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斯舍:靠山向海的文人雅居

黃山村坐落於嶗山東麓。相傳,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林氏先祖從雲南遷居濟南,一年後再遷青山南側林家檯子;因水源不足,又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遷此定居。因該村處於黃山西北,以山取名。隋氏先祖從小雲南先遷至「肖旺疃」(現曉望村),隨後其長支到此定居。由於他們祖輩受夠了兵燹禍亂之苦,所以就選擇了這一澗水潺潺、山嶺環繞的僻靜高地安身立業。後來,林、張、劉姓先後由青山村、王哥庄村來到這裡,在山坡、澗邊造房,形成了村落。

黃山村東面嶗山灣,隔海與大管島、獅子島相望,西依黃山崮。周邊有一些獨具特色的奇山秀峰,如黃山崮、望海樓、萬年船等。最令人稱奇的是黃山崮下的桃核石與風涼澗。桃核石形象逼真、鮮活,桃核與桃仁的輪廓清晰可見,令人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黃山村北距華嚴寺4公里,南距太清宮2公里,東面大海,有著得天獨厚的旅遊環境和資源優勢,這裡自然、人文景觀豐富,既可遊覽古剎,又可登山觀日、下海垂釣,還可上田間挖野菜,吸引了眾多喜歡旅行的人們。

在這裡,有一棟古香古色的民宿——斯舍。斯舍當初是移居此地的一戶文人之宅,據說也曾是教授私塾之所。此宅坐落于于半山腰,依山而建,隨意、親切、自然。

主人是藝術家,十分尊重老建築、老工匠,花費半年時間親自設計與施工。修舊如舊,就地取材,是本民宿修造的基本觀點。

民宿更多的體現發揮當地老工匠的手工工藝,用心於一桌一椅,除滿足功能必需外,儘可能地保留了返璞歸真的原生態特色。

木門、石牆,借景造勢,把都市人的生活起居習慣恰當的銜接,賦予新的精神境界。

100平米東南向觀景院落內含:廳堂、卧室、榻榻米土炕、衛浴、廚房。

廚房的廚具齊全,可盡情享受烹飪之趣。給家人、朋友們做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想必一定成就感滿滿!

這是一棟海邊的房子,因此你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頓海鮮盛宴。

院落就餐區可俯瞰黃山村落,站在二層的欄杆前,可以看到遠處的山和大海。

這裡的觀景露台可東望嶗山海日出,西觀黃山崮日落,視野極佳。

走進室內,木桌木椅,古舊傢具,房間里的每一樣傢具都散發著古老而又樸實的氣息。

室內的白牆、木門,石頭壘砌的壁爐,生活的氣息在這個小屋裡瀰漫開來。

冬天,在這樣的山村裡,外面飄著鵝毛大雪,田野上覆蓋著白雪皚皚。壁爐里的火光一躍一躍的,照在愛人的臉上,溫馨而唯美……

冬天,坐在溫暖的石炕上,欣賞著窗外的美景,沏一杯清茶,與家人朋友們談天暢聊,逍遙自在。

或明或暗的燭光,將整個房間染上了暖色調,讓這裡的一切都溫馨自如。

古舊的木質櫥櫃,上面擺著一幅古畫,一切樸實而又雅緻。

房間里牆壁故意露出石塊,斑駁感和滄桑感一躍而出,讓人彷彿棲息在大自然里;被褥乾淨整潔,床鋪舒適,柔軟的鋪蓋讓人不想離開。

復古的氣息充滿整個房間,石牆、木質鏡框,就連洗手間也是一樣的樸實而又堅固。

洗手盆由一整塊的石頭打磨而成,就地取材,讓人們在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讚歎勞動人民勤勞的雙手與偉大的智慧。

斯舍」所在位置具有嶗山黃山村獨有的自然景觀:東南方向是試金灣、黃山頭,青山美麗鄉村及十八墩,相鄰便是黃山崮,西南方向是「狐仙洞」,北鄰長嶺「天池」、泉心河海灘及雕龍嘴原生態未開發免門票的自然景區。

這裡交通便利,乘出租及公交車可到沙子口河東下房主接送;私家車可從仰口收費站入口進。到時電話聯繫房主即可。

斯舍山下有便利店、肉店,肉、菜、海鮮俱全,可以滿足日常飲食所需,並且設有鄉村社區診所。

閑時,可以四處走走。在黃山崮與萬年船(黃山上的一塊巨石,遠望像一隻帆船)之間有一山澗,澗中有一泉,水質甘冽、常年不涸,澗底風較大,夏季時路人願在此休息乘涼,故名「風涼澗」。

每到雨霧稍暗之時,站在望海樓上,偶爾可以看到在東北海面上時隱時現的海市蜃樓;日落西山萬家燈火之際,遠眺黃山村,從山腰到山腳燈火閃爍,可盡享山村的綺麗夜景。

斯舍民宿,沒有華麗的修飾,等待你的,只是一方院落,一盞燭光,一個壁爐,以及一戶溫暖的人家。


推薦閱讀:

途家攜六大平台發起「全球民宿節「 全球民宿不止五折
你是不是也差點入獄?!Airbnb刷單返現騙術的前世今生
民宿室內裝修「掃雷」三步走,你get到了嗎?
民宿將會越來越火,但請不要忘初心。
最糟糕的Airbnb體驗教會我的3條做人法則

TAG:民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