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貓語】我少做一點你就可以多做一點| 心得J
在諮詢中,我們常提到一個觀點——激活和啟發來訪自我的潛能,自己去發現無限的可能性,自主性的選擇自己的生活……
那怎麼做才是朝向這個方向的呢?!
秘訣就是——我少做一點你就可以多做一點!
有諮詢師問我——對所有來訪都是這樣的嗎?
我的回答——是的!
——那每個來訪的人格水平、性格特點不一樣啊,怎麼能都用同樣的做法呢?
——這是個基本原則,在這個原則之上針對不同的人格水平和個性特點來決定留有多大的空間給對方輾轉騰挪,去自我發現;在工作中,諮詢師對於自身角色位置的靈活性把握很重要,具備隨時調整與來訪內心距離的能力是件很難的事情,卻是諮詢師必須學會的事情。
——哦,那是個需要足夠經驗的技術活兒……
——那是種工作的直覺,很難用語言描述,需要慢慢摸索……
留出空間和時間給對方,是對個體自身潛能的信任;
留出空間和時間給對方,是允許慢慢的體驗和發現;留出空間和時間給對方,是不急於表現自己的知道;留出空間和時間給對方,是要學會少做事情的節制;
留出空間和時間給對方,是溫柔支持有尊嚴的改變!
在生活中,我們多數情況下都可能依靠周密的計劃或理智的行動以及一時的衝動去迅速解決問題,而心靈這回事是個特例,即急不來也計划不來。我們的情緒情感,甚至無意識絕不會迅速乖乖的俯首稱臣,其中的矛盾衝突與掙扎是必然的。我們能做的只是尋找縫隙,為心靈注入一點或然性。就象心臟手術為血管做個支架,以便血液還能夠保持基本暢通的流淌。
在諮詢中,諮詢師時而會有這樣的抱怨——他這個問題已經很明顯了,我想讓他就這個方向多想一想,多體會一下,他總是好象不明白我在說什麼,轉到其它的話題去……
有理論基礎的一定明白這就是所謂的阻抗,而發現阻抗的意義在於可以更好的理解——雖然問題好象很明顯了,但心靈依然沒有準備好去面對,也許會疼,也許會引發愧疚,也許會促發羞恥……總之,他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這個所謂的問題。那麼,給他一點時間與空間,允許他積蓄力量來面對自己。在不久的將來,他會自己轉回來重新去談這個話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諮詢師急於用解釋來指出問題,無異於強迫來訪陷入自身的尷尬。效果很可能是兩條,一個是進一步的阻抗,藉助否認、隔離、甚至憤怒與指責來結束話題;另一條也許是默不作聲,好象接受,但依然故我。兩個效果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咨訪關係,甚至致使治療聯盟破裂。
因此,在具體操作的層面上極需要一種節制的能力。我認為節制是精神分析極具智慧的觀點,學會節制自己的慾望,節制自己想要做什麼的衝動,同時還要有勇氣節制來訪「病理性」的願望,是諮詢師必修的功課。在《動力取向精神醫學》這本書里也提到精神分析是讓我們學會不做什麼的學問,我覺得這一點特別NB,類似於道家的無為而治了。
好象施琪嘉老師曾說過,諮詢師既要能藏污納垢又要能吐故納新,我覺得會藏比會吐更難,也更重要。
最後抒情一下——
我願意支持你
我願意注視你
我願意陪伴你
我願意理解你
我願意等待你
我願意欣賞你
直到
你願意
面對自己……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總覺得孩子智力不及我當年?
※你好,我看過你的校內網和QQ空間
※科學的心理學與哲學的心理學
※心理學個案——性變態
※壞脾氣是怎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