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寶貝》:「天才兒童」群體更應被關注
大家在嘖嘖稱奇的同時,也一直在爭論:「天才兒童」的成長、培養,特別是心理健康應該如何呵護?
《超強寶貝》也希望能夠將這一關注投向「天才兒童」——天賦應該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來源,而不是他們快樂的絆腳石。
吳仁竣、項天佑淡定壓場 張恩銘委屈飆淚
平均年齡達10歲的速算三兄弟上演「人機大戰」,挑戰高難度速算。通過「心算」、「看算」兩環節較量,搶奪代表中國隊與日本隊對戰的名額。小神童們憑藉驚人的心算能力秒殺機器,而除了驚人的技能,三位選手各具特色的性格更讓觀眾印象深刻。
年紀最小的張恩銘因現場發揮不夠穩定,計算出現失誤,舞台上難掩委屈,傷心飆淚,「我覺得我好傻。」小小的身子在挑戰椅上縮成一團,傷心的樣子讓評委們母愛、父愛集體泛濫,連忙安慰,也讓不少觀眾心疼:「恩銘不哭。」與此相對,年紀稍長的吳仁竣與項天佑則在壓力下保持從容淡定,超乎年齡的成熟與沉穩讓孟非和李永波都不禁大讚二人「颱風很好!」
在前幾期節目中,李俊慧、黃華基兩位小選手也曾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面試中曾創出0.5s逆天成績的李俊慧現場向世界紀錄發起衝擊,卻因狀態不佳幾次嘗試均宣告失敗。節目現場,小姑娘在台上自始至終顯得非常緊張,但在評委送上溫情鼓勵時,年僅11歲的女孩卻回以堅強的微笑,表示經曆本身就是成長,贏得評委和觀眾一片掌聲。與之同場的黃華基帶著姐姐上一季的遺憾而來,希望完成姐姐的心愿走上晉級之門。一上場,黃華基得當的談吐,從容淡定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在高壓之下挑戰有條不紊,表現出超乎其年齡的冷靜,被大讚「小紳士」。
網友各有所愛 熱議:孩子應該什麼樣?
對於幾位小選手的表現,網友「口味不同」,各有所愛。「張恩銘就是這個年紀該有的狀態,該哭的時候哭,哭過了可以繼續。孩子就應該真性情,情緒不該去壓抑!」「小恩銘真的是天然萌,萌的純天然不加修飾!在他的身上看到的是小孩子該有的天真,這份『純』越來越難得,孩子就該像個孩子!萌化了!」
而黃華基的「紳士范」,吳仁竣、項天佑的沉穩淡定也贏得了大批觀眾的心:「黃華基的家教從言談中就能看得出,包括第一季中他姐姐的談吐舉止,他父母的教育簡直太成功!」「看項天佑、吳仁竣兩個小朋友這麼淡定,覺得很有大將風範!這樣的心理素質能擔得起之後更大的場面和更為激烈的挑戰。相比而言,小恩銘可愛但太嫩!三兄弟都很出色,棒棒噠,風格不一樣但都很讓人喜歡。」
幾位天才兒童狀態不同,現場懂事或孩子氣的表現,也大致代表了如今兩種較典型的孩子的成長狀態。有人也提出:「看節目到現在,幾個小選手讓我印象挺深的。他們當中有的真的很懂事,可以說是和年齡不相符的成熟,也給大家留下了特別好的印象。但他們會不會太懂事了?如果繼續下去會不會太早的被成人世界的理性和剋制影響?相比之下,張恩銘就像個孩子的樣子,輸了該哭就哭,答對了就樂了,這種純粹是不是才是孩子該有的樣子,簡單也會有更多的快樂?」「越來越多的小大人,越來越難以看到孩子像孩子的樣子了!」
有人不無感慨,「孩子應該什麼樣?」。有人聯想到現實生活,孩子的性格、最終狀態和他們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什麼樣的教育更適合孩子?什麼樣的狀態才是孩子更為適宜的?
教育專家:
「讓孩子保持一種經過修飾的本真狀態」
環境造就人,兒童時期的成長環境對人的性格狀態影響重大。幾位小選手舞台上的不同狀態與其成長、教育密切相關。據了解,速算三兄弟中,吳仁竣的父母在韓國工作,自小在爺爺身邊讓他較早獨立;項天佑則與母親一起生活,懂得擔當的小男子漢照顧媽媽和家裡的老人,生活的歷練讓兩個孩子顯得比同齡人更為成熟。黃華基則生活在高素質家庭,家長不干涉孩子興趣愛好,但在禮儀素質方面會做出良好示範,和諧的家庭環境讓他自幼與姐姐感情親密,良好的示範引導式姐倆的談吐舉止非常得當。年紀最小的張恩銘還不曾有太多生活的經歷體驗,無憂無慮去玩去鬧,「少年不知愁滋味」,也讓他的笑容一直保持陽光。不同的成長環境下,幾位小天才或成熟懂事甚至讓人疼,或天真爛漫,「熊孩子」又萌又鬧也讓人即愛又恨。
針對網友對「小大人」和「天然萌」兩類孩子的探討,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專家陳昌凱老師表示:「『孩子該是什麼樣』不可能被定義和量化,其實重要的是把握一個『度』。我們會說天真爛漫、能哭能鬧是孩子該有的方式,從容冷靜偏向成熟就會像『小大人』,但事實上這是我們成人用自己的視角給他們孩子們貼的標籤,孩子的狀態並不是單一簡單的。小孩子應該有天性的釋放,但並不是縱容他們任性,我們希望孩子漸漸懂事,更好的成長和適應他所在的環境和生活,也不是讓他們很早就喪失本來的樣子,選擇成人社會的規則,甚至所謂油滑,又或者他的懂事和成熟其實只是對自己天性的壓抑,遲早會尋求釋放口。天性和懂事其實是孩子身上並不矛盾的特質,不同的孩子表現的某一種傾向可能更為明顯。一個簡單直觀的判別:有的孩子玩玩鬧鬧,讓人覺得很可愛;有的孩子知書達理讓人覺得舒服懂事,不過分的情況下,這就是多元性格的養成,當然這與他們的成長環境密切相關,獨立、安靜或更加童真、開放,成長階段也有差異,彼此間並沒有孰優孰劣。」
而如何教育才能讓孩子擁有更為健康的成長狀態,陳昌凱老師解釋道:「大家的擔心更多是天性喪失或過分任性的極端狀態,家長的教育也是在孩子自主選擇的情況下加以引導,也就是在『放養』的方式不過多干涉,讓孩子保留童真童趣。家長介入的目的是讓孩子在成長中漸漸養成良好的習慣,體現出更高的素質,而不是被壓抑,被強製成人化。我們最終希望,讓孩子能夠保持一種『經過修飾』的本真狀態。」
更多最懂寶貝的有趣內容
請關注「超強寶貝」公眾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