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製作乾貨|互聯網節目製作你需要掌握的四個基本要素!

  大家好,我是燿燿傳播研究所的曉易。要想做好一檔節目,必須深刻節目中的這四個要素:人、事、空間和道具。接下來我給大家一一拆解和分析這四個要素在節目中的作用,如何運用這四個要素製作出一檔好的節目來。

一,節目四要素分別指什麼?

  節目中的人可以是配音員、主持人,嘉賓,現場觀眾,還包括看不見的人,比如虛擬人物湖南衛視《我是未來》中的小冰、紀錄片中的歷史人物。所謂事,就是這些人要在你的節目中做什麼,需要完成哪些任務。這個也容易理解,比如《爸爸去哪兒》村長就是代表節目給五位明星爸爸、萌娃布置任務,五位明星爸爸和萌娃需要去完成任務。最後是空間,空間是最容易被忽視,但是又是極其重要的一個要素。這個空間分兩種,一種是現實空間,這應該很容易理解,以湖南衛視的節目《親愛的客棧》為例,劉濤宋珂從家裡出發到,客棧,家、路上、客棧,這都是現實空間。而虛擬空間則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對節目有特殊意義的空間,最典型的虛擬空間就是演播廳,比如《快樂大本營》是給人帶來快樂的空間,《魯豫有約》的空間是用來聊天的,《我是歌手》是歌聲綻放的空間。什麼樣的場合說什麼樣的話,空間對人的情緒、人與人的關係會產生你意想不到的效果,為什麼《快樂男聲》選手上場前為什麼要有一個等候室?然後還要經過一個很長的很長的長廊,為什麼《我是歌手》演唱完後,鏡頭還要跟著歌手下場,進入等候室?為什麼《非誠勿擾》男嘉賓經過女嘉賓的時候,要走一個長長的T台?空間具體會如何影響節目,我以後再和您分享。最後是道具,道具是用來幫助節目講故事,有時甚至可以主導節目。比如《百變大咖秀》就是一檔靠道具展現特別的人講述特別的故事的節目。

二,節目四要素詳解:節目就是講好一個故事。

  我們以《花兒與少年》為例來還原下這檔節目的策划過程。《花兒與少年》是一檔明星一起自助旅行、冒險的戶外真人秀,其核心價值是通過未知的刺激探索人與人的關係。表面上它是探索未知,其實它更深一層的核心價值是探索人性的未知,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花兒與少年》對異域文化的介紹只是點綴,節目大量的時間花在了花兒與少年之間的關係上。

  節目策劃時,編劇會給每個人物畫像,這幅畫像就是我們所說的「人設」。比如在第三季中,設定四男四女,那這四男四女應該分別是什麼樣的人,在節目中承擔什麼樣的功能?「人設」決定人物之間的矛盾,節目的基調。你會發現三季《花兒與少年》中,有這樣幾個角色一定少不了,具有領袖才能、社交能力高超、會管事兒的大姐大,比如第二季中寧靜,第三季中的江疏影。嬌弱、生活能力較差、需要被保護的弱女子,比如第二季中的許晴,第三季中的娜扎。還有可愛活潑、暖心可人的少女,如第二季的李菲兒,第三季的宋祖兒和賴雨濛,可能還會有一個呆萌小弟,或者倒霉蛋,負責出各種狀況,比如第二季中的華晨宇、井柏然。然後,導演組會根據這些「人設」尋找相應的明星,這個過程就是選角的過程。

  說完節目中的「人」,我們再來說空間。空間對節目的進程、看點、以及人物的狀態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有的節目做的就是空間和人物之間的矛盾。比如前面提到的《花兒與少年》,他們離開熟悉前往陌生,面對的就是未知空間的挑戰。他們要隨時隨地接受外部環境的「亂入」,打破原有的平衡。再比如湖南衛視的劇情式實景遊戲真人秀《全員加速中》,嘉賓需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在節目組打造的有限空間中,躲避「獵人」的追捕,在實景空間里尋寶逃生。它的整個場景打造,路線布置,道具製作,都是節目組精心策劃的,空間里的每個要素對劇情的推進發揮著重要作用。

  最後再來說說節目中的故事。故事講究起承轉合,序幕、發展、高潮、結束構成故事的節奏。電視圈裡大家判斷一個節目好看不好看,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節奏。如果節目中有段內容很枯燥,又佔了較長時間,我們就會說它「節奏太拖沓啦!給我剪短點」。電視節目和網路節目的故事節奏會有點點不一樣。電視節目因為屬於客廳文化,觀眾手拿著遙控器,在不同的頻道之間來回切換,每位觀眾進入節目的時間都不一樣,為了讓中途進來的觀眾能看懂節目,跟上節目的節奏,通常情況下,每隔一段時間,導演就會介紹下現在正在進行的是什麼樣的節目,故事講到哪裡了,最典型的就是廣告回來,絕大部分主持人通常會說「這裡++,在上一輪比賽中,誰誰誰表現怎麼樣,接下來到了誰誰對決的時候了」。所以電視節目的節奏會顯得拖沓。那現在到了網路節目,這個原則就不適用了。現在年輕人大家生活節奏都很快,內容節奏看點和信息點必須更加密集。優酷內部曾經跟我分享過一個數據經驗,就是如果三分鐘內沒有一個大看點的話,大波觀眾就會流失。每三分鐘一大看點,每一兩分鐘一小看點,就是互聯網的節奏規律。

  不會講故事的導演不是好導演,不會講故事的內容創作者也不是好的內容創作者。《羅輯思維》表面上是分享知識、解讀思維,其實是在故事。一個故事能夠成為故事,最重要的一個標誌就是看它有沒有變化。某某縣城連年乾旱,死了多少人,人們民不聊生,食不裹腹,這不是故事,是事件,如果我說在這片乾旱的土地上,成千上萬的生命正在死去,而正在這時天空突降甘霖,大地重返綠色,動物獲得食物,人類得以生存。這就是故事。而判斷一個故事吸引力的核心指標有沒有矛盾,矛盾夠不夠激烈。如果把上面這個故事做下改編,神託夢男主人公,稱他有「造雨之力」,男主人公一開始不相信,但經過一系列的神異事件之後,他開始相信自己的神力,同時又恐懼自己是不是中了巫蠱之術。當他決心肩負使命,研究造雨之術,女友認為他瘋了,他和社會也產生強烈的衝突,有些人追隨他,奉他為救世主,有些人用石頭砸他,把他趕出當地。此外他還要面對自然挑戰。如果這個人他能夠與內心衝突和個人衝突相抗爭,排除社會和自然的阻力,最終將甘霖帶到人世間,那麼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神話故事。

  人物、事件、空間(包括道具)構建了節目里的故事,節目的本質就是講故事,記得美國電視導演來湖南台開講座的時候,他們就把做節目就叫做是tell a story。今天的分享就到這了。


原創聲明:本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繫(知乎私信即可)。

推薦閱讀:

TAG:故事 | 電視節目 | 短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