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還不會說話,他們說只做口肌訓練就可以了」

很多父母會問:「我家孩子不肯說話,有時說話也是口齒不清,是不是因為舌頭有問題或者口腔肌肉有問題?」

這樣問的家長們很多都會簡單地認為孩子的言語問題是由口腔肌肉問題引起的。

其實不只是家長,國內的部分干預機構,他們也把口腔肌肉治療當做言語治療。有一些機構甚至會用針去扎孩子舌頭,用冰等物體去刺激孩子的口腔……

這樣做,真的對孩子好嗎?

這是正規的口腔治療嗎?

什麼情況下我們的孩子才需要口肌治療?

語言跟口肌治療又有什麼關係?

今天這篇文章

你一定要仔細閱讀好好收藏!!

口肌訓練≠言語治療

文|李月裳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主管

口肌訓練是什麼

口肌訓練是針對跟說話或進食相關的口腔肌肉群進行鍛練。

訓練內容針對下顎、嘴唇、舌頭、軟顎、喉部等肌肉來進行,按需要加強這些肌肉的活動力量、幅度、速度、耐力、穩定性和協調性。

訓練的過程或會按需要使用不同工具提供觸覺提示,像是壓舌棒、吹氣笛、牙膠、吸管、震動器等。

口肌訓練是言語治療的輔助性治療項目。一些跟發音或進食無關的口腔活動並不應該納入訓練,例如吹鼓臉頰、舌頭左右擺動。

孩子語言溝通能力比說話清晰更為重要

常常聽到家長問:「我的孩子還不會說話,怎麼辦?」

有些家長會以為孩子只要多做口肌訓練,他的語言溝通能力就會越來越進步。

其實,這是不會發生的。

孩子不能發音或說話不清,未必是因為口腔肌肉問題引起的,更多的是孩子本身有語言溝通發展問題,在理解和表達方面達不到對應語言發展階段的應有能力。

此外,孩子的發音是有發展階段的。2歲左右的孩子,一般能夠掌握雙唇音,例如可以清楚說出baba(爸爸)、mama(媽媽)之類的單詞。

難度更高平翹舌音,如廣東話中帶/s、tsh /聲母的字詞,比如「小心」、「切橙」,或普通話中帶/z、c、s/ 和 /zh、ch、sh/ 聲母的字詞,比如「坐車」、「生菜」、「粽子」,大概要到6歲左右的孩子才能完全掌握這些發音。

如果孩子只有3歲,家長卻以為通過大量口肌訓練後,孩子就能把話說清楚,這是不必要而且不太可能發生的。

另一方面,如果過早改正孩子的發音而不教他們如何在生活運用,孩子的語句只會像壞掉的唱片,或許某幾個字能說得清楚準確,但說來說去只有幾個字,其他人不明所以,結果還是無法完整傳遞訊息。

因此,我們應該著重提升孩子溝通和語言能力,從提升溝通動機、辭彙量和語句長度方面入手,當他們建立基本溝通能力後,下一步再教他們把話說得更清楚。

以上介入方向對於語言發展障礙和自閉症的孩子尤其重要。

不是每一個做言語治療的孩子都需要口肌訓練

即使孩子需要透過言語治療來改善說話清晰度,也不是每一位都需要口肌訓練的

口肌訓練的主要對象是那些從視覺或聽覺提示只能得到有限幫助的人士,他們無法透過聽從指令或看著模仿目標語音,例如聽到「把嘴唇閉上說m[媽]」後未能正確響應。

以障礙類別來說,口肌訓練適用於口腔肌肉功能性活動受損的人士,如——

唐氏綜合症

唇顎裂

腦癱

言語失用症

中樞性構音障礙

運動性語言障礙

實際上,咀嚼吞咽食物和講話都是使用相關的口腔肌肉群,如果家長看到孩子吃東西沒有問題,比如說孩子能吃各種堅硬的食物、吃水果會吐果核、吃魚能吐魚刺的話,就可以初步排除孩子是因為口肌的問題導致言語問題了。

認識孩子的口肌發展

口腔肌肉發育存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變化。若孩子在各年齡層有出現以下情況,家長可多加留意他的口肌發展是否出現異常:

1歲時

還是經常出現嘔吐反射

吞下半固體食物(如:白粥)時嘴唇不會合上

咀嚼期間嘴唇和臉頰很少活動

1.5歲時

咀嚼時嘴唇不會合上

吞東西時舌頭經常伸出來

用杯子喝水時,水經常從嘴巴流出

2歲時

經常流口水

未能使用吸管喝水

未能自如咬食肉類或較堅硬的麵包

3歲時

咀嚼時無法把食物從一邊轉移到另一邊

咀嚼時舌頭很少活動

確實存在口肌問題該怎麼做?

第一,先經過言語治療師的專業評估再決定

一個完整的評估包括了解個案史、口腔結構、語言理解和表達、說話清晰度、家長的問題和期望等,以分析其整體溝通功能。

評估過程若發現孩子有發音問題,則會進一步觀察孩子有哪些語音是可以透過視覺或聽覺提示發出,哪些是不可以。

如果孩子無法透過視聽覺提示發出某些目標語音,就會安排完整的口腔感覺和功能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分析是否需要在治療服務中加入口肌訓練,然後將評估結果和建議告知家長,在家長知情同意後再進行相關治療。

此外,評估過程若發現孩子有其他服務需求(比如聽力、認知、心理問題),則會轉介至相關專業做跟進。

不恰當的口肌治療最大的危害是——浪費孩子的寶貴幹預時間。

因為這些時間是買不回來的!

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經過評估就進行口肌訓練,還可能適得其反。

舉個例子,部分孩子有口腔觸覺高敏的情況,他們會抗拒吃堅硬的食物,不喜歡有東西碰觸他的嘴巴。

如果強行使用不當的工具(比如震動器)來刺激他們的口腔肌肉,不但達不到訓練效果,還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危害,對所有的訓練都抗拒,對整個語言溝通失去興趣,結果得不償失。

為了把握孩子的干預時間,家長在為孩子安排口肌評估及訓練時,建議多跟治療師溝通,以了解安排口肌訓練的目的和相關配合事項。

第二,在家配合訓練

除了考慮帶孩子到外面做口肌訓練,建議家長積極配合課堂訓練內容,多帶著孩子在家做,這樣才能夠促進訓練效果。

其實促進口肌發展有很多簡單易操作的方法——

例如,可逐步增加稍微堅硬一點的食物代替孩子日常軟綿、細碎的食物。

從只能吃半固體食物能吃固體食物能吃堅硬的食物或者精細的需要吐出骨頭的食物,這樣慢慢地鍛練他們的口肌能力。

正確的口肌訓練

如果孩子需要找專業的言語治療師做口肌訓練,我們提供以下兩點建議——

1. 治療師應該針對孩子的口肌弱項去安排個別化訓練計劃,而非沒有計劃隨機做訓練的,或者就按照一個套路對所有的孩子去做。

2. 在做完口肌訓練之後,應該馬上轉化為功能性的發音的訓練。

比如說,今天的口肌訓練是針對舌頭位置的,如果孩子能做到把舌尖碰到上排門牙後面,要輔助加強做[啦]的發音訓練,比如「樂」、「辣」,這樣轉化才有用。

2. 點是很重要的。

研究數據表明,如果僅僅只是做口肌訓練,沒有對應功能的轉化的話,孩子是沒有多大進步的。

另外,如果孩子已能把口肌訓練項目穩定類化至功能性發音,則不必繼續進行口肌訓練了。

舉例來說,如果經過相關的一些口肌訓練後,孩子在沒有含著壓舌板或其他觸覺提示的情況下,能穩定合唇發出 /m/音,就不需要再進行相關的口肌訓練,可直接跟孩子練習含 /m/音的單字,比如「馬」、「帽」。

總結及建議

? 口肌訓練是針對跟說話或進食相關的口腔肌肉群進行鍛練。

? 對於孩子是否需要進行口肌訓練,建議先經過言語治療師的專業評估再決定。

? 不能單獨的只鍛練口肌,需要相應的做發音、語言理解和表達等溝通訓練,才能真正的支持和幫助他們語言能力的發展。

因此,針對「口肌訓練萬能」的誤區,建議如下——

1.言語治療首先要注重溝通,建立溝通語言行為才是第一要務。請不要把大量時間金錢浪費在並不需要訓練的地方。

2.不要神話誇大口肌訓練的作用,要理性看待,不可能只做了口肌訓練就能從不會說話變成會說話,從發音不準就變正常了。

3.請謹記在有需要的情況下,進行口肌訓練也不是單一的去做,也必須再去轉化為功能性的介入。

參考數據——

1. Bahr,D., & Rosenfeld-Johnson, S. (2010).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peech oral placement disorders (OPDs): A paradigm emerges.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Quarterly, 31(3), 131–138.

2. Belmonte,M. K., Saxena-Chandhok, T., Cherian, R., Muneer, R., George, L., &Karanth, P. (2013). Oral motor deficits in speech-impaired children with autism. Frontiers in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7(July), 1–8.

3. Green.R., Moore, C. A., Reilly, K.J., Higashikawa, M. & Steeve, R. W. (2000). The physiologic development of speech motor control: Lip and jaw coordination.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43 239-255.

4. Lau, T. H., & Lee, K. Y. (2013). Oral motor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with suspected speech sound disorders: A comparison with children with typically developing speech.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16(3), 139-148.

5. Mann o, C., Fox, C., Eicher, P., & Kerwin, M. (2005). Early oral-motor interventions for pediatric feeding problems: What, when and how. Journal of Early and Intensive Behavior, 2(3), 45–159.

6. McCauley, R. J., Strand, E., Lof, G. L., Schooling, T., & Frymark, T. (2009). Evidence-based systematic review: Effects of nonspeech oral motor exercises on speech.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18(4), 343-360.

7. Newmeyer, A.J., Grether, S., Grasha, C., White, J., Akers, R., Aylward, C.,Ishikawa, K., & deGrauw, T. (2007). Fine motor function and oral-motor imitation skills in preschool-age children with speech-sound disorders. Clinical Pediatrics, 46 (7),604-611.

8. Robin,D.A. (1992) Developmental apraxia of speech: Just another motor problem.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1, 19-22.

9. To, C. K., Cheung, P. S., & McLeod,S. (2013). A population study of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Hong Kong Cantonese consonants, vowels, and tones.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56(1), 103-122.

10. 美國OPT口部肌肉定位治療一級及二級課程資料


推薦閱讀:

SCD飲食與自閉症
@所有人,300萬元大紅包限時免費領取!開啟你的年終獎~
自閉症孩子社交行為,從家庭訓練開始~
性別會影響孤獨症兒童的語言能力
周六推薦:韓國版的《海洋天堂》:最愛你的人永遠會在你身邊

TAG:自閉症 | 說話 | 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