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構建的四大方向

前一篇呢,簡單講了個人影響力構建的四個步驟,這一期羅列下,影響力構建的四個方向。從這四個方向的努力,改善自我,真正構建起來影響力圈。

首先通過對於個人影響力的理解,我將改善自我分成了向內,向外,向上,向下四個方向,可以幫助大家來理解。基本上可以在腦海里梳理出來這幾個方向所對應的行為;

葛洛夫相信「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在他的領導下,英特爾不屈不撓、單兵突進,奠定了微處理器領域無可爭議的地位,葛洛夫也成了業界「偏執狂」的代名詞。

內在的自修,其實相信大家都能夠理解,形成一個專業的形象,是在個人影響力方面,個人向內去努力的目標。我們的原生家庭的影響,教育背景,生活經歷等等會形成一個人的,個人品質和道德底線等等。另外呢成長的過程中,在不同解決逐漸也固化了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參加工作後,逐漸開始樹立人才觀、工作觀、學術觀等等……

這些內在的因素形成了你的專業狀態,這個是內在的東西。而你的形象的形成,需要保持持續學習、以及在投入學習狀態或者解決問題後的思考總結,還有在四步驟里講到的興趣方向的培養,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在因素的修鍊,就是慎獨自律的品性,因為一個多變,左右逢源的人,在樹立自己專業形象的過程中會有人設崩塌的風險。

楊瀾說,沒有人願意通過你邋遢的外表,了解你高尚的靈魂,所以很多人覺得,你看我這個人,別人不懂我,是別人的問題。但是事實上也是你的問題,我自己個人以前經常陷入這個思考中,總覺得別人不懂我,是別人的問題,事實上別人沒必要一直來解碼你的觀點,你不說,沒人get到。所以在向外的這個方向,我用了學會營銷自己,來對我們提升影響力做定義。需要一系列的小目標,比如建立完善的社會關係網路,不要等機會,等別人來發現你,時刻保持熱情和積極……等等,當然如果形成一個外在的形象接著上面內在的培養之後,就是向外的延展和鏈接:

比如有一個相對比較舒服的形象(顏值這東西,後天彌補的可能性很少,但是肯定還是要稍微注意一下的)

然後也要有一定的演講能力(說話能力)公眾的表達,因為1V1的影響力提升,和1V多的影響力提升效果差異是很大的。

發聲,所謂的發聲,不是訓練聲音,而是在一些重要或者不重要的場合,你可以勇敢表達觀點,要先敢於發聲再變成善於發聲。

參與一些有效的社交,雖然人不能太功利,但是低效或者無效的社交其實是在浪費你的生命的。相信每個人都有自我分辨的能力,所以就不展開來贅述了。

禮儀,雖然這是很場面的東西,但是一個人的形象禮儀,對於陌生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有一定的禮儀的訓練和刻意的改變。

興趣愛好,和運動,都是給自我的影響力做增值加分的,一般來說,大眾都是會對健康、活力的人設趨於喜愛。對於擁有特殊才藝的人格外尊重或者有「額外」加分。

有的人,有的事不是被我們所遺忘,而是慢慢的沉澱在記憶中。當沉澱在杯底的沙子,不斷得被搖晃,那麼整杯水都會變得污濁。那些沉澱在我們記憶中的人和事,一但被「喚醒」會不會也像杯中的沙子一樣。填滿了我們現有的生活。你的生活沉澱了嗎?

有些時候,我們往往會忽略自己的能力和平台帶給你的附加值,所以高估或者錯估了自己。甚至因為當下這個浮躁的職場環境,因為頻繁跳槽帶來的高密度誘惑。也會有因為看到00後做CEO的惴惴不安,其實沒有這個必要,我們除了要往前看,也要停下來看自己。所以駐足思考、沉澱自己變得格外珍貴,因為養成了這個習慣後,自然你就會開始關注細節,因為速度本身已經跑起來了,當然在沉澱這樣的行為中,也要學習自我排解,不然負面情緒和壓力會讓你的「技術動作」變形。在沉澱中要永遠抱有危機意識,這樣才能有清醒的頭腦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把平時應用得到的素材進行積累,養成習慣。

能夠真正學會沉澱自己的,才能真正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

以下是來自某招聘社群一些來自靈魂的拷問:

「中層以下,35歲肯定不要,30歲以上最好也別要,除非帶資源,帶流量,帶可估量的收益。」

「30以上,就算願意拿junior薪水也不能要,做不久,問清楚家庭背景情況,不穩定因素太大。」

「25+的女員工,一定要問清楚婚育計劃,已婚的暗示她兩年內不能要孩子。」

「跳槽過於頻繁的就不背調了,像這種連續3份工作,沒有一份做滿8個月,見都別了。」

「能聯繫上前老闆出面寫推薦信的,情商加分。」

「在面試中,抱怨前公司前老闆的,減分。」

「針對高管以上的職位,男性家庭穩定加分,女性看情況而定,需要了解配偶和子女的情況。」

「中層管理者年輕化,條件差不多,選年輕的。」

「面中層,瞄準86-91,團隊主管最好是87、88的。」

「還沒發Offer就問薪水,周末是否加班的,就不用考慮了。」

「經濟形勢那麼差,哪家公司不是996+24小時standyby,計較加班打車費的就算了。」

「有創業失敗經歷的,加分。」

「管培生,盡量不選異地來面試的,就算事先說清楚,還是容易引起糾紛。」

「博主不要。除非她的博主事業和公司的業務能夠精準對接,並提前說清楚界限。」

「30歲以上的應聘者,看簡歷基本上能看出人性的選擇,跳槽喜歡從高往低走的,多半是圖個高薪舒服養老的,這種人不能要。」

「中層以下流動性大很正常,盡量選那些能拼有衝勁的,能和公司一起成長。」

「華為清理34歲以上的員工其實很正常。任何公司都只會清理低績效員工,騰出資源、錢、空間給更高績效的員工。低績效+高齡,妥妥被清。和年齡沒有直接關係,和人才性價比直接掛鉤」。

最後一個方向是向上,這也是四個方向最容易被大家做到的,因為不管是向優秀的人學習,還是挑戰更高的目標。這些都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更好,走出舒適區,才會遇到更「完美」的自己。

人這一生,即短暫又漫長,等待的時候是漫長的,而奔跑起來確是飛速流逝的,但是兩者帶來的感受和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積極主動的人會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影響圈」,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使自己的影響圈不斷擴大,能力也越來越強;

消極被動的人會把關注於「關注圈」,緊盯別人弱點,環境問題,超出個人能力範圍的事情不放,為自己的消極行為找借口;對力所能及的事情忽略,影響圈越來越小,能力也越來越小。

所有對自己有要求,願意去改變、改善自我的人,都是有趣的靈魂,正因為這樣的一群人,才使得我們周遭的世界變美好。沒有所謂的歲月靜好,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你本可以!

希望所有閱讀過這篇文章的同學,都可以在各個方向上,逼一逼自己,拽一拽身子,讓我們在個人影響力方面有突破,真正成就自己,讓自己擁有更大能量後,去影響他人,成就他人。感謝閱讀!

推薦閱讀:

職場上識別領導的測試太重要了,否則一步錯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同學聚會請客, 提議去唱歌卻不歡而散, 網友經歷很現實, 看透人性
這3個策略,幫你成為職場中的佼佼者
如何知道自己擅長什麼?
如果你非要和我談陳安之,那我只能讓你好自為之

TAG:影響力 | 社會影響力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