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人的故事】51、野心膨脹

公元前541年,楚國發生內亂。

內亂髮生之前,楚國已經有了騷動,這使得鄭國人很害怕。

鄭國人一想,弭兵之盟後,兩國久無戰事,不會楚國又想北進吧。

只有子產說:別擔心,令尹看來要動手了,不會危害到鄭國的,怕什麼?

子產說的令尹,就是楚國令尹王子圍,所有的動亂就是他一手策劃的。

1、弒君奪位

同年,楚國王子圍和伍舉奉命出使鄭國,剛剛走出國境,聽說楚王生病,王子圍就把工作全部委託給伍舉,自己暗自返回楚國。

王子圍到了楚國,直接跑到楚國宮廷,要慰問楚王。

這一慰問,就把楚王慰問死了。當時王子圍慰問楚王病情之時,直接勒死楚王。

接著王子圍,非常乾脆地殺死了楚王的兩個兒子。

於是大臣們紛紛逃亡,只有太宰伯州犁,沒有很快逃走。可能他覺得自己心向王子圍,不會被殺。但是王子圍哪裡管得著那些,直接把他殺死。

楚王被埋在郟地,故稱之為楚郟敖。敖不是君王的稱呼,只是作為部落的領導人的稱呼。

王子圍接著向各國發訃告,傳到伍舉這裡。

伍舉問:繼承人是誰?

答:寡大夫圍。

這個回答就有意思了,自古以來,都是嫡長子繼承製,再不濟也至少有血緣關係。

大夫和君王一定有血緣關係嗎?王子圍以大夫身份繼統,完全把宗法制度視同兒戲。

其實王子圍的意思很明白,我想殺君王就殺,這個位子,不必以王子的身份來做,以大夫的身份足以,你有什麼辦法反對?

伍舉說:這個措辭不行,你應該以楚共王的長子圍這個措辭,告訴諸侯國。

於是王子圍即位,是為楚靈王。看這謚號,就知道,這個人不得善終。

薳罷為新任令尹,薳啟強為太宰。

當時大臣子干逃亡到晉國,太匆忙了,幾乎什麼家當都沒來得及帶。幾乎是以流浪漢的身份來到晉國。

晉國人倒也厚道,沒有虧待他,跟上次秦國的公子針一個待遇。

2、鄭人如楚

公元前539年,鄭國的子皮來到晉國,祝賀晉平公新的夫人。

並且私下和韓起說:楚國人每天來責問我國,說我國沒有去朝見新任國君。這很讓我國為難。

因為如果寡君去了,這回讓貴國起疑心,以為我國有二心。不去,又違反了弭兵之孟交相見的盟約,這如何是好?

韓起說:君王如果心向著我國,去又如何。如果心不向著我國,即使每天來我國朝見,這也說明不了什麼,寡君還是會猜疑的。既然如此,君王既然心向著我國,去吧。在楚國就如同在晉國一樣。

有了晉國的保證,鄭國馬上就準備好了。

同年冬天,鄭簡公在子產的陪同下,前往楚國。

楚靈王一看鄭簡公來了,雖然遲到了,還是很高興。

於是設宴,在宴席上,賦詩《吉日》

吉日維戊,既伯既禱。田車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從其群醜。

吉日庚午,既差我馬。獸之所同,麀鹿麌麌。漆沮之從,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既張我弓,既挾我矢。發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賓客,且以酌醴。

描寫的是周宣王,打獵並宴席賓客的詩。

宴席結束後,子產很聰明,就準備好打獵的工具。

果然第二天,楚靈王邀請鄭簡公去雲夢澤打獵。

雲夢澤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得多,是楚國的標誌,只有江漢、長江地域有如此大的湖泊。

鄭簡公一打獵,就打了幾個月,一直到第二年正月。

許悼公來楚國,楚靈王就邀請許悼公也去打獵,鄭簡公也被強行「同去」了。

3、晉有三殆

公元前539年,伍舉被派往晉國,傳到楚靈王的意思。

意思說:當年弭兵之盟的時候,有一條,叫交相見,不知晉侯能否想的起來。現在,因為近年來多災多難,去年旱災、冰雹,寡人希望能討各國君主的歡心。君王您如果沒有憂患,那麼希望藉助您的威寵向諸侯請求。

意思是什麼呢?楚靈王說,我要會盟諸侯,成為新任盟主。

晉平公當然不能答應了,當年說好的,是互相都為盟主。

當時晉國大臣司馬侯說:楚王現在自高自大,必有災禍,你不如行驕兵之計,用來增加別人對他的痛恨,如此我們不打他,上天也會收了他的。

晉平公說:我們晉國有三不殆,分別是山河之險要,兵馬之充足,齊楚之多難。這麼好的條件,幹嘛要這麼慫啊。

司馬侯說:君王切切不能憑藉地勢險要作為依靠的本錢。說到地勢險要,四獄三塗,陽城大室,荊山中南,九州,這些地方,哪裡不險要。但是這些地方,哪個不是幾易其手。

身為國君,應該致力於德行,而不是依靠兵馬。至於其他國家有災難,我們怎麼能落井下石呢?你認為他有災難,恰恰是轉機也未可知啊。當年晉國爆發驪姬之亂,最後文公上台,使得晉國稱霸天下。齊國當年爆發公孫無知的動亂,使得齊桓公上台,齊國至今還在他的餘蔭之下。如果你仗著那三條優點,目中無人,說不定這就是刺穿晉國的利劍呢?

反正司馬侯一忽悠,晉文公暈頭轉向,就派叔向。

叔向和伍舉說:寡君國事繁鬧,所以很難騰出時間去楚國朝見楚王,至於其他諸侯,依照盟約約定,自然有去往楚國的義務,不用來晉國打報告了。

伍舉聽聞此言,大喜過望。

而在南方的楚靈王此時也是上下不安。

楚靈王問子產,說:你說晉侯會允許我會盟嗎?

子產說:不用擔心,晉侯貪圖逸樂,志向不大。而他們的大夫各自都有私慾,也不會幫助晉侯。再說了,當年弭兵之盟的時候,已經有了交相見的約定,這如何能違背呢?

楚靈王問:那諸侯們會來嗎?

子產說:會來的,因為他們從義務上看,必須履行弭兵之盟。此外,為了討君王開心,為什麼不來呢?但是有些國家,應該不來,魯國、衛國、曹國、邾國,這幾個吧。因為曹國害怕宋國,邾國害怕魯國,魯國和衛國又在齊國威懾下,不得不依附晉國,因此不太可能會來。其他國家,應該都會來的。

楚靈王說:那麼這麼說來,我的要求,沒有不可以的了?

子產說:在別人身上,尋找快意,不可以。跟別人一樣的慾望都能成功。

可惜,楚靈王對子產的勸告,完全無視。一心沉浸在諸侯朝見的快意中。

4、諸侯朝見

公元前538年,諸侯們來朝見楚靈王。

中原的魯國、衛國、曹國、邾國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推脫,來到楚國的只有鄭國、宋國、許國、陳國、蔡國、徐國、滕國、頓國、胡國、沈國、小邾國、淮夷。

很顯然,來的都是直接在楚國勢力範圍之內,而魯國,楚國壓根打不到人家,自然他們都不來了。

諸侯們齊聚申地,楚靈王看到這麼稀稀拉拉的諸侯,實在沒有興緻會盟。

伍舉在會盟之前,勸告楚靈王,說:諸侯們要歸附有禮之人,現在君王既然要會盟,對禮儀要慎重。霸業是否成功,全看這次會盟了。夏啟有鈞台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王有孟津之誓,周成王有岐陽之蒐,周康王有酆宮之朝,周穆王有塗山之會,齊桓公有召陵之師,晉文公有踐土之盟,君王要選擇哪一項?

楚靈王一想,說:那就齊桓公的吧。

楚靈王召來向戌和子產,問他們禮儀。

於是向戌獻上公爵會和諸侯的六項禮儀。子產獻上伯爵、子爵、男爵會見公爵的六項禮儀。

楚靈王於是反覆演練。

到了會盟那天,跟伍舉說:如果寡人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要提醒寡人。

到了會盟結束,也不見伍舉提醒。

楚靈王問:寡人叫你提醒我,你還記得嗎?

伍舉說:君王做的非常好,還糾正什麼呢?

楚靈王一高興,就召集諸侯,去武城打獵。

當時,宋國的太子佐晚到,楚靈王在打獵,沒有接見他。

太子佐來的時候,應該也是知道王子圍是個什麼脾氣,這心裡是七上八下。

此時,楚靈王派人來了,沒有責怪太子佐。

反而向太子佐道歉,說:寡君恰巧在武城祭祀,冒昧地遲到來接見你。

但是楚靈王並不是真的改了他的本性,他知道太子佐來了,故意諒他在當場。並且事情很快就起了變化。

在會盟接近末尾的時候,把徐國的君主扣押起來。

罪名是,他是吳國的間諜。

一國之君,當間諜,聞所未聞啊。但是諸侯們都不敢詢問。

那麼為什麼呢?楚國官方給出的答案是因為,徐國國君的母親是吳國人。因此,徐國國君是間諜。

其實楚國為什麼這麼說呢?說白了,楚靈王生氣了。沒有原因就是最好的原因。

楚靈王看到會盟的諸侯沒有一個有份量的,就把怒火撒到了會盟者身上。

楚靈王看到諸侯們都嚇傻了,於是提了一個更為荒唐的要求。

要求會盟之人,和他一起去討伐吳國。

伍舉都看不下去了,對楚靈王說:我不是跟您說了,會盟要重禮嗎?諸侯因為盟主重禮,才來聽從他。否則當年夏桀、紂王、周幽王因為對諸侯顯示驕縱,諸侯們紛紛離心離德,現在君王您也如此對待諸侯,恐怕會重蹈覆轍吧。

楚靈王不聽。

子產看到楚靈王的一系列舉動,對向戌說:我現在反而不擔心楚王了,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驕縱不聽勸諫,不超過十年。

向戌說:對啊,他作惡不會太遠,任由他折騰吧。

於是同年,楚靈王率領諸侯聯軍,攻打吳國。攻下吳國的朱方。

朱方住著一位名人,慶封。此時被楚靈王抓住。

楚靈王一想,這得公審啊。

伍舉就勸諫,說:如果你要公審慶封,恐怕不妥。為什麼呢?誰沒有缺點,如果您沒有缺點,你可以公審。如果慶封反咬你一口,把你的缺點公之於眾,反正他要死了,狗急了還咬人呢?

如此,難道不被諸侯們恥笑嗎?

楚靈王不聽,為了給各國的臣子做個榜樣。

讓慶封背上斧鉞,讓他喊:千萬不要像齊國的慶封一樣,殺他的國家,削弱國君的孤兒,來和他的大夫們會盟。

春秋時期多講禮節,死還讓他如此死法,也虧楚靈王想的出來。

於是慶封大聲喊:千萬不要想楚共王的庶子圍(楚靈王),殺了他的侄子,還寡廉鮮恥地和諸侯會盟。

諸侯們聽到此言,都忍著不敢笑。而楚靈王的臉紅一塊、白一塊,命令人趕緊把他殺了。

殺了慶封了以後,率領諸侯滅亡賴國。

賴國的國家雙手反綁起來,嘴中叼著玉璧。士坦背,抬著棺材。

楚靈王竟然不知道他們幹什麼,詢問伍舉。

伍舉說:這是歸順的禮儀,當年楚成王攻克許國,許僖公就如此,成王親手解開他的繩子,接受他的玉璧,燒掉棺材,如此表示赦免他的罪過。

於是楚靈王按方抓藥。

接著,把賴國的百姓遷到鄢地。

楚靈王回國以後,靈機一動,不如讓許國人遷到賴國。因為許國忠於楚國。

於是派人去賴國築城。

但是楚國大夫申無宇激烈反對,他說:楚國想召集諸侯,諸侯就來。想打別人,就打別人,想築城就築城,國君的願望一次又一次如願,百姓還能安居嗎?百姓不能安居,誰能受得了?

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總有一天就會生起禍患。

築城之事還在操作中。

同年冬天,吳國為了報復楚國,攻打楚國。楚國東部又發生水災,於是只能停止了築城的工作。


推薦閱讀:

TAG:中國歷史 | 史記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