳承與發展。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環境下,傳統報紙、電視、雜誌、廣播等大眾媒體對公眾的影響力日漸削弱,新聞生產和傳播的權利日益分化。網路新媒體由於其海量的信息、高度的開放性、個性化和互動性及傳播的快捷性等優勢,將傳統媒體原有的新聞生產理念一一突破,新聞的專業主義面臨嚴峻挑戰。
1. 專業傳媒機構的危機: 權力擴散
隨著智能手機的日漸普及,受眾每天面對的是海量信息。新媒體環境下,人人都可以成為傳播者,甚至可以直接生產相應的新聞內容。相對於傳統媒體,新媒體的互動性增強,新聞生產者與新聞受眾能夠形成良好的互動效應。新聞生產全民化,使得社交網路媒體充斥著各種信息,滿足了公眾獲取信息的需求。當下,新聞把關人角色缺失,造成了網路謠言盛行,給社會帶來不利影響。
2. 新聞邊界的滑動: 新聞過度娛樂化
在市場經濟環境的浪潮中,新聞娛樂化是新聞傳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型階段,它雖然能夠為相關的媒體從業者帶來廣告、打賞等商業上的收入,但過度的娛樂化勢必會給當下的社會帶來消極影響。社會浮躁氣息濃重,急功近利思潮嚴重,庸俗化內容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媒體的公信力,導致自身品牌形象受損。
3. 新聞專業淪陷: 客觀性和真實性缺失
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源頭難以把控。媒介使用者個人水平參差不齊,在新聞製作或傳播過程中往往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同時,由於受眾知識水平的局限,網路監管存在滯後性,造成「塑料紫菜」等一系列謠言信息在微信、微博等社交新媒體中瘋狂傳播,給社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五、以今日頭條「我要爆料」為例
(1)新媒體賦權,公民記者解構新聞專業主義,易出現虛假信息
公民記者大多是未經過專業培訓的普通公眾,以往均是被動接受信息,而當「我要爆料」平台出現後,他們可以變被動為主動,成為信息的發布者,觀點的提供者,第一現場的見證人,所以在發布信息時,往往都有很高的熱情。但由於自己媒介素養的局限性,當身邊出現新鮮、熱點事件時,他們無法完全判斷信息真偽,沒有條件去核實信息出處,大多憑藉自己的直覺和從旁人那裡得知的信息去發布爆料;同時,平台上很多信息是上班族在上班途中的見聞,公民記者未完全參與事件中,更無從了解事情原委,在發布爆料時,大多依靠一張圖和幾句簡短的話語概括事件,極易歪曲事件的來龍去脈,發布錯誤的信息。而這樣的報道一旦進入大眾視野,在大眾媒體中廣泛傳播,容易傳遞錯誤信息、做出錯誤引導。同時,也損害了平台的公信力,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2)公民新聞,爆料中侵犯被爆者肖像權,隱私權
公民記者積極主動發布爆料,顯示了其作為社會公民,面對一系列社會事件想要積極參
與的決心。但沒有記者證、新聞採訪權的公民記者是否可以行使記者權力,是否可以按照個人意願採訪、發布信息值得商榷。我國法律規定,公民享有知情權,因此,從收集信息這方面說,公民記者的行為是合法的。但公民記者在發布爆料時,往往自作主張將有當事人的面部的照片未做任何處理就發到公共平台,不管是出於何種善意,當爆料內容侵犯到被報道者的個體權力時,這種行為便不合法。
六、新聞專業主義的堅守與重構
(1)政府規範與引導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專業主義面臨巨大的挑戰,在這種環境中,政府應當擔當社會裁判員的角色,對整個網路新聞環境加強監督、規範和引導。政府應該聯合各新聞發布平台,嚴厲打擊發布虛假消息的行為,並加強法律方面的宣傳,引導新聞從業者在法律和行業自律的基礎上進行新聞創作,積極傳播對社會有益、為公眾服務的新聞,抵制虛假不良信息。
(2)傳統媒介轉型與媒介融合
新媒體環境下,傳媒媒體的全面轉型,以維持它繼續作為一種專業的獨立性和合法性。這種轉型具體化為四個向度: 一是深度融合。在自媒體時代,專業媒體機構維繫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唯一路徑是綜合多種媒體的優勢力量重建專業水準更強的組織機構,走向深度融合。這種重塑職業權力的「融合」有三層涵義: 一是「內容融合」,即非職業新聞信息的有效內容,整合專業媒體和自媒體的內容優勢,打造強勢的新聞矩陣。二是「形式融合」,即集合文字、聲音、圖片、Flash、視頻等多媒體傳播形式,打破或以文字為主、或以聲音為主,或以圖像為主的單一式報道模式,製作「全景化新聞」。三是「媒介組織融合」,即建立Andrew Nachison 所謂的各種媒介組織之間的合作關係。
(3)提升新聞從業者的職業素養
在堅守新聞專業主義理念的實踐中,需要新聞從業者自身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新聞工作者應始終尊重人的價值,以人為本,以客觀事實為出發點,生產出有價值的新聞。以澎湃、南方周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為代表的新聞APP,通過發布有價值的時政、社會新聞資訊,成為相關方面的「意見領袖」, 引領時政、社會新聞的走向,踐行著新聞專業主義的理念,深受用戶喜愛,吸引了大量粉絲。
(4)提高全民的媒介素養。
互聯網和移動便攜終端快速普及後,每一位公民都處於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信息流通速度大大加快,信息量也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每一位公民都有可能成為公民記者,從各種媒介中獲取信息、發布信息。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必然對每一位公民的媒介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接收信息時,不僅需要有基本的判斷信息真偽的能力,而且在面對良莠不齊的信息時,能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發布信息時,核實信息源,確認新聞基本要素無誤,確保在行使自己的權利時也不侵犯他人權利,等等。
【知識點複習】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
「個人主義」是指一種結合鬆散的社會組織結構,其中每個人重視自身的價值與需要,依靠個人的努力來為自己謀取利益。在個人主義的社會中,人際關係鬆散,人人各自照顧自己和自己的家庭。「集體主義」則指一種結合緊密的社會組織,其中的人往往以「在群體之內」和「在群體之外」來區分,在集體主義的社會中,人們從一出生開始就與強大而又具有凝聚力的內部集團結合在一起,他們期望得到「群體之內」的人員的照顧,但同時也以對該群體保持絕對的忠誠作為回報。 美國是崇尚個人主義的社會,強調個性自由及個人的成就,因而開展員工之間個人競爭,並對個人表現進行獎勵,是有效的人本主義激勵政策。中國和日本都是崇尚集體主義的社會,員工對組織有一種感情依賴,應該容易構建員工和管理者之間和諧的關係。
參考文獻:
1 陳陸平,《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專業主義探析》,《 中國報業》2017.6(下)50-51頁
2劉丹凌,《困境中的重構: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專業主義的轉向*》,《南京社會科學》2012 年第2 期
3張雅婕,《公民記者時代新聞專業主義的消解與重構——以今日頭條「我要爆料」頻道為例》,《新媒體研究》,2017年第7期
4王晴川,《自媒體時代對新聞專業主義的建構和反思》,《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15
5鄭明鴻,《自媒體時代對新聞專業主義的衝擊與反思》,《新聞研究導刊》2017-07-25
歡迎在評論區寫出自己的觀點,大家的觀點後台回復完畢後我們都會精選到留言區,供大家進一步深入討論!趕緊留言。記得添加一下貓哥微信,拉你進咱們的真題與熱點微信討論群。
推薦閱讀:
※娶妻當娶女博士第二彈!她介紹了一下「娘家」 | 視頻
※從EVA中人物看父母缺位對親密關係的影響——依戀理論的視角
※究竟是愛我還是愛控制我? | 北大留美學生萬字長文控訴父母
※破碎的「嘉年華」與性侵背後的親子關係之殤——基於愛的心理學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