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眾匯富:大國崛起的歷史、規律與棋眼――兼論大類資產配置(中篇)
中篇:尋找規律——成就霸業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大航海時代以後,每個世界級大國的先天稟賦不同,崛起的時點和進程也各有差異,但在紛繁蕪雜的現象背後,卻隱含著有跡可循的規律。歷史的樂譜總有突然的跳躍,但並非隨機亂彈,如果感受到其中的律動,我們也可以與「天籟」共舞。
一、一表展天機
《孟子.公孫丑下》有一名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即出自於此。推展開來看,古今中外凡成就大業者,必兼得天時、地利與人和,結合大國崛起的歷史,我們以此為坐標進行分析。
伊比利亞半島
荷蘭
英國
美國
天時
大航海時代
大航海帶來的全球貿易大發展
大航海促進全球貿易之後,隨之而來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
民族解放運動、一戰、二戰,每一次美國都是得利的,接力歐洲工業革命,並推進了第二次、第三次工業革命
地利
以漁為業的傳統,沿海國家,以武力佔據世界各大洲和大洋的主要貿易據點
漁業傳統,歐洲中轉站的有利位置,發達的內陸運河與海洋交織而成的運輸網路,控制遠洋貿易通道
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出海口四通八達。全球開拓殖民地,並控制海洋通道
東西接臨大西洋和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四周無強敵。二戰以後,全球駐軍,控制海洋通道
人和
民族國家,以舉國之力遠航探索、開拓
共和政體,全民重商,注重誠信,積極合作
《大憲章》精神與君主立憲製為主的先進的制度,加上兩代偉大的女王,塑造和凝聚了「英國之心」
一以貫之的立國宗旨和治國理念,包容開放的移民國家,沒有歷史包袱,富有冒險和創新精神
從上面的簡要列表,大國崛起的主、客觀要害因素一目了然。接下來,我們看一看這五個大國在崛起過程中有哪些接近甚至是共同的舉措:
(一)統一的國家意志和強大的國家能力
1336年,葡萄牙政府組織的加那利群島探險活動,其實已經是一次具有民族國家性質的行動。就此而言,葡萄牙的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比其他西歐國家早了將近一個世紀。作為民族國家的君主,葡萄牙國王把海外擴張定為國策,從若昂一世到恩里克王子,再到若昂二世和曼努埃爾一世無不如此。
1492年,西班牙攻克格拉納達,從阿拉伯人手中收復失地,終於結束了長期的民族獨立戰爭。自此以後,開始實施中央集權,並迫使羅馬教皇承認國王的主教授職權。西班牙冒險家的海外擴張行動得到了王室的大力支持,哥倫布和麥哲倫的遠航都是在王室的支持下完成的。同時,王室通過冊封等手段,完成了對海外殖民地的統治。1571年西班牙艦隊擊敗奧斯曼艦隊,「無敵艦隊」從此揚名。
......
此後先後崛起的荷蘭、英國、美國,無一不是統一獨立的國家。大廈屹立必須有大工程奠基!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總有些前無古人的壯舉只能通過國家意志和舉國之力實現。這些壯舉或許出於某王者、王室或一個階層的意願,而其實際功利卻奠定了整個國家崛起的堅實基礎!
(二)利用軍事力量打開海洋通道,主導世界貿易秩序
如果不是通過堅船利炮控制了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個據點,葡萄牙不可能壟斷了半個地球的商船航線,成為當時的海上貿易第一強國。
葡萄牙全球據點和殖民地勢力圖
西班牙在美洲的掠奪更是血腥,鼎盛時期,「無敵艦隊」擁有130多艘戰艦、大炮1100門,船員將近3萬人。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做保證,西班牙就不可能擁有與葡萄牙劃球而治的資格,也無法保證其國家遍及歐、非、亞的貿易和殖民利益。
西班牙全球殖民地勢力圖
為發展遠洋貿易,荷蘭十分重視軍隊建設,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在第一次英荷海戰中,荷蘭每次戰役出動戰艦200艘以上,這些戰艦配備有6000-8000門大炮和2萬-3萬水兵。在第二次英荷海戰期間,荷軍曾沖入泰晤士河,直接威脅倫敦。在海戰中,荷蘭打敗了西班牙,有時甚至獨擋英、法、瑞、德聯軍而毫不示弱。強大的軍事實力是荷蘭在海外與葡西兩強爭奪殖民地中勝出的根本因素。
荷蘭海洋勢力圖
後來的英國從1588年的英西大海戰中嶄露頭角,「光榮革命」後,英國開始其殖民地擴張。為爭奪海外殖民地,推行自由貿易,進而主導世界貿易秩序,英法先後進行了七次戰爭。隨著法國的潰敗,英國的殖民霸權和商業霸權建立起來了,成為集世界工業、貿易與金融於一體的「日不落帝國」。
英國全球殖民地勢力圖
美國的獨立戰爭是英帝國衰弱的兆始,經過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冷戰對抗、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東戰爭,直到今天,美國強大的海軍依然游弋在各大洋的關鍵通道。
美國全球駐軍圖
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是不可能獲取和保護海量的經濟利益的,雖然殘酷冰冷,但這就是現實。
(三)引領世界經濟浪潮,客觀上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沒有人相信大國崛起是為了全世界人民的福祉,只要有國家形態存在,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爭奪是必然的。大航海時代以後,全球貿易關聯,世界級別的大國興盛,客觀上也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甚至是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這也是事實。
葡西兩國的遠洋開拓,重繪了世界地圖,催生了洲際貿易。
荷蘭的小國大業,重構了世界貿易規則、誠信體系,並蘊育了現代公司制和金融業。英國的工業革命把全人類帶入了現代化。美國的電氣化、信息化引領了二戰以後全球的經濟風潮。
善惡標準對於歷史解釋通常是無力的,整個人類的大歷史有更高層面的規律在主持。
(四)富於冒險、創新的文化
沒有邊界的突破就沒有質的飛躍。沒有大航海,各大洲仍將畫地為牢,坐井觀天。沒有荷蘭人的誠信、公司、股票,現代的公司治理和金融體系還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新生。沒有牛頓、瓦特、斯密的奠基,就不會有現代科學、工業革命和經濟學。沒有信息化,人類不可能進入移動互聯時代,人際交往的範圍和層際也難以達到現有的程度。
(五)應時而生的領袖人物
偉大的時代一定有偉大的人物,再大的壯舉,再宏偉的事業,還得人去完成。
恩里克,伊莎貝爾女王。
奧蘭治.威廉。
伊麗莎白一世,「歐洲的祖母」維多利亞。
華盛頓,林肯,西奧多.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
(六)開放學習,但一定要堅定地走自己的奮鬥之路
大國崛起的過程有共性和內在規律,但每個大國的崛起都是獨一無二的。歷史是在不斷向前發展的,只有變化是不變的,後來者可以借鑒前者的經驗教訓但絕不可以照搬照抄。
比如國家政體,歷史表明,伊比利亞半島、荷蘭、英國、美國,每個國家都有巨大的差異,都是結合了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民族性和時代特點,是在實踐過程中做出的務實選擇和演進。自己的腳穿什麼樣的鞋子合適,只有自己最清楚。走自己的路,才能擁有自己的天空。
二、中國過去七十年做對了什麼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
1883年,中法戰爭;
1894年,甲午海戰,中國戰敗;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
1911年,辛亥革命;
1926年,北伐戰爭;
1927年,南昌起義;
1931年,九一八事變;
1934年,紅軍長征;
1937年,日本侵華;
1945年,日本投降;
1946年,人民解放戰爭。
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中華民族歷盡內憂外患,飽經外族侵凌的屈辱和內部戰亂的苦難,民生凋敝,生民荼炭,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一)統一穩定的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穩定,解放西藏,港澳回歸!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安全,中國參與了三次大的戰爭:抗美援朝、中印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三次戰爭的勝利奠定了東北、南部和西南內陸邊疆的安全局勢,為發展國家力量創造了先決條件。
近幾年來,朝鮮戰爭爭議紛起,認為中國不應該參與那場戰爭。持此觀點者,大多是倒果推因,而忽略了當時的大背景。當時,中蘇爭霸,東西冷戰。如果中國不出兵朝鮮,「薩德」甚至是核彈五十年前就有可能布署在鴨綠江畔。相比較蘇聯遠東的戰略縱深,中國內陸受到的武力威脅是難以承受之重。當對手的利劍始終壓在你頭頂的時候,談什麼主權獨立和自由發展?
對越戰爭的大背景是中蘇對抗,越戰的勝利,除了消除南方的威脅,一個更大的戰略成果是中國以此為契機徹底融入西方世界構建的全球經濟體系,開始分享全球化的紅利,沒有越戰就沒有後來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和大發展。有人研究指出,越戰間接造成了蘇聯的戰略誤判,是蘇聯解體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這個觀點不無道理!
中印戰爭,西南邊防穩定五十年,加上後來的「上合組織」策應,中國西北邊陲基本無憂。北邊,中蘇之間本來有外蒙作緩衝,蘇聯解體後,北疆國防暫無大礙。至此,中國的國家安全隱憂重在東南海域!
在國家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中國自建國以來以國家意志收拾了百年戰亂的爛攤子,幾乎是在廢墟上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攻克了「兩彈一星」,發展了航天科技,普及了基礎教育,建成了完善而又強大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
這其中的任何一項工作,放在全人類的層面都是了不起的工程,而且,此類工程不太可能以自由市場經濟的方式完成,即便有可能,也不會是這種速度和效率。中華民族落後了上百年之久,我們等不及啊,必須一路追趕!這樣的發展路徑或許犧牲了部分個體的自由和利益,但是往後看一百年,對中華民族絕對是值得的!
(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依據世界銀行統計,2016年美國GDP是18萬億美金,中國緊隨其後是11萬億美金。
按照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布的《2017年度世界競爭力報告》,根據「經濟表現」、「政府效率」、「營商效率」以及「基礎建設」4項競爭力因素評估各經濟體。中國在「經濟表現」中高居全球第二位,在該競爭力因素項下的「內部經濟」和「就業」兩項分指數中更是排名全球首位。
儘管各種研究方法不同,但有幾個指標是確定的:一是中國的GDP排名全球第二,且趕超美國的趨勢沒變;二是中國的製造業全球第一,擁有機床佔世界總量的70%;三是中國擁有最多的就業人口;四是中國擁有最完備的自主工業體系;五是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與美國並駕齊驅;六是中國的外匯儲備全球第一;七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八是高速公路、高鐵里程全球第一。如果把香港、台灣、澳門統計在內呢?
儘管人均GDP還很靠後,還有很多人質疑中國的發展模式,擔心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事實是,現在的中國相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擁有更多的經濟手段和騰挪空間。
我十月份去了新疆,看到投入總額達萬億的貫穿南疆、北疆的正在施工的巨大工程,再看看「一帶一路」和「藏水入疆」的規劃方案,佔中國六分之一的國土之經濟大發展才剛剛開始!
去國外轉轉,再回來看看祖國萬眾奔忙的沸騰景象,你一定會感受到一種無堅不摧的勢能,沒有理由不相信中國經濟的未來!
(三)創造了和平與發展的外部環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
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到了一定階段拼的是誰能團結更多的力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以來,在對外關係上一貫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主張霸權,不主動與人為敵。近七十的發展,儘管西方有些國家對中國還不夠了解,不能客觀看待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他們在與中國的交往中也能切實感受到中國的善意,也確實得到了與中國互利共贏的實惠。即便是主張重返亞太的美國,最近特朗普訪華簽訂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合同——金額達2535億美金,這是巨大的利益,也是足夠的誠意!
「和而不同,同而不和」,和諧包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應有之義。如果說和平與發展是這個時代的主題,那麼,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國策就是順應了時勢。所以,我們看到,沒有哪個國家不願意與中國合作,起碼是做生意。相比較西方世界恐怖襲擊不斷,中國有著非常好的內部安全保障。
(四)堅定不移地推進了改革開放
中國在漢、隋唐、宋是很富庶的,到了元朝也還可以,那時候科學發達、交通方便、對外開放。而歐洲正是封閉的時候,一切都由教廷控制,學術思想不自由。你如說地球圍繞太陽轉,他便要你坐牢,一切都是封閉的。
到了十六世紀,歐洲自由開放了,科學發明開始了,可是中國反而長期封鎖起來了,封鎖了也就開始落後了。這是最大的歷史教訓。
研究歷史會發現,當我們民族遇到困難的時候,內部要積極進行改革,努力克服困難,改革成功了,我們的民族就會中興。同時我們還要對外開放,保持與世界暢通往來,實現文化、技術、人才和物質的交互和流通。
1978年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開始搞改革開放,恰恰是這三十多年是我國國力加速發展的階段。到現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並沒有停滯,而是開始以放眼全球的格局深化改革開放。只要國內政治清明,憑著全球最大的市場、製造業和勞動力規模,當「一帶一路」、自由貿易區、自由港和對外開放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打成一片的時候,世界的經濟中心不在中國又能在哪裡?
(五)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子還在
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直傳承的,這是為什麼?
最近看到金庸先生的一篇文章,文中觀點我比較認同。
我國歷史上遭受外族侵略的危險時期有七個:
第一是西周末年到春秋戰國時期東西南北受到外族進攻;
第二是秦漢時期匈奴的進攻,時間長達四百年之久;
第三是魏晉時鮮卑等五胡的進犯,時間也有四百年;
第四是隋唐時期突厥和吐蕃的侵犯,時間約三百年;
第五是五代、南北宋時期契丹、女真及西夏的侵犯,時間大概也是400年;
第六是元、明、清時期蒙古、滿族的侵犯;
第七是近代西方帝國主義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歷史上常常是外族人來了之後,我們華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合了,外族變成了華夏民族的一分子,我們民族就壯大起來,統一起來。之後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又來了,我們民族再融合,又壯大,如此循環往複。
根本原因,是我們的文化的宗旨是追求人天合一,是和諧、包容的,故此能夠同化、融合各種文化。從百家爭鳴,到釋家進中原,再到現在吸收西方文明,中間雖然有抵制、反覆,但最終還是融合成一體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有內涵和張力。
十年浩劫,曾經給傳統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所幸,我們的根子沒有斷,「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我們一直在堅守,2008年奧運會我們讓全世界看到了那個大大的「和」字,直到今天中國夢的提出,我們也沒有對外輸出價值觀。改革開放以來,歷屆政府也都著力復興傳統文化。
文化不亡,天下就在!
除此之外:
中國幾近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
帶領十三億人口奔向小康生活;
重新確立社會主流文化價值觀;
建立了惠及全民的醫保體系;
廢除了存續了幾千年的農業稅賦;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體育成績;
開始推動科學、和諧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向自己開刀,強力反腐!
......
不容迴避,我們也犯過很多錯誤,現實也是困難重重,依然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所幸,我們也看到了深化改革的決心和奮起治理還我華夏海宴河清的堅強意志和有力行動!
三、新時代的大布局
世界競爭永遠存在,治國如弈棋,九段高手是這樣的:胸懷全局,立意深遠,布局嚴密,落子緊湊,次第清晰,綿延成勢如滔滔大河......
(一)新時代、中國夢
近現代以來,中華民族壓抑了太久,也積蓄了很多的能量,總有一天會爆發!
「中國夢」提出五年了,從一個概念和口號開始,到現在迴響在神洲大地和世界的各個角落,這有宣傳的效果,終究還是行動的力量。認真解讀十九大報告,我們會發現大國戰略破紙噴薄而出:
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四個偉大」);
願景: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小康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總體布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八個明確」);
競爭策略:十四條基本方略;
落地行動:九大方面的行動納領。
這就是對「中國夢」的系統思考和行動布署!就像公司治理,一旦完成了系統思考並落實到具體措施,當下的行動就有了未來的意義,組織就真正進入了戰略實施狀態。當戰略勢能一旦形成,一切阻礙都是沙城。
分析美國,我們會發現,這個國家之所以成為第一強國,就在於幾乎沒有犯戰略性錯誤。
分析我們自己,我們會發現,我們曾經做錯,也錯過了一些重大機遇。令人欣慰的是,我們一直還處在自我修正之中,而且以「五年規劃」為抓手,總體上保證了國家現代化戰略的連續性!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制定兩百年的奮鬥目標,分解為各個階段的梯次戰略,一代代人堅持執行下去,長此以往,我們一定會形成我們自己的戰略優勢!
有人判斷,人工智慧是決勝未來的科技力量,而只有中國以國家意志制定了「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以中國的經濟體量、科技儲備、留學歸國大軍,這樣的舉國之力,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人工智慧的未來一定在中國!
沿著工業革命的軌跡,我們發現,中國借用第一次工業革命,趕超第二次工業革命,參與第三次工業革命,接下來,我們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
去年,我曾有機會去德國考察工業4.0,德國率先提出這個理論和概念的專家講:工業4.0在德國提出,但會在中國實現。我想,這並非外交辭令。
(二)重構世界頂層治理結構的設想和行動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人類世界自大航海時代以後,凡登上巔峰的世界第一強國一定是主導了整個世界的經濟秩序,影響了全球的頂層治理結構,美國在這方面做到了極致。
二戰以後,在美國的主導下,聯合國(UN)、世界銀行(WB)、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貿易組織(WTO,原關貿總協定)相繼成立。聯合國主管政治、軍事、外交、文教衛生等等,後三者負責金融、貨幣與貿易一體化。在這個架構下,全球基本和平地運行了近六十年,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這個體系開始動搖。
全球頂層治理體系事關全人類的福祉,中國近幾年開始體現出大國擔當。國家領導人在訪印時提出:我們兩個國家加起來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們一起發聲,全世界都要聽一聽。中美兩國領導人會晤時,經常談到的一個觀點是——太平洋很大,容得下中美兩國,主張構建新型的大國關係。在參與聯合國大會時,中國代表開始呼籲重構全球治理規劃。
國家領導人在達沃斯、APEC、金磚五國會議上一貫強調: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我們應該聯起手來,共同面對全球面臨的挑戰,共同謀求和平與發展!
「知行合一」是中國人的哲學。我們並沒有止於吶喊。「一帶一路」就是中國為世界貿易和全球互聯互通提出的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亞投行就是隨之而行的貨幣與金融配套,構建多層次對外開放的資本市場就是遙對華爾街。
與此相對,我們看到TPP命懸一線,英國脫歐,歐盟名存實亡。誰能引領時代風騷?憑得不僅僅是想法,根本上是要靠實力和堅實的行動!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中美簽訂2535億美元經貿合同,你作何想?
雙11二百多個國家的民眾參與,你作何想?
遍布日本商店的微信和支付寶,你作何想?
遍布歐洲各大商場的中國導購,你作何想?
世界500強爭相把中國市場定義為戰略高地,你作何想?
......
歷史洪流滾滾向前,是以百年計的人類行為的交織沉澱,一旦大勢形成,就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三)強軍,備戰
最近,央視播出八集紀錄片《強軍》,氣勢磅礴,蕩氣迴腸!
還記得1842年的鴉片戰爭嗎?一百七十多年以來,中華民族窩囊了太久!
一個國家經濟大發展了,如果軍事實力沒有跟上,那麼,早晚有一天,我們會成為別人眼中的肥豬羔羊!
我們曾經為「兩彈一星」自豪,我們曾經為殲10衝天自豪,我們曾經為東風洲際導彈自豪,我們曾經為航母下海自豪。這還遠遠不夠!想想,南海,想想第一島鏈,想想釣魚島,想想我們的海上石油通道!想想我們的台灣!
建設一支招之即來,來則能戰,戰則能勝的現代化軍隊,沒有堅定的決心,沒有一往無前的勇氣,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沒有務實而清醒的頭腦,沒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是不行的。
習大大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但世界並不太平......
11月初,習大大在八一大樓身著戎裝講:中國夢不是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要準備好突發事件和戰爭準備。要強軍,備戰!
中國的崛起,必須擁有與經濟實力和大國身份相稱的軍事力理!這個沒得商量!
「徒善不足以治國,徒法不足以自行」,這是孟子留給我們的古訓!在一片歌舞昇平的今天,這句古訓尤堪警策!
推薦閱讀:
※解構同業存單套利鏈條,去槓桿之路任重道遠
※委外之後,去槓桿第二波!證監會棒打券商資管!
※別總盯著人口老齡化!這才是當前樓市最大的利空!
※2018年,送給8個賺錢機會
※今天,又一品牌,墜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