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心理有什麼細思極恐的體驗?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些關於某大學心理系的各種怪事,想在知乎上問問各位大神果真如此嗎?學心理真的會在身邊發生一些超自然的,能用科學解釋卻細思極恐的現象嗎?
我沒有學心理
但是我有個習慣可能在你們看來是壞習慣
就是永遠抱著最大惡意猜測別人的心理
我相信世界上好人多
就算是罪人也有善良之心(看清楚是罪人不是壞人)
但是我更相信人心罪惡的底限是無止境的感覺這題徵婚怪怪的算了不征了不妖自答。
目前在複習心理諮詢師,看教材體驗到的。不算恐吧,就是覺得操控人心其實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我會不斷補答案。
001.讀心術可能真的有。人在思考組織語言的時候,聲帶也是振動發聲的。於是聽覺異常的人有可能能聽到一些對方內心的隻言片語。
002.愛情,孤獨的時候第一個想找伴侶來伴同安慰,發自內心幫助伴侶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有身體接觸的需求,以及性慾。
003.關於吸引力,第一點是距離近,能熟悉和常見面。第二點是相似和互補。相似性是雙方都能感知的相似性。互補不是對立,是相似的特殊形式,職業需求和人格特徵的互補可以增加喜歡。第三是容貌產生的光環效應,主要是容貌是否符合對方的審美。第四是才能,與對方過於相似且高於對方的才能反而會降低吸引力。第五是人格品質,真誠最重要,真誠的恭維體現了你對對方的欣賞,以及讓對方產生心理上的安全感。
004.幼兒的大腦在5歲以前有自我修復的能力。武俠小說中所謂先天之氣的說法,也是說人的先天之氣5歲消散。然後,我還聽說過一個理論,所謂的內功實際上是大腦區域變異造成的……
005.象徵性遊戲是幼兒期遊戲特點,又稱假裝遊戲。換成成人理解,就是角色扮演。嗯,有些污。可是,那些喜歡玩角色扮演play的童鞋們,是不是因為幼兒期缺乏象徵性遊戲經驗,有這種情感缺失的人呢?
006.自我為中心,是幼兒期的行為判斷方式。所以,應該說,高度自我中心的人,從幼兒期,心理就停止發育了。
007.第一叛逆期主要是3到4歲,這時候他們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他們希望得到的是讓他人覺得自己長大了很能幹。這時候利用表揚培養其生活自理能力,給他們價值感很重要——這關係到,你未來收穫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基本上這段時間如果用高壓政策就會造就熊孩子,用放任不理的方式就會造就孤僻甚至抑鬱的孩子。當然,這段時間是最容易培養興趣的了。如果這段時間沒培養出來的興趣,以後想再培養出來,就難了。
008.幼兒期是3歲開始到6歲左右,那時候孩子學會母語規則,也就是「懂事了」,其實他們早就懂事了,只是不懂話。童年期是在小學,青春期是在高中之前,青年期是高中開始到35歲。所以,教育年限設置很有心理學意義。
009.學會學習是童年最基本的任務,所以,一個孩子做學霸的技術,都是小學決定的。所以,小學應該以記憶遊戲、邏輯遊戲為主。語文和數學則是最直觀的遊戲形式。所以,小學時候的成績,不重要。小學時就開始對成績進行排名,很有消極意義。所謂聯想記憶法,應該在小學推廣。
010.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轉化過渡年齡是9到10歲,也就是三年級左右。大雄是十歲那年遇到哆啦A夢的,在這之前他一直是數學0分王。可機器貓來了之後,他的目標就從數學不考零分變成數學及格了。嗯,其實這不是機器貓的功勞,而是……怎麼說呢?數學開竅了。所以小學3年級之前,如果孩子數學總是不及格,別擔心,可能是數學還沒開竅。
011.人的潛意識聽不懂否定的回答。所以勸人不要做什麼的時候,千萬別直接說讓他別做什麼,而是告訴他,做另一種事情吧。在你離開的時候讓這件事情佔據他的注意力。當然,誘惑一個人做什麼,只要輕輕的告訴他,不要……哦,就好了。那就分享個有趣的撩妹技巧吧,每次對她好後對她說,不要愛上我。她肯定是否定愛你的,不過次數多了,她肯定會有愛上你的錯覺。這是潛意識催眠。嗯……為什麼人們總會喜歡上不可能的人呢?因為有時候會自我警告不要愛上誰誰誰,沒有結果的。時間長了,就成了心理暗示了。當然想要用這種辦法追女孩,前提是能吸引女孩的好奇心訥。
012.心理學上,中年期的定義是35到60歲之間。可是,現在社會對中年的定義是三十到五十歲之間。考慮就業前景和學位論文的時候還有就是分析數據後發現p>.05的時候……不敢再想了
學完之後發現自己其實什麼都不會
寫論文時做實驗做調查忙活幾個月,最後分析結果不顯著,瞬間崩潰
心理人不邀自答。
1、我們知道軀體疾病有明顯的軀體癥狀,患者會覺得身體不適。但是心理治療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從來不會覺得自己有病。
2、我們先討論一下智商,我們通常假設智商在人群中是正態分布的。大部分人在中間的95%,也就是±2σ之間的人,我們把他們當做是正常人。我們把5%當做異常值,其中有少部分的人特別笨,在-2σ以下;當然也有少部分的人特別聰明,在2σ以上。
3、心理學上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心理疾病,也遵從上述統計學的標準。我們把中間95%的人當做精神正常的人,兩側共計5%的人當做不正常的人。在95%正常的人裡面,我們再區分出心理健康,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等。我們可以看見5%不正常的人中,其實有2.5%是在左側消極一面的,也就是有精神問題的;而右邊的2.5%是精神極度健康的。
4、根據上述3點,那些在左側2.5%的人,他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心理問題。只是我們根據他們的行為跟我們不一樣、不符合我們的正態分布曲線,認為他們是偏離正常值的極端值,才會把他們判斷為精神疾病。因為心理學教科書、心理疾病的診斷與分類,是由我們這些占人群95%甚至97.5% 的人書寫的。
5、細思極恐的細節來了:假如我們都錯了呢?假如左側那2.5%的、被我們判定為精神不正常的人,才是真正正常的人呢?遇到每一個人都會去分析,從他們說的每一句話分析他們的心理揣測他們的意圖,心好累。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 X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