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有成就的華人科學家未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已有的回答已經正反總結的很好,我還是喜歡稍微跑偏一些來答題,角度總會新穎一些。
這個問題表面上問的是部分有成就的華人科學家為什麼不回國,實際上問的是兩個本質問題:
- 部分有成就的華人科學家是否和我們一條心?
- 對於這部分科學家,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
先上結論:
- 有相當多的華人科學家和我們是同一條心
- 對於這些科學家,我們應當吸收其中的左翼,同時做強自己以吸引其中的中間派
- 有相當多的華人科學家和我們是同一條心
從公開可查的資料上來說,除比較知名的楊振寧院士以外,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華人科學家和我們是同一條心,只是不為我們所知,甚至他們的很多公開資料都只有繁體版。
先簡單列一個近現代愛國華人科學家清單(院士級別)
數學家陳省身
1984年退休,陳省身先後受聘為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名譽教授。1985年,在南開大學建立南開數學研究所,並擔任首任所長。物理學家林家翹2001年11月被聘為清華大學教授,出任清華大學周培源應用數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物理學家李政道自從1970年代初,他和夫人秦惠莙開始回中國大陸訪問。他向有關方面建議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重視基礎科學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建議和協助建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議成立自然科學基金;於1980年代設立CUSPEA考試,對優秀本科畢業生提供獎學金赴美攻讀物理學博士;建議建立博士後制度。熱物理學家田長霖1998年接受香港特首委任為創新科技委員會主席,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授予大紫荊勳章,以表彰他積極促進香港創新及科技發展。數學家丘成桐熱心於推動中國的數學發展,在中國建立並領導多個數學研究中心,致力於培養年輕數學家。丘成桐建立的第一個數學研究所是1993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研究所。第二個是1996年建立的北京晨興數學中心。中心建立與運作的大部分經費都是丘成桐從香港晨興基金會籌得的。第三個是建立於2002年的浙江大學數學科學中心。第四個是建立於2009年的清華大學數學研究中心。為了增進華人數學家的交流與合作。丘成桐發起組織國際華人數學家大會。為了激發中學生對於數學研究的興趣和創造力,培養和發現年輕的數學天才,2004年,丘成桐首先在香港成立了面向香港中學生的兩年一屆的「恆隆數學獎」。2008年,在泰康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陳東升先生和美國坦普頓基金會的支持下,丘成桐中學數學獎正式成立,已成功舉辦六屆。自2013年起,增設丘成桐中學物理獎。物理學家沈元壤
2014年受聘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數學家何毓琦清華大學教授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從2004年9月至今任北京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2007年3月29日,姚期智領導成立了北京清華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並在2010年12月30日領導成立了北京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2015年,姚期智放棄美國國籍。2017年2月21日,由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加入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遺傳學家徐立之於2002年9月至2014年3月間擔任香港大學校長。2003年,徐立之帶領香港大學醫學院團隊最先發現非典型肺炎SARS(沙士)冠狀病毒和傳播方法,並且研製出血清快速測試法。其後更成功發現超過100種化合物,可阻止SARS冠狀病毒入侵人體細胞及在細胞內複製,達到治療效果。2015年1月9日,徐立之受聘為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院長。同時,浙江省政府特聘他擔任參事以促進浙江省的創新創業。2015年12月,徐立之出任港科院創院院長。納米技術專家王中林中國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聯合主任材料科學家張翔
2012年他受聘為「南京大學校長人才工作顧問」。2017年12月15日,張翔獲委任為香港大學第16任校長。美國籍理論物理學家張首晟研究方向涵蓋凝聚態物理中多個重要領域,曾獲歐洲物理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等多項重要的物理學獎項。他積极參与和中國科研院所的合作,直接促成中國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以及新近的外爾半金屬等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美國籍表觀遺傳學家施揚長期從事表觀遺傳學及染色質生物學的研究,比如發現首例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由此結束40多年來學界關於高等生物甲基化信號是否可逆的爭論。他從2005年開始與華合作,參與籌建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和表觀遺傳學中心。美國籍固體力學家黃永剛2004年,受聘為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2014年,黃永剛受聘為西安交通大學名譽教授。2015年,受聘為西南交通大學名譽教授。2016年,受聘為南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名譽教授。2017年,受聘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名譽教授、西北工業大學顧問教授。黃永剛為中國力學學科和柔性電子學科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截至2017年,黃永剛培養的17名中國博士生和博士後均已回國,另外還與國內院校聯合培養了9名博士後和28名博士。同時,黃永剛每年在國內工作三個月,截至2017年,已與國內學者聯合發表論文三百餘篇。瑞典籍氣候學家陳德亮在區域氣候與大氣環流關係、氣候動力學及氣候變化等領域取得重要成果,並與中國多家科研機構保持長期合作。他曾參與完成《西藏高原環境變化科學評估》報告,還促成國際科學理事會麾下的首個國際計劃辦公室落戶中國。
這僅僅是有公開資料的院士級別的部分的華人科學家清單,此外沒有公開資料的或院士級別以下的或心向祖國卻還沒有機會作出貢獻的華人科學家我相信不可盡數。
另外,現實世界往往比想像的非黑即白要複雜的多,我國一直受益於周恩來總理的餘蔭,在統戰方面領先於全球,所以有近現代愛國華人科學家清單2如下。
我國台灣地區-中科院陳世良院士
陳士良,時任國防部中科院技士,與美籍華人許希哲、科技公司負責人葉文淵 (本名葉裕鎮)等人,涉嫌為中共搜集中科院導彈及通訊機密數據。
以及華人科學家
一名38歲的美國永久居民、中國籍科學家中國公民余龍(音譯,Yu Long)是美國永久居民,2008年至2014年間在位於康涅狄格州的「聯合技術開發中心」(United Technologies Research Center)擔任高級工程師,被控利用職務之便為中共當局竊取美國軍事機密,將面臨最重35年監刑。
以及無名英雄
一名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員彼得.李(Peter Lee),曾把機密信息傳遞給中國的科學家。
若論其心,需觀其行,空口無憑,德行為證。
- 對於這些科學家,我們應當吸收其中的左翼,同時做強自己以吸引其中的中間派
毛主席說過:「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科學家作為一個職業和社會階層,被毛主席描述為小資產階級中的小知識階級。
小資產階級。如自耕農,手工業主,小知識階層——學生界、中小學教員、小員司、小事務員、小律師,小商人等都屬於這一類。
其中科學家所在的階級可以被分為三派——左派,中間派,右派
這個小資產階級內的各階層雖然同處在小資產階級經濟地位,但有三個不同的部分。
第一部分是有餘錢剩米的,即用其體力或腦力勞動所得,除自給外,每年有餘剩。這種人發財觀念極重,對趙公元帥禮拜最勤,雖不妄想發大財,卻總想爬上中產階級地位。他們看見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財東,往往垂著一尺長的涎水。這種人膽子小,他們怕官,也有點怕革命。因為他們的經濟地位和中產階級頗接近,故對於中產階級的宣傳頗相信,對於革命取懷疑的態度。這一部分人在小資產階級中佔少數,是小資產階級的右翼。第二部分是在經濟上大體上可以自給的。這一部分人比較第一部分人大不相同,他們也想發財,但是趙公元帥總不讓他們發財,而且因為近年以來帝國主義、軍閥、封建地主、買辦大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剝削,他們感覺現在的世界已經不是從前的世界。他們覺得現在如果只使用和從前相等的勞動,就會不能維持生活。必須增加勞動時間,每天起早散晚,對於職業加倍注意,方能維持生活。他們有點罵人了,罵洋人叫「洋鬼子」,罵軍閥叫「搶錢司令」,罵土豪劣紳叫「為富不仁」。對於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運動,僅懷疑其未必成功(理由是:洋人和軍閥的來頭那麼大),不肯貿然參加,取了中立的態度,但是絕不反對革命。這一部分人數甚多,大概佔小資產階級的一半。
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這一部分人好些大概原先是所謂殷實人家,漸漸變得僅僅可以保住,漸漸變得生活下降了。他們每逢年終結賬一次,就吃驚一次,說:「咳,又虧了!」這種人因為他們過去過著好日子,後來逐年下降,負債漸多,漸次過著凄涼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慄」。這種人在精神上感覺的痛苦很大,因為他們有一個從前和現在相反的比較。這種人在革命運動中頗要緊,是一個數量不小的群眾,是小資產階級的左翼。
那麼應當採取什麼態度對待華人科學家呢?
以上所說小資產階級的三部分,對於革命的態度,在平時各不相同;但到戰時,即到革命潮流高漲、可以看得見勝利的曙光時,不但小資產階級的左派參加革命,中派亦可參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無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挾,也只得附和著革命。我們從一九二五年的五卅運動和各地農民運動的經驗看來,這個斷定是不錯的。
可見,科學家中的左翼是我們的天然朋友,我們應當做好科研環境建設,給錢給物給人給名譽,從而吸收同情和支持我們的左翼科學家。
對於中間派,他們對我們是懷疑而中立的,我們應當做大做好做強自身,以吸引這些中間派來仰慕我們,交好我們,從而加入我們。
那麼右派呢,我們應當向偉人周恩來學習,同情和理解他們對自身利益的訴求,動之以利,曉之以情,逐漸將他們轉化為中立的中間派甚至同情理解我們的左派。
最後總結,部分有成就的華人科學家未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或是命運驅使,或是利益訴求,或是久居國外,或是家庭緣故,畢竟每個人境遇不同,我們應當理解包容。我們只需要知道的是絕大部分華人科學家和我們是一條心,需要我們用轉化,吸引和吸收的態度去面對他們,共同建設我們的事業。
推薦閱讀:
※年輕的學術追夢人要有離開「象牙塔」的準備
※20世紀最偉大的華裔數學大師、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先生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數學之神」、「中國愛因斯坦」—華羅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