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交換被導師折磨,學了14年的專業一朝放棄…投身公益的他,用音符將愛傳遞

2007年,當24歲的翁順硯在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的實驗室沒日沒夜地埋頭苦幹之時,他應該不會想到,十年後的菲律賓,會有一群異國孤兒因自己的琴聲而重燃希冀。

作為一名遠赴重洋交換學習的學生,那時的他,生活已被各種生物學實驗所填滿,最艱苦的時候,連續三個月每天都要工作15-16個小時,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而比這讓人難以忍受的,是華人導師暴風驟雨般的謾罵攻訐。

翁順硯說,去美國交換留學的經歷既是一次磨難也是一次轉機,從此讓他徹底看清了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也因為曾經身處困境,而對那些需要援手的人多了一絲悲憫與憐惜。

從生物學到音樂,這條路他走了14年

現任上海城市交響樂團和彩虹室內樂團的中提琴首席,同時也是自由職業的小提琴及中提琴老師,每一位聽到翁順硯這樣做自我介紹的人,都會誤以為他是「科班出身」的音樂人。

然而,他並不是。

這個能拉出動人樂曲的青年,在徹底投身音樂道路之前,已經讀了整整14年的生物學。

對音樂的熱愛,在翁順硯很小的時候就已生根發芽。兩歲的時候他第一次接觸到電子琴,四歲的時候開始學小提琴,不過這些,都只是「自己彈著玩」,還並沒有納入正式的人生規劃。

在翁順硯填報高考志願那會兒,剛好趕上了克隆羊多莉的橫空出世,這隻壽命不算太長的綿羊,標誌的是生物技術史上的重大飛躍。

於1996年7月5日誕生的克隆羊多莉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那正是生物學吹得很熱的時候,人人都在談論克隆羊。好像選了生物,前途就會一片光明。」

在親友的指導和勸解下,本來對音樂學院指揮系有些「想法」的翁順硯還是聽話地報考了上海交通大學的生物學專業,並被順利錄取,從此開始了「在一條道上走到底」的生物學求學生涯。

從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翁順硯在生物學這條路上走了整整14年,其實他早已察覺,人人都看好的熱門專業,卻未必適合自己。

翁順硯覺得,自己的思維屬於跳躍而發散的類型,相比較而言更加適合讀文科,在實驗室里日復一日地進行嚴謹的科學研究,並不是一個能夠讓自己打心眼兒里感到喜悅的選擇。

既然早就發覺自己並非那麼喜愛生物,為何不早早轉換人生道路?何必苦苦撐著不放手?

面對這樣的疑問,翁順硯卻有著自己的堅持和信念——也許把這條道路走完,也許拿到了這個專業的最高學位,他終有一天會發現生物的迷人之處,真心地愛上這門學科。不肯輕易認輸的他,願意坦然地接受這場考驗。

然而,人生總是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順遂,有時連「一條路走到底」都可能僅僅是一種幻想。

果然,在翁順硯前往美國留學交換的那一年,無情的磨難與錘鍊就讓他認清了現實。

在美國遭遇打擊,也收穫溫情與驚喜

在翁順硯讀到碩士研究生二年級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能夠跟著自己導師的一位朋友——一個來自美國大學的華人教授,前往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進行交換學習。

說是「交換」,實際上是協助教授在實驗室內進行各種生物學實驗,並按照要求完成研究工作。

翁順硯在美國交換學習時的實驗室

(圖片由翁順硯提供)

按照翁順硯的描述,他很不幸地遇上了一位極為嚴苛的華人教授,在強度極高的實驗室工作下,教授不斷地給他這個碩士都沒畢業的學生分配一些「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翁順硯還清晰地記得,某天教授要求他獨自完成一個實驗,並且不允許他在網上搜集資料或求助同在實驗室的師兄師姐。他看了一下實驗的細節——完全是沒有學過的「超綱內容」。

在眾人同情的目光下,他唯有硬著頭皮往下做,結果當然是一塌糊塗。教授見狀,並未耐心地對他進行指導,而是扯著嗓子開始謾罵。

翁順硯在美國交換學習時的實驗室

(圖片由翁順硯提供)

在突如其來的「愚蠢」、「像豬一樣笨」的羞辱下,翁順硯懵了,他未曾想過這些充滿攻擊性的辭彙會出自一個備受尊敬的大學教授之口。他很想解釋,可對方卻不給他開口的機會。

翁順硯和在美國交換學習時的同學們在一塊兒

(圖片由翁順硯提供)

後來,翁順硯才慢慢明白,原來實驗室里的同學們早就習慣了這位華人導師的做派,對於他動輒拍桌辱罵的行為,也早就見怪不怪。

《世界華人周刊》曾報道過這樣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不少擁有著完美學歷背景、不菲收入和光鮮亮麗頭銜的海外高校導師,在留學生們心目中其實是噩夢一般的存在。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壓榨學生、出言辱罵乃至恐嚇威脅,是這些導師的一貫作風。生活在他們陰影下的學生,有不少抑鬱成疾,甚至選擇了自殺身亡的絕路。

去年10月在金門大橋自殺身亡的中國留學生唐曉琳,在美國讀博士已經讀到了第七個年頭。然而,據唐曉琳生前密友透露,她最終走上絕路,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為「導師對她不好」。

去年10月在美國自殺身亡的中國留學生唐曉琳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當然,我們不能夠否認海外高校中肯定存在著許多關心學生、受人愛戴的優秀導師,但翁順硯這一年來遭遇「奇葩」導師的經歷,已讓他對生物學這個原本就不夠熱愛的學科喪失了激情。

在被不喜歡的專業和不友好的導師逼到走投無路的時候,他會選擇去辛辛那提大學交響樂團的排練廳拉琴,用音樂來撫慰自己受傷無助的心靈,也就在那裡,他遇見了如同親人一般的美國摯友,收穫了跨越國界的情誼。

翁順硯和查爾斯、薩莉夫婦合影

(圖片由翁順硯提供)

查爾斯和薩莉夫婦倆,一個是大提琴家,一個是大管演奏家。對音樂同樣的熱愛讓他們和翁順硯這個中國小夥子慢慢走到了一起。

當他們知道翁順硯在實驗室的遭遇,對這位異國他鄉來到美國生活的年輕人感到心疼不已。查爾斯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他那樣做是違法的!我很想幫助你,孩子,但我無能為力。」

翁順硯和夫婦倆一起演奏樂曲

(圖片由翁順硯提供)

不管怎麼說,夫婦倆的存在還是讓翁順硯感到一絲家的溫暖。他們也把翁順硯當成兒子一般來對待,邀請他來做客、聚餐、合奏音樂……

每當在實驗室受委屈的時候,他也會來到查爾斯和薩莉身旁,向他們傾訴心中的鬱悶不快。

「如果沒有他們時時拉我一把,我在美國的情況可能會更糟。」 翁順硯回憶道,「很感謝他們,是他們讓我知道,其實善良不分國界。」

翁順硯在查爾斯、薩莉夫婦家做客

(圖片由翁順硯提供)

音樂的力量,就是能讓人們的眼睛閃光

完成一年交換學習後的翁順硯,由於回國後的讀博經歷也十分不順,最終,他還是決定徹底放棄生物學,而開始把音樂當作全職的事業。

而他第一次接觸公益,就是在上海城市交響樂團2009年的一次天使知音沙龍上——那是一個專門為自閉症患兒和他們的家庭組織的慈善公益平台,在那裡,樂團演奏者會為自閉症孩子奏響樂曲,或是帶著他們學習演奏,希望能夠讓這些「來自星星的孩子」感到一絲溫暖與快樂。

在這個過程中,一位母親的眼神讓他觸動。

天使知音沙龍中的一位自閉症兒童母親

(圖片由翁順硯提供)

當這位母親看到自己患有自閉症的孩子,終於因美妙的樂曲而有了一些反應,甚至開始與外界的互動,她的眼神中寫滿了心酸和驚喜。

那個眼神讓翁順硯開始思考,當他自己身處磨難與困境之時,音樂曾是他的良藥。那麼對於那些同樣面臨絕望的人們,音樂意味著什麼?

在更多的慈善嘗試和公益實踐中,他最終找到了答案——「音樂,能夠讓人們的眼睛閃光」。

自此,翁順硯成了公益活動的「常客」。山村貧困兒童、自閉症患兒、醫院裡的孩子……他試著用一首首樂曲為他們送去希望與感動。

2013年,在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病患兒童演奏的活動中,他遇見了來自異國的一位朋友——日本鋼琴家廣瀨清隆。這位年逾半百卻至今獨身的日本友人,也同樣致力於用音樂的方式來做公益,用琴聲來撫慰那些受傷的心靈。

翁順硯的日本友人廣瀨清隆

(圖片由翁順硯提供)

音樂上的交流和志向上的共鳴,讓翁順硯和廣瀨清隆彼此欣賞與信任,也正是通過廣瀨清隆,翁順硯第一次知道了位於菲律賓宿務的一所孤兒院,知道了那裡的孩子境況並不好過。

40多個男孩,要共用一個衛生間和淋浴頭,床上連床板都沒有,只有幾根鐵絲桿,晚上睡覺就直接睡在鐵絲上,更別說去好好上學念書…

在聽說菲律賓孤兒之時,翁順硯的母親剛剛逝世不久,至親驟然辭世的打擊讓他陷入了痛苦與悲傷,也讓他對「孤兒」這個詞充滿了感同身受的同情。幾乎是在一剎那,翁順硯下定了決心——不管用什麼方式,一定要去幫這些孩子。

2016年3月,當他籌劃著和廣瀨清隆同赴菲律賓看望孤兒的行程,恰好又趕上了中、日、菲三國領土爭端鬧得最凶的時候。在一些人看來,此時出國去做這樣一件事,完全就是「和一個敵國的人去幫另一個敵國的人」。對於翁順硯的父親來說,妻子剛剛去世,兒子就要離開上海去菲律賓,他的內心也有些無法接受。

面對旁人的質疑和親人的不解,深信「善良不分國界」的翁順硯,還是毅然進行了這段旅程。

當他和廣瀨清隆出現在孤兒院里,為他們拉琴、送去禮物、帶他們玩耍遊戲,這些從來沒親眼見過小提琴的孩子沸騰了,有些甚至流下了眼淚。在他們的人生中,第一次聽到這麼美妙的音樂,第一次被這麼多愛與溫暖纏繞。

翁順硯、廣瀨清隆和孤兒院的孩子們互動

(圖片由翁順硯提供)

其中有些孩子主動找到他們,羞澀地詢問「你是否可以做我的爸爸」,在這些孩子的生命中父母的身影一直缺失,可翁順硯和廣瀨清隆的出現卻讓他們感受到了親人一般的溫馨親切。

「那種感覺真的是……你沒有去到現場,就沒辦法體會到那樣的感動。」 翁順硯微笑著回憶道。

翁順硯在給孤兒院的孩子們拉琴

(圖片由翁順硯提供)

從2016年3月到2017年11月,翁順硯已經進行了四次菲律賓之旅,去看望和陪伴那些孩子,或是給他們演奏,或是教他們拉琴。在看到他帶回來的照片和視頻之後,原先有過疑惑的人們也慢慢開始理解這份跨越國界的關懷與愛。

而翁順硯也表示,不管旁人如何看待,自己都會努力將這個慈善之旅進行下去,和孩子們之間來之不易的情誼,也是他最珍惜的東西。

翁順硯和孤兒院孩子們的合影

(圖片由翁順硯提供)

有人說

只有體會過磨難與困境的人

才會對他人遭受的苦難更加感同身受

也會更加珍惜生命中一點一滴的善意

而愛與音樂這樣美好的事物

原本就是超越國界和種族的東西

這個顛不破的真理

翁順硯已然用親身經歷證明

版權歸精英說所有

作者: 克里斯,精英說90後小編,香港傳媒小碩,一個脫離高級趣味涉獵廣泛的嗷星人。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二字,並按照轉載要求來轉載,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

破解托福口語高分
Olga Mezhibovskaya: SVA最具明星氣質的老師
Grassley和川普受挫,國會連否四項移民提案|快訊
一次讀懂交互設計專業的四大方向
剛來美國時遇到的幾件令我感動的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TAG:留學美國 | 公益 | 音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