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思維 | 深入淺出解釋「第一性原理」

中國的互聯網知識媒體們從2017年3月份開始討論這個「第一性原理」。互聯網從業者們如果還不知道「第一性原理」,那說明落伍了。(斷句很重要,請把前三個字一起讀,如果因為分開讀而導致你產生別的想法,說明你的關注重點在後三字。)

「第一性原理是超越因果律的第一因,且是唯一因,同時第一性原理一定是抽象的。」把這句話翻譯成普通話就是:第一性原理是事物惟一的源頭,是抽象的,而且比因果律更高級。(為什麼還是拗口),這個理論告訴我們,看透事物的本質,要把事物分解成最基本的組成,從源頭解決問題

因果律是指所有事物之間最重要、最直接(可以間接)的關係。表示任何一種現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因果律與時間次序的關係是與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絕對時空觀自然相容的。在絕對時空觀下,時間是一個參量,與空間、物質和觀察對象等無關。任何事件可以為一個時間所唯一標定,兩件事情的時間次序是絕對的、唯一的。宇宙從大爆炸那刻,已經決定了整個宇宙的形態。

兩千多年前, 亞里士多德對於第一性原理是這樣表述的:「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

第一性原理也不是一個新概念,是個計算物理專業名詞,廣義的第一性原理計算指的是一切基於量子力學原理的計算。第一性原理就是從頭計算,不需要任何參數,只需要一些基本的物理常量,就可以得到體系基態的基本性質的原理。

第一性原理至少抽了100頭大象。還記得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方程E=mc2(能量=質量*光速的平方)公式嗎,這就是把物質和能量的關係用一個最簡單的公式表示出來,實現了宏觀世界的大一統。這就是宏觀物理世界的第一性原理。歐幾里得幾何學的五條公設,其中一條是任意兩個點可以用一條直線連接。這五條公設被亞里士多德稱為第一性原理。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是PayPal貝寶、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環保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Tesla)以及SolarCity四家公司的CEO。除了造特斯拉電動汽車,還造火箭發射火箭運衛星,還認真的提出了火星移民計劃。他是現實中的鋼鐵俠,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他。

為什麼2017年這個原理會突然在互聯網火爆起來,創業者們如獲聖經各種解讀,每個創業者見到投資人被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你這個商業模式第一性原理是什麼。問的創業者汗如雨下,回去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查資料。

為什麼投資人會這麼問,這是因為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告訴大家他成功的秘密是運用了第一性原理作為思考的框架:打破一切知識的藩籬,回歸到事物本源去思考基礎性的問題,在不參照經驗或其它的情況下,從物質/世界的最本源出發思考事物/系統

「我相信有一種很好的思考架構,就是第一性原理,我們能夠真正地去思考一些基礎的真理,並且從中去論證,而不是類推。我們絕大多數時候都是類推地思考問題,也就是模仿別人做的事情並加以微幅更改。但當你想要做一些新的東西時,必須要運用第一性原理來思考。」埃隆解釋說。

在製造電動車特斯拉的過程中,最大的成本來源於電池組件。研發團隊發現電池組件成本要600美元/千瓦時,但埃隆運用第一性原理思考,把電池分為各種金屬元素以及其他成分,再對生產流程、產地、供應鏈每一部分進行優化,最終將電池組件成本降低到80美元/千瓦時。

開發火箭的時候,馬斯克思考的第一步就是「組成火箭的材料有哪些」這一根本問題。答案是:航空用鋁合金,還有鈦、銅和碳素纖維。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這些材料的市場價格是多少?馬斯克得到的答案是火箭的製作材料所花費的金額僅僅是火箭整體開發費用的2%。 這個比例如果和其他機械產品相比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從此以後他便開始將「大大降低火箭的總成本」作為開發的根本問題。

人們思考問題的時候,習慣採用類比思維也稱為比較思維,比如買彩票的會去分析過往每期的中獎號碼,試圖找出規律。更別提股民們分析股票周期,經濟周期,房地產行業分析喜歡和美國、日本同時期的變化趨勢相比,試圖找出中國的房地產房價未來走向是跌還是繼續漲。類比思維在過去的時代也許可以用,一個時代跨度很長,發展緩慢的時候,變化並不大。但是在如今信息增長爆炸,每天都有創新,人類崇尚顛覆式思維的時候,找規律似乎已經難以適應時代變化了

應用到工作中,如果你做為一個管理者正在帶領一個研發團隊。業務部門反映研發團隊對業務支持響應太慢,一個業務需求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研發效率低就成了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通常的做法就是讓大家加班,於是互聯網科技公司天天燈火通明,一旦有人不想加班了,leader就說哪有程序員不加班的。

這樣的leader就是習慣性的從別人的經驗里複製過來,這就是類推思維,簡單的認為提高效率就是在指定時間段里做更多的事。實際上效率並沒有提升(單位時間產出並沒有增加),因為這樣的做法實際上人員的效率並沒有提高,只不過是通過增加時間來增加產出。

用第一性原理怎麼解決問題,先找到事物本源——效率可以定義為單位時間產出。先把研發過程按時間段分為需求明確、編寫程序、測試程序、系統程序上線幾個階段。然後再把每個階段細分,例如需求明確階段,需求明確階段可以細分為產品經理原型製作、產品經理與研發經理需求討論、研發經理分析需求、研發經理進行排期幾個階段。

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在於過程銜接是瀑布式工作,上一環節完成再交給下一環節,是典型的串列工作,就像接力賽一樣,任何一個環節慢了都導致整個過程慢。每個階段都可以一直細分下去,找到無法切分的時候,所有的問題節點都能被發現

那麼如何解決呢,把瀑布式開發過程演進成螺旋式迭代開發,在產品原型製作的時候,研發經理就開始與產品經理進行需求討論,產品經理同時細化需求,研發經理分析需求,在產品需求文檔PRD出來的時候,研發的排期就完成了。就這樣的改變能把整個研發周期縮短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彷彿體現不出第一性原理的威力。你如果一旦要嘗試做一件從來沒有人做成功的事情,或是從來沒有人認為能成功的事情,建議你嘗試用第一性原理來思考。

首先要找到事物的第一性原理,然後再從本源出發,逐步論證

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方式首先強調質疑 (Question),不輕易接受否定的答案。世界是發展變化的,以前人們做不成的事,後來條件變化後可能做成。不能聽到因為很多人說不能做就不做,受思維定勢局限。很多結論實際上是在特定的時間段和環境下不成功後得出的,更多的是因為時機和條件不成熟,並不能代表這件事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

蘋果在1983年推出了智能掌上電腦牛頓,像如今的大屏幕手機,用手寫筆書寫。但是售價太高,83年的700美元如果按1:10的匯率相當於如今的14萬元人民幣(從通貨膨脹來看:按照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大米價格來算,1983年,米價一斤約為一毛五左右,2017年約為3塊錢,按照米價折算,1983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20萬元。)。所以這註定是個超前時代太多的失敗產品,時隔24年後,蘋果推出了iPhone,大獲成功。

其次強調實驗,用實踐去驗證。矽谷一位風險投資家說過,很多聰明的人喜歡用類比推理,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動手去做個實驗。世界上讀書的人很多,思考的人很多,但真正動手的人很少。假設想出同一個創新想法的人有1000個人,其中有100個人去論證想法怎麼變成行動步驟,100個人中只有10個人去動手實現,最後可能只有1個人成功。

到這裡,已經講完了第一性原理的定義、原理、應用。很快你就可以去造電動汽車了,什麼?你沒有那麼多啟動資金?那換個小目標吧,去創造一個顛覆微信的社交工具如何。

今天你學到了顛覆式創新秘笈,明天你再複習一下,過些日子你就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了,恭喜你。

每當我發現有新的思維模式,仔細研究之後就會忍不住想起這張教你如何畫出一匹馬的漫畫,兩者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就像第一性原理,你了解到這是一種思維工具,剩下的就要靠你去使用工具。

如果你不開始使用這種工具,看再多思維方式的文章都沒有任何鳥用。

推薦閱讀:

中國腦計劃顛覆性創新之路一,中國不應在新科學革命前夜錯失機會
關於社群運營的個人理解
互聯網簡訊-20180209
網路詐騙預防在急,你中招了嗎?
互聯網和網際網路都是什麼網?好久沒打漁了

TAG:思維方式 | 認知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