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

這是 「畫里畫外都是戲」專欄的第九期,今天我們跟隨一個八旬老人來到了浙江

今天我們要看的傳世名畫是被譽為最美中國畫的《富川山居圖》。它是元朝書畫家黃公望在82歲時,用三、四年,為他的師弟鄭無用畫的。

畫卷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是其代表作。黃公望學畫生涯起步較晚,生活也比較慘淡。他除了畫畫,還留有著作為後世傳頌。咱們今天就根據他關於山水畫的著作——《寫山水訣》來欣賞這幅曠世名畫。

《寫山水訣》:樹要四面俱有干與枝,蓋取其圓潤。樹要有身分,……樹身各要有發生。

結合畫作中的樹木大概也能理解,黃公望提到畫樹要有枝和干,要有主次,他筆下的樹前後左右都有濃密的樹枝圍繞,枝葉之間疏密得當,濃淡相宜。

《寫山水訣》:真石看三面,用方圓之法,須方多圓少。

關於山石,黃公望著重強調了立體感。逼真的山,往往從左中右三面看都像山,呈現出將軍率領著士兵一樣的氣勢。要求畫家先畫出輪廓,再用皴線勾勒,山石的渲染要先用淡墨,然後用濃墨。會用勝黃水浸入墨筆,間用螺青,深凹的地方要反覆著筆顯出重。

《寫山水訣》:遠水無灣,遠人無目。水出高源,自上而下,切不可斷脈,要取活流之源。

山水畫中,最難畫的是水,遠處的水景不能畫出水灣,就像遠處的人不畫眼睛一樣。

《寫山水訣》:山坡中可以置屋舍,水中可置小艇,從此有生氣。

山坡中可以畫上屋舍,顯得人情味十足。

水裡可以有小艇,漁夫這些點景物,也正是如此,他的畫作才生機勃勃。末尾,他用一句話總結,一幅優秀山水畫應該避免的雷區:作畫大要,去邪、甜、俗、賴四個字。

《富春山居圖》合璧版

所以最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幅畫作平淡而不事雕琢,畫面表現出秀潤淡雅的風貌,氣度不凡。以至於明末「瘋狂」粉絲吳洪裕,臨死前焚畫殉葬,好在被他的侄子用偷梁換柱的辦法救下。

《富春山居圖》之《無用師卷》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可惜的是,畫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較長的後段稱《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前段稱《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富春山居圖》之《剩山圖》 浙江省博物館藏

這幅畫問世已經有667年了,燒成兩段有367年,分藏海峽兩岸也有60多年。兩岸為它們能夠合璧展出做足了努力:1993年,兩岸聯合舉辦的中秋晚會上,「剩山卷」和「無用師卷」依託現代技術,在電視屏幕上與大家見面了。

1999年7月,兩岸著名書畫家又在富春江畔,聯手臨摹了《富春山居圖》長卷。

2005年,台灣邀請《剩山圖》去台灣展覽,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則表明:兩岸《富川山居圖》的交流,要有來有往,送展前提是:《無用師卷》能赴大陸展出,台灣並沒有給出肯定答覆,也就不了了之。

到了2009年,借兩岸故宮合辦「雍正展」此事被再次提起。終於在兩年的斡旋努力下,2011年6月《剩山圖》到台灣與《無用師卷》合璧展出了。《富春山居圖》以完整面貌重現在世人面前,這是文壇大盛事,別具歷史意涵。

引用溫家寶總理2010年在記者會上的話:畫是如此,人何以堪。萃花也希望「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回到誕生地合璧展出就在明天。

倘若「無用師卷」能說話,我想它也想回家。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推薦閱讀:

它為什麼能與《蒙娜麗莎》齊名,成為世界三大名畫之一?

TAG:名畫 | 富春山居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