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沒有立春就要過春節,春節沒有春還叫節么?為什麼不把立春那天當春節呢?


簡而言之,春節是按照夏曆紀年法正月第一天起算的,夏曆是一種陰陽混合曆法,首先按照月相周期制定了一年十二個「月」(太陰曆)。而為了指導主要是靠太陽運行影響的農業生產,以及補充陰曆紀年缺陷之故,在陰曆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太陽曆)的「二十四節氣」,用以確定閏月的標準。(因此夏曆既反映了太陽熱力作用對地球的影響,又反映了以月亮為主,加上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共振的周期變化,融陰月陽年為一體。)

因此,對於節日制定者而言,大概認為將夏曆曆法的主幹——陰曆紀年法中一年開端(正月一日)作為春節更有意義(元旦也不過就是公曆一年的第一天而已嗎?反正立春總是在春節前後,只要過春節肯定馬上到春天了嘛!——他想)而二十四節氣是該曆法中的輔助與補充部分,故還是以一年正月第一天為春節更佳。


中國傳統曆法為陰陽干支合曆,有「歲」和「年」之分,歲為一太陽年(通常指前一個立春到下一個立春,也有人認為是冬至到冬至),年為一陰曆年即十二個朔望月(閏年為十三個,即前一年正月初一到下一年正月初一)

立春作為歲節,是干支年的開端,也是春天的第一天,曾經立春又叫春節,這兩個在1912年以前是指同一個日子。

而現在的春節,一年的開端曾經稱為元旦。中國古代曆法在漢前多有變動,直到漢武帝將元旦定為陰曆一月初一。後到1911年當時政府將公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而將曾經的元旦改為春節。

現在的陰曆一月初一仍舊是一年之首,只不過名稱變成了春節。


漢朝以前不過春節,只過立春。而改成慶祝最接近立春的固定的日期,應該是為了方便普通民眾。


一般來講,冬至肯定是能被保證在農曆十一月(冬月)的。除了極端情況,大寒、雨水通常在十二月(臘月)和正月。而立春則是夾在這兩者之間。

至於春節,則可能是選擇靠近立春的朔日來定。


那麼沒有立春這個節日的時候,古人是不是就不過春節了?笑


推薦閱讀:

在路上或已歸家的你,這個春節最期盼什麼?丨67個年味故事
感謝2017有你們
談路途
醉美鬱金香,多彩九龍溪——第三屆江西於今晚文化節盛大開幕啦!
春節?Emmm…

TAG:節日 | 春節 | 民俗 | 傳統文化 | 立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