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過去辦喪事請鼓匠班,除坐吹、走吹,還有什麼演奏方式?

鼓吹樂秦末漢初因演奏樂器以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為主而得名興起。

西域的吹奏樂器「筋」和「角」傳入中原以後,與當地的傳統樂器「鼓」、「橫笛」等樂器相融合,通過編配後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器樂合奏形式——「鼓吹樂」。

改革開放以後,很多地區的鼓吹樂已不再從事嫁娶、孩子滿月以及廟會等活動,而成為喪葬禮俗活動的專屬用樂。

他們也不再是半職業的農民,不再被老百姓所瞧不起的「下九流」。他們在縣城有了自己的專門辦公場所「鼓房」,同時也有了世人用來衡量身份地位的標尺——「金錢」。

民間一般喜歡稱他們為「鼓匠」或「鼓匠班子」。每個樂班由四至七人組成,樂器主要以噴響、簽管、胡琴、鼓、板、錫、鈸等打擊樂器為主。

演奏內容,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是,流傳下來的傳統曲牌,如《將軍令》、《大得勝》等。

傳統曲牌一般比較莊重,具有很強的儀式感,所以一般用於喪葬禮俗中儀式感較為突出的安鼓、掛孝、祭靈等儀式中。

二是,對地方戲曲和民間小調改編的曲牌。

比如,鼓吹樂班經常演奏的由二人台改編的曲牌有《跳粉牆》《光棍哭妻》《小寡婦上墳》《對花》《五哥放羊》《走西口》《送情郎》《打金錢》等。

由民間小調改編的曲牌有《打娃娃》《賣菜》《拉路騎》《信天游》《北京喇嘛》《難分難離走後套》《推炒麵》《哭土堆》等。

三是,在演奏傳統曲牌的同時加入大量流行音樂。

在樂曲的選擇上,樂手們一般選擇旋律流暢、結構清晰的流行歌曲作為他們的吹奏曲目,例如《父親》《母親》《為了誰》《縴夫的愛》《康定情歌》《草原戀》《神奇的九寨》《長相依》《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想親親》《瀟洒走一回》《說句心裡話》等,只要是大家平時可以聽到的流行歌曲一般都會被鼓吹樂手們拿來進行演奏。

要注意,流行歌曲的曲調一般保持不變,但被重新填詞,以適應喪葬儀式的要求。

比如,在內蒙某地區一次叫夜儀式中,兩位女鼓手為觀眾們演唱了一首依曲填詞的創作歌曲《送終》,該曲的曲調選自流行歌曲《十三不親》。

歌詞如下:

「一九冬至一陽春,敲起個鑼鼓吹起個笙,我給這父老鄉親唱幾聲,我說親朋們聽,今天這給老人家來送終,大人娃娃都傷心。

二九天氣有點冷,親家朋友進孝心,披麻戴孝蒸大供,我說老人家您來聽,天堂路上您放心,靈魂你就上了天庭。

三九天氣易大寒,孝子們跪下了一大灘,花冠彩落真好看,我說老人家您來聽,人留兒孫草留根,您老是個有福氣的人。

四九天氣已發灰,孝子們身上穿白衣,就好像天鵝往下飛,我說老人家您來聽,靈魂上瞭望鄉台,三天頭上眊親來。

五九頭上冰發酥,又敲鑼來又打鼓,花圖紅來孝幡子白,我說老人家您來聽,黃金入櫃寶中寶,後輩兒孫光景好。

六九頭上正打春,老人家這明天要出靈,兩班班這鼓匠把你送,我說老人家您來聽,孝子孝孫隨後跟,看看您老多光榮。

七九那頭上井口口開,打發老人就花錢財,十二仙孝人人愛,我說孝子們聽,花點錢財你理應該,明走里、暗又來。

八九這天氣灰個陰沉,你們這事宴真稱心,肉管吃來酒管喝,我說親朋們聽,穿忙這人們挺賣勁,可請下個好代東。

唱完這八九我唱九九,出紙短不了個喝燒酒,酒不醉人人自醉,我說親朋們聽,燒酒喝多你出酒瘋,落下一個賴名聲。」

鼓吹樂的演奏形式通常有三種,分別是「坐吹」、「走吹」和「立吹」。

所謂「坐吹」,是指鼓吹樂手們坐在一個固定的地方進行演奏,以前是坐在臨時搭建的「鼓棚」里演奏,所以也叫「坐棚」。現在的鼓手們一般都坐在演出車中進行演奏,「坐吹」主要用於安鼓、哭靈、掛孝、開光、聒靈等喪葬儀式中;

所謂「走吹」就是指鼓手們在行進中進行演奏,「走吹」一般用於叫夜、迎帳子和出殯等喪葬儀式中;

「立吹」,顧名思義,是指站立著進行演奏,「立吹」一般用於叫夜、出殯和下葬儀式。


推薦閱讀:

傳統還是創新?——關於喪葬文化的幾個想法

TAG:喪葬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