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定好新年工作計划了嗎?再談談AI對我們工作的影響
本文系網易智能工作室(公眾號smartman 163)出品。聚焦AI,讀懂下一個大時代!
【網易智能訊2月22日消息】機器人偷走工作——這是新興的現實還是毫無根據的恐懼?在恐慌降臨之前,我們就開始設想裁員、解僱通知書比比皆是的場景,讓我們別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無聊的設想上。
考慮到有足夠多的歷史先例,工作受到威脅確實足以激起憤怒和焦慮。二百年前,紡織工業越來越多地將機器投入使用,一群人為此感到非常憤怒,他們把機器砸壞,以示抗議——這些都是勒德分子(the Luddites)。作為回應,英國政府將打碎機器作為一種資本犯罪。
Smithsonian雜誌在描述時代巨變的同時,解釋道:「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始,工人們自然會擔心被日益高效的機器所取代。但是勒德分子本身「沒有將問題歸於機器身上」。文章引用了2004年盧德派文集的編輯Kevin Binfield的觀點,他補充說,「他們把攻擊局限於那些使用機器的製造商,他們用其所謂的「欺詐和欺騙的方式」來繞過標準的勞工實踐。
人類與機器之間的問題是許多人一直在努力解決的問題。作為反對英國帝國主義的一部分,印度的國父聖雄甘地,焚燒機器製造的衣服,並鼓勵人們採用印度手織織物Khadi。
他說:「我深信,當所有這些機器時代的成就消失後,我們的手工藝品將會留存;當所有的剝削都將停止時,服務和誠實的勞動將繼續存在。正是因為這種信念支撐著我,我要繼續我的工作……對工作的堅定信念支撐著像Stephenson和Columbus這樣的人。我對工作的信心支撐著我。」
機器的崛起?
Erik Brynjolfsson和Andrew McAfee寫了一本書,書名為《第二機器時代》。這本書講的是我們如何處在一場新的技術革命之中,這場革命將會像工業革命一樣具有變革意義。在回顧這本書時,紐約時報引用了西北大學的宏觀經濟學家Robert J. Gordon的觀點,他把這兩位作者描述為「技術樂觀主義者」。
的確,關於不久我們將被機器人統治者所取代,人類如何走出困境?發表這類文章的人不多。儘管事實上,我們深深感受到不同的職業已經受到機器的影響,但是常識和歷史告訴我們,機器不能代替人類。只是,某些工作的性質是重複的、危險的,甚至在當今這個時代是沒有必要的。
我們仍然在這些領域使用人力,主要是因為我們傳統上是這樣做的,或者因為這樣做的成本與使用機器的成本相當。將機器或人工智慧(AI)投入到這些行業中,應該被視為提升人力技能的機會,從而使我們能夠加快生產力或提高效率。最終,人類是經濟的驅動力——我們消費,我們創造,機器人不會。至少在近期或不久的將來是這樣。
正如Benevolent Tech的CEOJerome Pesenti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行的網路峰會上所述:「人工智慧領域有很多嗡嗡聲,周圍有很多炒作,還有很多噪音。」他補充說,「人工智慧不會很快佔領世界。」如果你認識任何在這方面有相關實踐經驗的人,他們會知道我們還沒有到那種人們所想的程度,人工智慧目前是有局限性的。」
人工智慧的真正價值
然而,還有許多本應因機器人和人工智慧而提升的關鍵領域,目前仍在與技術短缺作鬥爭。顯然,我們需要更多的員工,而不是更少。
德勤諮詢與製造學院(Deloitte Consulting and Manufacturing Institute)發表了一份對2015-2025年前景分析的合作報告,其目的是考察美國製造業的技能差距。他們發現,350萬個製造業崗位空缺需要被填補,這個缺口足夠大以至於其中200萬個工作崗位將持續空缺。HR Drive引用全國製造商協會的報告也做出了類似的可怕預測,「到2025年,美國公司將面臨200萬個職位空缺。美國焊接協會(the American Welding Society )認為,到2020年,製造業將需要30萬名焊工和焊接指導員。科技已經取代了一些工作崗位,使其他的工作變得過時。但大量的製造業崗位仍然空缺,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填補這些空缺。」
這些事實顯然不支持機器人偷走工作(job-stealing robots)的理論。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工作崗位處於空缺狀態,沒有被人和機器所填補呢?答案明顯是人的問題。同一篇文章還引用了Jobcase公司的首席執行官Fred Goff的話說:「很多社會人士認為,獲得一份有價值、有聲望的職業生涯的最佳途徑是獲得大學學位,並在金融、市場營銷、法律、工程或教育領域找到一份工作。這使得零售、貿易、建築業和製造業的就業崗位面臨嚴峻的認知挑戰。這些藍領階層所面臨的「形象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而僱主們正在努力彌補這一差距。
因此,實際上並不是機器人和機器導致了失業問題,而是由於人們因認知無法勝任工作角色或缺乏適當的培訓和信息。
生活在一個迅速老齡化的世界
我們正在迅速老去。聯合國稱這種人口老齡化是「史無前例的」。其還表示:「人口老齡化是普遍現象,一種影響每個人的全球性現象。在全國人口中,無論是絕對數量還是勞動年齡人口,老年群體的穩步增長都直接關係到代際和內部的平等和團結,這是社會的基礎。」他們補充說,「1950年,老齡人口比例為8%,2000年為10%,預計在2050年將達到21%。」人口的增加可能會加劇從業者的短缺。因此,機器人從現有從業者手中搶走工作的情況並非屬實,它們只是填補了人類留下的現有空白。
在人口下降非常劇烈的國家,比如日本,機器人正在接管一些更平凡基礎的工作,比如客戶支持。例如,位於長崎的Henn-na酒店聲稱自己是世界上第一家配備機器人的酒店。他們的多語言機器人將幫助你入住和退房。他們的衣帽間里有一個機器人和一個機械手臂用來協助存放你的行李。酒店網站解釋道:「日語中『Henn』有一個定義是『改變』,這代表了我們對變革的承諾,努力追求極致的超乎尋常的感受和舒適度。」
人工智慧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新技術創造了一個轉變。工業時代的發明導致了鐵匠的衰落,但它確實導致了鋼鐵工人的崛起。同樣,人工智慧也有可能創造這樣的機會。據CNBC報道,商業CRO內幕人士Peter Spande的說法是,今年僅花在人工智慧廣告上的資金就接近20億美元。技術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估計,到2020年,人工智慧領域將創造230萬個就業崗位。
關於這個估計,Gartner的Svetlana Sicular說,「不幸的是,大多數關於失業的災難性警告都把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混淆了,這掩蓋了人工智慧的最大好處——人工智慧增強(AI augmentation,人工智慧和人類結合,兩者互補)。」
事實上,將會有大約180萬人失業,主要是中低層職位。但新的崗位將會被創造,集中在在高技能、管理層,甚至在各個層級上。Gartner估計,到2022年,每五個從事非常規性工作的員工中就有一個將依靠人工智慧來完成工作。
人工智慧焦慮
美國人尤其關注自動化和計算機取代他們的工作問題。Pew研究中心發布了一份題為「日常生活中的自動化」的報告,該報告發現,「在機器人和計算機有能力完成人類所做的大量工作的當下,美國成年人表現出擔憂的可能性(72%)是表現出熱情(33%)的兩倍。此外,對於演算法在沒有人參與情況下所做出的招聘判斷,他們表示擔憂(67%)的可能性是表現出熱情(22%)的三倍。」
報告還發現,87%的美國人會支持限制自動化範圍的政策。有趣的是,年輕的美國人更有可能表示說他們的工作受到了機器的影響。在18至24歲的受訪者中,有13%的人表示,他們的工作領域受到了來自自動化的不利影響。
這種焦慮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媒體推動的,但也受到了Elon Musk和Bill Gates等科技領袖的極大影響。他們對人工智慧的迅速崛起表示了擔憂。
連線雜誌的創始執行編輯Kevin Kelly(他也是《理解塑造我們未來的12個技術力量》的作者)說,這種焦慮源於這樣的事實,「我們的智慧對我們的身份至關重要,當有人建議我們可以將智慧合成並植入到其他物體的時候,這會立即讓我們感到自己的身份消失,我們會說,『我們要做什麼呢?』」如果有什麼建議表示其他物體比它們看起來更好,那就意味著,「我們遊戲結束。」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為成為勒德分子(Luddites)感到內疚,似乎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時代已經釋放了我們內在的Ned Ludds。無論是害怕失去工作,還是世界被機器人或其他人工智慧所佔領,我們的恐懼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更能說明問題。
事實是,機器人沒有跟著我們的工作而來。此外,將來有足夠的人做這些工作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有的話,我們需要這些機器人,就像他們需要我們一樣。如果沒有這項技術,我們將無法照顧老人、提供必要的服務,甚至無法完成現有的人力所從事的低報酬工作。通過向人們提供新技能,可以減輕由此帶來的失業。此外,人工智慧所創造的新工作角色也可以由人來填補。
從本質上講,這些問題都是由活著的人所引起的,需要由有血有肉的人來解決。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只是一種提供便利的超人力量(boogeymen)。(選自:thenextweb作者:Shivdeep Dhaliwal編譯:網易智能 參與:nariiy)
關注網易智能公眾號(smartman163),獲取人工智慧行業最新報告。
推薦閱讀:
※送書 | AI插畫師:如何用基於PyTorch的生成對抗網路生成動漫頭像?
※Python學習路線分享 零基礎學Python看什麼書好?
※偽裝撒謊和識別敵我是否應加入,2018新版世界AI智商評測標準探討
※[直播] 負基礎入門Python系列:Python之禪
※玩遊戲、學AI兩不誤,遊戲網站帶來在線學習新思路
TAG: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