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去造車 董明珠阿姨到底在跟誰賭這口氣?

儘管還在「緋聞」階段,但董阿姨的造車夢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根據《南方都市報》報道,9月18日,有一汽集團內部人士向南都記者確認,董明珠及其團隊已經兩次考察一汽夏利,並表示二者合作造車的可能性很大。

從格力收購珠海銀隆受挫,到董明珠以個人名義投資珠海銀隆,再到如今考察一汽夏利,似乎董阿姨的「造車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文/熊熊(熊出墨請注意)

商務合作、約稿等,請加QQ:6991084

造車夢的一波三折

和此前賈躍亭造車類似,董明珠對「造車「一直很熱心,但卻沒有得到認可。

去年11月份,珠海國資委發布通知稱:董明珠已於10月下旬被免除了在格力集團的董事長職務,此後僅擔任格力集團的子公司「格力電器「的董事長、總裁及法人。這在業界看來,很大程度是由於董明珠受到了自己提出收購銀隆方案的影響。

然而從現在來看,從當初收購銀隆被否到董明珠自己入股,都是為了兩個字「造車「。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珠海銀隆是一家專門從事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電動車驅動系統總成等的高科技企業,並且在2008年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

而在格力收購珠海銀隆一事受阻後,董明珠仍然沒有放棄造車。2016年底,董明珠宣布以個人身份,攜大連萬達集團、中集集團、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公司、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珠海銀隆簽署增資協議,共同增資30億元,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截至今年3月31日,珠海銀隆註冊資本11.03億元,董明珠個人持股17.46%為第二大股東,且擔任珠海銀隆董事兼名譽董事長。

繼今年8月攜銀隆投資150億在洛陽造新能源汽車後,9月15日,董明珠再砸150億要在洛陽造機器人,還將入股洛陽軸承參與國企改革。這次格力電器「牽手」洛陽,將共建中國洛陽自主創新智能製造產業基地,這也是格力落子河南的第三個「大手筆」投資,項目佔地5000畝,總投資約150億元,一次規劃,分期實施,全部建成後預計實現年產值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從想通過格力到最後自己掏腰包投資,董阿姨算是克服重重阻礙,走出了造車的第一步,儘管這與此前董明珠說「收購新能源企業,格力就是要造汽車」有明顯差異。此外,從實際情況來看,珠海銀隆的優勢在鈦酸鋰電池技術,在整車製造經驗上非常薄弱,汽車生產線也不夠完善。

如果董明珠真的想要把造車納入正軌,把格力電器在電控、智能製造、電機和精密模具的布局效益最大化,還需要伺機進入乘用車領域。

從這個角度來看,董明珠看上一汽夏利也不足為奇了。

儘管由於產品研發滯後、品牌定位不清晰等問題,一汽夏利在近年來整體產品銷售表現每況愈下。

一汽夏利半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上半年營收為6.23億元,同比下降37.9%,凈利潤虧損8.68億元;報告期內銷量僅為1.15萬輛,同比下降39.4%。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汽車市場中自主品牌拼的是性價比、新能源和智能,而一汽夏利在這方面儲備不足,競爭力也越來越弱。在央企混改的大背景下,一汽夏利當前最值錢的就是殼資源了。

業界人士分析認為,天津一汽夏利雖然連年虧損,技術相對落後,但作為一家有幾十年造車經驗的老企業來說,擁有成熟的整車生產線,這可以幫助董明珠布局產業上下游,早日實現新能源汽車的量產。但在目前的情況下,想要轉虧為盈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格力電器的困境

當然這只是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整個空調行業甚至傳統家電行業都面臨著疲軟和轉型的壓力。海爾在2009年收購日本三洋之後,又在今年收購了通用電氣GE的家電部門布局海外市場,美的則收購了世界知名的機器人製造商庫卡,進入高端裝備工業機器人領域。格力電器在空調領域的領先也成為其轉型和多元化的桎梏。

在空調行業,格力一直是領先者。格力電器2016年年報顯示,格力家用空調產銷量自1995年起連續22年位居中國空調行業第一,自2005年起連續12年領跑全球。

格力的成功有多方面因素,大規模製造、低成本優勢、人口紅利、城鎮化加速、房地產的火熱等,共同推動了中國家電企業的崛起,而空調行業由於其輕資產的運作方式更為突出。簡單來說,就是經銷商先款後貨,供應商延遲付款,以最小的資金占用實現收益最大化。

曾經的空調老大春蘭多元化失敗一蹶不振,格力卻憑藉專註一路走上千億,成為空調寡頭。規模優勢讓格力獲得了強大的話語權,一家獨大掌控上下游,凈利率13%獨步天下。

但與此同時,格力也被質疑業務結構太過單一,大部分營收都依靠空調業務。於是,最近幾年來格力一直希望實現多元化發展。據了解,這幾年來格力先後涉足冰箱、空氣凈化器、凈水器、電飯煲、加濕器、手機等眾多家電品類,但在營收上收效甚微。

格力手機更是成為業界的一個笑話。不論董阿姨如何拚命安利格力手機,和雷軍打賭、碰瓷華為,也無法改變手機銷售慘淡的事實。根據公開報道統計,從2015年至今已經發布的三款手機,第一款手機銷量在10萬台左右,第二款手機上市一年多銷量大約在2.5萬台左右,今年6月份發布的「色界」,還因上市首日被網友曝出近8台的銷量,成為熱點一度引發幾千台的銷售額。而這些數據遠遠低於董明珠當初所說,一天賣10萬台,一年賣3600萬台的預期。

格力電器的營收依然大部分靠空調,2016年空調營收仍然占格力電器總營收的83%,僅比2013年下降了3個百分點。

這實際上也是格力最大的隱憂。最近五年,格力電器營收增長率從37.3%、19.9%下滑到16.6%,2015年下跌28.2%,總營收跌破千億。董明珠自己也承認,格力已經觸到了天花板。

很顯然,格力的手機失利、多元化進展緩慢與其一成不變的工業時代的打法有關:非常用功,把手機當作耐用工業品來設計、製造和營銷,這與快消時代的節奏和文化格格不入。但跨界是格力電器或者說是董明珠都必要要走出的路,但接下來該怎麼走依然是個難題。

是夢想還是執念?

業界對於董明珠入股一汽夏利,布局新能源汽車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董阿姨棋行險招,但卻離造車夢又近了一步,畢竟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新能源汽車都是一個趨勢;但另外一種觀點卻認為,造車只是董阿姨自己不甘心的執念,因為不甘心業界評價格力「除了空調,什麼都不成功「。

事實上,從希望格力收購珠海銀隆到最後自掏腰包再到如今的格局,董阿姨所走出的每一步都備受質疑,外界認為正是因為其偏執,才導致格力深陷漩渦的困局。然而,董明珠骨子裡一直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偏執勁兒,這也是董明珠排除萬難也要造車的原因所在。

然而,儘管在造車路上,董明珠將面臨著比空調、手機更為長的產業鏈,而整體配套技術也並非短期通過收購、整合就能解決,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資本以及技術積累和耐心。但這對於已經60歲仍然心懷夢想、披荊斬棘的董明珠來說,是一個勇敢的壯舉,我們仍然希望能夠將更多的祝福留給心懷夢想的人。

造車是夢想還是執念,恐怕只有留給時間去評判。

文/熊熊(熊出墨請注意)

商務合作、約稿等,請加QQ:6991084


推薦閱讀:

汽車行業生態體系
從技術角度徹底分析本田機油門事件
汽車也「吃雞」?2017年銷量看誰能吃上雞
國內主機廠分布圖(最新版)
外觀同樣激進,科沃茲和福睿斯怎麼選?

TAG: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董明珠 | 汽車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