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植物親本自花授粉不結實,雜交 F1 代卻能自花授粉結實?

眾所周知,百合科鯊魚掌屬的多肉植物自花授粉是不結實的,同株異花授粉也不行。我種了子寶和墨眸,並把它們雜交,得出雜種F1。幾年後F1開花了,自花授粉卻可以結實,也可以種出小苗,請問這是什麼原理?同樣的現象,我在仙人掌科的星球屬也發現了,是咖啡兜和琉璃兜的雜種F1。


謝邀。

好問題,可以借來說明自交不親和性的本質,我簡單提一下相關知識和自己的想法。

自交不親和(self-incompatibility, SI)是一些植物種類演化出來的傳粉對策,研究得也比較清楚了。一般有兩種情況,配子體自交不親和(Gametophytic SI, GSI),以及孢子體自交不親和(Sporophytic SI, SSI)。

前者多由單位點,多等位基因決定,表達於單倍體花粉粒的細胞核,決定了花粉在什麼雌蕊上可以萌發,花粉的拒止過程是在花柱內完成的。

這類植物有如下特點:

  1. 柱頭屬於濕柱頭,也就是有柱頭分泌液的類型(譬如百合花),柱頭表面沒有蛋白質表皮(其實就是柱頭對花粉不會出現特異性識別);

  2. 花粉粒屬於雙細胞花粉;

  3. 不同基因型的花外觀一致。

後者多由單位點,雙等位基因決定(菊科和十字花科屬於多等位基因決定),花粉不親和的反應確定於產生花粉的孢子體基因型。花粉拒止的過程發生在柱頭表面。

這類植物有如下特點:

  1. 柱頭屬於干柱頭,也就是沒有柱頭分泌液的類型,柱頭表妹有蛋白質表皮(柱頭對花粉的特異性識別就是靠這些蛋白質完成的);

  2. 花粉粒屬於三細胞花粉;

  3. 不同基因型的花外觀不同(雙等位基因的 SSI 系統)或相同(多等位基因的 SSI 系統)。

花柱異形是這樣的一種現象:植物種群出現兩種或者三種不同的形態多態性(二型花柱或三型花柱),這些多態性表現在柱頭和雄蕊的相對長度的差異之上。這一過程由雙等位基因的SSI系統決定。這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不同基因型的花外觀不同。

二型花柱在24個科當中有報道 [Lloyd D G, Schoen D J, 1992; Barrett et al. 2000],普遍見於茜草科、報春花科、亞麻科、紫草科;有兩種外觀的花,一種是長花柱短雄蕊(針狀),一種是短花柱長雄蕊(線頭狀)。簡單說來,針狀花蕊群的花,比起線頭狀花蕊群的花,柱頭更大,花柱組織的細胞更長,但雄蕊當中的花粉粒更小而多。換言之,長花柱的花如果接受了自身的花粉粒,由於花粉粒營養物質較少,柱頭太長,無法長出足夠長的花粉管而完成受精,以此來阻止自交的產生。只有某種花粉落在另一種類型的花柱之上,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管,完成受精。

看累了文字,就給幾個拍的二型花柱的照片:

愉悅蓼 Polygonum jucundum,前兩個是長花柱,都是花柱3裂,明顯比雄蕊長,柱頭也比花藥要大;後兩個是短花柱,雄蕊比較長,花藥也比較飽滿,跟柱頭大小較為接近。

三型花柱的情況比較罕見,現在也只有3個科有報道,酢漿草科、千屈菜科、雨久花科。相應的有3種外觀的花,Brilliant Botany 這個鏈接里有比較好的直酢漿草 Oxalis stricta 這個種的圖片,我就不贅述了,直接放圖:

非常清楚,綠色的是柱頭,黃色的是花藥。

左邊的花,柱頭最矮,有兩種不同高度,但都比柱頭高的雄蕊。

中間的花,柱頭居中,有兩種不同高度的雄蕊,一種比柱頭高,一種比柱頭矮。

右邊的花,柱頭最高,有兩種不同高度,但都比柱頭矮的雄蕊。

實際上,這一性狀是由兩個基因位點的等位基因(S/M)決定:短花柱(左邊)的基因型為 Ss 或者 SS;中等柱頭的基因型為 ssM_;而長花柱的基因型為 ssmm。

至於花粉粒大小的區別,最短的雄蕊產生最小的花粉粒,最長的雄蕊產生最大的花粉粒,中等長度的雄蕊產生中等大小的花粉粒 [Dafni, 1992]。

這一系統到底如何工作,可以類比於二型花柱系統,這裡不做贅述了(大概就是最大的花粉粒對應最長的柱頭,以此類推,一個蘿蔔一個坑);最常見的酢漿草 Oxalis corniculata ,據華南植物園學者的研究結果,其實是自交親和的,並且自交親和的現象在酢漿草屬的其他一些種類也有出現(譬如上面給出圖片的直酢漿草)[羅世孝 等, 2008]。

Oxalis 3specs

這裡也有一張圖片不錯,不過是 Oxalis pes-caprae 黃花酢漿草這個種的線描圖:

其實題主提到的這兩個屬的植物,關於他們的 SI 系統,也有相關的 papar。

(是的,題主為啥不自己去找 paper 看,你個伸手黨)

關於刺葉樹科(百合科移動到刺葉樹科倒是因為分類系統的不同)沙魚掌屬(不是鯊魚掌屬!)Gasteria 的 SI 系統,J.L. Brewbaker 和 D.D. Gorrez 的 paper 研究的就是一個雜交種,G. verrucosa × G. picta,確認了沙魚掌屬的子房抑制花粉管的伸長。子房抑制的報道最早是在萱草屬的 Hemerocallis thunbergii,但同屬的萱草 H. fulva 則是花柱抑制的類型。隨後沙魚掌屬的 G. verrucosa 也有子房抑制的報道。這個屬的雙受精過程中,胚乳受精往往是正常的,而精卵融合則不能正常完成 [Brewbaker J L, Gorrez D D, 1967]。

另外,在查詢 Gasteria 屬資料的時候,還查到了鱗莖蘆薈屬 Chortolirion 與這個屬及 Haworthiopsis 屬之間可以自由雜交的報道 [Zonneveld B J M. 2015]。屬間雜交如此輕易,其實也提示著這一些近緣的植物,子房或者花粉管對花粉的抑制作用,與是否成功授粉密切相關;SI 系統不能起到種間、屬間的拒止作用,如果沒有合子雜交不親和的發生,也就有可能產生雜交種。

子寶 G. minima 和墨眸 G. obliqua 這兩個種,倒是沒有查到直接研究傳粉的報道;雜交的 F1 既然能夠成活,也就是一個新的雜交種,其自身的子房抑制機制尚未形成,與 SI 相關的基因,表達與否、表達水平的高低,從結果看來,是不足以形成子房抑制或者其他抑制的。

關於星球屬 Astrophytum 的 SI 系統,找到的資料只是提過,這個屬有 SI 的報道;仙人掌科也確實是一個 SI 經常發生的科 [Boyle T H. 1997]。但具體到琉璃兜 Astrophytum asterias var.nudum(變種是不是成立還兩說),與咖啡兜(找不到是哪個種或者變種),這兩個種是否屬於 SI,屬於哪種SI,以及雜交後的個體屬於什麼情況,沒有找到相關資料。

我的想法是,新的雜交種,如果可以穩定地產生後代,那麼從「能產生可育後代」的這個物種定義,這就可以算是一個新的物種了。而這種通過雜交產生的新物種,其傳粉機制並不是與其基因型和表達水平相互配套的,是一個半成品,來自父本或者母本的抑制相關基因並不能起到精確的抑制效果。

References:

Barrett S C H, Jesson L K, Baker A M. The evolution and function of stylar polymorphisms in flowering plants[J]. Annals of Botany, 2000, 85(suppl 1): 253-265.

Boyle T H. The genetics of self-incompatibility in the genus Schlumbergera (Cactaceae)[J]. Journal of Heredity, 1997, 88(3): 209-214.

Brewbaker J L, Gorrez D D. Genetics of self-incompatibility in the monocot genera, Ananas (pineapple) and Gasteria[J].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1967: 611-616.

Dafni A. Pollination ecology: a practical approach[M]. IRL Press Ltd, 1992.

Lloyd D G, Schoen D J. Self-and cross-fertilization in plants. I. Functional dimens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1992: 358-369.

Zonneveld B J M. Nuclear genome sizes of 343 accessions of wild collected Haworthia and Astroloba (Asphodelaceae, Alooideae), compared with the genome sizes of Chortolirion, Gasteria and 83 Aloe species[J].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5, 301(3): 931-953.

羅世孝, 李世晉, 張奠湘. 入侵植物酢漿草在中國的花型分布特點及自花授粉[J]. 植物分類學報, 2008, 46(6): 847-855.


是很正常的。雜交種是一個新的基因組合,在自交親和性上面有不同的屬性可以理解


題主有探索未知的想法是很值得稱讚的,我就我所知道的來答一下:

白菜(brassica rapa AA 二倍體)和甘藍(Brassica oleracea CC 二倍體)都是屬於自交不親和(SSI)的作物,同一單倍型之間授粉是自交不親和的。即只要是單倍型一樣,不管自花還是異花都是不親和的。

但是它們的種間雜交種甘藍型油菜(Brassica napus AACC 異源四倍體)是自交親和的。跟題主所說的F1代是自交親和的情況一致,跟小鋮 的想法一致,有可能F1是一個新的物種,至於F1代為什麼是親和的,涉及到兩個物種之間的基因組互作,有可能導致自交不親和(SI)相關基因的丟失後者是不表達,失去了自交不親和的特性。所以F1變成自交親和的了。


題主說的這個應該是叫自交不親和性。是指某些植物品系,雖然具有完全花並形成發育正常的雌、雄配子,但通常表現出雌蕊排斥自花授粉的行為,使自花的雄配子在受精的不同階段受阻,不能與卵細胞結合完成受精的一種自交不育性。

自交不親和性是一種提高作物自然異交率的特殊適應性,在雜種優勢利用中有其重要的價值。

這是我們昨天上課課本上的一段話,我覺得還蠻通俗易懂的,給題主參考一下。

多肉植物品系太多了,一般只有原始種跨屬可以進行雜交,一些雜交品種之間也可以再雜交有一些可能跨隔離更遠。算是授粉非常紊亂的植物了,而且有一些品種本身是別國大神做出來的培育種,已經是被雜出很多優點的貨。

我家的多肉有個幾十種,養的一般,所以兩年左右的時間裡,兩次花期都沒有同時開可雜交的兩個品種。今年準備碰運氣試一試。

好像還有子一代為什麼可以自花授粉沒有解決。待我上完課再來答。我也是個半吊子不太懂,有很多是自己的理解哦。見諒嘻嘻。


推薦閱讀:

Nature∣中科院植物所在中國被子植物區系進化歷史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Nat Commun.∣中科院逆境中心發現與葉片衰老和局部氣候適應性相關的表觀遺傳等位基因

TAG:植物 | 遺傳學 | 生物學 | 植物學 |