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蝸牛讀書】一份來自重度用戶的體驗報告

全文約11000字,閱讀大概需要21分鐘,望大家閱讀和指正。

目錄

市場分析

  • 知識付費 X 移動閱讀市場 機遇與挑戰

產品分析

  • 產品定位
  • 目標用戶及需求
  • 產品的核心邏輯
  • 產品差異性

運營分析

  • 內容運營
  • 用戶運營
  • 活動運營

未來迭代猜想


市場分析

移動閱讀市場 X 知識付費 機遇與挑戰

2016年「知識付費」的序幕拉開。這股「知識付費」的浪潮很大程度地反映出,用戶期待通過對知識的投入換來自身能力提高的需求。由此推測,在移動閱讀領域,用戶對能激發個人成長的數字出版內容的消費需求也會逐漸增加。

機遇

其實,儘管「知識付費」的浪潮是去年才掀起,但它早就在傳統的圖書出版行業存在了。因為傳統的圖書出版業正是通過紙質書為用戶交付內容,實實在在地靠「內容」和「知識輸出」在掙錢。

但反觀移動閱讀行業,主流應用的內容定位和調性大都偏年輕化和娛樂化。若將這些應用按各自書庫內容分類,佔比最多的兩類,一是專註於網路文學,二是網路文學+出版圖書的綜合全品類。前者的代表產品有起點讀書、書旗小說。後者的代表產品有掌閱、QQ閱讀、咪咕閱讀、百度閱讀、網易雲閱讀等。但這類產品在出版圖書的選品上,側重於流行通俗、青春向的內容。這些題材的內容,質量良莠不齊,很難說是做到了「知識輸出」。

那麼,我們做一個大膽的預測:一款專門提供精品出版圖書的閱讀產品是有市場潛力的。

挑戰

這樣的一款閱讀產品尤其需要為用戶提供沉浸的電子閱讀體驗。它在內容供給、產品設計、運營等方面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用戶時間稀缺的情況下,向用戶證明該產品能提供穩定的長期價值。


產品分析

產品定位

目標用戶

據我在產品內部和微信用戶群的觀察,目前用戶多為:

熱愛閱讀的大學生、職場年輕人,年齡大約在20-30歲。

但猜測,30歲以上、擁有中高消費力的人群也是產品的目標用戶。

另外,從網易蝸牛讀書准入的圖書推測,產品沒有在閱讀層次上對目標人群做細粉選擇。因為產品采進的圖書涵蓋了從流行通俗到專業學術的不同閱讀層次。

用戶需求

產品的核心邏輯

基於產品的定位和目標用戶的需求,這款產品的業務邏輯主要是圍繞「找書」、「讀書」、「記錄」、「分享」來展開,在強化沉浸式閱讀體驗的同時加入了社交元素,通過「分享」在與「找書」結合用戶和用戶之間形成閉環。

產品的差異性

蝸牛讀書相較其他閱讀應用,差異性體現在付費模式、產品功能、書庫內容調性和產品設計上。

  1. 付費模式:

按閱讀時間付費 VS 按本、按篇的內容付費

市面上的閱讀應用在用戶付費閱讀上,幾乎都是採用按本、按篇等方式。但蝸牛讀書卻採用時間付費模式:每天可以免費領取一小時的閱讀時間,超出1小時,只需花費1元就可購買全天的閱讀時長 。這種時間付費模式背後的邏輯在於書並不能直接帶來知識,真正讓書產生價值的是時間。

「每天免費閱讀一小時」模式滿足了用戶的哪些需求?

  • 造了一種時間上的稀缺感、緊迫感,進而推動用戶珍惜時間,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高效閱讀;之後讓用戶花錢買時間使用產品,其實等於成功地「爭奪」到了用戶的時間
  • 滿足用戶的試讀需求,減少了用戶的試錯成本 ,打造線下圖書館借書體驗
  • 幫助產品快速進行冷啟動,且激勵用戶使用產品
  • 滿足用戶追求低價的需求,用戶可以不花一分錢讀完整本書

當然從商業化的角度來說,蝸牛讀書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怎麼讓用戶願意在一小時外買單。

基於時間付費的模式,蝸牛讀書還推出了「閱歷」和 「蝸牛殼」功能。

閱歷:統計用戶總共閱讀時間;展示最近7日的閱讀時長波浪圖;記錄最近100條的閱讀足跡

蝸牛殼:閱讀1小時獎勵1個蝸牛殼,可兌換 加入書桌且閱讀5分鐘以上的圖書

這兩個功能可激勵用戶使用產品,利用和滿足了用戶炫耀、圖利的心理。運營上,蝸牛團隊開展過微博上曬蝸牛殼,送實體書的活動。而蝸牛殼功也能解決了用戶的困惑:按時間付費會存在閱讀過的圖書再看時重複「收費」的情況。

2. 1 功能:領讀板塊

蝸牛讀書邀請各個行業圈子,有豐富閱讀經驗,並且樂於分享的內容創作者,以長文的方式向用戶推薦圖書。 文章的主題豐富多彩。蝸牛運營團隊為領讀文章打上了相應的內容標籤,如「熱點」、"書文"、"書評"、"人物"等。

目前,蝸牛讀書的加V領讀人 呈現了金字塔式的體系

領讀版塊打造的是一個移動閱讀社區,滿足的是用戶的以下需求:

2.2 功能:寫書評

蝸牛讀書分別在「領讀 」和 「我-我的書單」,開啟了寫書評的入口

「寫書評」的功能解決用戶「看過很多書,依舊像沒讀過一樣」的痛點,幫助用戶沉澱和輸出知識。同時它天然地為產品的運營創造條件。

用獎勵時長的手段,鼓勵普通用戶發布書評。目的:打造UGC文化。

優質書評的對外流通。運營人員挑選優質書評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實現產品的傳播和用戶的引流

2.3 功能:問答板塊

蝸牛讀書在每本書的詳情頁和閱讀界面,設置了問答的入口,取代以前的「評論」功能。同時,在搜索圖書時,也能搜索圍繞該書籍的所有問答。

筆者認為「問答板塊」是一個很有想像空間的板塊。

  • 它讓閱讀過的同一本書的用戶產生聯繫、互動,以此搭建閱讀社區。
  • 它具有極強的問題生產力和話題屬性,因為圖書的解讀具有多樣性的,「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且即使是一個人閱讀一本書,不同的視角也可挖掘出不同的問題
  • 從運營的角度來說,蝸牛團隊自己或者請KOL開發出一個有傳播性和社交屬性的問題,並「預埋「優質答案,可以吸引用戶的關注,提升用戶的活躍度,引導用戶產生優質的內容,進而優質的UGC內容再擴散,影響更多的用戶。例如:圍繞《月亮與六便士》提出的「你覺得月亮和六便士哪個更重要的問題」?

3. 書庫 —精品出版圖書 VS 泛娛樂閱讀內容

蝸牛讀書對閱讀內容的定位是精品出版書,由此劃定了它收錄圖書的邊界。

  • 從品類上說, 蝸牛讀書收錄了歷史、經管、互聯網、社科等多個垂直領域的人氣圖書。
  1. 准入的圖書多數是各垂直領域的經典書籍,以及近年的暢銷書。
  2. 迅速引進熱點資源。e.g. 第一時間上架影視熱議書籍:《人民的名義》、《白鹿原》、《悟空傳》、《我的前半生》、《北京 北京》
  3. 對青春文學、勵志圖書的適當控制。對此類型圖書收錄的多是出版書中的「長銷書」;另外,同樣是影視熱劇,蝸牛讀書就沒有上架《夏至未至》《我的少年時代》《醉玲瓏》。
  4. 下架 楊冰陽的所有書籍;篩查「玄學」
  • 從出品方上說,蝸牛讀書和國內重點出版社的合作,例如中信、上海譯文、理想國、新經典、磨鐵、讀客、未讀、浦睿、杭州果麥、博集天卷,能夠引進這些出版社的重點出版資源和熱點出版資源 。

總之,蝸牛讀書上的閱讀內容不僅與本身產品 關注精品出版書的定位吻合,而且將自己很好地與市面上其他移動閱讀產品區分開來。目前市面上還沒有一款移動閱讀產品偏重於精品出版書領域,蝸牛讀書填補了這部分空缺。

4 產品設計-沉浸式閱讀場景的打造

前文「市場分析」的部分提到,做一款主打知識閱讀內容的產品挑戰之一是,如何在內容產品設計中讓用戶專註、產生沉浸感,進而更好更持續地使用產品。

蝸牛讀書在產品主要功能 、信息呈現、界面設計等方面,都致力引導用戶將注意力集中到書籍當中去,獲得沉浸式的深度閱讀。

例如,同樣是圖書推薦頁面,蝸牛讀書就沒有那些令人眼花繚亂、折扣滿天飛的書籍推薦位,有的只是簡潔的分類。


運營分析

內容運營

內容供應 :通過PGC和UGC來供應內容

在此,就UGC的運營展開地談一下

  • 運營策略:人人都能發表書評或者問答,優質的內容將會被推薦,使得普通用戶也可以成為領讀意見領袖。
  • 具體方式:
  1. 獎勵驅動:寫書評送閱讀時長 ,在「寫書評」、「購買時長的界面」,通過文案加強引導;評論每獲一個贊,送一分鐘的閱讀時長;優秀書評,贈送實體書等
  2. 不斷製造話題,藉助話題來引發用戶寫書評的意願。 e.g. 每期的線上讀書會後,鼓勵用戶就討論的圖書寫書評。
  3. 情感驅動:蝸牛讀書團隊在微信讀書群里,同用戶互動,點贊用戶的書評,通過這種及時反饋+情感紐帶的方式來維繫中自己的種子用戶
  4. 讓認真寫書評的普通用戶成為領讀意見領袖。通過這種」造典型、樹標杆「的方式為其他用戶樹立榜樣,進而刺激用戶寫書評的意願。

內容組織:

整體內容的導覽和索引

基於用戶在使用蝸牛讀書時,既有「閑逛式」的訪問(隨機地去發現一些還不錯的書、書評、領讀人),也有「目的導向式」的訪問(明確想要讀的某本/類書)。因此產品採用了複合式的內容組織形式。

滿足「閑逛式「用戶的訪問:

  • 下拉瀑布流的信息組織方式
  • 蝸牛團隊的內容推薦

讓用戶很容易地獲取能能夠給自己帶來刺激或價值的內容

滿足「目的導向式」用戶的訪問:

  • 搜索導引:對用戶搜索的關鍵詞做信息推薦和匹配
  • 多重維度的書籍分類(學科、職業領域、類型圖書、出版社)

讓」目的導向式」訪問的用戶高效地找到自己想讀的書和想要關注的領讀人

內容流通:

  • 對內流通
  1. 蝸牛讀書運營人員維護和更新 「在讀榜」、「新書榜」、「領讀」書評;挑選優質書評給用戶發站內信。
  2. 演算法的智能推薦
  3. 在書籍詳情頁,推薦熱門書評;基於之前的閱讀習慣,推薦書籍
  4. 依靠用戶關係,將關注人發表的書評推送到我自己的信息流當中
  • 對外流通

產品的運營人員定期挑選優質書評,將其分享到微博、微信、網易音樂等第三方平台上。優質內容的輸出也可以起到產品傳播和用戶的引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對外輸出的書評有文字、圖片、音頻等多種方式。

用戶運營

簡單介紹蝸牛讀書通過微信讀書群對種子用戶的集中運營。

此舉通過對核心用戶的高掌握度,確保產品一直有用戶活躍或貢獻內容;同時可直接獲取用戶的反饋;對外輸出品牌價值。

運營策略:

  1. 蝸牛團隊創建多個讀書群,然後依據不同的閱讀領域、領讀活動,再孵化不同的讀書群。 此舉天然地為每個群找到了一個交流的主題,e.g. 經管 、歷史、外國文學讀書群;《螞蟻金服》共讀群、世紀三部曲七天共讀群
  2. 蝸牛團隊會從產品中篩選出優質的書評、書單,或者新上架的圖書訊息推送每個群,促進用戶活躍
  3. 蝸牛團隊不定期地發起互動話題和領讀活動,持續地向 用戶證明閱讀群的價值,輸出蝸牛讀書的品牌價值。
  4. 運營團隊培養和發現活躍的用戶,引導用戶生產內容,使得普通用戶也可以成為領讀意見領袖。同時,幫助社區內 的用戶建立起關係
  5. 運營團隊注重對用戶的情感維繫

eg. 經常與用戶互動,聽用戶對產品的反饋,給用戶的書評點贊,讓用戶從心理上感受到額外的關注。

活動運營

前期較為固定的兩項活動分別為: 線上讀書會和買時長免費送紙質書的活動;現階段則在大力開展線下的品牌推廣活動。

  • 線上讀書會:領讀人通過微信讀書群帶領用戶閱讀書籍,相互分享讀書心得
  1. 領讀的書籍大都與同期熱點結合,領讀人是書籍的作者、編輯團隊、或者相關領域的學者。e.g.五四青年節,蝸牛讀書聯手崔永元的口述歷史研究中心,舉辦「中國往事」歷史主題共讀活動 ; 「白鹿原」熱播時,蝸牛讀書邀請性別學女博士倪納,從女性主義的視角帶領參與用戶解讀《白鹿原》;《螞蟻金服》出版後,網易蝸牛讀書組織7天共度活動,並邀請作者直播互動
  2. 活動目的

拉動用戶參與:刺激用戶使用產品讀書;在活動結束後,鼓勵用戶創作書評。

強化用戶的認知:滿足用戶在閱讀過程中需要交流的需求,讓用戶感知到了立體化的閱讀體驗。

對於領讀人一方來說,解決他們推廣圖書、自我「品牌」的需求;潛在認知盈餘「變現」需求

問題: 讀書會分享內容 沒有 在蝸牛讀書APP中沉澱,無法對外二次傳播

  • 買時長免費送紙質書的活動

蝸牛讀書分別同中信、磨鐵等合作,開展了買時長送經管書、送「王小波系列圖書」,送政治歷史紙質書的活動。

  1. 活動目的:對蝸牛讀書來說,低成本地獲取包年活躍用戶 ;對合作方來說,解決出版社長尾書的庫存問題,畢竟除了贈送如《明朝那些事兒》的暢銷書以外,還會搭送長尾書籍。
  2. 活動的風險:用戶對長尾書籍的接受度。
  • 品牌推廣活動

網易蝸牛讀書是今年3月8日正式上線的。3月到7月這段時間裡,產品沒有進行專門的推廣和投放,主要依賴產品運營帶來自然新增和口碑傳播;同時也有部分自媒體主動安利這款軟體,給產品帶去「自來水」用戶。

進入8月,蝸牛讀書開始了一系列推廣活動。

  1. 地鐵系列活動: 蝸牛團隊抓住地鐵通勤閱讀場景

1.1 「漂書」活動 X 杭港、京港地鐵

活動中,蝸牛團隊準備了兩種形式的閱讀書目。一部分是線上書目,由網易蝸牛讀書的五位領讀人帶來的推薦,它通過現場現場的領讀人書目架和海報來呈現;另一部分是蝸牛主編挑選的上百本優質紙書。

這兩種形式的書目向用戶傳達了蝸牛讀書的產品定位,關注出版類書籍。另外,線上書目讓展現了「領讀板塊」這一別於其他閱讀app的產品功能。而提供紙書,照顧了用戶的不同閱讀習慣,說明蝸牛並沒有把自己放於紙書的對立面,可能還暗含了想逐漸消解載體之爭的理想。

1.2 「理想生活空間」體驗館 X杭港地鐵

迄今為止,蝸牛讀書在理想生活空間里 聯合其他文化品牌,共舉辦了四期 線下活動

第一期: 領讀人@ 王晴溪 分享「書籍教給我的生活美學」

第二期:聯合吳曉波頻道,搭建 「地鐵一隅的那座孤獨圖書館」

第三期:聯合親寶寶app舉辦有關親子關係的講座活動

第四期:聯合 In 同城趴 展開「15分鐘線下約會活動」

第五期:清水姐姐的讀書分享會

2. 「南國書香節「的品牌展會

對於專註於出版類書籍的蝸牛讀書來說,參加出版行業的書展,不僅符合產品定位,而且有利於觸達目標用戶,提高品牌的認知度

3.電視節目「國學小名士」的廣告植入— 品牌強曝光

4.書店系列活動:蝸牛團隊抓住愛書人的「聚集地」

4.1 「中國最美書店周」項目 蝸牛讀書X未讀

面向的是圖書行業的「同行」:實體書店 和 內容供給方—出版社。

同時,展示蝸牛讀書和實體書業是合作關係,非對立面。

蝸牛讀書在參與這次活動的全國各地的書店中,投放帶logo的精美貼紙,並藉機發起了#在最美書店周遇見蝸小牛 #的互動。

4.2【理想的下午】 民謠與詩 X 網易蝸牛讀書

在每個周末的一個下午,一次邀請一位文藝嘉賓,走進一家書店,暢談理想與困惑


5.【網易一見 尋美台灣】

11月9日-11月14日,蝸牛讀書聯合網易LOFTER,邀請10位新知青年,在台北的文化地標里,對話蔣勛、張大春、阮義忠、羅智成四位藝文大咖。

蝸牛讀書全程直播活動詳情;用獎品激勵段內用戶寫下對美的理解或者想問活動嘉賓的問題。


未來的猜想

從運營側來說,筆者認為蝸牛讀書還有不少想像的空間,無論是在內容、用戶、還是活動、相關的運營,都有不少可以優化的點,筆者大概梳理了自己的猜想:

內容運營:

  • 圖書:目前圖書品種的豐富度還有些許欠缺,後續應該是蝸牛讀書的重點之一。此外 ,蝸牛讀書可繼續加強圖書的獨家首發。畢竟圖書是吸引用戶在在一小時外買單的重要因素。
  • 領讀人文章:目前領讀人文章不再局限於書評,主題範圍得到了一定的擴大,但大致可分為人物、書文、書評、書摘、熱點、故事等類別,在數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可開闢專欄運營。內容流通的形式也可繼續嘗試音頻的形式。總之要便於內容的組織和流通,滿足用戶不同場景的訪問。此外,可開拓更多的領讀人資源,邀請他們創作蝸牛平台的獨家文章。
  • 問答板塊:有待開發更多的具有傳播價值和社交屬性的閱讀問題;在用戶回答部分,也有待樹立起調性,稍微降低用戶回答的「門檻」,從而引導用戶積極貢獻內容。

用戶運營:

筆者認為這應該是蝸牛讀書後續深耕的點,尤其是在KOL的引入(孵化)、激勵和留存方面。

活動運營:

筆者推測蝸牛讀書會繼續就各種閱讀場景,聯合網易的其他產品和外部的文化品牌開展活動,用以拓展蝸牛讀書的品牌辨識度、吸引用戶關注、拉動用戶貢獻內容和強化用戶認知。


寫在最後:

3月網易蝸牛讀書上線,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時也被在微信群里耐心對待用戶反饋的工作人員所打動。「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我甚至想著有朝一日能去網易蝸牛讀書工作呢。可是,現實真殘酷的......最後決定收起破碎的心,先將報告分享出來,望各位大神指正。


推薦閱讀:

快餐用戶與正餐用戶
上周交互同學問我:怎麼排產品路線圖
產品經理的套路(例子兩則)
呢喃25
【短視頻 · 一】戰局與戰因:內容產品服務於什麼?

TAG:網易蝸牛讀書 | 網易 | 互聯網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