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靈感,怎麼破?
關注大菲哥,藝術設計留學作品集輔導與申請方案可直擊微信(Jolie_Y98)諮詢。
這一周,我寫不出任何東西,沒有靈感,思路沖不出去。我鐺鐺鐺地Safari 「沒有靈感的時候,怎麼辦?」,然而也未得到我內心期許的任何慰藉。
於是我走進學生們創作的自習室,問「大菲哥現在很苦惱,這周感覺效率低下,出不來東西。你們說我該怎麼辦呢?」學生們笑我說「大菲哥你還會有缺少靈感的時候?」也笑我,教給他們搜集靈感的各種方式,卻滿足不了自己的需求。
到目前,每當我內心煩躁,單曲循環Mad World就瞬間變得平靜、平和。
歌曲里滿滿的負能量,卻能瞬間把我拖回正軌,是我努力向上走的雞湯。因為我理解,我所珍視的一切,在別人眼裡,在整個宇宙中,一點兒都不重要。既然如此,我沒有必要害怕什麼,更沒有必要自尋煩惱。
而現在,我沒有靈感,那就先放下工作,去盡情看書吧~
要說讀書的意義,那就是伴隨一切書中的景象,我慢慢地擁有了處變不驚的內心和保持內外平衡的能力,並不斷接近張榮寰對文化的定義,嘗試去做個真正的文化人。
「文化就是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讀書就如同做教育:讀完一本接一本的書,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學生。當TA們進入國外,左手繁忙的學習,右手新奇多彩的生活,也許慢慢地,我們便從TA們的記憶中褪去。順著通訊錄從A滑到Z,不免心中有點失落。
要說教育的意義,那就是我們做老師的像是書籍,得先自己有厚度,才能讓閱讀的人感受到深度。
事實上,「讀書」與「教育」這兩件事,都是一個連鎖效應。當你讀過越多的書,你就越容易有自己的觀點和內涵;當你輔導過越多的學生,你就越能創造出符合學生需求,有益於學生成長的教育模式。 若以功利之心去讀書,總會覺得讀書無用。同理,若以功利之心做教育,總歸做不長久。
所以在上周日(11月5日),大菲哥與工作室的老師們帶著學生一起去看了「2017 · abC 北京站 x 異視異色『不止漫畫not least, comics!』」展覽。
本想著是讓學生在展覽中去看看新鮮的平面 / 漫畫設計、學習書籍裝訂的不同方式、交流藝術家創作的思路以及捕捉一些靈感去幫助自己做出成品,但遺憾的是,學生們對展覽並沒有想像中的關注和熱情,更多人像是走個過場般草草了事。
實際上,我和工作室的老師們仍覺得現場有很多東西都值得被尊重和讚揚。比如,
規模上:國內外15家與獨立漫畫書籍的出版、印刷及發行的單位 + 50位藝術家帶來了近200件精美的出版物和作品。
內容上:來自本土年輕漫畫家的作品、港台地區發行的雜誌 & 書籍、獨立書店收藏的稀缺漫畫、引進的國外版權、獨特的周邊產品以及精美的裝置藝術將不大的展廳裝點得滿滿當當。
你可以在書架邊隨心閱讀國內外出版單位提供的漫畫作品,可以聆聽活動組織方承辦的藝術家Open Talk, 觀看有趣的動畫及紀錄短片,在便利屋吃到你"really want"的童年回憶。
當然,作為藝術生你更會關注到這些作品的內容有沒有意思,是否可以引發你的思考,畫功、人物形象設計、創作及展現形式、印刷選材及效果等等技術活做得好不好。
現場,我們無法剋制的買了很多精美的作品和周邊。一是因為真的喜歡,二是也想要表達對國內外原創藝術家的支持,支持創作者們在大多數留學生都要吐槽國內創作環境不好的情況下,還能保持對創作的初心,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賦予其一定的商業價值。
看著學生們,我能想像到當TA們畢業後要面臨的就業形勢和獨立創作的環境,可我想像不到TA們是否能夠平衡好心態,不為外界所干擾,將別人瞧不上的想法做成實物。如果眼高手低,總是不去參與,不去思考,不去動手嘗試,我們學習藝術設計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呢?
讀書不能浮躁,做教育也如此。不要等自己沒有付諸行動的想法被別人實施出來才去後悔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