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位13年電影人的自述:為何越有錢 中國電影卻越拍越爛?

現在這個時代,拍電影不需要引人入勝的劇情,不需要富有邏輯的剪輯,甚至不需要演技,不需要內涵,甚至不需要導演......只要一群長得好看的「小鮮肉」站在那裡,眼神空洞的念念台詞,再生硬的笑笑,就可以在電影院攬下幾億元的票房。值錢的並不是內容,而是「小鮮肉」。

馮小剛說,中國垃圾電影遍地,一定和垃圾觀眾有關。王思聰則表示,中國太多垃圾電影,中國導演有很大問題。但歸根結底,都是中國電影的問題。

IP改編的電影成為趨勢,國產電影票房也接連取得突破,但內容質量卻在不斷下降,許多觀眾將矛頭指向了電影人和主創團隊,是因為他們的不成熟和浮誇導致了國產電影遭遇了口碑的「滑鐵盧」。

罵聲之下,作為一名在行業里摸媽滾打13年的電影人談焱(化名)卻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喊冤」:「電影的創作上,有太多不得已,有太多現實的問題要解決。」

文 | 楚楚、熊熊(熊出墨請注意)

商務合作、約稿等,請加QQ:6991084

第一個五年(2004-2009)

有錢了才能談「情懷」

談焱在2004年畢業後與三個小夥伴低價買下一家瀕臨破產的影視公司,自此踏上了電影追夢之路。

「那時互聯網剛剛興起,還沒那麼『玄乎』,電影這一塊還是蠻傳統的。」談焱說,在傳統的電影行業里,像他們那樣的小機構,沒錢又沒有口碑的話,只能接一些電影的「零配件」,比如拍攝團隊借出、部分特效後期等等,甚至可能淪為電影設備「倉庫」。

2009年,意識到只做「二級團隊」是很難長久發展的談焱決定做一部真正的電影。「雖然有點頭腦發熱,但的確是不想在給大劇組打下手了。」談焱告訴熊出墨請注意(ID:xiongxiongbiji),當時周圍人知道他的想法後都覺得他們瘋了。

了解電影工業流程的人都知道,製作一部電影,要經過籌備、拍攝、後期、審查多個環節,就單籌備環節就還細分為劇本編寫,腳本制定,確定主創,拍攝許可證(現已取消)申請等等流程。儘管很複雜,但談焱和團隊還是全情投入。當時創作的藍本,就是身邊一位少年追求自己鋼琴夢的故事。

不過,2009年的電影市場投資並沒有那麼熱,能拿得出手的國產電影大多都是大機構的大手筆,談焱告訴熊出墨請注意,在當時能夠斬獲2-3億票房就算是爆款了,比如當年的票房黑馬《非誠勿擾》。

正因為如此,那時許多民間資本並不願意投資小機構電影。「或者說他們壓根看不起文娛產業,08、09年樓市大熱讓許多資本機構更青睞投資於看得見摸得著的房地產。」談焱當時無奈之下,只好跟親朋好友借了25萬,全部投入到電影的拍攝中。

「90年代中期王中軍借了30萬投資《甲方乙方》,可以算是大手筆了,可是在2009年,25萬真的什麼都不是。」儘管經費預算被壓縮到極致,但談焱的第一步電影終於開拍了。

儘管沒有任何大牌卡司,沒有一個能叫的上名的演員,團隊每個人都是身兼多職,所有拍攝用的道具中「二手貨」,都已經算是比較新的了。

然而,由於經費限制,不論是拍攝、剪輯還是畫面感,都透露著濃厚的「鄉村味」,談焱非常無奈,這雖然是他們團隊的處女作,但還沒到成片他就已經完全失望了。

背上25萬元負債的談焱此時才明白,「預算」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有多麼重要,「有錢了才能談所謂的情懷。」這樣一部「粗製濫造」的電影最終以夭折告終。

尤其是隨著華誼兄弟2009年上市,民營電影公司也開始藉助資本的力量蓬勃興起。在這之前,市場經歷了近20年的探索和市場啟動期。

第二個五年(2010-2015)

「有錢」了卻發現「橋段」已經「身不由己」

從2010年開始,樂視影業、阿里影業和萬達影業也跨界進入影視投資和製作領域。在投資領域,以文化產業基金的形式來投資運作影視項目的模式日益成熟,紅杉中國、經緯創投、天堂矽谷、IDG資本等PE巨頭也開始布局。

儘管格局未定,但電影行業迎來了一個最好的時代。強大的演員陣容、華麗的場景、名導演的背書、炫酷的特效......一部具有十足看點的電影可以說背後離不開「資本」的助推。動輒上億身價的「小鮮肉」陣容,更讓電影成為「巨頭們」的遊戲。

票房數字也在飛漲。2009年,國內電影總票房是60.2億元,2013年217.7億元,2014年達到296億元,2015年達到了近十年來中最高漲幅,440億元漲幅超過50%。

談焱的團隊為了生存,不得不繼續充當大型劇組的「苦力團隊」,同時也接一些商業廣告、宣傳等,但「拍電影」的夢想仍然是他和團隊的「情懷」和「夢想」。

一次偶然的契機,在一位朋友的介紹下,他接觸到了一個很打動他的好劇本。與「處女作」自己投錢不同的是,談焱這次決定先找投資。

談焱告訴熊出墨請注意,劇本雖好,但拍出來的電影到底能不能叫賣又叫好其實他自己心裡也沒底,畢竟從劇本到上映中間還要經歷好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仔細把控,如果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給最後的成片帶來影響。

「所以許多投資人也是如此,無論是電影還是項目都一樣,他們只能通過劇本和商業計劃書判斷未知的未來。」談焱解釋道,資本作為電影啟初參與的一方之一,幾乎要跟隨電影經歷十分漫長的製作跨度,所以對於難以判斷的票房結果,畢竟這是他們唯一的回報來源。所以他們在看不清未來的情況下,他們大多會選擇觀望。

退而求其次的談焱只能選擇另一種「來錢」的辦法。那就是「商業贊助」。當是談焱的團隊在圈子裡已經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仍然需要至少3到4家贊助商,才能滿足整部電影的拍攝製作。但這3、4個贊助商也成為了電影製作團隊的「衣食父母」,不,可能是「上帝」。

既然是商業贊助,那麼免不了要植入廣告。「電影里出現的公交車上的廣告是商超的,主角手裡拿的手機是品牌的,就連演員都不能好好喝水,要喝純牛奶,見縫插針式的廣告的確看著不舒服。」談焱和主創團隊對於這樣的植入顯然是不滿意的,但礙於經費與贊助商的問題,他們也不得不妥協。

但令主創團隊沒想到的是,在經歷了一番廣告植入的調整之後,贊助商開始「變本加厲」了。這家需要「突出」自己的產品在電影中的位置,那家想讓自己的產品在劇情中看起來更加「自然」。都要求在後期製作商「下功夫」。

「全部都想『指點江山』,讓自己的品牌更突出,結果劇情也改了,故事多少也變了,有些地方變得更不自然了。」談焱還強調,基本上所有贊助商的代表都有「朝令夕改」的毛病,這樣一通改下來,整部電影便成了「牛皮蘚」,「大家都在震驚內地版《深夜食堂》被植入成那樣子,但對於我們熟知影視的人來說,也都能理解,有時候真的是身不由己。」

有錢了,對於影視主創團隊來說是一件好事,這意味著能夠請到較為可觀的演員陣容,有更多的預算投入拍攝和製作的流程。然而伺候好贊助商這一幫「上帝」之後,作品可能也就不大「對味」了,一部部商業味道濃厚的片子讓觀眾無法忍受,為了突出贊助商產品而生搬硬造的劇情讓故事情節大打折扣。

「雖然這部電影最後過審上映了,但在一輪罵聲之後甚至沒有人記住這部電影的名字,豆瓣上甚至連評分都沒有。」談焱覺得,這甚至比「處女作」夭折還可悲。

實際上,他的經歷也折射出資本蜂擁而至的另一面:綁架了影視行業的資本,曾經以他們的方式「亂入」,給影視行業帶來泡沫的同時,也催生了一系列爛片。

「好奇心日報」在《2015年你看過最後悔的電影是什麼?》的讀者調查中評論,2015年儘管電影市場又增加了100多億票房,但觀眾並不是受益方。每看一部好電影,往往有十部爛片在後面等著坑你,一年下來 350 多部院線電影,能讓你「不齣戲」的片子到不了 30 部。有大導演、大製作和大明星參與的《何以笙簫默》、《九層妖塔》、《小時代4:靈魂盡頭》、《梔子花開》、《澳門風雲2》等都榜上有名。

對於電影人來說,更多需要考慮不僅僅是依賴資本和向資本妥協,還需要學會與資本博弈。

進入第三個五年(2016年-至今)

被「資本綁架」的IP熱不會持續太久

之後則是資本的虧損和出逃。一個最直觀的數據還是來自票房。2016年上半年,國內電影票房僅完成247億元,三季度這一數字為354.4億元, 全年票房距離前一年機構預測的600億元相差甚遠。

即便是此前最流行的「明星+IP組合」也失靈了。以《爵跡》為例,不僅電影票房沒有重現《小時代》的好成績,口碑更是一路下滑,其在豆瓣評分只有3.8分,成為了郭敬明的滑鐵盧。《爵跡》的失利,不僅使資金重壓之下的樂視影業相當難堪,參與其中的騰訊影業也受到牽連,總票房3.8億,連成本都沒能收回來。

「IP化的電影其實內容上還是可圈可點的,但前提的IP化得尊重原著。」談焱告訴熊出墨請注意,一般可以作為IP化的電影,IP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也絕對不會有任何製作團隊願意挑選一個「不入流」的IP進行電影的改編。

然而想將IP改編成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並不是那麼簡單,在談焱看來,問題恰巧就出在「資本」上了。

「除了創作團隊,投資方也會選派代表加入到主創的陣營中來,雖然也是影視或者泛影視業界的人士,但他代表的是資方的利益。」談焱告訴我們,他與團隊曾在2016年底參與到一部IP電影的製作中,而在IP改編成劇本的過程中,原作者與投資方產生了大量的分歧。

「對於投資方來說,他們只對結果負責,所以在IP的改編上,就是抱著一種隨便改改然後賺錢的心態,逐利是他們的本質。」他告訴我們,有許多原著作者卻是希望能夠將IP最大程度的還原、優化,讓改編的電影看起來更好看。

然而想花心思改編,優化影片的每一個細節,這顯然不符合投資方「逐利」的訴求,單單改編這個環節,投資方與原作者的理念就已經是「背道而馳」了。

「如果這一項合作還得繼續下去,就必須要有一方妥協,然而最終妥協的無一例外都是原作者。」談焱告訴熊出墨請注意,投資方一向都是十分強勢的,因此資本「綁架」了主創團隊,甚至肆意改動、調整原著作內容,為的只是內容上更加「商業化」。所以很多國內IP改編卻不倫不類的電影,都是資本逐利「殺雞取卵」的結果。

「不否認有一些主創團隊一開始就打算和投資方一起創造一部IP『商業片』的,但更多的是妥協。」談焱說。

然而許多經過這樣隨意改改的IP化電影,動輒就能斬獲幾億甚是十幾億的票房,投資方可謂也是賺的「盆滿缽滿」。對此,談焱卻十分無奈的表示:「IP電影消耗的還是IP本身的粉絲資源,許多粉絲沖著原著去看的電影,但結果卻發現不是那麼回事,一點都不走心。所以電影雖然賣座,但是口碑如何看看『豆瓣』評分不就知道了。」

IP電影越改越多,但「爛片」也越來越多,就像知乎上的一條段子那樣,「輕輕鬆鬆就能賺錢,為什麼非要勞心勞力呢?」

「這個鍋都要背,但不止電影人背,資本要背,市場也要背。」談焱表示,明明是個爛主意,還想要圈一筆錢,這已經成了中國電影產業的「頑疾」。

不過,在談焱看來,在觀眾在娛樂消費上逐漸理性的趨勢下,這種「圈錢」的日子相信也很快就要走到頭了,如何通過口碑推動電影產業的發展,除了電影人之外,也是市場與投資機構都應該考慮的問題。

文 | 楚楚、熊熊(熊出墨請注意)

商務合作、約稿等,請加QQ:6991084


推薦閱讀:

周末假期里一起來場金融電影馬拉松吧!
秦昊,一個不羈的東北爺們兒
《南極之戀》楊子姍演技入心,戀愛的小女人戰勝全世界
驚艷了2017、溫暖了寒冬的劇情片還有這樣的影市變化
《至暗時刻》

TAG:電影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