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輪手槍沒落之謎】把轉輪手槍推向墳墓的三款手槍(上)

早在19世紀中葉,轉輪手槍就已經橫掃了當年的武器市場,成為當時最熱銷的武器。今天大名鼎鼎的柯爾特、史密斯&維森、雷明頓等老牌槍廠就是靠著在當年生產轉輪手槍賺地盆滿缽滿,從而奠定了今天的地位。轉輪手槍能夠在幾秒鐘內快速打出5到7發子彈,這傲人的爆發射速使得轉輪手槍的成為當時當之無愧的火力之王,直到半個世紀後這個桂冠被機槍摘去。

這種爆發射速具有極大的實用性。在美國西部,人們可以用它有效的對付野獸,而不必擔心第一槍打空後被野獸殺害;士兵可以在落單和近距離戰鬥時,用它構築最後一道防線。轉輪手槍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也帶給了現代轉輪手槍之父——塞繆爾·柯爾特難以想像的財富。截止柯爾特本人去世時,他已經是全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種種傳奇的背後無不告訴我們:當年的轉輪手槍,是當之無愧的傳奇。但這也讓今天的我們疑問:轉輪手槍怎麼突然就從歷史上消失了?

藝術家於1855年繪製的手持一把1851海軍型左輪手槍柯爾特肖像

轉輪手槍的死結

轉輪手槍的確締造了傳奇,但月盈則虧,上帝從來不會一直眷顧某種事物,隨著時代的發展,轉輪手槍的生命線上,迎來了4個解不開的死結。

死結一:槍管、彈膛同軸度無法再提高。轉輪手槍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在試著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保證轉輪(彈槽)內的子彈在旋轉時對準槍管。這個問題曾困擾轉輪手槍上百年的時間,直到一個叫做塞繆爾·柯爾特的年輕人部分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在轉輪手槍的轉輪後方增加了一套棘輪機構,使得扳機、擊錘、轉輪聯動起來,並在轉輪上刻槽定位。使用這種新式轉輪手槍時,射手在射擊時,只需要壓下擊錘,轉輪內的子彈就能自動對準槍管。相比於「對準基本靠手」的老式轉輪手槍,這種新設計速度快、精度高,立馬讓轉輪手槍有了巨大的實用性。塞繆爾·柯爾特也因此被譽為「現代轉輪手槍之父」。

轉輪手槍轉輪上的棘輪(紅圈)

轉輪上的凹槽(紅圈)就是定位槍彈用的,圖為一支柯爾特1873炮兵型陸軍單動手槍

但塞繆爾·柯爾特只是部分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這套聯動機構精度並不高,必須靠著精工細作才能勉強保證精度。如果聯動機構磨損或加工質量較差,子彈往往未能準確對準槍管就發射出去了,這樣輕則彈頭和膛線摩擦嚴重,打不出槍管,產生彈頭留膛事故,重則直接炸裂槍支,危機射手生命。遺憾的是,自1835後,再未有一人在在這個問題上向前邁進一步。這個問題也成了轉輪手槍的第一個死結。

一支發生嚴重留膛事故的S&W .357馬格南轉輪手槍

死結二,閉氣不嚴。由於轉輪手槍的轉輪是要旋轉的,所以轉輪和槍管之間必然會有較大的縫隙。開槍時,多達40%的火藥氣體不時去推動彈頭加速運動,而是從這個間隙中偷偷溜走了。這樣的彈頭威力自然難以保障。這個閉氣問題至今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而當時的人們則想到了另一個辦法——加大子彈的裝藥量。即使漏氣嚴重,只要裝葯足夠多,也能保證彈頭擁有足夠的能量。但轉輪空間有限,裝藥量的增多意味著子彈體積的增大,這難免犧牲彈容量。為此很多轉輪手槍廠商只好整槍放大。今天存世的許多轉輪手槍外形巨大,但由於閉氣不嚴格,這些轉輪手槍的威力並不和他們威武的外形匹配。一味加大裝藥量,還導致了一個意外的後果,就是不安全。轉輪和槍管之間漏氣問題隨著裝藥量的增加進一步惡化,從這個縫隙中溢出的高速火藥燃氣數量和速度急劇增加,甚至會切斷誤把手指放轉輪和槍管縫隙處的射手的手指。

高速攝影下,轉輪手槍開火時燃氣外泄嚴重

死結三,轉輪手槍持續火力不佳、死重大。轉輪給轉輪手槍帶來了極高的爆發射速,但「成也轉輪,敗也轉輪」,轉輪內子彈的再裝填過程也十分的繁瑣,再裝填時間往往長達十幾秒,並且裝填難度較大,很難在移動中完成裝填。轉輪的彈容量也是一個死結。如果想增加彈容量,就要增大轉輪,轉輪增大後又要增大全槍尺寸和重量,這就難免犧牲了的手槍便攜性和隱蔽性。轉輪的缺點不止如此,由於轉輪要承擔膛壓,這就導致轉輪不可能像自動手槍的彈匣一樣做的又薄又細,這給轉輪手槍帶來了減不下來的結構死重。

波蘭男子造出的世界最大轉輪手槍,口徑達到28mm

死結四,就是扳機力較大。到20世紀初期,轉輪手槍發射模式發展到了巔峰——單/雙動轉輪手槍出現了。這種轉輪手槍既可以單動射擊,也可以雙動射擊。雙動射擊下,射手每次射擊只需扣動扳機就可以完成所有擊發動作。雙動模式下反應迅速很快,並且不必預先壓下擊錘,攜行安全性很好。單動模式下,射手每次射擊必須先手動壓下擊錘,而後扣動扳機完成擊發。這種模式反應較慢,但扳機力小,射手不會因為費力扣動扳機而破壞瞄準,因此射擊精度很好。這種模式看似「兩全其美」,實際上是顧此失彼——轉輪手槍以射速見長,這兩種模式卻都不利於速射:單動模式射速太慢,雙動模式扳機力極大破壞瞄準基線影響精度。要知道,此時已是20世紀,轉輪手槍的射速優勢早已經幾乎蕩然無存。這種令人詬病的單/雙動模式雖然是進步,但已是落日餘暉,更像是在宣布:轉輪手槍的時代即將謝幕了。

S&W .50馬格南准輪手槍發射時會產生幾乎可以把射手遮蔽的槍口焰,這種十分危險的設計純屬無奈之舉

這四個死結牢牢地將轉輪手槍的發展滯留在了原地。毫無疑問,這個「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死循環是死路一條。山雨欲來風滿樓,當時的有識之士也普遍都意識到:換代的時刻即將到來了,未來必然屬於那些能夠克服轉輪手槍缺點的新槍械。歷史從來不缺乏勇士和智者,很快就有三個人站了出來,用他們嶄新的設計,在轉輪手槍背後狠狠地插上了讓轉輪手槍從此一蹶不振的致命三刀。

第一刀:勃朗寧與M1911

19世紀末期,美軍在菲律賓與當地的摩洛人發生武裝衝突。摩洛戰士在宗教和麻醉藥物雙重刺激下,深信自己能刀槍不入。當年槍械火力貧弱,美軍居然無法有效阻擋摩洛人的衝鋒,許多摩洛人都能衝到了美軍士兵面前。這時美軍士兵就不得不依靠.38口徑柯爾特轉輪手槍作戰。但.38轉輪手槍畢竟是手槍,威力遠遠比不上步槍,往往要打中3、4槍才能打倒一個摩洛戰士。此事刺激美國陸軍開發一種新的大威力手槍。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美國陸軍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新型手槍的發展,各大槍械公司也開發了一系列在今天看來奇形怪狀的手槍。這一批手槍中的最後贏家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M1911手槍,其設計者為一代槍械大師——約翰·摩西·勃朗寧。

晚年的勃朗寧和他設計的霰彈槍合照

但即使在那個大師閃耀的年代,M1911的誕生也經歷了十餘年的痛苦發展。在歷經了M1900、 M1903等數代不算太成熟的設計後。M1911的原型槍——M1910終於誕生。此時,勃朗寧本人也來到柯爾特工廠中,親自督造M1910手槍的生產。在勃朗寧的親自監造下,新生產的M1910手槍被再一次提交給陸軍進行評估。

1911年3月3日,陸軍進行了一系列嚴酷的試驗。在試驗中,每把槍都要射擊6000發子彈,每射擊100發後手槍會被冷卻5分鐘,每射擊1000發後手槍會作簡單的維護並上油。打完這6000發後,陸軍再用一些有生產缺陷的彈藥對每把手槍進行測試。最後還把槍浸在酸性液體或水、沙、泥混合物中以使手槍生鏽,然後再進行進一步的射擊試驗。

這批精工細作的手槍通過了所有試驗而大獲全勝。這次試驗也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如此嚴格的可靠性試驗。連續射擊6000發彈的紀錄直到1917年才被打破。在1911年3月29日,由勃朗寧設計,柯爾特公司生產的.45自動手槍被選為美軍部隊的制式輔助武器,並正式命名為「柯爾特1911型.45 ACP」自動手槍。

較為少見的M1911(不是A1),保存狀況不容樂觀

雖然樣槍往往都是不計成本製造出來的,但這款新槍的確創造了可靠性傳奇。這樣轟動的結果也讓新手槍聲名遠揚。新手槍將槍管和彈膛合為一體,同軸度極高,完美解決了閉氣和安全性問題,這也使得這款手槍的威力在當時的同類武器中出類拔萃。這款新手槍彈容量達到了7發,使用彈匣供彈,射手只需要花費1、2秒時間換好另一個彈匣就可完成再裝填,火力持續性大大提高。新手槍作為自動手槍,拋殼、壓倒擊錘、推彈上膛等動作均由上一發彈的後坐能量完成,這樣射手不必像射擊轉輪手槍一樣每一次都手動壓倒擊錘,而是只需要扣動扳機,因此動作簡單,射速很高,而扳機力也很小,射擊精度也很高。

任何自動手槍的閉氣系統都遠比轉輪優越。圖為芬蘭L35手槍,可見幾乎漏氣量非常小

正在發射的GLOCK17手槍,漏氣量同樣很小

這給其他轉輪手槍廠商帶來了極大衝擊,也再次給柯爾特帶來了希望。美國軍方對這支槍十分滿意,加上他是美國人設計、美國人製造的,M1911被迅速投入生產,並進入軍隊作為軍官配槍使用。

然而歷史之神也許太喜歡M1911了,它給了M1911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時,雙方都陷入了膠著的塹壕戰。傳統的步兵戰術通通失去用處,繼而代之的,則是在火力和夜幕掩護下的突擊作戰。在狹窄的塹壕中,步槍、機槍太長,攜帶使用不便。塹壕中作戰距離太近,精度已經無所謂起來,勝利往往屬於火力更勝的一方。為此,可以半自動射擊的自動手槍,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火力核心。

因此,原本配給軍官作為個人防衛武器的手槍,搖身一變成了主力武器(衝鋒槍出現前)。德國人廣為裝備魯格手槍,美國人則像救命稻草一樣抱起了M1911。在殘酷的戰爭中,手槍作為最後防線,帶來的不僅僅是火力的優勢,更是極大的心理安慰。因此,美軍士兵紛紛自掏腰包購買M1911手槍。M1911手槍甚至成為了一種流行文化,當時的士兵往往人手一把M1911手槍。經過這次大戰的洗禮,M1911已經成了當時的傳奇、烙印甚至是信仰。

一戰中美軍合影留念。人手一支M1911

二戰宣傳畫,圖中美軍士兵手持M1911。宣傳畫語為:振作,兄弟!戰爭不是看贏的

這前所未有的絕佳機會大大推廣了M1911,也給轉輪手槍捅上了狠狠的第一刀。但M1911並不完美。作為一款手槍,M1911握把太大,不利於握持,其獨特的鉸鏈機構導致槍械維護複雜,成本較高。此外,由於是徹底的新手槍,這使得習慣了生產、使用轉輪手槍的工廠和用戶大為不適。總之,M1911雖然撼動了轉輪手槍的地位,但樹大根粗的轉輪手槍仍然佔有很大的市場。但很快,第二刀就到來了。(未完待續)

後文已經發布 點擊鏈接即可觀看

【轉輪手槍沒落之謎】把轉輪手槍推向墳墓的三款手槍(下)


推薦閱讀:

TAG:槍械 | 轉輪手槍電影 | 軍事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