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是否過於暴力血腥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羅夏遊戲日記」

相信看完紅海行動的觀眾,震撼之餘難免會想——

這是不是太血腥了?

特寫下的斷肢和被打爛的半張臉,瞬間被炸沒的手臂和手指,修羅場般的爆炸後的公交車……

影視,遊戲,甚至音樂中難免會有血腥內容的出現。我們暫時不關注影視遊戲分級制等操作層面的東西,只思考一個最根本的問題:

藝術作品中的血腥內容,哪些是「合理的血腥」,哪些是「無謂的血腥」

我們回到《紅海行動》。

看到石頭半張臉血肉模糊,被打穿動脈,潛意識裡觀眾會把角色代入自己,代入自己的另一半,年長的父母會代入自己與石頭年齡相仿的孩子……

因此那一句「好疼啊」才讓我們覺得:真的疼。

因此為戰爭中血肉之軀地犧牲落淚,在情感支配下成為反戰陣營的一員。

這種潛意識的代入是我們常說的「同理心」。

不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皮開肉綻的致命傷,但每個人都劃破過手指;不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生離死別,但每個人都體會過或想像過與親人無法團聚的痛苦。

當電影用「血腥」來呈現這些時,觀眾潛意識裡劃破手指和親人別離的體驗會被調用並放大,於是感同身受:是真的疼啊。

「同理心」也是現代「性善論」的重要支持。:在他人遭遇不幸時潛意識地代入自己相似的經歷,因此產生惻隱之心。

倘若失去了所有的這些血腥鏡頭,還能否調用觀眾的同理心呢?

《金剛狼:暮狼歸鄉》就是個例子。

國內影院上映版本,金剛狼油盡燈枯之際給自己扎入藥劑,開始玩命奔跑,然後……跑到了。然後一番搏殺,GG。

被剪掉了那一段扎入藥劑後耗盡全部體能的殊死血戰,讓觀眾對導演想表達的「金剛狼也是血肉之軀」的同理心大打折扣。

當然,也有很多影視作品,血腥內容的出現沒有深層次的目的,僅僅是獵奇的感官刺激。

血腥內容是否「合理」,不取決於血腥的程度,而取決於目的。

遊戲中也是一樣,比如《黎明殺機》中的血腥,服務於非對稱競技的沉浸感:逃生者躲避的是真的會把人掛上鉤子的殺人狂魔,遊戲的過程才像是真的逃生。但一些遊戲比如《喋血街頭》中的肢解和《虐殺:原型》中可以隨意虐殺的路人,則是單純的追求感官刺激與背德德快感

血腥的「合理」與否,僅由目的判定的話,誰來限制血腥的程度呢

這就是分級制的必要性了。

否則要麼讓成年人因必要的血腥內容的缺失永遠不能完整體會導演或製作人的敘事,要麼讓孩子們為「合理的血腥」在銀幕前或電腦前嚇哭。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羅夏遊戲日記」

weixin.qq.com/r/NkNkfI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紅海行動電影 | 分級制度 | 恐怖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