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買玩具就打滾?父母該怎麼辦?
許多媽媽會遇到這樣一個難題,每次帶孩子去超市,孩子都會賴在玩具貨架面前不肯走,一定要買了自己喜歡的玩具才罷休。
煩惱的是,如果家裡沒有同類型的玩具就算了,可是家裡的玩具都多到沒地方放了,孩子還是控制不住要買買買!不買就坐在地上打滾哭鬧耍賴皮,惹得一群人圍觀,實在太尷尬了……沒辦法! 朋友每次都會在這個回合敗陣下來,只能滿足孩子的要求。
長期這樣沒有原則地向孩子妥協,會不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無理取鬧,每次都用撒潑哭鬧來要挾大人?這樣的場景,可能在很多家庭中都出現過。假如我們是孩子的媽媽,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的立場一定要堅定,因為——
經常向孩子妥協,是會讓孩子「上癮」的!
心理學家斯金納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隻飢餓的小白鼠放入一個有按鈕的箱中,一開始小老鼠只要按下按鈕,就會有食物掉進箱子裡面。於是每當小白鼠想吃東西了,就會去按箱子的按鈕。
在實驗接下來的階段,研究者嘗試著減少食物的提供,由一開始的「一按按鈕就有食物」,逐漸降低到「按了幾分鐘才有食物」,到最後完全不提供食物。研究者發現小老鼠逐漸不去按壓按鈕了,最後就算聽到噴管里有東西沙沙作響,它們也無動於衷。
這個實驗給我們的啟發是,當孩子發現自己只要哭鬧了就會得到玩具,接下來他就會不斷地採取這種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父母總是沒有原則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實際上是強化了孩子索要玩具的行為。
而孩子屢試不爽之後,這種行為似乎會變本加厲。事實上絕大部分孩子通過這種方式買到玩具後,壓根就不會去好好珍惜,過了幾天之後又會有新的要求。孩子不會把這個玩具視若珍寶,甚至這個玩具在孩子的心裡是非常廉價的。
但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堅持原則,即使哭鬧也不給買玩具,那麼孩子慢慢就會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
畢竟躺在地上哭,也是一件蠻費體力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通過哭鬧撒潑來索要玩具的行為就會慢慢減少,放棄這種「一哭二鬧三打滾」的模式。
那麼,問題又來了!
孩子哭了也不給買玩具,難道就一直把他晾在那裡哭嗎?
不,我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做到這幾點,甚至接下來能避免孩子出現類似的行為。
1、進超市之前,給孩子打好預防針
去超市之前,告訴孩子今天你們要買的東西是什麼,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哪些東西是可以買的,哪些東西不在購買計劃範圍內。
2、孩子要買玩具時,別急著說「不」
如果孩子非常喜歡某樣玩具,先別急著拒絕,一個斬釘截鐵的「不」字,很容易一下子點燃孩子的情緒。
可以先問問孩子,比如「你為什麼想要這個小汽車?」孩子會覺得自己被父母理解了,就會願意溝通,這時再針對實際情況告訴孩子買或不買這個玩具的理由。
比如告訴他:「可以!但是到你生日的時候再買可以嗎?」
或者說:「這個月你買過玩具了,必須要到下個月才能買哦!」
當然,如果我們對孩子許下了這樣的承諾,到了那天就一定要把玩具擺在孩子的面前。
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既避免了一口拒絕孩子,又能讓孩子對這份玩具有所期待。
也許我們當媽媽的,都會想把自己能力範圍內的、最好的東西都買給孩子,但我們也要知道一點,有克制地愛孩子,才不會變成溺愛。
3、孩子仍哭鬧,也別跟ta「一般見識」
如果孩子的情緒還沒有平靜下來,仍然哭鬧不休,有的媽媽可能會控制不住情緒,火上心頭,對孩子說:
「早知道不帶你來了了!」
「就知道哭!你知道你現在多丟人嗎?」
其實這樣只會形成負面焦躁情緒的循環,導致情況的惡化。要知道孩子想要某樣東西但被拒絕是很大的挫折,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而非面對一個情緒失控的大人。
只有我們保持淡定,我們才能處理好孩子的情緒。
4、讓孩子在別的事情上體會到成就感
孩子沒有馬上得到自己心愛的玩具,內心多多少少會有一點點失落感,這時媽媽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在其他事情上得到愉悅感或成就感。
比如,問問孩子:
「寶貝我們今天要買多少個番茄來著?媽媽不記得了……」
「挑好蘋果了,你幫媽媽拿去稱好嗎?」
超市裡除了玩具之外,一定還有很多新鮮事物可以吸引孩子,不妨讓孩子成為你的「小助手」,讓他忙碌起來。這樣孩子才不會每次到了超市,就只知道看玩具、買玩具。
推薦閱讀:
※24.幼兒園上課嗎?
※走入幼兒的內心
※關上Elsagate的門——寫給每一個關愛孩子的家長
※寶寶這四種性格「很要命」!3歲前一定要改掉!
※蒙特梭利是什麼?媽咪變老師的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