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中國新感覺派文學

在審視中日文學關係史的過程中,讀者可以發現兩國都曾經存在」新感覺派「。

本文將從簡介日本新感覺派文學出發,陳述中國新感覺派文學是如何借鑒前者思想並開創出自己的道路,分析兩者之間的」事實聯繫「。

一,日本新感覺派文學

A,日本新感覺派文學的誕生

1924年的日本,以川端康成、橫光利一為中心的十餘名作家創辦了文學刊物《文藝時代》。他們以刊物為陣地,開展了具有新技巧、新方法的「全新」文藝活動。文藝評論家千葉龜雄將這一作家群嶄新的文學嘗試稱之為「新感覺派」文學。

B,日本新感覺文學的特徵

那麼,何為「新「?所謂的「感覺」又是指什麼?

根據橫光利一的論述,「新」指的是帶有象徵主義傾向的表現手法,體現為象徵與暗示,是對當時被視為規範的自然主義文學手法或心境小說的排斥和反動。「感覺」是一種內部的直感力,是富有悟性的形式的統一。這非簡單的感官感受,而是透過事物的表象探索事物內部的主觀、直觀的媒介。

所以,日本新感覺派文學在技巧上偏愛象徵、擬人與意識流手法,並通過新奇的文體、華麗的語言去表現主觀感受的世界,去描繪人物纖細又哀傷的情感。比起客觀世界的重現,意境之美的塑造顯得更為重要。

從創作者的哲學觀出發,體現為明顯的主觀唯心主義。新感覺派文學作家群重視自我感受、重視主觀感情,提倡文學創作的無目的性、無思想性和無功利性。這些新技巧,無疑是一場文學革命。被視為正統規範的自然主義文學觀念受到了巨大的衝擊,顯然,更加立體、更加新奇的日本新感覺派文學開拓了文學創作的新局面。

要之,縱觀日本文學史,新感覺派文學佔有特殊而又舉足輕重的一席。新感覺派文學存在時間著實短暫(1924-1927年),沒有系統的文學理論作為支撐,產出具有「新感覺」特色的作品也是寥寥。由於過分強調主觀感受、否定客觀世界和現實生活,作品帶有唯心主義傾向,缺乏厚重感。故在尚未找到內在必然性的情況下就因受到無產階級文學的衝擊而倉促結束。但論其特別,在於新感覺派文學在當時的文壇似乎遭受失敗,但立足今日,卻能發現它經久不衰的影響。

評論區Palomar大佬補充:「補充一蛤,日本新感覺派受到的直接影響是保羅莫朗,可以看作是達達主義,未來派和表現主義在日本的延伸。然後達達主義這種東西本是就是破壞性的而不是建構性的,所以新感覺派一開始就沒有成體系的文學主張。後來圍繞著《文藝時代》建立的半成體系的新感覺派,除了千葉龜雄給他們一個標籤以外,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顛覆自然主義,而是為了對抗共產主義文學。他們反抗的是共產主義文學將政治放在文學之前,主張文學才是核心。對川端康成的研究有精神分析和超現實主義一說,但是這麼說的人不多。」

二,中國新感覺派文學

1928年,日本新感覺派文學已然衰敗,然而它的種子卻被帶到了中國。可以說,中國新感覺派文學是在受到日本新感覺派文學的影響下應運而生的。以劉吶鷗、施蟄存、穆時英為中心人物的中國新感覺派文學雖說同樣短暫,也並未能撼動當時文壇,但同樣立足今日,我們仍能發現中國新感覺派文學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A,啟發

攜帶日本新感覺派文學種子的先鋒,是曾在日本生長的劉吶鷗。日本新感覺派文學在中國的發展軌跡與劉吶鷗的翻譯創作工作有極其緊密的聯繫。早在日本新感覺派文學初活動在日本文壇之時,劉吶鷗就對新感覺派文學感到欣賞,他對如此新潮、尖端的文學革命十分看好。

劉吶鷗回國時,恰逢動蕩不安的時局。「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白色恐怖的陰影籠罩著整個中國。一時間困頓與迷茫成為了小資產階級的慣有心態。知識分子劉吶鷗、施蟄存等人,也苦於困頓在黑暗的現實中找不到創作之新氣象,而劉吶鷗所欣賞的日本新感覺派文學則為這些小資產階級作家提供了啟發。

B, 促進

1928年,劉吶鷗與施蟄存、戴望舒等人出版刊物《無軌列車》,也正是藉此刊物,劉吶鷗與戴望舒開展了一系列翻譯工作,將日本、法國的先進文學作品介紹給中國。

施蟄存談劉吶鷗――「他的文藝觀深受日本影響,喜歡日本流行的』新興文學』、』尖端文學』,把橫光利一、川端康成、谷崎潤一郎的新派小說帶來上海,借給我們看。那好似他熱衷於翻譯介紹新感覺派作家保爾莫朗的理論及創作。」

在1929年,劉吶鷗等人開辦「水沫書店」,創辦《新文藝》。同時,劉吶鷗翻譯的橫光利一等人的小說集《色情文化》也正式出版。劉吶鷗與施蟄存等人加強了對日本新感覺派文學的自覺了解與接近。

C, 認同

1929年 ,劉吶鷗用新感覺主義和意識流方法來創作八篇小說,並集結為小說集《都市風景線》出版。

同年,被稱作「中國新感覺派聖手」的穆時英也開始寫小說,但具有新感覺派特點的小說卻誕生在 1932年,收入《公墓 H》和《白金的女體塑像》。穆時英多用感覺主義、印象主義方法,寫了上海社會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尤以舞場男女為多的都市愛情生活,如此創作被命名為「海派文學」或「洋場文學」。

D,藝術表現

中國新感覺派文學取法於日本新感覺派,所以其作品在哲學觀、題材、技巧等方面都能看到日本新感覺派文學的痕迹。

1,「主客合一」的主觀唯心主義傾向。

與日本新感覺派文學相似的是,中國新感覺派文學十分看重「主觀意識」」主觀感受「在創作中的重要性,同樣將主觀唯心主義傾入作品之中。他們注重描寫纖細敏感的內心活動,試圖在人生的路途上找到一個小小的觀察點,以人物的感覺去發掘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去展現生活的現狀。

例:在劉吶鷗的《兩個時間的不同感症者》中摘取片段。

「晴朗的午後。游倦了的白雲兩大片,流著光閃閃的汗珠,停留在對面高層建築物造成的連山的山頭上。遠遠地眺望著這些都市的圍牆,而在眼下俯瞰著一片曠大的青草原的一座高架台,這會早已被為賭心熱狂了的人們滾成為蟻巢一般了。緊張變為失望的紙片,被人撕碎滿散在水門汀上。一面歡喜便變了多情的微風,把緊密的依貼著愛人身邊的女兒的綠裙翻開了。」

這與川端康成提出的「主客合一」觀念十分吻合。現實世界不是純客觀的,而是經過主觀視角的加工與理解而得以呈現的。感到疲倦的非白雲本身狀態,而是緊張而疲倦的賭徒所見的白雲。一個放蕩的賭場生活得以呈現。

2、 現代快節奏都市的題材選用。

也是受日本新感覺派的影響,中國新感覺派作家熱衷於取材現代都市光怪陸離的現實生活,反映都市物質文明,享樂主義和扭曲變態的心理狀態。並且這種取材習慣也成為了中國新感覺派文學的最顯著特性。在穆時英的作品中讀者可見大城市上海的世相,那個充滿霓虹閃光的都市,踩著令人眩暈的鼓點,囊括眾多階層人們的起起伏伏。

3,象徵、擬人、意識流的創作技巧

中國新感覺派對日本新感覺派取法,具象在形式上為通感、象徵、暗示、擬人和意識流的手法。《都市風景線》中,劉吶鷗就採用了跳躍的結構和意識流的手法,寫出一個如同魔宮一般的都市——「男女的肢體、五彩的燈光和光亮的酒杯、紅綠的液體以及纖細的指頭、石榴色的嘴唇、發焰的眼光。」

E , 消化變異

由於社會背景、創作群體等種種因素的不同,日本新感覺派文學在傳入中國時不免會經歷消變形的過程。

1,關於題材裁用上的重點偏差

中國新感覺派小說的設定大多在燈紅酒綠的都市,而在炫目的城市中遭遇的病態心理成為了小說描寫的重點。這的確能體現對日本新感覺派文學創作的借鑒,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新感覺派文學題材較多樣化,現代都市下的心態變異並不是全部創作的重點。相信對題材的把握上,劉吶鷗的翻譯工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他個人的取捨偏好,使得中國新感覺派文學將目光集中投向都市生活,也就在這條路上走得越來越遠,以至於被冠以「洋場文學」的名號。

2,關於同心理分析小說的結合

日本新感覺派文學是各種現代主義派的綜合,雖然川端康成表示過對心理分析的推崇,但日本新感覺派的文學創作並無明顯表示將心理分析小說與自身等同。而施蟄存的作品大部分都屬於心理小說的範疇。施蟄存一向被視為中國新感覺派文學的領軍人物之一,故中國新感覺派文學是將心理分析的方法囊括進自己的創作技巧之內的,也就是說中國新感覺派文學是同心理分析的方法緊密結合的。。

觀察中日兩個新感覺派,日本新感覺派文學對中國新感覺派文學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雖然日本新感覺派文學活躍只三年,中國新感覺派文學也活躍僅約五載,如同兩顆迅速划過的流星。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都分別發出了不同的光亮,一顆流星緊跟著先行的那一顆,借其光華探索前行。

推薦閱讀:

前些天我讀了《山月記》

TAG:文學 | 日本文學 | 現代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