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8,可笑的危機

關於1936年的遜位危機,最難理解的一點就在於這一事件的重要性在後人的記憶中居然被抬舉得如此之高,達到了國家創傷的程度。畢竟當時值得擔心的事情還有很多。大規模失業依然維持在嚇人的高水平,獨裁者正在歐洲耀武揚威,西班牙內戰更是打得熱火朝天。然而當時任外交大臣的安東尼.艾登前來通知首相自己最近的活動時,鮑德溫卻呵斥道:「我希望你現在不要拿著太多外國事務來麻煩我。」此時此刻更令他憂心忡忡的麻煩是愛德華八世國王與美國離異女性華里絲.辛普森之間的情事。鮑德溫花費了好幾天時間與其他大臣們、他的私人朋友們以及反對黨領袖們反覆爭執究竟應該怎麼辦。在長達好幾個月的時間裡,正常的政治活動幾乎遭到了擱置。大主教們,報社老闆們,議員們,著名律師們以及王室顧問們一直在與四十一歲的國王擺事實講道理,此外這些人彼此之間同樣吵得不亦樂乎。在國際廣播或者互聯網出現之前,大部分英國公眾都不知道這個故事。當然,謠言是免不了的。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報紙都在不吝筆墨地詳細報道國王與性感的辛普森夫人(儘管她並不算美麗)之間的浪漫情節。下院里有議員質問為什麼在英國出售的外國新聞雜誌的特定幾頁被撕掉了。心照不宣的知情人們全都不肯開口。稍微有頭有臉的人物全都知道這其中的貓膩。旅居海外的英國公民們向國內發送了大量通風報信的信件。其中有一封信來自美國,收信人是《泰晤士報》的主編。這封信抱怨道,混合著污泥與粘液的雪崩已經掩埋了英國在海外的聲譽。國王的行徑「在短短几個月內就扭轉了普通美國人眼中大不列顛的形象,從冷靜體面的領土變成了令人頭暈目眩的巴爾幹音樂喜劇,而且伴奏音樂還是爵士樂。」

但是直到整個事件臨近尾聲之前,直到國王踏上遜位與流放之路之前,英國國內的報紙對於這件事都隻字不提,BBC更是三緘其口。比佛布魯克勛爵曾經被愛德華國王叫到白金漢宮,國王希望在英國徹底封鎖關於辛普森夫人的第二次離婚的一切新聞,從而為他們兩個的婚姻掃清障礙。用國王的話來說,辛普森夫人「身體欠佳,情緒低落,一想到自己將會惡名狼藉就心焦不已。」比佛布魯克很爽快地答應了國王的要求,隨即與羅瑟米爾一起拉攏各位報業巨頭們集體保持沉默。等到這條新聞最終被捅出來,英國即將失去新任君主的時候,比佛布魯克的《每日快報》還會與《每日郵報》合力打造一個「國王黨」,企圖支持國王繼續抗爭下去。丘吉爾也會加入他們。這幫人自視為集浪漫與英勇於一身的局外人,對抗著懦弱正統且依然由鮑德溫領導的政治與宗教建制派。鮑德溫自然另有看法。哈姆茲沃斯向鮑德溫提出了「貴賤通婚」的理念,按照這樣的安排,國王與辛普森夫人可以結婚,只不過辛普森夫人不會成為王后。鮑德溫反唇相譏道,「他與他那份骯髒的報紙並不像我這樣理解英國人的心態。」接下來鮑德溫的另一句評語則十分貼切地解釋了為什麼國王的婚姻大事將會攪亂英國的領導層。「你說的很對,自從戰爭結束之後,關於道德、責任、自我犧牲與體面的理念確實日益衰落,但是關於國王的理念卻日益增強……所以我告訴你,英國人絕對不會接受你這套安排。」

當然,我們今天並不能肯定當時的英國人到底都在想些什麼。科學的民調手段當時還沒有出現,也沒有人組織英國民眾對於這次事件進行投票表決。我們現在可以依靠的資料只有當時的日記以及對於街頭人群規模的報道。總而言之,鮑德溫的看法似乎要比「國王黨」更貼近事實。比方說丘吉爾就因為支持國王在下院里遭到了嘲諷與呵斥。他在私下裡因為國王遭到如此粗魯的對待而氣得破口大罵,甚至還流下了眼淚。在他最需要政治信譽從而推進重整軍備的大計時,卻遭受了政治生涯當中最丟人的一段情節。當時的人們都認為這一回他再也不可能恢復聲譽了,因為他的失算實在太嚴重了。離婚在當時的英國依然被視作醜聞,像辛普森夫人那樣先後兩次離婚更是駭人聽聞的醜事。此外當時的英國人還普遍認為國家領導人的言行舉止理應比一般人更加正派。日後走下王位的溫莎公爵在著名的遜位廣播當中聲稱自己要在愛情與責任之間進行近乎不可能的選擇。如今的社會環境讓我們傾向於認為愛情總能贏得最終勝利——甚至在1936年,美國人與其他許多人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在英國針對溫莎公爵的民怨卻十分深厚,英國人普遍認為他拋棄了自己的職責。等到整個事件終於被捅出來之後,絕大多數報紙都採取了兇狠的批判口徑,甚至還有報道稱有些體面的中產階級成員乾脆拒絕歌唱「天佑國王」。

鮑德溫、坎特伯雷大主教以及英聯邦國家的領導人們都希望國王能主動放棄辛普森夫人。但是真正讓他們心驚膽戰的可能性卻是國王一方面不會這麼做,另一方面也不打算捨棄王位。現實歷史當中的國王選擇了遜位,因此人們極少討論上述可能性的全部後果。包括鮑德溫在內的許多人都認為,假如國王一意孤行,必然會導致大英帝國的崩潰,因為君主正是維持帝國體制的基石。澳大利亞與加拿大的總理也都這樣認為。假如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觀點相近的南非在二戰開始之前就切斷了他們與聯合王國的正式聯繫,那麼1939至1945年之間的故事恐怕就會是另一番面貌了。在英國內部,國王與政府將會陷入情緒激烈的對峙。鮑德溫很可能會辭職。接下來將會舉行大選,而兩個反對黨都不支持國王。按照英聯邦高階官員的預測,支持君主制的王室年俸將會遭到大幅削減,民憤也會日益高漲,最終迫使國王遜位。自從查理二世以來,這還是英國最接近徹底拋棄君主立憲體制的時刻。當然這一切都只是猜測,但是確實解釋了為什麼鮑德溫會對彙報海外事務的艾登不假辭色。

立憲君主的存續完全仰仗象徵與符號。1936年1月28日,喬治五世國王的遺體在一小群人的護送下從國王十字車站來到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以供民眾瞻仰悼念。在此之前,愛德華八世國王早已嘗試了好幾招象徵主義手法。喬治五世國王與他的父親愛德華七世國王都習慣於將桑德靈漢姆宮的所有鐘錶撥快半個小時,為的是保重國王永遠不會遲到。先王屍骨未寒,新任國王就下令將鐘錶全都撥回了正點。他專門雇了一個鐘錶匠在子夜時分悄悄完成了這項工作。這一舉動似乎象徵著他將會成為一名不同以往的新型國王。但是一個人未必總能挑選自己的象徵。這天早上,不戴帽子的愛德華八世行走在父親的靈柩後面,他能看到棺材蓋上固定著王冠的標誌。運送靈柩的炮車拐彎駛進宮院的時候,兩名保守黨議員突然看到王冠上的馬爾他十字從王冠上掉了下來。一位護送靈柩的軍士長趕緊彎腰撿起十字架揣進了兜里。兩名議員聽到新國王發出一聲感嘆:「天啊!接下來還會怎麼樣呢?」一名議員隨即向同伴半開玩笑地表示這句話不妨當做新王朝的格言。1936年12月1日,國王的戀愛風波終於登上了英國報紙。也就在這一天,一場大火焚毀了水晶宮。用一份報紙上的話來說,「就在維多利亞時代傳統的偉大標誌之一灰飛煙滅的這一天」,一位主教發言斥責了君主的行為,這兩件事湊在一起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但是在許多方面,愛德華八世(家裡人與朋友都堅持將他稱作大衛)一開始看來都是一名很值得看好的君主。他雖然身材不高,但卻儀錶堂堂。他開口說話時並不像今天的君主那樣抱有濃重的上層階級口音,而是相當平易近人。他穿著考究,而且大多數時候都很善於傾聽。對於千百萬英國人來說他曾一度是現代化的象徵。在英國缺乏本土魅力的時代,他就是一名光華奪目卻又不擺架子的超級明星。儘管他與華里絲.辛普森的戀愛將會毀掉他的名聲與統治,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將這場戀愛視為國王與現代化保持同步的又一項嘗試。畢竟當時的作家與知識分子都主張兩性關係應當坦誠。他的爺爺包養過情婦,而且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是只要不在公開場合討論這種事就一點問題也沒有。愛德華八世認為這樣做既陳腐又虛偽,而且毫無榮譽可言。很多人都反覆告訴他只要藏著掖著就儘管可以**,唯一的禁忌就是帶著情婦在公開場合「炫耀張揚」。但是愛德華八世從一開始就決心一定要開誠布公,要讓辛普森夫人擁有配得上她的名分。他深愛著這位潑辣風趣、果敢自信的美國女性。不過辛普森夫人並不是一個特別上相的人,因此後世的陰謀論愛好者往往認為她掌握了一套效力非凡的房中秘術——甚至還有人認為她是男扮女裝。這當然是無稽之談。認識辛普森夫人的人普遍認為她富有魅力,並且承認她與愛德華八世之間的感情是真摯的。

不過愛德華八世本人可沒這麼簡單。他從小生活在一個不苟言笑的家庭里,他的母親很不擅長表達感情。至於喬治五世本人,有一則可靠性存疑的故事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對待子女的態度。國王的長兄德比侯爵覺得國王將子女教訓得太狠,於是有一天與國王一起散步的時候就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一陣漫長的沉默之後喬治五世答道:「我父親害怕他的母親,我又害怕我的父親。所以我也非得讓我的子女怕我不可。」前文當中已經反覆提到了喬治五世是個十分精明的君主。儘管外人往往認為他頭腦簡單,只知道一味強調著裝規範,除了集郵什麼都不關心,但是這只是表象而已。在他的統治期間,全世界共有五位皇帝、八位國王以及十八個其他王朝化為烏有。因此直到三十年代後期依然受人愛戴的他著實不可謂不成功。但是他為子女營造的成長環境的確只能用了無生趣來形容。愛德華八世從小挺過了這一切,還經受住了達特茅斯皇家海軍學院當中嚴苛環境的考驗,長成了一名充滿活力且略顯叛逆的年輕人。他騎術精湛,大膽無畏,一戰期間曾經不顧一切地想要趕赴塹壕戰現場。他的名字成為了冒險的同義詞。就連基欽納都抱怨他總喜歡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在二十年代受封威爾士親王之後,他在英聯邦內部四處巡遊並且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即便在印度也是一樣——當時阿姆利則大屠殺剛剛過去,訪問印度的英國王室成員面臨著切實的風險。

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是個喜歡耍性子的人,酷愛尋歡作樂,並且一直在尋找母愛的替代品。他首先找到了一位杜德麗.沃德夫人【1】,兩人在1918年3月相識。當時沃德夫人為了躲避空襲跑進了梅菲爾區的一棟公寓,碰巧威爾士親王與幾位朋友也在裡面。很難說他們兩個之間只是萍水相逢,因為兩人總共相處了十五年。在此期間沃德夫人與丈夫分居並且離婚,威爾士親王只要人在倫敦就一定每天都會去探望她,並且與她的子女關係很好,他們都叫他「小王子」。但是當他遇到辛普森夫人之後,立刻就以最渣男的方式拋棄了杜德麗。他再也不在杜德麗面前露面了。不知有變的杜德麗向平時一樣給聖詹姆斯宮打電話,可是電話那頭卻傳來一個哭哭啼啼的聲音。這位傷心的接線員告訴她,自己有一句非常糟糕的話不知應當如何啟齒:「我接到命令,不能讓你把電話打進來。」日後愛德華八世還會毫無憐惜之心地拋棄掉給他找彆扭的老朋友,例如他的侍從武官弗盧迪.梅特卡夫【2】。在二十年代的倫敦,他身邊總是環繞著一群紅男綠女,其中大多數都是美國人。小說家康普頓.麥肯齊將這幫人蔑稱做「入侵者」,認為他們都是「一幫最沒心肝、最耽於享樂的超富階層,全英國最死硬且最招人恨的一幫人。」簡而言之,愛德華八世不僅是個風流倜儻的現代派,還是個被嬌慣壞了的公子哥。

當威爾士親王剛開始在比亞里茨追求離婚再嫁的辛普森夫人時,她非常坦誠地承認親王的地位是他的吸引力的一部分。後來她表示,結識威爾士親王就好比在寶庫門前念誦「芝麻開門」的咒語,一個流光溢彩的新世界隨即展現在了她的眼前,她還從來沒有過如此激動的經歷。親王擁有「不容錯認的威儀氣場。他的最微不足道的念頭似乎也總會在頃刻間轉變成最令人嘆為觀止的現實。火車要為了他而停開,遊艇會憑空出現在他的面前,最豪華酒店的最上等套房永遠向他敞開大門,飛機會留在地面上等待他的駕臨。最讓我驚嘆的是,他做到這一切似乎全然不費吹灰之力。」親王還有自己專屬的玩具城堡,也就是溫莎附近的貝維德雷堡。只要願意,他隨時都能享受花天酒地的生活。儘管親王其實並沒有酗酒與**的習慣,喬治五世依然感到憂心忡忡。有一次國王曾經表示:「我死了之後這孩子不出十二個月就會毀掉自己。」愛德華八世登基之後,一方面大刀闊斧地削減了廷臣與隨員們的工資,另一方面又不吝錢財地購買珠寶首飾與其他禮物來取悅辛普森夫人。用他的傳記作家的話來說,當時社會公眾都很同情白金漢宮的員工,「這些人眼看著自己的啤酒錢遭到削減,與此同時卻又經常要向辛普森夫人的公寓運送成箱成箱的香檳酒、傢具或者瓷器,因此他們滿腹怨氣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今天記憶當中的愛德華八世是一位天然的社會改革家,他的作風與鮑德溫治下充斥著保守主義的英國格格不入。不過上述事例與這些回憶並不太相容。誠然,當愛德華八世直面貧困或者其他形式的苦難時,他的良心確實總會受到觸動。早在登基稱王之前,威爾士親王就是全國社會服務理事會的贊助人之一。他的行程遍及了英國國內處境最凄慘的地區,一路上都在募捐善款以及招募志願者。他在威爾士向失業家庭贈送了土地,旨在讓他們實現自給自足。他還經常探訪傷殘老兵。但是他最出名的訪貧問苦行程發生在登基之後,而且基本上毫無意義。那一次他前往威爾士南部訪問行情蕭條的煤礦與關閉的煉鐵廠,並且感情外露地宣稱「必須要採取行動幫助這些人找到工作」。他承諾自己會竭盡所能地幫助這些人並且應對失業問題。但是說這番話的時候他很清楚自己不僅沒有權力這麼做,而且不久之後就要永遠離開英國。他早已告訴家人與鮑德溫自己打算遜位了。

愛德華八世涉獵社會政策的經歷至多只能算是蜻蜓點水,相比之下他對於納粹德國的熱情更值得關注。他是認真的嗎?柏林方面顯然是這麼認為的。三十年代中期德國駐英國大使利奧波德.馮.赫施【3】儘管本人並不是納粹黨徒,但卻依然向自己的僱主表示愛德華八世「對於德國抱有熱切的同情」,最起碼「我們可以期待英國王座上出現一位充分理解德國國情的君主。」登基之前的威爾士親王就很反感英國外交部的反德基調。(另一方面,等到親王登基之後,外交部也留了一手。由於擔心他在貝維德雷堡將官方文件到處亂放,外交部特意揀選審查了呈交國王御覽的紅色公文箱里的內容。這種事迄今為止僅僅發生過這一次。)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4】甚至比赫施走的更遠。此人是喬治五世的叔叔,維多利亞時代的德國缺乏青少年王子,於是他就從伊頓被打發了德國並且一直定居下來。一戰之後他成為一名極右翼份子。1936年他面見國王之後將談話備忘錄交給了希特勒,其中提到了愛德華對於英德聯盟的熱情。接下來他還聲稱,「我問道國王是否希望看到鮑德溫與希特勒舉行會談,他的回答如下:『誰才是國王?是我還是鮑德溫?我希望與希特勒談一談,在這裡也行,在德國也行。請跟他這麼說吧。』」我們當然可以不屑一顧地認為這些言辭只是油滑的外交官對於獨裁者的奉承,儘管義大利大使以及希特勒的外交部長也提供了類似的報告。但是甚至就連一部分國王的支持者,例如托利黨議員兼日記作家亨利.查農爵士【5】也認為愛德華八世「行事作風太像獨裁者而且太親德國……他反對太過分的低劣民主制度……假如他想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溫和的獨裁者,我絲毫不會感到奇怪。」此外愛德華八十在遜位之後不久就以溫莎公爵的身份攜新婚妻子訪問了納粹德國。並且會見了包括希特勒在內的所有納粹顯貴。

包括納粹高層在內的很多人都相信。愛德華八世之所以在鮑德溫以及反德國黨團的逼迫下放棄王位,原因在於他的政治觀點。的確,希特勒在1940年夏天籌備入侵英國之際,他的爪牙正在葡萄牙誘惑或者說誘拐溫莎公爵,希望他能成為一名成為潛在的傀儡統治者。丘吉爾對於這件事相當上心,最終派人急匆匆地將公爵夫婦護送到了巴哈馬,公爵在那裡以總督的身份度過了整場戰爭。但是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認為愛德華八世的遜位原因在於他是個綏靖主義者或者是個半納粹並且因此而遭到了強迫。遜位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在當時或者不久之後都得到了關鍵參與者的詳細記述。鮑德溫極力勸說國王放棄辛普森夫人並且保留王位,他認為相反的做法非常悲哀且傷害極大。其他人則試圖說服愛德華八世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暫且將辛普森夫人送到國外躲躲風頭,他本人先行加冕,等到全國人民逐漸熟悉了他之後兩人再團聚。前文還提到了國王的許多朋友都提出了貴賤通婚的主張。總而言之愛德華八世保留王位的機會十分充分。遜位之所以變得不可避免,是因為國王決心在辛普森夫人第二次離婚之後就立即迎娶她。

至於鮑德溫,他絕不是一個欺負人的惡棍。面對著比他年輕的國王,鮑德溫的態度堪稱耐心細緻。我們之所以認為愛德華八世由於親納粹德國而遭到建制派密謀驅逐的說法不值一駁,最明顯的原因就在於許多納粹德國最堅定的敵人都站在國王這邊——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丘吉爾,此外還有托利黨大臣兼日記作家多弗.柯柏以及報業巨頭比佛布魯克。反過來說,綏靖主義者們總體而言都對國王抱有敵視態度,儘管必須指出的是就算敵視國王的人們至少也會在明面上表示他們希望國王不要遜位——尊崇君主的傳統習慣並不會在一朝一夕之間就消失掉。事後看來,遜位危機對於英國來說稱得上是塞翁失馬。愛德華八世將王位讓出來之後,他那位勤勉盡責的弟弟接替了他,英國也迎來了又一位喬治國王(他的小女兒伊麗莎白一開始很不喜歡這項變動,因為原本寧靜舒適的家庭生活從此以後就被冰冷死板的白金漢宮禮節取代了)。鮑德溫在首相崗位上繼續堅持了一段時間,等到喬治六世國王正式加冕之後就辭職了,將權力轉交給了自己的財長與長期同事內維爾.張伯倫。喬治六世將會成為一名賢王。三十年代末的遜位危機為英國除去了一位政治幼稚、生活虛榮、情感不穩定的君主。事後看來遜位危機絕不是英國的損失,反而是英國國運的神來一筆。話說得不好聽一點,富蘭克林.羅斯福並不是這一時期唯一一個為英國提供過重大幫助的美國人。

【1】Freda Dudley Ward

【2】Fruity Metcalfe - Wikipedia

【3】Leopold von Hoesch

【4】Charles Edward, Duke of Saxe-Coburg and Gotha

【5】Henry Channon - Wikipedia


推薦閱讀:

四,浴火新生
英國影像學AI大牛發聲:人工智慧不會代替影像科醫生!
29,綏靖者們
實驗室醫學:澳洲這個高大上的移民專業你還不知道?
好消息!倫敦即將推出「倫敦工作簽證」來促進倫敦經濟發展!

TAG: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