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天賦,只不過是拼盡全力

這幾天每天睡前都跟一位學生上聽力課。我在北京,她在湖北,我們每天通過QQ的屏幕分享,再連接我的手寫板,實現同步聽寫。這幾天在練習N3的真題,她有些擔心,怕七月份的N2考試過不了。我一直在鼓勵她,同時每晚睡前至少一小時的練習也幾乎不間斷,最近這些天明顯感覺進步很大。

今天的關鍵字是「練習」,講一講我對練習所達到的成果的一些看法。

首先,說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詞:10000小時法則。

10000小時有多久?

天才論中最著名的案例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心理學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和他的兩名同事在頂尖水平的柏林音樂學院展開了研究。他們將小提琴專業的學生分為3組。第1組由最優秀的學生組成,他們個個都有發展成世界級獨奏家的潛質;第2組則由那些僅被認為不錯的學生組成;第3組由那些將來不太可能做職業演奏家,只可能在公立學校當音樂教師的學生組成。所有這3組學生都被問及同一個問題:從首次接觸小提琴至今,你練琴一共練了多少小時?

3組學生大約都在5歲那年第一次接觸小提琴。在最初幾年,所有學生的練琴時間都大致相當——每周2小時至3小時。但當他們到了8歲,不同級別的學生練琴時間開始產生差別。第1組學生練習時間開始明顯多於其他兩組:9歲時每周練琴時間為6小時,12歲時每周8小時,14歲時每周16小時,這樣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練琴時間不斷增長,到了20歲上下(這個年紀的學生已經很自覺,能夠為了變得更加優秀而主動練習),他們每周練琴時間是30小時。實際上,到了20歲,這些卓越的演奏者在練琴上已經投入了10000個小時了。作為對照,第2組學生到20歲練琴時長累計為8000小時,「未來的音樂教師們」的練琴時間累計只有4000小時多一點。

埃里克森帶領團隊又著手研究業餘組與職業組的區別,相同的情況出現了。業餘組中的人在兒童時期每周練琴時間從未超過3小時,到了20歲,練琴時間累計只有2000小時;而職業組的練習時間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到了20歲,那些未來的演奏大師們的練琴時間已經超過10000小時。

埃里克森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結論是:

第一,根本沒有「與生俱來的天才」——花比別人少的時間就能達到比別人高的成就;

第二,也不存在「勞苦命」——一個人的努力程度比別人高卻無法比別人更優秀。

(摘自《異類》)

看了這個案例好多人是不是覺得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練習10000小時以上,就能成為專家?其實不是,就說我媽,她這麼多年做飯的時間已經超過10000小時,但是我還是覺得一般般。

是的,練習,不單單是埋頭苦練,還要講究方法。

引入第二個詞:刻意練習。

首次提出「刻意練習」這個概念的是佛羅里達大學心理學家 K. Anders Ericsson。這套練習方法的核心假設是,專家級水平是逐漸地練出來的,而有效進步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這些小任務必須是受訓者正好不會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學習掌握的。完成這種練習要求受訓者思想高度集中,這就與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帶娛樂色彩的練習完全不同。

(摘自《刻意練習》)

將「10000小時」與「刻意練習」結合,通往專家的路就不遠,這是好多成功學著作強調的,這些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告訴大家,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持之以恆的練習,就能成為專家。

聽起來很簡單是不是,當然簡單了,否則,大家也不會紛紛購買,銷量大增。

還是說回「練習」,「刻意練習」這個理論是對的,但是,如何正確的找到自己「刻意練習」的方法,並不簡單。

一、明確自己的目標,並且確定這個目標實現之後會有回饋

好多人說,我想成為某某方面的專家,這個某某可以是你現在所從事的行業、也可以是你的興趣或夢想,這都可以。但是,一定是可以有回饋的那種目標。

我們都是凡人,都要過日子。不管什麼樣的練習,都需要我們去大量投入,時間也好、金錢也好。如果我們練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有所收穫,我相信每個人都堅持不下來。

打個比方,你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來學習日語,學成時,會說一口流利日語所帶來的回報也是非常豐厚的!(自身體會,絕不騙人)

二、不貪多,精準指向核心

以前我在天涯論壇看到過孫楊的八卦,說孫楊上學的時候高數從來都不及格,同學輪流給補課都搞不明白,但是卻天天下了課去游泳,從不間斷。他把時間都給了游泳,其他的成績根本不如別人,但哪怕是這樣,我們都認識游泳冠軍孫楊,沒有人計較他的高數及不及格。

仔細想想,你想要掌握的這門技能的核心是什麼?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參加跑步打卡100天活動。我的目的就是要練出腹肌,那麼,我所做的一切,要為練出腹肌來服務,所以我不計較跑步會晒黑、也不管小腿會不會有肌肉不好看,只要最後有了腹肌,我的目的就達到。

三、為自己確立一個標杆

跑馬拉松時,只要前面有領跑,後面跑步的人就不會太累。同理,做任何練習的時候,如果有前輩或知名的人在該領域上已經成為專家時,不妨來將其作為自己的標杆。有標杆的好處是,我們既可以追逐,也可以模仿。嘴勤快點,多打聽前輩們在學習時的心得,適合自己的直接模仿,不適合自己的多反思,為什麼不適合自己。

四、及時進行階段總結,並依據總結結果適當調整練習難度

「階段總結」就是幫助我們一是不要跑偏、二是將目標再度細化。而且這個總結一定要別人來幫你做,千萬別自己做。

為什麼,總結本身帶有一定的主觀性,自己做的總結通常找不出隱藏的不足,而別人對你的總結才會帶有公正性。

舉個栗子,我的學生們學日語,我都會鼓勵他們報名參加各階段考試,每個階段的考試,就是一個公平的小總結,你能通過分數了解自己哪些地方不足,在考場上也能判斷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假如這一階段閱讀不行,那麼考完試以後就要加強閱讀練習。

五、堅信成功的過程可以複製

前幾天我新收一位零基礎的學生,和她聊天時,她說她學習日語的目的不是為了工作興趣什麼的,而是想要體驗學一門語言從零到會說這麼整個一個過程。她說:我太想有始有終的學習一樣東西,並且把整個過程烙印在自己身上,這樣我以後做別的事情也能堅持下來。

當時聽了這話的我熱淚盈眶,這是第一次聽見有學生這樣對我說,感性如我給她打了個很大的折扣。

是的,成功的過程可以複製,一旦你做成了一件事,其實後面的事情會逐漸變成良性循環,都會做成的。

我見過有的家長給孩子報班,今天報這個班,過半個學期看別的孩子學別的班好,又報那個班,幾年下來,錢花了不少,孩子一樣都沒學成。更可怕的是,小孩子無論學什麼都沒學出成果,在他的心裡會留下痕迹,以後學習的時候也不容易出成果。

那麼,怎麼樣才能讓自己複製成功呢?

先找一個對自己不太難的目標。比如說減掉10斤,簡單吧。

然後,針對這個目標,做計劃,按照計劃執行,在規定時間內減肥成功。

看,很簡單是不是!

對,就這樣你就有了一個在自己身上實踐成功的範本。

然後再制定一個比減掉10斤稍難一點的目標,比如說寫50篇讀書筆記。

先制定計劃,自己申請一個訂閱號,然後看書,在規定時間內寫筆記做分享。

越往後寫,你會發現你的文筆越來越好,讀者越來越多,你就越有寫的勁頭。

寫完50篇,大功告成!

什麼?粉絲太多?那就接著寫啊!(我才不會告訴你寫的越好收到的打賞越誘人!)

這時候,兩件事已經成功完成,好,再制定一個更難一些的,學一門語言。

學什麼語言呢?

我告訴你,學日語。

找誰學?找我學。

一遍一遍的複製,一次一次的成功!


推薦閱讀:

如何讓孩子在遊戲中成長?
TOC筆記
抓住2017的尾巴,迎接2018
沈書涵的學習日誌 #Week1 - 開篇
知運營大學 | 我為什麼創辦「知運營大學」?

TAG:學習方法 | 學習 | 日語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