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3,噴火魔法

不列顛之戰是英國打過的最重要的一仗。這場戰爭已經成為了大多數英國人回憶當中的最珍重藏品,相當於英國的溫泉關戰役。閉上眼睛,我們腦海中關於不列顛之戰的最鮮明意象是什麼呢?當然是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的噴火戰鬥機。古往今來,人類創造過無數種用來殺死其他人的武器與機械,其中造型最美觀的恐怕就是馬克一型超級馬林噴火戰鬥機。也正是這款戰鬥機贏得了不列顛之戰。英國飛行員是一幫出身上游社會的小夥子們頂著一頭亂髮,留著小鬍子,總會在急匆匆登上戰鬥機之前深吸幾口煙斗或者灌下半杯啤酒——總之他們完美體現了英國的業餘主義。他們的對手則是組織嚴密且擁有壓倒性力量的德國空軍。這群小夥子們在天上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戰鬥,落地之後小睡片刻就再度回到天空當中。根據我們的計算,每一架遭到擊墜的噴火都會——具體數字是什麼來著?——拉上三四架德國飛機陪葬。我們並未親眼目睹戰鬥場面,可是耳邊卻迴響著丘吉爾的名言:「在人類戰爭歷史上,從未有過這麼少的人保衛這麼多人的先例。」我們或許還能隱約看到沉默寡言的皇家空軍領導人們肩並肩地佇立在背景當中,但是他們也是少數人。在這場罕見的現代化騎士對決當中,廣大英國民眾只能仰著脖子眺望天空,什麼忙也幫不上。

上述宣傳的大部分內容都不屬實。首先,不列顛之戰確實是英國打過的最重要一仗。其次,噴火的造型確實非常優美。但是噴火併不是贏得不列顛之戰的主力戰鬥機。參戰的颶風是噴火的兩倍,另外駕駛梅塞施密特109的王牌飛行員就像駕駛噴火的王牌飛行員數量一樣多,儘管前者與德國戰鬥機相比還要略遜一籌。颶風的製造速度比噴火更快,而且噴火維修起來更麻煩,因此噴火戰鬥機受傷之後退出戰鬥的時間也更長。那麼皇家空軍飛行員是否全都是公學畢業生呢?皇家空軍當中確實存在著顯著的熱血青年氣質,傳統上也確實更偏好喜愛射獵的戶外運動型年輕人,因為這些人看上去似乎更擅長飛行。將人送上天總體而言很昂貴,有資格上天也確實很風光——以至於其他軍種經常嘲笑皇家空軍都是些抹足了髮蠟的大少爺,皇家空軍的行為規範也要求飛行員們板起面孔不苟言笑,皇家空軍內部的術語更是充滿了高冷氣質。但是皇家空軍的全體士官當中足有十分之四齣身於工人階級,此外還有五分之一的戰鬥員並不是英國人,而是來自紐西蘭、南非、波蘭、捷克、加拿大與法國。戰鬥員們或許會抽煙,但是在戰鬥期間絕不會喝酒,因為實在沒這個精力。此外也並非所有人都展現出了英雄氣概。8月12日皇家空軍肯特機場遭到反覆轟炸,飛行員全都躲進了掩體。儘管上級軍官反覆勸說,有些人就是不肯出來。9月15日,一批颶風飛行員與梅賽施密特正面接觸,非但沒有逢敵亮劍,反而調轉機頭逃之夭夭了。這是戰爭,不是童話繪本。

反過來說,皇家空軍飛行員也並不是一幫培訓水平低下的業餘愛好者。隨著戰鬥繼續與傷亡增加,飛行員的日常訓練確實放鬆了很多。但是上天作戰的飛行員們全都是受訓精良的專業人士。真要說起對於騎士作風業餘主義的盲目崇拜,痴迷於王牌頭銜與各類勳章的德國飛行員在這方面的問題其實更嚴重。另外皇家空軍的硬體劣勢也沒那麼嚴重。如果不考慮笨重的斯圖卡——主要職責是為戰鬥機充當炮灰——以及同樣是活靶子的轟炸機,當時德國空軍共有戰鬥機963架,皇家空軍則有666架。不過德國的戰鬥機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操作不靈的雙引擎梅-110。性能與英國戰鬥機司令部麾下戰鬥機相當的德軍戰鬥機共有702架,其實也多不到哪裡去。鑒於德國人的攻擊覆蓋了英格蘭南部的廣大地區,可以集中全力攻擊一點,分散布防的噴火與颶風始終都在以寡擊眾。不過反過來說,客場作戰的德國飛機因為油料不足而無法長時間在英國上空作戰,過來轉一圈之後就不得不匆匆返程——奇怪的是德國飛機普遍不使用副油箱。於是英軍的數量劣勢就在很大程度上被德軍的客場劣勢抵消了。

最重要的是,空戰是極少數英國人的組織水平強於德國人的戰爭領域之一。這份功勞經常被人算在丘吉爾頭上,因為他在戰前一直極力主張興建空軍,而且他的意見基本都提到了點子上。不過真正的功臣其實是張伯倫。在三十年代末期休.道丁曾經在張伯倫面前堅稱,強大的戰鬥機隊伍能保護英國免於毀滅性的轟炸,而張伯倫也聽從了他的建議。正如前文所說,雷達是皇家空軍新體系的核心。起初軍方想要研製所謂的「死光武器」,結果卻誤打誤撞地發現了雷達的妙用,於是就在極其機密的狀態下沿著英國沿海興建了一連串雷達站。德國人知道雷達站的存在,卻始終沒能徹底理解這一體系的威力——部分原因在於道丁在同一時期還創建了一套全新的指揮體系,從而分散了德國人的注意力。在皇家空軍當中,道丁手下有一員幹將,也就是來自紐西蘭的基斯.帕克【1】,此人是一名前線作戰的天才,統帥十一個大隊負責防衛英格蘭東南部。帕克是個活力十足的人,而道丁的為人卻相當乏味。不過他們兩個在皇家空軍內部有一位共同的敵人,就是特拉福德.雷恩.馬洛里【2】,他認為應當將大量戰鬥機集中使用,給予敵人致命一擊,也就是所謂的「大側翼」戰術。他運用政治手腕將道丁與帕克搞下了台,以至於航空部官方歷史在記錄不列顛之戰的時候乾脆沒有提到這兩人的名字。萬幸的是在戰爭期間這種程度的內鬥並沒有嚴重影響皇家空軍的作戰效力。

將新式噴火與颶風部署到前線的過程並不算快。英國製造業的駭人落後狀況意味著大部分用來製造新款飛機的車床與許多零件都需要進口。丘吉爾掌權之後立刻就任命老奸巨猾的報業巨頭比佛布魯克勛爵全權負責飛機製造。比佛布魯克上任之後立刻放開手腳軟硬兼施,連哄帶騙又偷又搶,克服了白廳內部的重重障礙。1940年4月英國每月能生產256架戰鬥機,到了7月份這一數字就逼近了500架,達到了戰時生產水平的最高峰。他說服了全國上下的鄉鎮居民、工人與煤礦礦工慷慨解囊「買一架噴火」。德國人始終沒有意識到他們距離徹底摧毀皇家空軍的目標有多麼遙遠。德國每生產兩架戰鬥機,英國就能生產三架。

人們一度曾經非常擔心皇家空軍會耗盡飛行員。但是甚至在這一方面,加速的培訓以及從海軍與其他領域調撥來的飛行員也完全填補了缺口。儘管1940年夏天參戰的三千餘名皇家空軍飛行員當中有五百多人不幸犧牲,但是到戰爭結束時戰鬥機司令部的作戰能力反而提升了40%。英國飛行員儘管在數量上處於劣勢,但是戰鬥技巧卻更加高超,在整場戰爭期間的擊墜率始終高於德國人。儘管丘吉爾聲稱這是一場少數人保護多數人的戰鬥,但事實上多數人才是取得這場勝利的主力軍。在三千名皇家空軍飛行員背後是四十萬名默默無聞的地勤人員,其中包括機修工、車鉗工與裝配員,負責駕駛新戰機與受損戰機到處轉場的二線飛行員(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女性),對空觀察員與探照燈操作員,高射機槍手與雷達觀測員,等等。在這四十萬人背後則是無數座往往坐落於英格蘭東南地區、整天頂著轟炸瘋狂加班的工廠與維修廠。不列顛之戰的制勝法寶是是工業產能與組織建設,先進的通訊體系,高度職業化的培訓體系,以及最尖端的科技。儘管皇家空軍的對外宣傳為自己披上了一層率性而為天不怕地不怕的外衣,但實際上這卻是一支紀律性極強且奉行精英管理的隊伍。不列顛之戰之所以能取得勝利並非依靠了公學畢業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而是因為我們終於在組織層面上達到了足以與德國人媲美的水平。

當然,所有這些事實一絲一毫也不能抹殺年輕飛行員們的非凡勇氣。他們確實都很年輕——年齡最大的皇家空軍中隊長也只有二十四歲。每一位飛行員在作戰時都要坐在八十五加侖航空燃油後面。對於他們來說,被子彈打死還算死得痛快,就怕被活活燒死或者被燒得面目全非——來自紐西蘭的阿奇博爾德.麥金杜醫生在東格林斯蒂德的維多利亞女王醫院裡進行的植皮手術救助了很多負傷飛行員。運氣,敏銳的視力,迅捷的神經反射以及殺戮本能都是至關重要的特質,但是就算湊齊了這些特質往往依然不夠。在不列顛之戰期間由於德軍轟炸而暫時停止運作的關鍵機場只有一座,就是比根希爾機場。儘管如此,緊急迫降對於飛行員來說依然是家常便飯。他們經常要在海面上跳傘——落水之後的倖存幾率並不高——而且還很可能在空中被德軍戰機射殺。他們的九死一生換來了永世長存的戰績。希特勒的戰爭機器直到此時可謂橫掃千軍,假如皇家空軍失去了英國領空的制空權,英國本土遭受入侵的可能性將會大幅提升。英國陸軍的坦克,火炮、機槍、載具以及大部分**都扔在了法國。假如國防軍在多佛或者布萊頓登陸,那麼英國本土幾乎沒什麼力量能阻止他們挺進到肯特或者蘇塞克斯。如果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希特勒其實也並不願意直接入侵英國本島。敦刻爾克之後他再次向自己眼中的戰敗國拋出了一套在他看來合情合理的和平條款。(這套條款並未遭到丘吉爾或者他手下大臣的拒絕,而是被一位自行其是的BBC播音員堵了回去。)我們今天已經無法得知希特勒入侵英國本島的海獅行動有幾成勝算了。德軍的登陸作戰裝備很差,依然嚴重依賴畜力運輸,而且沒有足以對抗皇家海軍的戰艦。就算希特勒打贏了不列顛之戰,海獅行動依然是一場勝負難料的賭博。不過話又說回來,希特勒最近的手氣可謂旺到爆棚,因此在此時此刻與他對賭並不是個好主意。

不列顛之戰是英國自二戰開戰以來贏得的第一場像模像樣的勝利。經此一戰之後,皇家空軍從最不受人待見的兵種一躍成為了全國英雄。英格蘭南部的每一位居民都意識到了這場戰爭關乎國家存亡的性質,因為戰火已經燒到了他們頭頂上。在敦刻爾克,德軍上層下達的停止進軍命令為英國遠征軍留下了死里求活的良機。同樣,英國能贏得不列顛之戰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德國人的失策:戈林決定將轟炸重點放在倫敦而不是皇家空軍機場。但是勝敗之間的轉化遠遠沒有歷史所回憶的那樣一清二白,而且好幾場最激烈的空戰都發生在閃電戰之後。鑒於雷達取得了相對成功,飛機製造業馬力全開,皇家空軍飛行員的擊墜率也更勝一籌,我們實在很難想像皇家空軍只要在經受幾周德軍空襲就會崩潰。但是當時這種事誰都說不好。戰鬥疲勞正在造成顯著的不良後果,英國人很快就會體驗到戰爭殺戮會以多麼民主的方式降臨到所有人頭上。英國或許沒有遭受陸上入侵,但是依然易於遭受轟炸。成功的撤退依然是失敗,防守的勝利也不能算是勝利。英國人對於當前局勢從來都不算特別熱情。儘管如此,1940年夏天的民調依然顯示只有3%的受訪者認為英國將會輸掉這場戰爭。

【1】Keith Park - Wikipedia

【2】Trafford Leigh-Mallory


推薦閱讀:

英法建立聯合數學實驗室 共同使用歐盟科研經費
201610月起英國移民局上訴費用漲500%!要求公開英國公司的外籍員工數據?英國政府開啟「閉關自鎖」的道路?
27,冬獅
和英國人在中國結婚辦理結婚證指南
實驗室醫學:澳洲這個高大上的移民專業你還不知道?

TAG: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