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再富,也要窮孩子
文 | 潘建安 授權發布
來源:《中華家教月刊》
鏈接:德國人:再富,也要窮孩子_麥子熟了_傳送門
眾所周知,德國屬於世界發達國家之一,人民生活較為富裕。然而,富裕的德國人卻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
之前也有很多文章對於窮養還是富養孩子有一定爭論,或許每個國家情況不一樣,不能以偏概全,但是其中的道理,還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到一個貧窮的國家或地區過上一段艱苦的生活,加深對社會、對人生的了解。這是當今每個德國城市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項必修課。
在德國,每年都有一大批中小學生,利用假期萬里迢迢來到南美洲和非洲,在這項獨特的體驗活動中接受鍛煉。
這項活動的宗旨既不是出國旅遊,也不是勤工儉學,而是培養孩子的吃苦耐勞和適應社會的生活能力。
活動的一切費用均由自己出,是名副其實的自己掏錢「買苦吃」。
眾所周知,德國屬於世界發達國家之一,人民生活較為富裕。然而,富裕的德國人卻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
他們的理由是,嬌慣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後會很難適應社會,免不了要吃虧走彎路。
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去自闖一片天地。
與其讓他們那時面對挫折惶惑無助,還不如讓他們從小就多吃些苦,摔打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
1
不給孩子現成的財富
在德國,許多有錢人已經認識到,坐擁萬貫家財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讓年輕人輕易得到巨額財富,就有可能將他們推向墮落的深淵。
基於這種認識,很多依靠自己奮鬥成為富豪的德國企業家改變了子承父業的觀念,紛紛表示不會把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子孫,而是將絕大部分乃至全部財產都捐給慈善事業。
絕大多數子女對其父母的這種想法和做法表示敬佩和支持。
他們認為,父母的財產是父母的,父母有處置的權利。
作為子女,不應該希望從父母那裡得到多少遺產。
只要自己努力奮鬥,就可能會和父母幹得一樣好,甚至更為出色。他們相信真正的幸福,來自自己的成功。
現年24歲的蒂姆·海因茨是擁有10億歐元資產的德國某運輸公司董事長的兒子。
大學畢業後,他和兄弟姐妹5人每個月只能從父母的財產託管機構得到最低的收入。
對此,蒂姆表示:「父母的錢,我無權擁有,也不想擁有。父母把錢用在社會需要的地方,不用在我們的享樂上,這是明智的。父母給我們留下了奮鬥的機會。有一天,我也會通過奮鬥擁有自己的財產,獲得如同父母一樣成功的喜悅。」
2
根深蒂固的規則意識
德國人深信:社會是一個整體,人與人之間遵守規則,才會使生活變得愉快、和諧、安定。
去德國探親時,有一次我在遊覽漢堡動物園途中去了趟衛生間。出來的時候,被一位年輕女士攔住,詢問我可曾見到一個小男孩兒在裡面。
她解釋說,她的兒子進衛生間很久了,到現在還沒有出來。我忽然想起,剛才確實聽到衛生間里有敲打聲,於是回頭循聲找去。
在衛生間最裡面的位置,我看見一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兒,正在一臉認真地修理水箱的拉杆——因為拉杆突然失靈,沖不下水。
男孩兒認為,自己用過的廁位如果不沖乾淨,對不起下一個如廁的人,也有失自己的尊嚴。
聽一位朋友說,他第一次到德國時,將小外孫的上衣晾曬到陽台上。他的女兒要求他將衣服收進來,晾在家裡。
她說在陽台晾晒衣服,影響小區的美觀,房主會有意見,因為這會影響客戶對住宅小區的評價。
他第二次到德國,腌了一些鹹肉,又晾曬到陽台上。這一次,他用鮮艷的裝飾包裝紙將鹹肉裹起來,做成喇叭狀,遠看、近看都非常藝術。
有一天刮大風,吹掉的包裝紙落在樓下鄰居家的窗外。他的女兒就趕緊下樓去收拾包裝紙。
德國人很注意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
一次,在距姐姐家不遠處的草坪上,一個年紀稍大的德國男孩兒憑藉武力搶了另一個小男孩兒的玩具,結果恰好被自己父親看到了。
大男孩兒的父親對兒子說:「萊昂,趕快將玩具還給亞歷山大,並向他道歉!「
那個叫萊昂的男孩兒不依。
父親又說:「你如果不去道歉,我就只好代你去向亞歷山大道歉了!」
過了一會兒,這位父親果然認真地將玩具交還給小男孩兒,並代兒子向他道了歉。
人人都遵守規則,才能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3
培養品德不靠教導
在德國人心目中,有這樣一個觀念:良好的品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
體現在具體的品德修養中,就是不要求孩子去死記硬背道德準則,而是要求孩子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倫理道德。
德國中小學校里的思想品德教育,一般稱為「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或者「社會化過程」。
目的不是讓孩子樹立遠大理想或者爭當捨己為人的英雄,而是讓他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
「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四個核心觀念:熱愛生命、公正平等、誠實、守信。
德國的學校一般不設專門的品德教育課,但開設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內的各種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課供選修。
而這,被認為是對孩子品德和修養培養至關重要的。
不僅如此,多數德國學校每周都組織班級討論,選取一些學校里或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發表看法,共同討論,自己去領悟和判斷是非對錯。
此外,集體遊戲也是一種重要方式。
在大家共同參與的遊戲過程中,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
德國學校還普遍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組織學生到養老院陪老人聊天、為慈善組織募捐及參加其他公益或環保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和社會交往能力。
在德國人看來,誠實不是一種孤立的品德,而是跟自重與尊重別人、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愛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德國教育讓孩子能獨立思考
十歲的兒子喜歡自己做吃的,常在放學後問可不可以做蛋糕,只要答應他,什麼都不用操心,過一會兒,蛋糕就能端到跟前請媽媽品嘗,味道都相當不錯。
有一回,他很自豪地宣稱:「媽媽,今天我來做飯。」之後翻菜譜,跟他爸到超市自己選材,回家後就在廚房忙上了。
從飯前湯到蘋果汁,從正餐到各自點的飯後甜點,做父母的只管享受。
是很正宗的德國飯,煮豬肉、土豆麵包糰子和紫包心菜。你別說,味道還真地道。
上甜點時,兒子在一旁嘬著一根冰棍,看著老爸老媽享受他做的晚餐,很滿足的樣子。
跟國內婆婆打電話提到這事,老太太也挺高興,覺得小孩子應該鍛練一下。
老太太又問孩子正在做什麼?告訴婆婆,兒子在給小雪人織一條小圍巾,這是學校手工課的作業。
老太太樂了,直說德國學校的教育方式很好,能讓孩子從小學到不同的東西,不像國內死讀書,將來長大了什麼都做不來,全要靠父母。
婆婆的話引人深思,其實在國內和國外生活的小孩差別最大的是成長的方式不同。
德國家長一般關心孩子在學校里開不開心,喜不喜歡去,為什麼。而中國父母則更關心今天上什麼課、學了什麼以及考了多少分之類的問題。
中國孩子大多優秀、聰明、刻苦、成績好。
去年在德國舉行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中國隊獲團體總分第一名。
這已是中國隊近六年來第五次榮獲這項冠軍。
但中國孩子上學壓力大、知識面也比較窄。
有的小孩從早上7點自習開始,除了3頓飯,基本上就是學習,功課要做到深夜,手上提兩公斤大米走不了幾步就喊累。
朋友帶女兒回國探親,一次她女兒以沒時間為由拒絕小表哥的請求,招來那男孩的怒斥:
「你沒時間!你整天舒舒服服,又沒什麼作業,每天都可以玩,還說你沒時間,你知道什麼叫沒時間嗎?看看我,才知道什麼叫沒時間。」
那個中國男孩每周只有半天時間可以玩。
平時上了一整天課後,還要參加數不清的各種名目的補習班,比方說奧林匹克數學、繪畫、音樂、英文等等,放學後功課往往要做到天黑甚至深夜。
那些補習班美其名曰「自願參加」,但實際上是每個孩子都必須交錢參加的,如果不參加,就可能招來學校的歧視。
中國孩子在那樣的環境下成長,壓力之大,如果不親身經歷,很難想像。
相對來說德國小學生輕鬆很多,只上半天課,一年級算術只要求認識1到20,看上去要求很低。
但德國人特別認真,老師修改起作業來,小孩寫字母的位置放不對都要給糾正過來,在課堂上老師要求還是非常嚴的。
他們有一門很重要的綜合課,相當於地理、歷史、人文、文化、宗教、常識和政治等的綜合體。
涉及的範圍之廣讓人驚訝,短時間內竟然學了那麼多知識。
有時還要在課上作報告,老師會給出相應的題目讓學生們自己找資料。
因此,孩子們從小獨立性都很強,也能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總的來說,德國小學的教育比較輕鬆,回家後作業最多也就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完成了,放學後有更多自由時間。
看到他們小小年紀自己上圖書館,上網查找課堂作業資料,煞有介事地準備課堂講演,有模有樣,感到他們真的很成熟。
不要以為這樣的教育方法會耽誤孩子。
其實上中學後,功課就很多了。
德國從5年級開始分學校,普通中學、中等中學和文理中學。
只有文理中學的孩子(大約20%)將來可憑畢業考試成績上大學,普通中學的孩子會去上職業學校,中等中學上中專和專科院校。
這樣,可以避免所有孩子都面臨考大學的壓力,各盡所能。
文理中學課程多,對有才華的孩子能重點培養,因此德國人在工業、科技等領域中有大量頂尖人才。
沒有讀書天賦的孩子可以在某一行業做職業培訓,早點走上社會。
所以德國人在各行各業都是那一行當的專家。
至於那些成熟晚的孩子,可以從其它學校轉入文理中學或參加其畢業考試,還是有上大學的機會。
當然德國的教育制度也存在不少弊端,人們也看到了這點,整天呼籲教育改革。
不過再怎麼改,德國小孩還是會有玩的時間。
朋友從國內回來後,最大感觸就是:「在德國,每天下午隨時、隨處可以看到孩子們在外面玩耍。可回到國內,大街上根本看不到小孩在玩兒。」
德國孩子玩歸玩,該掌握的知識也沒少學。整個社會各司所能,因此能出成績的德國人也不少。
無怪乎,德國的政要討論起問題來,思路敏捷,能言善辯。
在很多方面如汽車工業、化工、醫藥、經濟、高科技等德國一直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諾貝爾獎得主中不乏德國人,有的高校一數就有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
只要看德國人如何在學校打下獨立思考的基礎,如何快樂地長大,就會明白原因了。
問:為什麼德國小孩教育值得標榜?
~:對於身處富裕家庭的德國小孩而言,他們大都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奮鬥,就可能會和父母幹得一樣好,甚至更為出色。他們相信真正的幸福,來自自己的成功。德國之所以能在各個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與它的教育方式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 十 年 --- 梁朝偉&李宇春
推薦閱讀:
※為什麼突然渴望戀愛,沉浸在幻想中,求知慾大大減弱,怎樣讓自己回到以前狀態?
※如何在人際關係中不卑微?
※窮學生和富學生如何相處?
※未成年人受到家暴可以尋求哪些援助?
※父親家暴女兒,怎樣防止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