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網路進行一對一漢語教學
對外漢語專業的畢業生們總是反應工作難找,去機構吧,待遇低,工作累,去高校吧,沒編製,空間小,去國際學校吧,要求高,機會少。結果同胞們投奔到了各行各業中,留在這一行的全憑「情懷」了。其實還有這麼一種工作,你不用去公司,住在哪個城市都可以,只要一台網速嗖嗖的電腦,加上你儲備多年的專業知識,就可以進行漢語教學活動,收入多少完全取決於你個人的能力。
另一方面,很多業界的資深老師都表示過,漢語教學的真正市場在國外,那些住在自己國家的漢語學習者們真是一個龐大的數目。但是受時間地點資源的約束,很多人利用傳統的方式無法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試想一個住在中小城市的上班族,如何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漢語老師呢?其實他們也在迫切得需要我們啊!還好,網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題主現在是一名獨立漢語教師,利用網路進行一對一教學,所有事務都是自己決定,包括價格、教材、上課時間等等。我在網上教學近三年了,最初在一個公司,一年後開始利用平台自己上課。現在經驗算不上非常豐富,平台上比我資歷老的教師多了去,但好歹我已經過了摸索期,積累了一些東西可以跟還沒入門的小夥伴們分享一下。
一、準備工作
如果你完全沒接觸過這樣的課,那麼在你開始之前,你需要準備一些東西。第一,註冊一個skype。這是最基本的上課工具,也有更複雜更高級的,但是只靠skype也完全夠了。第二,安裝谷歌小助手。它能讓你打開google進行搜索,並使用google doc的共享功能。這個以後會很有幫助。
二、找到平台
網路獨立教師通常是在網路平台註冊,然後等學生。現在的平台有不少,我知道的有Chinese bon,verbling,italki等等。一定還有別的,需要大家自己去找。我自己使用的是italki,當時我考察了幾個平台,最看好italki,因為它有豐富的免費和付費功能,訂課系統也設計得比較合理,服務費不算高(每節課抽取15%),而且註冊學生夠多,所以選了它。到現在一直在用,體驗還不錯。
如果你在italki註冊不順利(聽說有時候italki會控制某種語言教師的數量,如果老師太多,學生不夠的話),那麼你需要自己開發一下別的平台。這時google就有用了,你可以找到很多結果。你需要考察一下每個平台的特徵,比如註冊用戶有多少,服務費怎麼收,提款方式是否適合你。剛開始可以都註冊,你也親自體驗一下每一個平台。慢慢心裡有譜以後,最好固定一個平台,因為你的課時量是公開的,學生肯定傾向於找經驗豐富的老師。
三、課程設計
當你在平台成功註冊為教師之後,就需要寫你的課程介紹了,如果你沒有經驗,可能會覺得毫無頭緒,設置什麼課,口語、漢字還是文化?用什麼教材?介紹用漢語寫還是英語寫?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參考其他老師的介紹。找那種課時量大,學生評價好的老師,看看他們有什麼課,每個課的介紹怎麼寫,你就有思路了。但是不要參考他們的價格,新老師最好走低價路線,等學生夠多了,好評如潮了,再慢慢漲價。
四、輔助技能——英語
順便說一句,英語不好的老師需要利用業餘時間補補英語。在國內上課的老師可以不會英語,因為大部分你跟學生的交流都靠說,課堂以外的事宜有學校或機構來處理,加上班裡學生國際化,所以老師不會英語不僅沒影響,反而對學生有益。但是網上就不一樣了,一來你是獨立教師,需要自己處理所有的事,二來你跟學生課堂外的交流都是掛在網上的文字,而學生認識的漢字非常有限,所以英語能力對我們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況且,我們自己找平台、找資源時,用google搜出來的結果也都是英文的,你得能看懂。如果你在一個多語言的學習平台註冊教師,比如italki或者verbling,你可以在那裡找英語老師學習,這樣你也體驗一下這個網站,看看學生是怎麼比較老師的,怎麼訂課的。
五、教材選擇
基本上,只要你定的價格夠便宜,就會有學生找你,接著就是怎麼上課的問題。你在寫課程介紹的時候,應該已經有了一些思路,教什麼,用什麼教材。我個人是強烈推薦使用已經出版的比較成熟的教材,這樣你只要跟著教材走就行,不用專門設計每節課的內容。我常用的是《新實用漢語課本》和《中文聽說讀寫》,其他還有一些,是根據學生特別的需求專門找的。剛開始上課的時候你不用準備太多太全的教材,等學生訂課以後,跟學生溝通一下對方的需求,然後再去找,問同行,都來得及。這裡最難解決的問題是,我有一本很好的書想給學生用,可是怎麼給學生看呢?有兩個方法,一是老師自己把書拍成照片,二是弄到書的PDF版。上課的時候,老師可以用skype的屏幕共享功能,學生就會看到你的書,也可以把照片或PDF直接發給學生,方便學生預習和複習。
通常你在網上不太容易找到一本漢語教材的PDF,但是拍照片又很麻煩,這裡有一個隱藏技能。在百度搜索「電子書定製」,你會看到有人提供這樣的服務,只要你給他一本書的信息,他就會給你做出PDF。
六、課怎麼上?
利用網路上課,通常全憑教師一張嘴。這裡不是「忽悠」的意思,而是我們不必太依賴多媒體,學習材料什麼的。對於一個住在國外的學生來說,身邊可能一個中國人也沒有,他們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跟他說漢語的人,能給他解釋的人,能幫他糾正的人。在上課的時間裡,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耳朵和嘴巴,和學生進行足夠的聽說練習,至於其他的學習材料,如果有的話可以當做課下作業,沒有也不影響。我在高校帶班課的時候,沒有PPT簡直無法上課,但是在網路一對一的課堂,我幾乎沒做過PPT。
通常課本里的一課,由課文、生詞、語法和練習構成,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是生詞,這也是我花心思最多的部分。如果生詞跟學生練熟練透了, 其他部分就會變得很容易。下面說說我教生詞的心得~
我通常不會「講」生詞,因為英語意思就在那裡,學生一看就懂。英漢不對應的時候,可能需要老師特別指出。學生詞時,老師主要的任務是讓學生用。這其中,最基本最容易操作的形式,是問答,特別是對於初級的學生。讀完每一個生詞之後,教師可以用生詞提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從提問開始,辭彙就已經融入到了句子中,變成了可以用於交際的單位。但是提問是非常有講究的,問的不對,可能給自己的課增添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你得注意:
1.要用學生學過的詞來構成一個問題,比如學習「牛奶」的時候,你可以問「你喜歡喝牛奶嗎?」「你每天喝牛奶嗎?」不要問「你覺得每天喝牛奶對身體好嗎?」「你常常喝什麼牌子的牛奶?」如果學生是從零開始跟你學習,而且你用的課本比較固定,那麼基本你能記得學生之前學過什麼詞。如果學生不是從零開始,那就需要老師憑經驗來判斷學生的水平,並判斷哪些應該是學過的。
2.問有意思的問題。「你喜歡喝牛奶嗎?」這種比較無趣的問題只有教初級學生的時候用,即使是初級學生,用不了別的詞,也要換著方式來問。比如學習「牛奶」「咖啡」「可樂」「水」四種飲料,不能一直問「你喜歡喝XX嗎?」可是我們不能又用生詞,該問什麼呢?這裡有一個小技巧——問候學生的全家。基本上學生一開始就會學家人的稱呼,然後就可以把家裡的人作為主語在這兒問了,「你爸爸喜歡喝咖啡嗎?」「你姐姐喜歡喝可樂嗎?」「你弟弟喜歡喝牛奶嗎?」家人問膩了,還有第二招——尋找文化差異。國籍也是很早就會學的,然後你就可以問他,「美國人常常喝可樂嗎?」「在英國,牛奶貴不貴?」文化差異是一個比較能聊得開的話題,即使說的不一定準確。有時候文化差異的問題不太容易說清楚,這時還有第三招——反著問。「喜歡」問膩了,可以問不喜歡,「你不喜歡喝什麼?」「你不喜歡吃什麼?」「你不喜歡什麼運動?」等等,這樣還可以幫助學生把沒練到的生詞用上。
3.根據學生讀生詞的速度和準確性選擇問題。如果讀得又快又准,你知道他可能已經在生活中會用這個詞了,可以跳過,或者問有難度的問題,比如「開始」,你可以問「你覺得一個孩子應該幾歲開始學習漢語?」如果讀得很慢,聲調也不對,就問簡單的,比如「你明天幾點開始工作?」通常讀得不好的詞,要多問幾個問題,直到學生可以不加思考地在句子里說對這個詞。
4.根據學生個人情況選擇問題。比如學習「自己」,如果學生是單身,你可以問他:「你常常自己做什麼?」如果學生已經有孩子,可以問他:「你的寶寶現在可以自己做什麼?」如果學生有個女友,你可以他:「你的女朋友不喜歡自己做什麼?」有針對性地問題可以讓學生很願意表達。
5.控制學生的回答。尤其對初級的學生,不要隨便問「為什麼」,因為答案不可控,學生想說的很可能是還沒學過的。比如你問他「你為什麼不喜歡吃魚?」可能他會先問你「bone」怎麼說,你還得增加一個本不需要學的生詞「魚刺」。提問只是想練習需要的生詞,不要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在不重要的詞上。
6.對學生的回答給一個反饋。學生給出回答後,老師也需適當回應一下。給反饋會讓學生覺得你確實在乎他的回答,否則他便沒有表達的動力。
問答最容易操作,但是一節課不能只有問答,因為學生大腦會慢慢不去主動思考,而是被動地等你的問題。而且漢語里回答和提問的句型一樣,學生只要替換問題詞,會忽視到底該怎麼組織一個句子。所以我們還要用別的練習形式。
1.造句。造句會迫使學生去思考,這個詞和自己的生活有什麼聯繫,自己什麼時候可能會用,最重要的是,如何在一個句子中使用這個詞。對於稍微有點辭彙量的學生,造句比問答更能幫助學生提高。由於學生通常會造一個內容真實的句子,因此造句也是老師了解學生的好機會。但是造句有風險,學生可能想說一個現在完全沒能力說的句子,會用英語問你,這個意思怎麼表達,這時候老師最好引導學生把句子簡化,或者換一個別的句子讓他來翻譯。
2.翻譯。有些詞的用法比較特別,跟英語解釋的差別較大,這時可以用翻譯的方式讓學生注意到這一點。比如「以後」,你可以問「怎麼說after lunch?」 學生可能會說「以後吃飯」,這時你就可以告訴他「吃飯以後」,然後再用問答的方式進行鞏固。當然,這需要老師的英語很好,知道兩種語言的差異,才好預判學生可能的錯誤。如果老師自己翻譯不出來,可以直接說一個漢語句子,比如「以後的課,我想在家上。」讓學生聽然後猜意思。如果學生的水平在中級以上,也不希望課堂上出現英語的話,老師可以用漢語描述情境,讓學生來說句子。
3.拆分詞素。有些詞里有常用語素的,可以讓學生自己擴展一下,比如學習「牛肉」,可以問「還有牛什麼」,讓學生聯繫到「牛奶」。因為學生常常以為牛奶就是milk,然後說出「媽媽的牛奶」這樣的短語,所以詞素拆分會讓學生意識到辭彙之間的聯繫。
上述這些練習,是學生看著書一個一個進行的。過完所有生詞,我們還需要複習鞏固一下,這時就得變換形式了。前提是讓學生不看書,對於想提高聽說的學生,老師可以說一個詞,讓學生造句或說意思;對於想提高讀寫的學生,老師可以在skype打出一個詞,讓學生讀,然後造句或說意思。還有一種不易操作,但是更有趣的練習方法,老師或者學生心裡選擇一個生詞,用漢語描述出來,讓另一方來猜是哪個詞。這個有點類似於遊戲的方式會讓學生很有成就感,但是描述一個生詞並不容易,特別是對於辭彙量有限的學生來說。
我通常是先練生詞,然後過課文,偶爾順序換一換也是不錯的。過課文的時候,最好先讓學生通讀,以便檢查學生的發音,並根據讀每個句子速度猜測學生可能哪一句不理解;可以分角色讀課文,讓學生體驗每個角色的心情;還可以就課文的內容進行提問,一方面檢查學生是否理解,一方面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提問,讓學生講講自己相關的經歷,或者自己國家的情況;還可以更改課文的部分信息,然後跟學生做一個類似的對話。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情況以及課文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方式來教就好。
不論是課文還是生詞,教師在提問的之後也適當講一講自己的事,不要只是把學生的生活問了個一清二楚,學生卻對自己還一無所知。老師主動爆料,一方面可以勾起學生問問題的慾望,一方面可以練習學生的聽力。
七、個性化貫穿始終
總的來說,一對一的課堂的優勢是個性化教學,所以老師的教學方式和重點一定是針對該學生的。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課前跟學生交流,詢問其學習歷史,學習目標之外,還有很重要的兩個技巧,我剛才也有提到,一個是課上留心學生的「反應時」,從學生朗讀的速度判斷是否已經掌握。另一個是留心學生向你透露過的個人情況,提問時好用,還要留心學生的性格特徵,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如果你上的課多了,慢慢熟悉了自己使用的平台以及學生的需求,就可以調整課程設置和價格,甚至你的自我介紹,好像經營一個產品一樣,你在經營自己的課。
推薦閱讀:
TAG:對外漢語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