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槍印象】槍械專業學生印象里的M16步槍

老王在高中時期就酷愛槍械,高考後順利考入中北大學,進入槍械專業學習,研究生考入南京理工大學,繼續學習槍械。回顧這7年,老王可謂是在「槍堆」里走過了青春。7年的時光里,對於槍械,老王積攢了說不完的話。《老王侃槍之槍械印象》節目不定時更新,讓老王談一談他對各國槍械的別樣「印象」。

在現代槍械中,最著名的莫過是M16和AK47了。這兩款槍械名聲太大,根本不需要老王我去介紹。同時,這兩款槍也是槍械科普中避不開的話題。AK的故事我們放在以後再說,我們先說一下M16。

在接觸M16之前,老王對M16還是有一些「印象」的。身為一個男孩,成長之路上肯定離不開射擊遊戲。而M16的小弟——M4卡賓槍一直是射擊遊戲的「主角」。黝黑的外觀、「凹凸有致」的身材,一直是我對M4,也是對M16的第一印象。

這是老王我「印象」里的M16(M4)

但拿到M16以後,老王我不禁疑惑:怎麼和想像中得M16長得不一樣啊?顏色一點也不黑也就算了,還有點發灰白色,看上去就像劣質的塑料玩具,這還是真槍嗎?後來才知道,我接觸的這一批M16,都生產於上世界60年代,算是「高齡」槍了。有可能是日積月累,也有可能是早期處理工藝不過關,這一批的M16,就是有點發灰白的。此外,這一批M16都使用20發短彈匣,也都沒有輔助推機,其型號應該是原版的、不帶A1的M16或者是XM16E1,和我印象里的M16和M4,外觀上還是有較大不同的。

這是我實際見到的M16

儘管外觀「磕磣」了點,但這一批M16還是以「實力」征服了老王的心。早期的M16非常之輕,重量只有2.9kg左右,重心也很「討喜」,雖然無法像無托槍一樣把重心做到握把上,但也頗為合適。再配合2.9kg的輕盈體重、纖細的槍身,雙手握持M16時,雙手的重量很均勻,一點也不累,這和傻大黑粗重的56沖、重心非常靠前、全槍太長槍托太短的56半都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句話說來,相比於一大票蘇聯槍械而言,M16就像是一群野孩子里的溫柔女孩,讓人印象格外深刻。

M16比AK47更長,一般而言,槍械越長,重心越靠前,感覺更差,但M16的重心比AK47更好,槍身更纖細,十分舒適

最重要的是,這一批M16的做工都非常之好,非常的「潤」。尤其是它的槍機框,握在手裡就像是一塊玉一樣(就是油膩了點),完全沒有其他槍械槍機框扎手、粗糙的感覺。老王前前後後,一共把玩過有十幾個國家的三四十款槍械,沒有任何一支槍械,能夠在觸感上超過(最多持平)那幾支早期的M16。

M16的槍機框,手感非常之好

除了觸感一流,M16極佳的互換性也給老王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知道,槍械對互換性是有一定要求的。一支槍上的零部件,安裝在另一支槍上時,不應該影響槍械的正常使用。但理論歸理論,現實歸現實,絕大多數的槍械,在更換零部件後,或多或少都會出點「卡滯」,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磨合」後才能正常工作,而有的質量比較糟糕的槍械,根本無法互換。但在M16上,互換性從來不是問題——老王接觸的幾支M16,它們的零件早就裝「混」得一塌糊塗了,但內部機構運動都十分「順暢」,毫無卡滯感可言。

一支較老的M16,機匣也發白了,但同樣不銹。整個M16家族的防鏽能力都非常之好

與此同時,M16的防鏽水平也非常高。關於生鏽,老王的印象非常深。上課的時候,一支槍要過很多人的手,而大家接觸槍械時,都比較興奮,手汗也都較為嚴重。這些被多人「過手」的槍械,尤其是95步槍之前的國產槍械,如果保養稍有不慎,第二年拿出來的時候,幾乎是必銹無疑。輕一些的只是一層浮銹,嚴重的就直接銹死,需要敲敲打打才能解決。這幾支作為教具的M16,過手的人非常多,而槍庫管理員老大爺並不熟悉美國槍,保養工作也做得不夠到位。但這幾支接近「60歲」、堪比大爺年齡的M16,雖然鋁製槍身表面都發灰白了,雖然塑料都已經部分老化了,甚至破損了,但就是從來沒有生鏽過。這讓你不得不感慨,美國人的材料技術,真是太先進了。

重量輕、互換性好、防鏽水平高,這些只能證明美國的材料技術過硬,並不能直接證明槍械設計水平的高低。許多讀者可能會問:M16的設計水平到底如何呢?對此,老王的看法是:設計只是一種手段,它本身是是不好去評比好壞的,但設計用心不用心是一目了然的。

就拿M16的銷子為例吧。和M16同時代的槍械,比如烏齊衝鋒槍、G3步槍,它們的銷子都是可拔下的。在可拔下銷子的槍械中,用短粗銷(比較好安裝)的算是「有良心」的槍械了,比如烏齊衝鋒槍就是這樣。再好一些的就像G3,在槍托上設計有銷子孔,在分解槍械的時候,可以把銷子放在孔里,起到防丟的作用。而在M16上,它的銷軸是防松防丟的,銷子只能拔出,但無法取下,根本不存在丟銷子的風險。

M16/M4/AR15的上下機匣通過紅圈內的兩根銷子連接,分解十分容易

拔出來的後銷,圖中狀態已經是拔出來了。M16分解時,前銷不必要一定拔出,但老王比較習慣前後都拔出來

在今天看來,這種不可拆的銷子完全是「爛大街」的設計,但考慮到M16誕生的年代(60年代),這種設計可謂是「誠意滿滿」,它證明設計師是花了大心思的。同樣體現出設計師「誠意」的還有M16的彈匣釋放鈕。我們知道,彈匣固定有以AK為代表的「前卡後掛」式,和以M16為代表的「直插」式。許多人認為,直插式在更快彈匣速度、動作難度上,是要好過「前卡後掛」的。這一點,老王只是部分同意,並非全部同意。

首先,必須承認,M16更換彈匣確實比AK要簡單,更換速度快、動作簡練,不容易忙中出錯。而AK的前卡後掛式彈匣,更換需要一定的技巧,雖然也不難學,但難度還是有的。但M16更換彈匣容易,不代表所有直插式彈匣都容易。以我國的79式衝鋒槍為例,79沖也採用直插式彈匣,也是按壓式的彈匣釋放鈕,和M16基本相同。但79沖的彈匣釋放鈕設計,離手指非常遠。右手持槍時,右手食指幾乎夠不到彈匣釋放鈕。而彈匣釋放鈕位於槍身右側,左手也非常不好夠到。因此,79沖的彈匣釋放鈕雖然和M16高度相似,但完全沒有M16的精髓,一點都不好用。

紅圈內79沖的彈匣釋放鈕,和M16很像,但形象神不似,十分尷尬

而反觀M16,它的彈匣釋放鈕,右手食指直接就能夠到,卸彈匣很方便。在安裝彈匣時,直插式彈匣不需要「前卡後掛」這個動作,動作難度較小,不易忙中出錯。但直插式彈匣,也有一個讓人尷尬的問題:容易前後插反,這個問題在79上特別明顯。我們知道,79沖是一個矩形彈匣,憑觸感不容易區分出前後,極容易插反。老王接觸的這幾支M16都使用20發矩形彈匣,因此也存在這個問題,但使用30發彎彈匣時,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M16的彈匣釋放鈕,位置合理,十分舒服,其設計被諸多槍械繼承

因此,我們並不能說直插彈匣就是好,只是M16的直插彈匣和彈匣釋放鈕設計優良而已。此外,對於M16的空倉掛機釋放鈕,雖然如今的網路上,把M16的空掛釋放鈕「捧上了天」,但老王也覺得它也有所缺陷。

不可否認,M16的空倉掛機釋放鈕在總評上是很合理的,裝完彈匣順便按一下就能讓槍機組複位,動作快捷、準確、合理,符合人的操作習慣。但問題在於,對於81步槍、95-1步槍而言,它們的拉機柄是隨動的,一旦空掛,拉機柄停在後方,比較「扎眼」,一眼就能看出空倉掛機了。而M16的拉機柄是不隨動的,空倉掛機時並不顯眼。右手持槍時,人眼又看不到拋殼窗,無法判斷掛機與否,只能去看空掛釋放鈕是否被「翹起」了。但空掛釋放鈕很小,是否翹起很不顯眼。因此,雖然M16的空掛釋放鈕有很多優點,但也有一點缺點,算是瑕不掩瑜吧。

空掛的81-1,空倉掛機時很明顯

空掛的M16,這支槍是解剖槍,從左側還能觀察到掛機,但在正常M16上就無能為力了

說了M16這麼多優點,我們再說一下它的缺點。M16的拉機柄完全是一個「坑爹」設計。這個拉機柄位於機匣頂端,在當年「僅此一家」,十分有特點,但也很不好用。第一,這個拉機柄很不好拉。由於拉機柄位於機匣頂端,射手抵肩時,拉機柄就貼在射手的臉前。用手拉拉機柄時,射手必須先把臉挪開,比較礙事。第二,一旦M16發生炸膛,這個較為單薄的不隨動拉機柄,必然會被「炸飛」,「變身」成為一個高速彈片。拉機柄後面就是射手的臉啊!這一旦炸膛可怎麼得了。

紅圈內的發亮物體為M16的拉機柄,位置十分不合理

拉開的拉機柄,射手此時必須把臉閃開,否則拉拉機柄的手就有可能碰臉上了

雖然這個射手的射擊動作較為詭異,但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使用M16射擊時,射手臉部離拉機柄非常近。如今,新老M16/M4/AR15都「繼承」了這個毛病,果然缺點20年後就會變成習慣

但虧得M16的空倉掛機釋放鈕設計合理,及時「救場」。射手換好彈匣後,要解除空倉掛機時,都會去按空掛釋放鈕,基本上沒人去拉拉機柄,極大地降低了拉機柄的使用頻率,使得問題不那麼凸出。但這並不能「掩飾」拉機柄的缺陷。斯通納(M16設計師)在後來設計AR18步槍時,完完全全拋棄了M16的拉機柄結構,可見這個拉機柄也不受設計師「待見」,屬於「爹不親娘不愛」的設計。但不知為何,各種「AR15改」槍械也就算了,如今全新設計的SIG MPX衝鋒槍上,又把這個拉機柄「繼承」下來了,真不知道怎麼想的。

AR18步槍的拉機柄。老王不認為AR18的拉機柄就高明,但只是M16的太差勁

此外,儘管M16有很多很有想法的設計,比如它的氣吹式導氣方式,比如不存在翻轉力矩的內活塞,拋開「堪用」與否,至少都是很大膽、很有想法的設計。但是,M16根本不去解決迴轉閉鎖槍械,最應該解決的楔緊問題(會加劇摩擦、降低可靠性)。當然,不重視楔緊問題並不是M16一把槍的「習慣」,而是整個美國槍械的「光榮傳統」,美國的M60機槍、M14步槍都選擇性無視楔緊問題。當AUG、AK47、FN FNC、FN Minimi、FN F2000、SIG MPX、95式、09軍霰、塔沃爾等各國槍械為解決或減輕楔緊問題「各顯神通」時,M16完全不為所動,即使是本世紀初出推出的M16A4,也完完全全無視楔緊。

熟悉SIG MPX衝鋒槍的觀眾都知道,按下MPX的槍機,鬆手後,槍機會在彈簧作用下彈回,槍機與機框之間的彈簧就是為了減輕楔緊而設計的

也許是M16對自己的材料和加工比較自信吧,但自信與否是一回事,槍械的可靠性則是另一回事。M16步槍、M60機槍「屢禁不止」的可靠性問題完完全全證明了無視楔緊的後果。老王也十分好奇,M16能享受美國帶來的世界一流的加工和材料,為何就不肯在楔緊問題上多做一點探索呢?如果楔緊問題解決,M16的可靠性能立馬上升一個台階。要知道,M16本就是一款除了可靠性,其他性能(在當時)都幾乎完美的槍械。如果它解決了楔緊問題,憑藉它全世界第一支大規模裝備的小口徑步槍的歷史地位,再加上完美性能,槍械舞台上,早就不會有其他槍械的「事」了。可為何,M16就偏偏就沒能邁出這一步呢?

AUG的制轉卡鐵,這個怪異的卡鐵是為了解決楔緊問題而設計的

可惜歷史不容我假設,M16就是這樣,它至今都不去解決楔緊問題,但這並不能阻止M16成為名槍,得到世界範圍內的接受。有句話說得好,比別人多走一步是天才,多走兩步是傻子。欲速則不達,我們不能期待M16解決所有問題。對於M16,老王我有無盡的喜愛,它有這麼多的好,世界兩大名槍之一當之無愧。但對於M16,老王我也有說不盡的恨,恨設計師不思進取,不去解決楔緊,也恨它錯過了歷史的大好時機。一個人的缺點來自他的時代,他的美德和偉大卻屬於自己。M16已經足夠優秀,他的設計者已經足夠高明,而我這個60年後的路人,又做什麼感嘆呢?(全文完)

如果你喜歡老王的文章,還請給老王點個贊,也可以關注老王的微信公眾號《曉槍》 老王的文章在這裡首發哦

weixin.qq.com/r/Cip1bR3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殲31的尷尬處境
殲15雖然和蘇33長得像,但是將原型機賣給中國的是烏克蘭
這個端午節,你還記得一年前犧牲的申亮亮嗎?
電磁炮威力有多大?能取代航母嗎?
CG圖說|中國L-15教練機

TAG:槍械 | 軍事 | 步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