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90分鐘,129600幀,這類電影比《至愛梵高》更難做
關注大菲哥,藝術設計留學作品集輔導與申請方案可直擊微信(Jolie_Y98)諮詢。
聊聊動畫
今年下半年呼聲最高的動畫片可能就是《至愛梵高》了。從夏天放出10月全美上映的消息,到年底國內在千呼萬盼中等來了向梵高致敬的這份厚禮,連迪士尼爸爸評價極好的《尋夢環遊記》也沒能撼動其在文藝青年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這麼些年來拍梵高的作品不少。有人統計說,僅67年間就有包括紀錄片在內的100多部影片上映。動畫作為一個老少咸宜的創作表現形式,除了如《至愛》這般的油畫手繪之外,最為主流的恐怕還是像皮克斯經典代表作《玩具總動員》那樣的三維動畫長片作品。今天我們來談的,是現代動畫中的三大門類之一(另外兩個是手繪動畫和電腦動畫),與手繪動畫一樣古老的影像製作手法——定格動畫(Stop-motion Animation)。
定義定格動畫
定格動畫通過逐幀逐格地拍攝角色對象,在每一格中創造細微運動,然後使之連續放映,從而產生運動的電影效果。
定格動畫因創作角色使用的材料不同,在分類上也十分豐富。大家比較熟悉的如黏土動畫(Clay)、剪紙動畫(Cutout)、繪畫動畫(Graphic)、模型動畫(Model)、物體動畫(Obejct)、木偶動畫(Puppetoon)都是目前在院線以及各大影展中還能夠看到的創作形式。早期的木偶動畫從法國高蒙公司的《小浮士德》(首部可以活動關節的逐格拍攝木偶片)開始,經歷了大規模範圍內演繹童話寓言故事的創作井噴時期,在20世紀初期就已經面臨著來自手繪動畫的巨大挑戰,後來僅在一些小規模和實驗性的作品中短暫出現。
雖然實際上這門藝術起源於1907年美國的一位攝像師在製片廠嘗試用逐格拍攝法記錄場景,但即使是在美國本土,也沒能將各種創造定格動畫的材料運用得爐火純青。反倒是2000年以後,一些不那麼資深的年輕藝術家從小時候玩的美國大兵、變形金剛、芭比娃娃等玩具模型中得到啟發,拍攝了一系列相當不傳統但很有現實寓意的定格動畫作品。
定格動畫在大銀幕上的成名之作算起來應該是Willis H. O『Brien用真人拍攝和模型合成的怪獸電影《金剛》(1933年)。金剛在帝國大廈頂端打落飛機的場面無疑是20世紀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幕。在電腦CG技術還沒有發展起來的年代,塑造科幻片中巨獸的重任就落在了定格動畫的肩上。
中國早期也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定格動畫作品。上海美影廠在55年製作的木偶片《神筆》、79~89年間的布偶戲《阿凡提》系列都是比較經典的。80年代之後便鮮有現象級的作品產生。
專業人士認為,這與國內高等院校定格動畫的專業課程少、現存公司商業轉化能力弱、全民整體市場參與度低有關。其他各國的定格動畫發展同樣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畢竟像蒂姆 · 波頓能扛起這一動畫形式大旗的導演並不在多數。
好在有耐克太子爺兼大帥哥Travis Knight率領的萊卡工作室(Laika)以每兩年一部作品的節奏更新,英國阿德曼(Aardman Animation)的黏土動畫《超級無敵掌門狗》與《小羊肖恩》撐場,定格動畫仍然在追求高產量、高速度、利潤最大化的商業影視圈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所以說,真正好的定格動畫費時、費力還費錢,沒有點「匠人」的精神是很難做出平衡藝術與商業、且能夠與主流動畫影片相競爭的作品的。
當然,在3DMAX, MAYA等三維製作軟體盛行的年代,定格動畫有著可以與高科技結合運用的優勢所在。由於是實物拍攝,角色能夠在同一場景中嘗試更多動作變化的可能性。這也是為什麼在現今的影片拍攝中會使用到黏土、鋼骨、木頭等混合材料製作動畫人物模型,與電腦捕捉到的真人三維動作軌跡一同,在特效軟體中進行整體渲染,讓角色更富立體感和真實性。
不論手繪、電腦還是定格動畫,真正能夠吸引觀眾的,除了不斷推陳出新的視覺特效,最重要的一直都是藝術家們書寫的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本身和他們所創造的精彩的動畫世界。
我們挑了最費勁的一種動畫形式,因為它具有別的動畫沒有的美感和溫度。
所有的努力都是出於對定格動畫的熱愛。— Travis Knight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