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片人劉嘉濤:留美8年 從金融「跨界」到電影行業

2017下半年,中國電影圈最火爆的話題,莫過於「現象級」電影《戰狼2》以接近50億元登頂中國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並在刷新中國票房紀錄之後又代表內地角逐「奧斯卡」,引發業內對影視文化產業投資的討論熱潮。

「《戰狼2》算得上是中國電影人尊重電影創作規律的誠意之作。」在電影製片人劉嘉濤看來,這兩年中國電影票房整體都不錯,與金融工具的介入不無關係。

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金融碩士學位後的劉嘉濤目前在倫敦大學卡斯商學院完成博士學位的課程,出身金融背景的他熟知美國的製片體系,去年以總製片人的身份參與到姐姐劉嘉琪導演的影片《愛無國界》中,並且斬獲6大歐美國際電影節獎項。

儘管這部主旋律宣傳「愛」的電影並沒有用到很多金融工具,但在劉嘉濤看來,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新興的金融工具已經在影視行業嶄露頭角。

文/楚楚(熊出墨請注意)

商務合作、約稿等,請加QQ:6991084

電影背後 金融作用中美大不同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和金融資本助推分不開。

巨星加盟、各種技術特效加入、大咖導演的背書......已經成了當下電影宣傳上的「標配」,許多電影在上映之後內容並沒有讓觀眾留下過多的印象,卻讓觀眾「感嘆」製片團隊完全「不差錢」。

儘管在票房上,中國的電影一直在突破,但在金融圈的一輪跑馬圈地之後,電影圈卻是遍地「奇葩」。

「這主要與中美兩國在影視金融化上的運用不同造成的。」據劉嘉濤介紹,在中國,隨著這幾年經濟的高速發展,高凈值人群的增加,許多高凈值人群通過私募股權的方式也參與到電影的投資上來,而相對於中國影視產業中規中矩的投資方式,美國更顯得多樣化,除了私募股權的方式以外,還有實物期權、過橋融資(簡稱「橋債」)等多種方式並行。

儘管金融方式更為多樣化,但美國投資人對於風險的把控意識也很強,因此整體票房比較穩定,很少會出現驚人天際的數字,而中國一些有金融資本介入的電影有時會出現一些讓人不可思議的票房結果。

中美製片行業的差異所致

在資本的推動下,中國電影產業的規模顯然已經可以「比肩」美國好萊塢,然而在口碑上卻還是相差甚遠。

中影股份總裁江平對此深有感受:「中國電影最不缺的是錢,但大部分不是來投資的,是來投機的,當然有一部分是來投奔、投靠的。」

久而久之,在中國的電影產業就形成了一個「怪圈」:電影賺錢就行,請幾位「鮮肉」就可以了,內容只要買個IP就行。

「這兩年中國電影票房確實不錯,但是能夠真正拍出有意義,有深刻含義的電影並不多,商業電影哈哈一樂就過去了。」在劉嘉濤看來,中國電影之所以「內涵」欠缺,其根源在於製片體系的機制上。

「中國製片人指向性很強,根據收益和票房來選劇本、選演員、選導演,因為這些因素都會左右到觀眾對於這部電影的看法,最終影響票房,所以中國製片人選片的動力和考慮角度更多在這裡。」劉嘉濤強調,中國電影的製片模式,更多是以「收益」作為需求導向。

而在美國,通常採用的是獨立製片模式,與中國製片人大部分隸屬於影視公司不同的是,美國的獨立製片人對影片有著絕對控制權,「從劇本題材的取決,製作經費的籌備,導演的選擇,整個攝製團隊的組建以及演員的挑選等等,都是由製片人一手負責完成。」劉嘉濤告訴《熊出墨請注意》,獨立製片人並不是說就不需要考慮商業化的問題,相反,製片人作為導演的服務方,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資源為導演和創作團隊更好地完成影片的製作和發行提供服務。「美國製片行業更願意去尊重原著,而不是說我這個片子拍出來一定要多少票房,但國內可能會先去把前景勾勒的很好很完美,再去拍攝。出發點和立意是不一樣的。」

劉嘉濤與全球領先的視覺特效公司The Third Floor創始人兼CEO Christopher Edwards

的確,拿已經拍了6部的蜘蛛俠系列電影來說,儘管距離第一部電影上映已經過去15年,且每部影片情節套路都大同小異,但仍然吸引著觀眾追隨。其核心原因就是製片人對於原創的尊重和創新意識,「製片人在拍新集的時候不會去過多借鑒之前的影片,而是完全根據原著進行新的創作,即便主線不變,也會給故事一個新的背景。」在劉嘉濤看來,相比之下中國的製片對於電影作品的期望收益更為嚴謹,並且在影片的籌備的過程已經有了大致的預見性,雖然控制了風險,但是在某種程度而言,卻阻礙了電影故事原本的創造性,使得影片拍出來過於「資本化」。

用金融賦能影視行業

實際上,不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在尋求金融與電影行業之間的平衡。「既不神化資本對電影的影響,也不要過分誇大影片製作和發行中所使用到的金融工具對電影的影響。」在劉嘉濤看來,金融最大的魅力是作為一種資本運作的工具,幫助電影產業更好的發展。

美國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的Robert Merton教授曾提出一種利用實物期權的方法來預估影片的從前期籌備到後期的分期發行盈利的定價演算法的設想。具體來說,是將某部電影分成多期或者多個系列,從籌備到拍攝,把電影作為期權提供給投資人,影片的票房變化就好比是電影本身內在價值不確定性的變化,電影質量和其未來收益表現的越好,票房越好,後期的期權增值越高,進而早期的期權投資者獲得的收益也越高。這一定價估值方式更取決於決策制定者對於市場的嗅覺和對項目本身的深度理解,在影視行業也就是製片人。

劉嘉濤十分認同這種方式,在他看來這種演算法能夠大大增加投資人對影片投資的信心,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影視投資人和製片人對於電影金融應用的整體認知。

而在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創新金融方式參與到電影行業。比如由89位眾籌投資人作為「聯合出品人」,共同投入780萬元參與投資的《大聖歸來》,「這種金融方式非常標新立異,這在中美都是很少見並且很冒險的一種嘗試。」在劉嘉濤看來,《大聖歸來》用8億票房證明了新興的金融工具在影視行業已經開始嶄露頭角。

的確,眾籌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手段,是實現社會資源整合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對於有創意有實力但卻缺少資金、營銷渠道等資源影視創作團隊來說,眾籌能夠起到良好的扶持作用。根據公開報道稱,在《大聖歸來》成為票房「黑馬」後,投資人們兌付時預計可以獲得本息約3000萬元。

「姐弟檔」闖蕩好萊塢

從左到右:劉嘉濤、《超人歸來》製片人Gilbert Adler、劉嘉琪

「《愛無國界》是我作為電影製片人的處女作,我是本著冒險和學習的精神去製作這部影片。」儘管留美多年碩士、博士相關專業都是與金融有關,但劉嘉濤並不認為選擇做製片人為職業是「跨界」。在他看來,金融作為一種資本工具,能夠賦能各個行業。

當然,從事影視行業,和姐姐劉嘉琪在美國做導演是密不可分的,俗話說得好,「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姐姐有她的電影夢,作為弟弟我也希望能夠儘力去幫助她實現這個夢。」在劉嘉濤看來,這恰恰反映了製片人和導演之間的關係:拍電影就好比孕育一個新的生命,而製片人在的位置就好比一個產科醫生去幫助這個生命降臨世界。

在《愛無國界》斬獲6大歐美國際電影節獎項以後,如今劉嘉濤已經開始籌備下一部合拍片,依然是姐弟檔:姐姐做導演,劉嘉濤則為總製片人。

「新片主要講述在海外發生的故事,目前在考慮是在美國取景還是在歐洲。」據劉嘉濤介紹,中美合拍對於他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可能在製作團隊的專業性和文化差異上都會產生碰撞,「我很期待這次新的挑戰,也是對自己成長的一次考驗。」

在新片中,劉嘉濤也準備嘗試用「橋債」的方式來覆蓋影片拍攝的部分成本。

據他介紹,橋債並不是美國影視融資的主要金融工具,而是相當於一個短期信託,一般用於影片拍攝前期來實現投資人的要求,比如投資人在影片拍攝前可能會要求製片人承諾僱傭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來參演以保證影片的票房收益,那麼製片人可以通過橋債的方式與目標明星演員簽約,然後獲得資本方的資本介入。

「一般來說,單次橋債為幾百萬美元,最高不會超過2000萬美元的金額。」在劉嘉濤看來,儘管美國的影視金融方式比較多樣化,但並不是所有的融資方式都適用於中國電影市場,「對於每個影片的獨特性和市場動態變化,選擇合適的金融機制去進行融資也成為了製片人未來的一個挑戰。」

文/楚楚(熊出墨請注意)

商務合作、約稿等,請加QQ:6991084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金融 | 中國電影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